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继承制度中“父死子继”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而“兄死弟及”是在此基础上的补充,也被称为“兄终弟及”。
纵观历代,其实“兄死弟及”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在商朝,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春秋时期的宋宣公,病重之时就主动提出由弟弟来继位,而非自己的儿子。
既然历史上“兄死弟及”是受人认可和接受的,那么为什么方孝孺作为明朝的元老,肱骨大臣,在被燕王朱棣所擒之后,提笔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难道方孝孺如此德高望重,他不知道此举定会激怒朱棣吗?甚至在朱棣盛怒之下,还扬言:“你就是灭我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宁灭十族也不愿接受朱棣,据说在此之中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一、因果循环传奇事
其实,在方孝孺被灭十族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在明朝祝枝山的《野记》里有此记载:“方孝孺家的祖坟有妖象”。因此民间就有了“方父歼灭蛇族,方孝孺遭得报应”传说。
根据民间传说,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曾因迁居而烧杀了800多条蛇,因此,有了因果循环,轮回报应。
方孝孺历代学儒,儒家向来重视丧葬之事,方孝孺的父亲偶然发现了一处很适合作为祖坟,决定将祖坟迁址。
为此,方克勤还特地找人算好了良辰吉日,但是,就在方克勤准备差人动工迁坟的前一天夜晚,方克勤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方克勤梦见一个穿着红衣的年迈老者,梦中老者向他哀求:“先生所选风水之地,正是我与族人久处之地,还望先生海涵,宽限我等族人三日时间,待我与我的族人子孙迁至别处,先生再行造坟之事,我与我的族人必将报答先生恩情。”
老者千叮万嘱,恭恭敬敬地向方克勤请求,给他们三日时间搬家,等他们三日搬走后再迁坟,这才礼拜而去。
方克勤梦醒后大为诧异,但觉此事极为荒诞,便还是差人按时动工。就在动工挖土之时,挖出一个洞穴,洞穴之中有数百条红蛇,方克勤听闻此事,惊出了一身冷汗,立马下令烧死了这一窝蛇群。
不料,更为震惊的是,在方克勤下令烧死蛇群之后,当天夜晚,他又做了一个怪梦。
梦里他仍然梦见了那位身着红衣的老者,老者满脸愤恨地向他质问:“缘何我千求万求,你却不愿放我与我族人一条生路,我与你再三祈求,三日后在迁坟,允我与我族人搬迁,你不愿也罢,为何还将我与我族人全部烧杀?既然,你灭我族人,那我也将灭你族人!”
自此之后不久,方孝孺便出生了,据说是由于红衣老人的转世报复,方孝孺出生后舌头尖如蛇形,其色如血。
道教劝善之书其一的《太上感应篇》就说:“无故杀龟蛇一类的动物,会殃及后代子孙。”
古人对龟蛇之类的动物最为尊敬,是因为龟、蛇的这些动物具有象征意义,能够结合意象构成复生神话。而这些神话的引起,让民族文化的自此对“神”的尊敬有了定义。
而世人又因受到佛家的影响,对于因果的说法极为相信,佛家观念里亦有此释:“一切因果,尽是因缘合和,缘起缘灭,不外如是。”
据说方孝孺被灭的十族数目正是八百余人,刚好与其父亲烧杀的蛇的数目相同,方孝孺宁死不愿接受朱棣,就是方克勤梦中红衣老者的报复之举。
因果报应,循环往复。“方父歼灭蛇族,方孝孺遭得报应”的民间传说也更广为流传。
二、为气节而死的读书种子
文天祥率兵抗元,试图力挽狂澜,但最终无力回天,在元军蒙古铁骑的步步紧逼之下,最终被捕,不愿投降。
最终,名垂千古,众人歌颂其尽忠职守的爱国之心。而同样是不愿投降的方孝孺,他的衷心,却是存在一定的争议的。
他是明朝的当代大儒,对历史应该也是了如指掌。却对朱棣这个“皇叔”坚决抵制,甚至连累了十族,共计873余人。这样的忠心,太多人认为是一种“愚忠”,认为其不明审时度势,最终害人害己。
就单拿“愚忠”这件事来看,其实他的“愚忠”不仅仅体现在“灭十族”这一件事上。
在他的父亲方克勤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也能看出他的“愚忠”。在洪武年间,方孝孺的父亲正是因为著名的“空印案”牵连致死。
由此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和方孝孺其实是存在着弑父之仇的。而在方孝孺的认知里,这就是“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的正常规则,“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方孝孺。
明明父亲的死是被朱元璋所冤枉的,但他仍然尽心尽力地效忠朱元璋,甚至辅佐其后代皇太孙建文帝朱允炆,这足以看出方孝孺此人的“愚忠”。
但是,方孝孺此人的才华与信仰,却是受到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欣赏与赞叹的。
姚广孝称其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因此,方孝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天下读书人种子”的大儒。
不要以为方孝孺只是擅长“读书”,所以才被称为读书人的种子。其实,这样理解太狭隘了。方孝孺的“读书”,指的是精神内核,是一种气节。
在朱棣攻打进南京之前,姚广孝还为方孝孺向朱棣写信,为他争取了不杀之恩,想为天下人保留这个读书人的“种子”。
就在方孝孺不愿接受朱棣,对朱棣加以挑衅之时,姚广孝仍然想留住方孝孺。
并急忙规劝方孝孺:“希直兄且听我一言,兄死弟及自古亦是继承之道,过往亦有不少先例,既然皆为先祖后继,为何还要计较这么多呢?”
方孝孺只觉姚广孝是为这乱臣贼子说情,对此嗤之以鼻,说道:“我只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犯天下大忌,圣上驾崩后自然有太子继位,与燕王这个兄弟何干!此刻逼我写此诏书,不是篡位,又是何意!”
话即此,方孝孺彻底激怒了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
由此可见,原先朱棣也是对方孝孺的才识颇为赏识的,更是受到姚广孝的影响,还算是颇为尊敬这位德高望重的“种子”。结果换来的却是方孝孺“愚忠”的坚持,朱棣盛怒之下殃及其十族的后果。随着方孝孺的死,一并带走了读书人的气节。
舍生忘死者众多,而像方孝孺那样“宁灭十族不愿降”者少之又少。方孝孺死后一百多年,明神宗才为方孝孺证言其忠义,并赦免其后裔。
后来,世人皆感念其“忠”,为方孝孺立宗立祠,传扬其美德,就此,方孝孺成为了明朝的道德模范。
“忠乃天下至德”,在儒家思想之下,方孝孺完全是天下道德之典范。因为“忠”是世间最高尚的品德,而方孝孺坚守的就是这个“忠”字,即读书人的气节“种子”。
至于其是道德高尚的“忠”还是殃及十族的“愚忠”,我们无法给他一个定论,但他在面对强权,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与坚毅不屈让人肃然起敬。
三、“兄死弟及”的弊端
在中国历史上,以“兄终弟及”继位的方式,共计三十余次,但这种现象,大多以乱世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体现,这就致使当时的政治局面出现混乱的情况。
就历史上首位以“兄终弟及”登上皇位的司马炽来说,他在位时使当时的西晋堕入深渊,因为他的懦弱无能,发生了著名的“永嘉之乱”。
被捕后,丢尽了皇室脸面,没过多久就被下毒而死。因此,在这个“兄终弟及”的制度下,弊端就显而立见。
因为制度的不完善性,最终选举哪一位弟弟来继续继承,并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选举出的品德、才华、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必然会导致选举候选人的冲突,导致当时社会局面的动荡。
而恰恰方孝孺受到了孔子以道德理性和文化关切的影响,转化了现实政权的入世精神,力图以学问名世、倡仁德治世、议禀学井田变世,主张内圣外王,作文理明辞达、以物喻理,将一切都思考得过于理想化。
即使是在辅佐朱允炆的时候,他也是将他这些思想主张,和他提出的理想形式来实行“仁政”,一概灌输给朱允炆。可以说,最终朱允炆的失败,也有其一部分的原因。
而他的这些理念和主张,与朱棣的思想主张完全相反,他不愿意看到暴行暴政。
但是,朱棣“谋反”的行为,在他的认知下就是“兄终弟及”这个制度所带来的弊端,所以拒称只认“父死子继”,不认“兄终弟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方孝孺宁灭十族也不接受朱棣,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自身读书人“种子”影响,读书人的气节不允许他转投另一君主。
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认知与思想主张和朱棣大庭相径,“道不同不相为谋”也造成了他不愿屈服的诱因。
因果报应的说法,那就留给后人想象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