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严格意义上讲,“篡位”大帝,李世民有一席之地,刘裕、杨坚、杨广、李渊、赵匡胤、忽必烈、朱棣,也都是猛人,历史影响非常大。
一、刘裕:南北朝帝王的典范
篡位帝王,始于西汉末年的王莽,他建立了“新”,但历代评价不高,王莽作为反面人物而存在,也开了“篡位”先例。接下来,曹丕取代东汉、司马炎取代曹魏、刘裕取代晋朝,都是这么操作。
刘裕,小名寄奴,抗金名将辛弃疾的“偶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南北朝第一大帝。刘裕是庶族出身,依靠战功崛起,先后消灭6位帝王,号称“皇帝收割机”,军事能力没得说。步兵击败骑兵,还是以少胜多,还得看刘裕的“却月阵”。
掌权期间,刘裕进行“义熙土断”,削弱门阀士族势力,还接连率兵北伐,收复了包括长安、洛阳在内的中原地区。刘裕继位后,准备一举平定中原,却没有了时间,他很快就病逝。如果刘裕多活几年,南北朝提前结束,不再有隋唐。
刘裕的遗憾,除了不能统一中原,就是缺乏对子孙的教育,“南朝宋”的刘氏皇族生活奢靡,每一位帝王都很能折腾,所做之事简直匪夷所思。例如,刘子业、刘彧、刘昱,都是暴君的典范,结果被萧道成篡夺江山。
二、杨坚、杨广父子:三省六部、科举制度、大运河
534年,北魏孝武帝逃奔关中,投奔宇文泰,拉开了西魏、东魏并立序幕。宇文泰在贺拔岳基础上,融和了六镇鲜卑、关中豪强、陇西蛮夷,将“关陇集团”发扬光大,奠定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基础。
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英明有为,却英年早逝,子孙又能折腾,结果江山被外戚杨坚篡位,建立隋朝。杨坚、杨广父子,都是篡位;杨坚临死前,已经有了悔恨的意思,打算传位给杨勇,却栽在杨广、杨素手里。
杨坚、杨广父子的贡献很大,隋朝是短命王朝,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功劳。杨坚创建的“三省六部制”,将国事与家事分开,是官僚政治成熟的标志;杨坚出兵漠北,将突厥击败,使其分裂成东西两部。杨坚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做法,是杨广建立科举制度的先河。
科举制度持续1300年,成为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科举制度下,寒门子弟可以参与政务,通过考试进入权力核心,从而扩大了王朝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也削弱了门阀大家族力量,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隋炀帝功绩不容抹杀。
再则,隋炀帝挖掘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至今仍然享受运河所带来的恩泽。如今,隋朝早已覆没,但大运河依然在,其经济功能并未削弱,这是隋朝的贡献。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中,中国只有3位帝王入列:秦始皇、隋文帝杨坚、成吉思汗。
三、李渊、李世民:贞观之治,奠定盛唐的基础
杨广创建科举制、开通运河,功劳很大,但三征高句丽,耗尽了民力,又无法腾出精力来整合“关陇集团”的利益,结果他们选择了李渊、李世民父子。李渊篡夺隋朝江山,也是事实,虽说当时天下大乱,隋朝内外交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手握重兵,但没有为老表杨广作战,而是乘机从晋阳杀入关中,夺取长安。618年,李渊让杨侑“禅让”,旋即将其处死,建立了大唐江山。626年,李世民也是“篡位”,靠玄武门之变上台。
部分人说:李世民不是“篡位”,他是继承父亲的皇位,因为他做过一段时间太子,儿子接管父亲的家业,名正言顺。那么,李世民是不是“篡位”呢?严格意义上讲,李世民就是“篡位”,因为皇位本该是李建成的,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强迫李渊退位,而不是父亲本身愿意这么做。
皇位“来路不正”,李世民很心虚,便想看《起居注》,被褚遂良拒绝,旋即去找房玄龄帮忙,又修改了高祖实录。但是,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不容置疑,应该能排在历史前五,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又降服周边部落,被誉为“天可汗”。
李世民晚年,开始走向昏聩,且处理不好跟太子李承乾的关系。结果,李承乾效仿“玄武门之变”,准备与李世民掰手腕,被贬为庶人,郁郁而终。
四、赵匡胤:开启一个文官政治时代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15万燕军南下,开启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败。763年,仆固怀恩率兵东征,准备将叛军一网打尽,但唐代宗李豫却采取招抚策略,对河北叛军妥协,导致藩镇割据出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黄巢起义,最终葬送了唐朝。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大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也是武人政治的延续。此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为之尔”,皇位的传承,基本都是“篡夺”。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只是“武人夺权”的一个缩影而已,赵匡胤做了当时很多人都做的事情,包括他的第一任上司郭威。但是,赵匡胤不一样,他取代“后周”,建立北宋之后,便想办法整顿内政,削弱节度使兵权,让文官走向舞台。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宋太祖赵匡胤打仗能力并不差,也不是很强,跟前面3位不是一个档次。但是,赵匡胤治理手腕比较高明,他“杯酒释兵权”,削弱了节度使,以及武将的权力,改用文官担任地方官吏,确保了王朝江山的稳定。
门阀政治走向终结,文官政治诞生,这是宋朝的贡献,赵匡胤功不可没。宋朝虽然军事一般,打不赢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却能牢牢控制地方,以及朝廷官员,从此中原王朝不再有权臣“篡位”出现,除非是皇室内部自相残杀。
五、忽必烈:元朝疆域最大,丝绸之路感觉就在“国内”
从蒙古“幼子守灶”传统看,忽必烈就是“篡位”。1259年,忽必烈匆忙结束鄂州战役,从湖北返回燕京,准备与镇守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掰手腕,夺取蒙古大汗之位,但蒙古勋贵基本都支持阿里不哥。
蒙古传统,“幼子守灶”,蒙哥大汗死后,儿子年纪尚小,理应由父亲拖雷的最小儿子阿里不哥继位,但忽必烈不乐意。如果召开“忽里勒台大会”,让西道诸侯王、东道诸侯王、漠北诸侯王推举人选,忽必烈获胜概率是零。
1260年,忽必烈在没有西道诸侯、漠北诸侯参加的情况下,他依靠中原汉族世侯的支持,在开平继位称汗,挑起了蒙古帝国内战,也让帝国走向瓦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却留下一个遗憾:始终没有得到海都、阿鲁忽、别儿哥的承认。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也是非常大。例如,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采用的是易经里面的名词,结束了此前以地方、爵位、封地为“国号”的历史,被明朝、清朝延续下来。
忽必烈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中原分裂数百年的局面,还将元朝的疆域推广到极致。一度中断、萧条的“丝绸之路”,在忽必烈的运作之下,焕发生机,再现汉唐时代的荣光。青藏高原、宝岛台湾,也正式成为中原王朝一部分,这是盛唐都不能做到的。
洪武大帝朱元璋评价:“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可知,忽必烈的影响力很大,他建立的元朝,将华夏疆域发展到极致。
六:朱棣:永乐盛世、编修《永乐大典》,还有郑和下西洋
1398年,朱元璋病逝,尸骨未寒,朱棣、建文帝相互厮杀。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打着“清君侧”旗帜,率兵南下靖难。4年时间不到,朱棣就杀入南京,成为藩王武力夺权获胜的第一人。
朱棣“篡位”是事实,也篡改了实录,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要修改,非要说他是马皇后的儿子。再则,朱棣杀戮过重,尤其是对待读书人,他将方孝孺“诛灭十族”,寒了士大夫的心,导致形象非常差。
那么,朱棣有没有亮点呢?答案是肯定,朱棣是“千古一帝”,能跟唐太宗李世民掰手腕的大帝,他的许多丰功伟绩,影响至今,不容忽视。
朱棣五次远征漠北,是中原王朝帝王御驾亲征的典范;横扫朔漠,汉朝、唐朝都是将领出征,而不是皇帝带兵。朱棣则是自己带兵,且亲自操刀上阵,冲杀在第一线,与蒙古骑兵肉搏,血液中流淌着尚武的基因。
五代十国时,一度脱离中原王朝的安南(越南),也被朱棣重新拿回来,设置交趾布政使司。此外,朱棣编修《永乐大典》,整理古籍文献,所收录的书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国威于域外,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典范。
朱棣文治、武功,都不差,跟李世民一个档次,甚至略胜一筹。遗憾的是,子孙后代不能坚持下来,否则明朝将迎来“大航海时代”,世界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番模样。《永乐大典》在清朝多有丢失,到近代更是如此,这是文化的浩劫。
总而言之,宋武帝刘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棣,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帝王,即便皇位来路不正,有“篡位”之说,但不影响他们的历史贡献。
那么,这几位帝王,谁的战斗力最强悍呢?如果单兵格斗,刘裕、朱棣应该是第一档次,都非常生猛。从建立江山难度角度看,刘裕难度最大,寒门子弟能在门阀横行的年代脱颖而出,还能压着门阀吊打,非常了不起。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