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棣做了哪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5:0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天坛等地游览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是朱棣花费数十年时间修建的重点工程,同样北京的许多标志性建筑物也大都与朱棣有渊源。

明朝建立之初定都南京,南京虽然虎踞龙盘,但对于盘踞漠北的蒙古大军却鞭长莫及。1403年,朱棣就授意大臣上奏,建议把北平改为北京,明朝政府迁都北京,然后朱棣以加强北部边防的名义采纳了这个建议。朱棣首先改北平为北京,升为陪都,称做行在。同时,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有意提高北京的政治地位。接着,他大规模向北京附近移民屯田,并给予5年减免赋税的优惠。战乱之后,形成了许多闲置军士和流民,朱棣就组织这些人在北京耕种。为了加强北京人口和经济,朱棣甚至释放囚徒,安置他们在北京周边地区种田。朝廷向这些移民实行优待政策,如免税粮、免费提供牛具、种子等。同时迁往北京的还有大批工匠,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北京逐渐发达繁荣起来,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规模。

对于朱棣迁都的目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认为:“朱棣作为一个藩王,很年轻就来到了北平,他每天所看到的就是忽必烈这些人在这里经营的天下。这一点对于朱棣的影响太深了,朱棣要做皇帝,要做一个千古名王,谁是他的榜样?忽必烈。所以,他迁都北京是为了防御蒙古吗?蒙古不在话下,他五出漠北,打得蒙古人无影无踪。所以他不是为了防御蒙古,而是为了继承元朝这些雄主,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是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个统一国家向前继续推进。”

的确,朱棣是一个雄心壮志、一心想有作为的伟大帝王。他即位后五次征伐蒙古,追击蒙古部族,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贯通南北经济;组织编撰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功绩累累。朱棣是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也是紫禁城内的第一个皇帝。

第二件事情就是朱棣在位期间强化君主专制。他建立特务组织,钳制朝野。最为后世诟病的是朱棣对建文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朱棣即位后,下令大索齐泰、黄子澄等前朝大臣五十余人,以奸臣之名进行了大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论少长都被斩首,妻女发教坊司做妓女,姻党悉戍边。相当长的时间内,成百上千的无辜者被推上刑场。齐泰、黄子澄被族灭;御史大夫练子宁被断舌磔死,族灭;户部侍郎卓敬被斩,族灭;长兴侯耿炳文家籍没,耿炳文自杀;李景隆家籍没,禁锢景隆及家属;盛庸下狱自杀……逆朱棣者“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其中尤被后人批评的是方孝孺一案。方孝孺是明初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后来也成了一代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写一手锦绣文章。建文帝即位后,招方孝孺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尊为老师,“国家大事,辄以咨之”。方孝孺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辅助。朝廷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朱棣占领南京后,逼迫方孝孺起草自己的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反对朱棣篡位,宁死不屈。他掷笔于地说:“死即死耳,诏书不草!”朱棣大声说:“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倔强地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威胁方孝孺:“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依然不屈,假装顺从,从地上拾起笔来,大书四个字“燕贼篡位”。

朱棣大怒,命人拿刀来从方孝孺的嘴角直割到耳旁。方孝孺大骂不止。他对方孝孺的不屈极为恼怒,下令把方孝孺在午门内凌迟处死。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方孝孺没有被推出午门,就在午门内被杀了,可见朱棣对他的怨恨之深。方孝孺在就义前,作绝命赋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可求?呜呼哀哉,庶我不尤!”朱棣虐杀了方孝孺后,残暴地下令灭方孝孺九族,又将他的朋友门生作为一族全部杀掉,凑成十族。方孝孺一案共诛杀873人,行刑达7日之久。朱棣就是这么一个带有矛盾性的帝王,一方面他为了实践雄心壮志,勤政,有大略;另一方面,他残杀过度,不遗余力加强君主专制。

1424年,蒙古部落阿鲁台侵扰大同、开元,明成祖亲征,不见敌而还。回师路上,朱棣曾告诉随行的大学士自己做的一个梦。在梦里,一个神人模样的人对他说:“上帝好生。”朱棣不知道梦里的话是暗示着蒙古人有上帝的保护还是谴责他过去杀戮太重。总之一路上,朱棣都在思考这句话。每当他在路上看见蒙古和中原历次交战留下的白骨,他都感到心情压抑。旧历七月,大军走到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的时候,朱棣病逝,享年64岁。

大军在外,君主暴亡,国中无主。为了防止内地的藩王和有野心的大臣乘机作乱,随行大臣和太监们决定秘不发丧。为了掩盖越来越重的尸臭,他们下令把军中的锡器全都集中起来。因为大军数以十万计,将这些锡器集中起来后数量可观,加上锡的熔点很低,群臣很容易就制成了一个锡质棺材,然后把朱棣安放进去,密封起来。为了保密,他们还杀死了锡匠。一路上,没有主帅的大军照常行进,每天朱棣照常“进膳”。实际上早派人通知了留守的太子。朱棣到了京城才正式发丧,因此朱棣之死也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朱棣葬于北京昌平明长陵,庙号太宗。以后昌平附近逐渐聚成了现在的明十三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朱棣庙号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开朱棣一生“四大功绩”的真相
...股下的龙椅越坐越稳,他的权势越来越盛,再也没有人像方孝孺、高翔那样不识抬举。但是,这颗种子却越长越大,几乎把朱棣的内心全部填满,成为朱棣后来很多行为的直接出发点。是什么呢?就
2024-05-27 09:39:00
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虽不能说他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好皇帝
...即位,号“永乐”。他干的第一件事,诛人十族,那人是方孝孺。至于为什么诛,大家也都知道,我就不说了,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好皇帝。永乐初年,朱棣设置内阁,其作用是辅助皇帝处
2023-04-18 18:17:00
方孝孺:明朝的忠臣与文学家,因拒绝起草诏书而被灭十族
他为了信仰,付出了十族的代价——方孝孺的悲壮一生。古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但你能想象,有人为了坚守信念,牺牲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还连累了整个家族和身边的人,甚至多达十族吗?这
2024-12-23 11:24:00
为啥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拥有后世的好评
...位时间虽短,但德政造福苍生,能得到后世好评不为过。方孝孺被誉为明初读书人的“种子”,靖难之战后,朱棣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走了江山,姚广孝苦苦哀求之下,朱棣并没有杀方孝孺的意思,
2023-06-05 11:45:00
...功臣,对那些不肯臣服的建文旧臣则是铁血无情。其中,方孝孺就是一个悲剧的例子。朱棣曾试图说服方孝孺为自己撰写即位诏书,但方孝孺不但拒绝,还公然嘲讽朱棣篡位。这激怒了朱棣,导致他
2024-05-20 11:22:00
为何方孝孺宁灭十族也不接受朱棣
...然历史上“兄死弟及”是受人认可和接受的,那么为什么方孝孺作为明朝的元老,肱骨大臣,在被燕王朱棣所擒之后,提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难道方孝孺如此德高望重,他不知道此举定会
2023-10-20 19:43:00
朱棣为何会被传成了元顺帝的遗腹子
...为了立威,对这些朝臣以及家属进行了血腥的杀戮,比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当然有说法认为这种说法夸张失真);当年建议建文帝削藩的重臣黄子澄、奇泰也被处死,家中女眷甚至被投入妓院。除了
2023-01-17 20:37:00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八位帝王
...的儿子。再则,朱棣杀戮过重,尤其是对待读书人,他将方孝孺“诛灭十族”,寒了士大夫的心,导致形象非常差。那么,朱棣有没有亮点呢?答案是肯定,朱棣是“千古一帝”,能跟唐太宗李世民
2023-08-20 16:09:00
朱棣攻破南京后,为何强制让方孝孺草拟诏书?
...棣,选择继续为新皇帝效力。此前,朱允炆执政时,旧臣方孝孺为人庄严明礼节。朱元璋在世时也极为重用他,方孝孺曾多次犯错,而朱元璋对他都法外开恩。后来燕王朱棣起兵,朝廷征讨的诏书都
2023-02-20 23: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