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司马光:保守派领袖与北宋衰落的幕后推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典故。然而,他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据说正是因为他,才导致了北宋的衰落。究竟发生了什么?司马光生活简朴,只吃粗粮,穿普通衣...……更多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更多
宋代新党话事人之争,蔡京为何成最大赢家
...一生宦海起起伏伏。而王安石的背贬出京,高兴的不光是司马光和欧阳修等一大批反对改革的保守党派人士。更还有王安石新党内部,那些在政见和关系上与王安石相左的人,这些人在王安石离京后,纷纷露出自己的獠牙,相互...……更多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改革,他算是奸臣吗?
...臣?贪权误国、媚上乱政、结党营私、以权谋私…这些跟司马光都不挨着,司马光当然算不上奸臣。司马光的保守派和王安石的革新派,其分歧也只在政见不同,双方均不是大奸臣。在王安石看来,大宋朝积贫积弱多年,再不施...……更多
北宋名臣司马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他除了担任北宋宰相以外,还因砸缸而家喻户晓。历史的司马光,曾经是一个“顽固派”,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当年能聪明到去砸缸,可见此人头脑灵活,怎么会是个顽固派呢?其实...……更多
为何总说古代文人误国
司马光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不思进取。司马光研究了一辈子历史,却懒得总结。历史上的一切改革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他却反对改革。司马光一出任宰相,就废除了王安石实行了十几年的变法,导致王安石在南京终日郁郁...……更多
为何后世对北宋司马光的评价都很低
司马光,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让我们最熟知的就是司马光砸缸这个典故。但是,他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都说因为他,导致了北宋的没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司马光一生简朴,粗菜淡饭,穿的是普...……更多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古代名臣,司马光在很多人心中一直是忧国忧民、清正廉洁的代表。他恪尽职守,敢于上谏,先后6次被免官,又6次被起用;他为官清廉,20岁步入仕途,官至宰相,然而去世后没留...……更多
...。宣仁太后是前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遂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更多
司马光当上宰相后立马处死了一个女子,为此等了17年
说起司马光大家很定都很熟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还仅仅是个孩童的司马光就有这种聪明才智实在是不一般。当然发生在司马光身上的故事还不仅仅是这一件,有一件事也非常值得说道说道,就是宋朝一个...……更多
章惇的悲惨结局:北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1094年,宋哲宗亲政,随着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和司马光等人相继去世后,变法派又重新执掌大权。章惇这个王安石变法门徒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章惇一上任便开始了对保守派的清洗,得益于保守派掌权时对变法派的野蛮,章惇...……更多
揭示大奸臣蔡京是如何伪装自己的
...”。但当太皇太后高氏当政,保守派上台,蔡京转而投靠司马光以求保持官位。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要求在五天内废罢免役法,恢复差役法,还在争论之际,蔡京首先在五日内完成开封府恢复差役法。司马光随后高兴地对他说...……更多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什么要联手将苏东坡送上断头台
...“旷古三大才子”的问世,他们是改革家王安石、大学者司马光和大文豪苏东坡。这三位都是不世出的奇才,如果他们三位联手不知道将会为中国的文坛或者政坛留下多么巨大的财富。然而,北宋的党争却彻底葬送了这三大才子...……更多
王安石:北宋变革的先锋与文学巨匠
...改革的宋神宗驾崩之后王安石马上遭到了政治清算。当初司马光就因为和他政见不合而遭到排挤,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司马光立即接替了位置,将从前所有的新政全部革除,而王安石本人则不得不被贬到了江宁闲赋下来。他有很...……更多
熙宁元年之争:司马光与王安石的经济理念对决
...空虚,上奏皇帝请求不要赏赐。这次上书引起了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争论。司马光认为:现在国家缺钱,上层应该以身作则,节省花钱。王安石则认为:\"节省这么一点赏赐,并不能让国家富裕起来,反而让人觉得有损国家颜面。...……更多
元祐更化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元祐更化是指以太皇太后高氏和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废罢之前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新法、恢复旧法制的活动。元祐的意思是是当时皇帝宋哲宗的年号,而更化的意思是改革,改制。元祐更化,名为改制,却是内斗的开始。不仅...……更多
...宗的母亲,宋神宗信任王安石,实行变法。而高滔滔信任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宋神宗驾崩后,继位的小皇帝宋哲宗赵煦年仅十岁,所以由高滔滔“临朝称制”。高滔滔虽然反对变法,是个保守派领袖,执政之初便废除了新法...……更多
司马光:北宋的争议人物——从英雄少年到党争领袖的转变
司马光,北宋朝的罪人。在他的领导指示下,掀开了北宋第一次大面积党争,并且司马光还屡次利用政治正确打压敌人,最终将王安石数年心血一朝毁之殆尽,主张以德服敌,放弃国家疆土......不过在当时那个时代,司马光绝...……更多
北宋改革风云: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政见较量与反思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朝...……更多
...是写得一手好字。他年轻时就是一个滑头,左右逢源,在司马光(保守派)和章惇之间两头讨好,十年间易如反掌,没有被识破。当时有见识的人,便指出了蔡京的奸猾。宋徽宗即位后,蔡京的权利和地位不断提升。蔡京便开始打...……更多
...滔册立皇孙宋哲宗即位,临朝称制(1085年―1093年),起用司马光等人,废除王安石新法。勤俭廉政,励精图治,誉为女中尧舜。元祐八年(1093年),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太后,葬于永厚陵。人物介绍北宋宣仁皇太...……更多
“乌台诗案”的祸源,竟出自苏轼的一首词
...安石包括沈括、李定,皆为竭力维护变法的臣子。苏轼、司马光、章惇其实并不大提倡王安石的变法。所以变法派的大臣,可以借由乌台诗案攻击以司马光、章惇、苏轼为首的保守派。即使无法让他们全军覆没,也能搂草打兔子...……更多
许将:北宋五朝元老的不凡人生
...许将是个公认的厚道人,他属于王安石的“变法派”,跟司马光所代表的“保守派”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当时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要对保守派进行总清算,并建议皇帝将司马光掘墓鞭尸时,许将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官场的政见...……更多
王安石:从‘奸臣’到千古名相的争议与真实
...人言不足恤”的精神,王安石不顾一切的推行新法。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却不赞同,政见不合的两人也从曾经的朋友变为政敌。司马光代表着节流和保守派,受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这群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自己的蛋糕被划...……更多
...的母亲高太后临朝听政。高太后思想保守,上台后就任用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在司马光、吕公著的推荐下,范纯仁回到朝中做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1088年,范纯仁更是被任命为宰相。别看...……更多
海瑞的困境:一心为民却难被朝廷重用
...决问题了吗?北宋时期,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司马光和王安石,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可以说水火不容。虽然大家都能看到问题所在,司马光也明白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他给不出具体的方案。 其实海瑞就类...……更多
...政治立场倾向于王安石的新党,苏轼的政治立场则倾向于司马光的旧党。章惇深得王安石的赏识,被任为编修三司条例官,是草拟和制定新法的骨干成员,后来又任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了。虽然两党明争暗斗...……更多
北宋名臣辈出,但为何传世的政绩却很少?
...,基本就算是名臣没跑了,大部分皇帝是配合的,寇准,司马光都以敢于进谏而闻名,他们迅速获得了名臣的称号。寇准敢拉皇帝的衣服,李沅敢烧皇帝的诏书,大量大臣以气节闻名。这样的名臣存在的基础,是赵宋的祖训,善...……更多
2022-12-19 15:30名臣,政绩
王安石让儿媳改嫁,儿子得知消息后做了什么
...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准备辞官回乡,被宋神宗挽留下来。司马光就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信中列举了新法的弊端,要求王安石放弃新法。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想法,对司马光提出的弊端,逐个予以反驳。公元1071年,开封附近的百...……更多
宋英宗:从闲散王爷到皇位继承者的传奇之路
...,一路去说服曹太后,另一路就去说服英宗皇帝。 经过司马光、欧阳修以及韩琦等宋朝名臣的轮番做思想工作,终于还是曹太后做了让步。垂帘听政多年的曹太后最终还是还政于宋英宗。继子皇帝的尴尬宋英宗赵曙虽然过继给...……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