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历史上复国的那么多,为什么反清复明最知名?
1645年,清廷在军事上取得的胜利是惊人的,不仅使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失去了占领的全部地方、失去了他们的领导者,而且也轻易地颠覆了南明弘光朝廷。与进关之初的审慎不同,此时的清廷统治者不必再为争取汉族官绅的支...……更多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和其他王朝一样,满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荣耀,就像“康乾盛世”;但,与此同时,满清也留下了无数让人诟病的制度和法则,比如贯穿始末的“满汉有别”,比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更多
看过央视热播的《于成龙》历史剧的人,都对清廷军队圈地的可怖行径,印象深刻,但这是清廷入关初期实行的厉民暴政手段之一。实际上,清初实行的圈地运动所展开的范围并不广,主要在于畿辅地区(今北京市、天津市和...……更多
清朝入关后要求百姓必须留辫子,秃头的人怎么办
...政王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剃发易服令,要求天下汉民必须剃发留满洲人的金钱鼠尾发型,穿满洲服饰,并且设定了严苛的律法来约束汉民执行剃发易服令,也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意思就是代表着汉民如...……更多
清廷为什么要禁止汉民进入关东
...一部《闯关东》,让观众仿佛回到了曾经的辛酸岁月,对历史、对关东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现在人来说,“闯关东”可能只是三个轻易就能说出口的话语,但在那个年代,一旦决定“闯关东”,就意味着一种对命运的选择:不...……更多
...语言。诸如蒙古、藏等人口规模庞大的少数民族,不仅在历史上建立过政权,成熟的语言文字还催生了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其民族语言使用至今。满族曾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更是如今中国第五大少数...……更多
蒙、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待汉族却是一个压制一个联合
纵观我国历史全图,元清两朝是仅有的两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元朝统治者乃蒙古孛儿只斤氏,清朝乃满族爱新觉罗氏。在针对对汉族的政策制定上,两朝面临着共性问题,即统治地位合法性的问题,许...……更多
...,满、汉文化进入全方位的直面交锋和冲突。就整个清初历史来看,顺治时期(1644-1661年)是满、汉文化剧烈冲突、明遗民激烈抗争的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为压服汉人的反抗和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展开了残酷的军事征服...……更多
《鹿鼎记》与《康熙王朝》谁的吴六奇更符合真实历史
...行这个清朝从二品高官,《敬业堂诗集》中的诗句。真实历史上,海宁查氏在清代康熙一朝,高官进士出了甚多。所谓“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更被康熙帝御口钦封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下“澹远堂”、...……更多
大清、大顺与南明三国鼎立,为何很弱的多尔衮成赢家
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明帝国的崇祯十七年,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同时也是清帝国的顺治元年,这些熟悉的年号,说明了这一年的复杂性。历史告诉我们,清帝国最终统一了中华。但是1644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更多
茅麓山战役标志着南明王朝的终结
...64年这二十年混战的一个延续。看完1644年到1664年这20年的历史,有时候就会对一句话产生怀疑,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清王朝得民心吗?如果大清真的得民心的话,真的得到中原人民的认可的话,不会出现满洲八旗兵一撤走...……更多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面的,但同多尔衮在这时期善于审时度势,博采众议,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明智果断的决策,也是分不开的。首先,多尔衮听取了范文程的建议,作出了大举入关的决策,为清王朝统一全国,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顺治...……更多
决定清朝强衰的三次战乱,清廷均取得胜利
...军战斗力还是很强是,也是凭借着蛮力征服了文明。就在清廷未在中华立稳脚跟之际,急切想要施展抱负年轻的康熙皇帝,就下定决心实施“撤藩”计划了,将原来清军入关之际依赖的三个降清汉将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更多
清朝女性如何区分满汉?有个部位截然不同,看一眼就绝对不会认错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众所周知,自满清入关中原后为同化各地汉人,强行下令要求后者剃发易服。他们这样做的出发点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随着时间推移,连着好几代汉人被强制剃发易服后,难道就不...……更多
清朝总督是多大的官职?怎样才能成为总督?
...迁。本文就以雍正朝为例,从“总督”一职的官职设定和历史变迁出发,对清朝这一实权“封建大吏”予以详细说明。 01总督的设定和发展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八旗将士进京后,基本上沿袭了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更多
揭秘洪承畴与祖大寿:同为降臣,缘何待遇天壤之别?
...人?而祖大寿的结局却相对较好?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是明末投降清朝的官员。祖大寿虽然背叛了明朝,但在清军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并未出力,最终在去世时还被清廷追赠了官职。相比之下,洪承...……更多
清朝女子为什么要打三个耳洞
...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即禁止”。可见,当时的清廷对于满族这项旧制是非常重视的。而在之后的嘉庆、道光等朝,朝廷也都对此进行过强调,因此这种习俗在满族妇女中,延续了很久,直到清末时期,不论是社会还是...……更多
南明王朝最不该被遗忘的英烈,竟然是一群反贼?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1644年,明朝末帝崇祯在留下“诸臣皆可杀”的遗言后,恨恨地吊上了歪脖子树。从明亡清兴的历史来看,他说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更多
孙之獬:明朝末年第一大汉奸,剃发易服的倡导者
...进行“精神阉割”,于是在孙之獬的建议下多尔衮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要求汉族官民在十日内完成剃发易服,违令者军法从事。为此孙之獬还提出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廷执行这项政策的态度非常强硬...……更多
李自成突然被杀,剩下的三十多万军队去哪儿了
...地区的绝佳良机,可惜,何腾蛟并未看透这一点,反而让清廷占据了先手。佟养以不需剃发作为诱饵,将湖南地区的大顺军骗到湖北。结果就是,除了王进才和郝摇旗这两支大顺军仍然进行抗清活动外,其余将领带走了一半的农...……更多
清王朝严明禁止满族女子效仿缠足,为什么却越禁越火
...足风俗习惯早已蔓延到了社会发展每个阶级的女人,虽然清廷三申五令严禁女性缠足,可是没什么进展,缠足之风越来越激烈。旧时的“三寸金莲”清朝历代皇帝都严防死守,禁止旗人女子缠足:谁学汉人缠足,必重治其罪,并...……更多
满清入关后的生死考验,南明翻盘的天赐良机
...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战斗力陡然增加几个档次。当时清廷实行的是“首崇满洲”的政策,对这些投降过来的降将和嫡系八旗实施的是区别对待的政策,往往是原明军降军在前面冲杀,八旗兵则在后面摘果子,再加上长期的战...……更多
晚清八旗衰退毫无战斗力,清廷被迫重用汉人
...经作为捍卫清朝安全的主要屏障而出现。这种军队往往被历史学家称为地方军,在当时则通称为勇营。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全帝国的这种军队统逾30万人。其中包括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的全部,重新恢复活动的左宗棠所部楚军,...……更多
李自成与朱由榔:明末清初的乱世与南明永历朝的覆灭
...翻明王朝。但是,李自成在北京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投降清廷的吴三桂打的大败而逃,最后自己也在湖北九宫山被杀,一代枭雄的生命就此终结。李自成死了,但是中国的乱世却毫无太平的迹象。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更多
南明,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
...使得清廷迈出了入主中原的关键一步,但这段时期却不是历史课本上那寥寥数语带过的岁月轨迹,其实只是一段波谲云诡的史实开端而已。那我们今日就继续讲一段南明的历史。当山海关战役失败后,李自成率军撤回北京,起先...……更多
...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明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尊前明宁靖王朱术桂...……更多
历史上满清真的强调满汉不能通婚么
...两人不清不楚也竭力反对,理由仍然是满汉不通婚。那么历史上满清真的强调满汉不能通婚么?好像并不是……咱们看看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后宫中这汉人女子可不少哪!随便一举例子多多:顺治皇帝就有5个汉人...……更多
介绍清军平天下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大铁帽子王当中唯一一个非努尔哈赤直系子孙。也是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济尔哈朗一生南征北讨,战功赫赫。早年,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济尔哈朗就多次率军击败漠南蒙古霸主林丹汗,威...……更多
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靠什么抗清到康熙年间?
...农民军作战。顺治元年,在清军入关后降清,顺治四年与清廷发生矛盾后又改用南明永历年号,开始在夔东地区抗清。而贺珍原本是大顺军的将领,顺治二年降清,但是清廷并不信任他,所以贺珍于当年年底又起兵反清,后转移...……更多
为何说皇太极是大清最杰出皇帝
...他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从容入关,而是早早地去世了。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再给皇太极几年时间,他将无疑会成为大清朝为伟大的皇帝。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