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各种朝代,其中著名的有如汉唐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也有偏居一方、声名不显的割据政权。而在这其中,宋朝便是相当奇特的一个。
虽然从军事及领土的角度来看,宋朝绝不能称之为强大,但如果从文化以及经济的角度来看,宋朝又是值得称赞与夸耀一番的。而宋朝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就与其特殊的国情有关。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之下,才使得宋朝皇帝最终被迫呈现出一种儒雅随和的形象。
一、宋朝自有一套独特的政治体制及风格
1、文人的政治地位在宋朝国内极大提高
自唐朝灭亡以来,整个中原大地再度陷入战火之中,各方不同的割据势力相继登场,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代十国。除了少数如前后两蜀这样安稳平和的政权外,当时的中国大地处处都是战争,百姓、士兵、将军乃至皇帝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状态当中。在这种环境下,当时的中国弥漫出一股浓烈至极的尚武之风,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后期宋朝虽然建立,但宋朝初年仍然进行了多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对南平、南汉、南唐等国发动了战争,最终才形成了不完整的大一统局面。因此,直到宋朝建立的数年间,中国的尚武之风仍然相当浓烈,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这种尚武之风在乱世尚且还有继续流行下去的空间,可当一个大一统政权建立后,这种尚武之风就很难再有生存发展的土壤了。无论是从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巩固自身政权的稳定性来看,宋朝政府都需要将这种尚武之风打压下去,使整个社会的风气转向平稳和谐。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宋朝政府就需要大力提高文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普及。当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后,他们自然就会成为广大普通民众钦佩的对象,从而使自己努力往这个方向靠拢。至于原先的拳头大就是硬道理,则将遭受到摒弃鄙夷,认为这是野蛮粗鄙之人才会采取的手段。
另外,大力提高文人地位也是宋朝统治者吸取了唐朝前车之鉴的结果。唐朝前期虽然依靠节度使营造了一片盛世景象,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却陷入了藩镇割据的乱象当中,并最终推动了唐朝的灭亡。因此,看到唐朝灭亡的教训在前,赵匡胤心中很难不对武将生出忌惮之心。
另外,赵匡胤本人也是通过谋朝篡位的方式夺得帝位,其本人深刻知晓一个权力过大的武将能够对王朝产生多么巨大的颠覆性效果。在这种种因素造就下,他不仅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将一大批开国武将遣散回家,同时还亲自颁布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使全国范围内文人的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从而再度达到压制武将的目的。
2、士大夫成为皇帝统治国家的重要倚仗
到了宋朝之后,整个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官僚系统其实已经相当完善,能够为皇帝治理国家提供相当巨大的帮助,尤其科举制的变化更是这一点的直接体现。虽然科举制在唐朝时期便已经产生,但那时候的科举制所能起到的提拔人才的作用却远远没有宋朝时期的这般巨大。
一来,当时的唐朝还并未走出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的门阀政治制度,豪门地主、贵族大姓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普遍分布;二来,当时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无法给广大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较为完善公平的竞争渠道。因此,到了宋朝之时,科举制度才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来,成为寒门子弟实现阶级升迁的主要工具。
再加上唐朝末年的各种战乱,使得到了宋朝时期,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没有了以前所谓的豪门大族。即便部分因为科举而取得一定功名的官宦,也往往延续不过几代,实在也谈不上世家大族。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如果想要治国理政,这些通过科举制度而选取上来的士大夫们便是他唯一的倚仗。
他们在为皇帝出意见、服务皇帝的同时,其实也同样是在限制皇帝,使皇帝无法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行事。尤其是对那些身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伟大梦想的官员来说,让皇帝做出正确的选择更是他们的底线和准则。而一旦皇帝做出一些有违规矩的事情,他们又会极力阻止,尽力让他们胡作非为。
3、宋朝政坛的保守之风无比强烈
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赵光义直接就搬出了金匮之盟,来表明自己的继位是赵匡胤亲自交待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赵光义继位后又先后逼死了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对他的后辈弟子展现狠辣的一面,使赵光义的继位在提倡嫡长子继承制的中国历史上显得疑点重重。
之后,赵光义又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浩大的雍熙北伐,想要将中原王朝失去已久的燕云十六州收入囊中。然而,这场讨伐却因为宋朝军队的配合失利以及部分将领的愚蠢落得大败,不仅极大损耗了宋朝的实力,还将赵光义试图通过军功来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破灭。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及权力,赵光义开始大力鼓吹崇拜起赵匡胤来,对其颁布的诸多政策更是呈尽数遵守的态度。自此以后,遵从祖制成了宋朝的政治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宋朝的政治风格开始变得极为保守,遵从祖制成了最大的政治正确,无人可以撼动。
即便是宋神宗这样锐意进取的君王,还有着王安石这样的大臣辅佐,依然无法冲破宋朝政坛的保守风气,导致王安石变法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有着无数保守派的大臣,其中又以司马光为主要代表。
在这种保守的政治风气下,宋朝统治者受到了极大压制,无数新想法都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使宋朝慢慢走向衰弱乃至灭亡的深渊。
二、财政上的现实困难要求宋朝统治者发展经济
1、三冗问题造成了宋朝的财政困难
在宋朝历史上,三冗,即冗官、冗费、冗兵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宋朝统治者不仅极为注重把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时还将一个官职拥有的权力分割成好几份让几位官员共同拥有。这样一来,宋朝统治者的地位确实得到了极大巩固,但宋朝的官员数量却也开始呈爆炸级地增长。
原先一个官员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要几个官员共同协商;原先一个部门就能决定的事情,现在要几个部门共同商议,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降低了行政效率。
另外,为了安抚落榜考生们的情绪,宋朝还出现了奇特的特奏明制度,即皇帝专门赏赐给一些落榜不第的考生们一点官做。虽然这些官职往往都是虚职,但政府发的俸禄却依然是真金白银。这样一来,宋朝的冗官问题便愈发严重。
前文已经说道,文官的社会地位在宋朝内得到了极高提高,其主要就是体现在文官的待遇上。除了原本应得的俸禄外,宋朝文官们还有着包括茶酒钱、职钱、给券在内等各种各样的额外补贴,甚至连官员之间的聚会、游玩等等也是由政府出钱,宋朝的冗费问题便就此出现。
另外,为了安置因天灾人祸而形成的流民,防止他们破坏社会稳定,宋朝统治者往往将他们全部收编进军队当中。
也就是说,当时只要是个人都能进宋朝军队。这不仅极大降低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还同样极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这便是宋朝的冗兵问题。在这三冗问题之下,宋朝财政很难不呈现出一种捉襟见肘的态势。
2、对外军事的孱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赵匡胤制定的重文轻武国策下,宋朝军队战斗力一直呈现出较弱的状态。再加上宋朝皇帝大都庸碌无能,更使宋朝丧失了战斗的信念。即便偶有出现如岳飞、辛弃疾这样的主战派人士,最终也只能落得个郁郁而终甚至是被陷害致死的下场。
在这种环境下,宋朝对外接连签订了数个条约,如澶渊之盟、重熙增币等等。这些条约的签订使本就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宋朝压力更加巨大,发展经济就变得更加必要且紧急了。
三、总结
总的来说,宋朝之所以能够在文化与经济上呈现出如此鼎盛的模样,与其自身的国情是分割不开的。在这套独特的政治体制之下,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被极大提高,以至于对皇帝都形成了极大的压制效果,使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而随心所欲地行事。
最终,在无数文人士大夫的逼迫下,宋朝皇帝也只能大体往一个应该正确的方向前行,且无法修正宋朝本身的弊病,最终只能让宋朝呈现出积贫积弱的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3: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