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05:4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初历史上,有两位非常厉害的谋士,李善长和姚广孝,两人的结局截然不同。一位因为胡惟庸案,最终没能善终,一位在辅佐朱棣登基后,异常低调,最终得以安然终老。今天分析一下这两位人物。一李善长和姚广孝的性格不同

李善长的性格看起来是比较小心谨慎的,李善长和朱元璋刚相识的时候,他俩的对话里,朱元璋问他怎么才能平定天下,李善长的回答滴水不漏。一方面提议朱元璋效仿刘邦实行仁政,一方面还提到王气,暗示朱元璋是受到上天的垂帘的。

李善长的高情商的展示出来,又给朱元璋提了建议,还暗暗地给朱元璋戴了个高帽子。

这种性格,在古代的谋士里,是比较典型的,谨小慎微,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是背后是有风险的。

宋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对他也很器重。李善长把宋濂,刘基推荐给朱元璋。

结果宋濂因为孙子的事被流放,后来死于流放途中,刘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究竟是胡惟庸自作主张加害刘基,还是朱元璋指使胡惟庸干的,这事是有分歧的。

而姚广孝的性格,其实和这些人是不同的。

姚广孝和朱棣的故事,姚广孝曾经和朱棣说,臣侍奉大王,有一白帽子送给大王戴。

这话说的够大胆,当时的帝王可是朱元璋,当朝帝王还在,就贸然和藩王说,你有当皇帝的潜质。

如果朱棣属于胆小这种,那估计都没有姚广孝和朱棣以后的故事,到这个时候,姚广孝的故事就结束了。

李善长和姚广孝,两人选择投奔的时候,其实都不再年轻了,所以李善长的谨慎是正常的,姚广孝则是剑走偏锋了。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二李善长和姚广孝的职责不同

和姚广孝相比,李善长的管理范围更广,他要负责协调将领和士兵之间的关系,可见李善长确实属于长袖善舞的人,李善长还要负责粮草的转运,这项工作可是非常重要。

《明太宗实录》卷97,在朱棣和大臣们商讨北征的对策时,有一句是“宣府以北则用武刚车三万辆约运粮二十万石踵军而行”,从这组数字中可见,行军打仗的时候,需要的粮食数量是非常大的,怎么统筹管理,不出错,是一个非常考验统筹管理能力的事情。

姚广孝是朱棣这支队伍的军事和心理辅导员。

朱棣起兵的时候,风云突变,风雨交加,王府的瓦片都掉落下来,众人都在惶惶不安的时候,姚广孝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能力,告诉大家,这是吉祥的征兆,风雨交加,那说明飞龙在天,王府的瓦片掉了,那说明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即将换成黄瓦。关键时候,先把队伍的军心稳住了。

在整个战争处于焦灼的状态,姚广孝提议京师薄弱,直接打京师吧。朱棣采用了他的计策,放弃攻击那些让他受挫的城市,直奔京师,渡江把京师拿下,再处理这些顽强抵抗的南军。

这个计策也收到了奇效。

这就是关键时候军师的作用,从一个点一个面的计策中跳出来,从整个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如何赢得战争的胜利,这种大局观,是一个军师的军事素养。

这需要很大的胆量,如果这种计策出错,那可是对于整个大局都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就是说,这是典型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计策。

姚广孝对于局势的把握,其实是有他独到见解的。就像对于方孝孺的态度上,他知道方孝孺不会投降,但是他知道,当时的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于是他劝朱棣,如果方孝孺不投降,不要杀方孝孺,不要绝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姚广孝这个建议,一是因为他惜才,姚广孝本身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在朱棣登基后,他还和解缙等人一起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他如果没有才华,朱棣仅仅会因为信任,就让他坐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吗?别低估姚广孝的才华,要知道和他一起主持此项工作的解缙,那是明朝有名的才子。

还有一点,他知道朱棣杀了方孝孺后的后果,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残暴,受到了很多的人的怒骂。

这个建议也能看出来,姚广孝对于局势敏锐的判断。但是朱棣不听他的建议,执意要杀方孝孺。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三功成名就后两人的态度不同

我们从史料分析来看,在李善长和姚广孝功成名就之后,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明史》上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在明朝建立后,李善长曾经和刘基争论法令的事情,以至于辱骂刘基,这让刘基感到非常不安,请求归乡。

刘基是李善长推荐给朱元璋的,两人其实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地域。在古代,同乡之情,是非常看重的,如果两个人是老乡,那么天然的就会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影响到一些关键时候的选择。

从《明史》记载的这个细节上,可见李善长的强势。就像前文分析的,其实李善长性格是谨慎的,这时的刘基也不是普通的文臣,李善长竟然都这么强势,那么李善长对于其他人呢?

一个谨慎的人,变得如此强势,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地位的变化,封公之后的志得意满,可能就是影响他走向这一步的关键。

李善长也是感受到某种危机,于是他请求辞归,但是身居高位,退又退的不彻底,后来的胡惟庸,正是他推荐的,而且他和胡惟庸,又有着亲戚关系,他的弟弟李存义,李存义的儿子是胡惟庸的女婿。

后来正是李存义和胡惟庸劝说李善长,而李善长的话语里的意味深长,给朱元璋种了一根又一根的刺,最终朱元璋对李善长下手,就算有免死铁券,当朱元璋想杀李善长的时候,没有人能救李善长。

对比李善长,姚广孝在朱棣登基后,异常低调。上朝的时候正装出席,这个时候他是一个朝臣,下朝的时候,他在寺庙里穿着僧衣,他就是一个和尚。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朱棣对他是很尊重的,他称呼他是少师,而不直接称呼名字。

朱棣交给他的事情,他兢兢业业。朱棣让他去赈灾,他就去赈灾,让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他兢兢业业完成,他知道,此时双方的位置已经变了。

朱棣给他的尊重,他必须接着,他不能把朱棣的尊重,当成理所当然。朱棣给他的奖赏,他分给自己的宗族,一方面显示皇恩浩荡,一方面又显示自己对于权力,荣华富贵的态度。

对比前面的分析,姚广孝性格中是有喜欢险中取胜的特点的,但是当荣华富贵来到的时候,他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如果姚广孝是一个非常有边界感的,他知道什么时候他能显露锋芒,什么时候又应该低调做人。

越是功成名就,他就越谨慎。

他谨慎到什么程度?就算建议释放溥洽,都是在临死前说的。

溥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他是建文帝时期的主录僧人,建文帝失踪后,有人说他知道建文帝的去处,甚至还有人说,建文帝就住在他的住处。朱棣后来就把他囚禁起来。

对于这么一个敏感人物,姚广孝直到临死前才敢提。他知道登基后的朱棣,是敏感多疑的。临死前提出来,无论朱棣答应与否,那是朱棣的选择了。更何况临死前的最后愿望,朱棣出于多年的情谊,答应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最后确实朱棣答应了。其实朱棣和姚广孝都明白,建文帝的失踪,是朱棣心头的一根刺。对待建文帝身边的人,姚广孝是非常慎重的。

在古代,君臣之间尺度和距离的把握上,确实考验人。从姚广孝的处理方式看,看来也确实是吸取了李善长的教训,最后姚广孝得以善终。

写到最后,想起来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还是挺有道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和尚与皇帝:姚广孝与朱棣的命运交织
...由和尚打破,朱棣一生中能改变他命运的,只有两个人,朱元璋、姚广孝。一个是他亲爹,一个是他谋士。这谋士却非同寻常。姚广孝,这个大明排名第二的和尚,三教皆通,做幕后无人相识,到台
2023-09-06 18:48:00
大明第一谋士姚广孝,究竟做了什么,成为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官
...行的方案。二、少年光头成心算高手当时正值元末明初,朱元璋已经建立大明,而他本人也深受佛教影响。姚广孝敏锐地察觉,皇帝选拔官员时偏重僧人。于是14岁那年,他便提出要出家为僧的想
2024-08-11 11:49:00
姚广孝:朱棣的谋士与颠覆明朝的神秘人物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朱允炆登基后,听从“智囊团”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削藩,五位藩王先后遭到清算,朱允炆将下个目标指向燕王朱棣。就在这时,一
2023-11-16 15:44:00
盘点明朝五大谋士
...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年少时读书有谋,投靠朱元璋后,跟随征战,功劳很大,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
2023-03-07 18:53:00
姚广孝为朱棣策划靖难之役,为何不在靖难功臣的名单中?
...,他是属于在后方出谋划策的人员。也有的认为姚广孝是朱元璋安排到朱棣身边的,不是朱棣的燕王府原班人马。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与姚广孝没被列入靖难功臣关系不大。在靖难功臣中
2023-05-15 20:53:00
姚广孝助朱棣夺位,却拒绝豪宅美女万两黄金,四个字勘破大明运程
...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下落。1398年,以一个碗开局的农民朱元璋,在皇位坐了31年后,怀着满心的忧虑离开了人世。他有25个儿子(不包括太子朱标),却坚持把皇位给了皇孙。 刚刚登
2023-01-09 23:01:00
此人最喜欢做的事是造反,助皇帝开创了一代盛世
...习阴阳术数。明朝建立之后,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师,正是由于这次机会,才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得以遇到他的明主---时任燕王的朱棣。姚广孝在南京见到朱棣后,感觉此人
2023-06-26 13:12:00
明成祖朱棣与姚广孝:君臣之道的典范
...广孝之间的渊源开始于洪武年间,当时朱棣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召了十位僧人入宫,,并且让着十位僧人跟随一位藩王去他们的封地,其中就有姚广孝。姚广孝后来随侍燕王朱棣,成为朱棣的主要谋
2023-11-24 05:45:00
姚广孝接受朱棣加封不愿脱僧衣,他到底有何苦衷?
...十五年,上天给了他这样的机会。那一年,马皇后崩逝,朱元璋让当时在京的高僧宗泐(le),挑选一些有德行的高僧侍奉诸王为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和尚被选中了。经过宗泐的引荐,姚广孝遇
2023-06-22 15: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