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6:43:00 来源:戏说三国

最先提出立福临的是两黄旗大臣,据《清实录》记载:“国忧时,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八人,往肃王家中,言欲立肃王为君,以上为太子,私相计议”。图赖等六人还“共立盟誓,愿生死一处”。这与《清史稿·索尼传》、《沈馆录》等书所载,两黄旗大臣“誓立帝子”,是一致的,而代善、济尔哈朗欲立帝子的态度也十分明确。质言之,在八旗之中,除两白旗外,其他六旗都主张立帝子。

这表明,虽然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1622)立有诸王共议嗣君的制度,但经皇太极十多年的封建化改革,皇权的强化和巩固,在八旗贵族集团内部,大多数人已认识到帝位由皇帝的子孙世代相继,是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重要保证,封建正统观念,已深人心。“议立”制,正在向传统的继承制过渡,福临的继位,宣告“议立”制的结束。两黄旗大臣在豪格家中“私相计议”时,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提出豪格,却一致提议以“豪格为君,福临为太子”。按这一方案,豪格只是个过渡人物,帝位最终要让给福临,而豪格对此似乎也没有表示异议。如何解释这一奇怪的现象?

我认为这无疑是皇太极生前的遗愿。皇太极对豪格不满,而偏爱幼子福临,这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李朝实录》中有条材料,很值得注意。早在崇德三年(1638)二月,朝鲜左议政崔鸣吉自沈阳回国,国王李信问他在沈时所见所闻。崔说:“闻长子不肖,故以上年所生子有立嗣之意。”“上年所生子”,即指福临。《李朝实录》的这条材料,同《清世祖实录》卷一所载:“太宗皇帝甚钟爱,而属意焉”,是可互为印证的。这就是两黄旗大臣提出立“福临为太子”的依据。所以,六岁的福临之被拥立,并不是什么阴错阳差的偶然现象,更不是多尔衮的功劳。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但在拥立福临的过程中,多尔衮确表现了他的明智和狡黠。所谓明智,是他认识到“立帝子”是大势,自己却势孤力单,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他不起来蛮干;所谓狡黠,是他看准了代善、济尔哈朗两黄旗大臣虽有拥立豪格为君之意,但态度并不坚决,于是表示赞成立福临,从而排除了豪格,为自已谋夺了辅政大权。有的同志认为,皇太极去世后,在“满族统治集团面临分裂的紧急关头”,由于多尔衮“断然决策,拥立福临。终于避免了内乱”,“成了一个挽救危局的人”。我认为这对多尔衮实在是过奖了。如果当时满族统治集团内部确曾出现过“分裂”和“内乱”的危局的话,那么“祸源”不是别人,正是多尔衮自己。

顺治元年四月,清兵入关,翌年五月,占领南京。清王朝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打垮了李自成数十万大军,摧毁了腐朽的南明福王政权,统一了整个北方和江南地区。其行动之神速,战功之显赫,在中国历代统一战争史中可谓罕有其匹!使向以雄才大略、英武骠悍著称的曹操、忽必烈也为之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清王朝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多尔衮在这时期善于审时度势,博采众议,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明智果断的决策,也是分不开的。

首先,多尔衮听取了范文程的建议,作出了大举入关的决策,为清王朝统一全国,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顺治元年三月底四月初,在满洲贵族内部,对应否入关问题,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多尔衮也举棋不定,迟疑不决。于是,急召正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前来商讨决策。范文程上书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极力敦促入关,指出当时的形势,犹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把过去入关,对明王朝进行掠夺性的战争,转变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此,必须“申严纪律,秋毫勿犯”,一改过去八旗将士烧杀掳掠的恶习,变为“吊民伐罪”的仁义之师,以收揽人心。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作出了入关的决策,打着“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的旗号,以“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相标榜,利用中原地区农民阶级和主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极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共建新的封建王朝。这就把本来是清与明、满与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巧妙地转变为两大阶级的对抗,为入关拆除了民族壁障。

在定鼎北京后,多尔衮放手让范文程处理日常政务,贯彻范文程提出的“统一区夏,又安百姓”的方针,实行种种安抚民心的政策和措施。为了稳定局势,多尔衮甚至下令停止推行剃发令,并“自责曰:“不顺民情,予之罪也。令蓄发加冠,悉如旧制。”顺治元年十月,清政府将入关后所实行的政策,又作了许多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以福临“登极诏”的名义,布告天下。诏书对故明宗室勋臣、文武官员、进士举人、食廪生员、山林隐逸,乃至商贩车户,在政策上作了种种优惠的规定。

同时正式宣布明末三饷“悉行蠲免”,并严禁“分外侵渔,秤头火耗。”全文共计五十五款。这篇登极诏,实际上是清政府的一篇极其完备的开国政策声明,其目的,正如诏文最后所说,是为了使“投诚皈命,无阻幽深,惟尔万方,与朕一德”。从诏文对明季社会弊病了解之透彻,各项政策规定之细致、周到,及不含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色彩等情况来看,显然是出诸明朝降官的手笔。因此,也可以说,这篇诏文集中反映了当时汉族地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他们重建封建秩序的纲领。同时,又是满洲贵族集团和汉族地主阶级联盟的政治基础。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应当承认,多尔衮在入关后头一年,基本上执行了诏文中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因而得到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甚至连史可法在给福王的上疏中也感慨地说:“以清之能行仁政若彼,而我之渐失人心如此,臣恐恢复之无期,而偏安未可得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而这正是清王朝在一年之内,能顺利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清军进入北京后,在军事上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巩固京畿地区,站住脚跟,这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

后来,清王朝在统一战争中,都按照山西、山东的模式,军队打到哪里,就把招抚使、总督、巡抚派到哪里。这是它在尔后剧烈的军事斗争中;在各地人民奋起反抗时,尽管处境险恶,却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明使臣陈洪范从北京回到南京后,在与福王的召对中谈到“陷北诸臣”的情况时曾说:“甘心献媚者,唯以绝通好,杀使臣,下江南为容悦。”.可见持这种意见的多为故明降臣。从柳寅东“庙堂宜早定大计”一语,说明上述三种意见还在继续争论,未有一致。

到七月二十七日,多尔衮在给史可法的信中,指责南明政权的建立,是“天有二日”,罪在不赦,并露骨地以进军江南相威胁,这表明清廷内部的争论已告结束,多尔衮已决计采纳柳寅东等人的建议,西征,南下,统一全国。有的同志认为,多尔衮六月十五日给江南的诏书是为了麻痹南明的一种策略。我认为这种说法,与历史事实有矛盾。因为多尔衮给史可法的信是在七月,而派兵讨伐南明,则是在十月以后,倘真要麻痹南明,那么给史可法的信还应继续高唱和平的调子,不必如此剑拔弩张。

多尔衮入关,一年内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清廷既已作出了统一全国的决策,接着便是具体作战方针的讨论。八月初一日,招抚山西应袭恭顺侯吴惟华陈西征五策,在兵力部署上,他认为:“贼闻我兵西征,必集众据守河口,我师争渡,非万全之道。宜令大兵一支,经趋蒲津,与贼相持。别遣大兵一支,从保德渡河,即由延安澄城、邰阳等处,直捣腹心,······”吴惟华三路分兵,会师关中的计划,确是十分凶险,狠毒的一着,所以赢得了多尔衮“尽心剿贼,共建奇勋”的褒奖。从多尔衮给史可法的信,和他赞赏柳寅东、吴惟华的作战方案来看,多尔衮原是准备采取先西进,后南下的方针的。

但到十月十九日,他却命阿齐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讨李自成。十月二十五日命多铎为定国大将军“统领将士,进征江南”,改变了原来的作战方针,同时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出击。显然,这是一个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冀图侥幸取胜的冒险计划。但在多铎大军出发前两天,多尔衮接到河南巡抚罗绣锦的奏报,大顺军二万余人渡过黄河,对怀庆府发动猛烈攻击,清守兵岌岌可危。

然而,即使出现了这一新的情况,也未使多尔衮清醒过来,放弃两线作战的方针,他只是命多铎率师南下时,“便道往征”,在击败大顺军渡河部队后,“即遵谕仍赴南京”。这反映出多尔衮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后,他的傲慢自信,急功近利的思想情绪,已开始有所抬头。这次西征之役,只是由于多铎在潼关大战后,挥师西进,与阿齐格军夹击西安,才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击溃了李自成部。否则,按多尔衮的冒险计划,阿齐格单兵独进,孤军深入,其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17: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多尔衮坠马而亡的真实原因
...过,之所以发展成这样,有一个转折点至关重要。这就是多尔衮不幸坠马而亡的时候。为什么说多尔衮坠马而亡,是八旗军由盛到衰的重要转折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后金崛起到后来满
2023-08-12 17:35:00
多尔衮没有选择造反是因为孝庄太后吗
...族之间的恩爱,让人觉得这就像是普通人一样,而孝庄和多尔衮就是清代的一对。众所周知,多尔衮是清政府早期的一名才臣,在顺治帝去世之后,在朝堂之上,他的声势和声势都是最大的,但是他
2023-05-27 16:40:00
多尔衮是清王朝最具雄才大略的人,被奉为大清开国的第一大功臣
说到多尔衮,我会不由地想起张居正。一个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一个被奉为大清开国的第一大功臣。“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负吞吐天地之志”,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对英雄
2023-02-12 16:08:00
多尔衮为何甘愿臣服于顺治皇帝?维护宗室皇权的力量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他骁勇善战,从十几岁开始,多尔衮便跟随皇太极对外作战,讨伐当时的蒙古,他一生战功显赫,并因此一步步成为摄政王。在清军攻破山海光占领北京之后,多尔衮下令严禁抢
2023-02-12 15:42:00
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是否还能攻破山海关继而统一中原
对于清朝的建立来说,多尔衮绝对功不可没。而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话,满清照样有机会入关,只不过过程会坎坷很多。多尔衮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十四岁就被封为贝勒,跟随父亲努
2023-06-10 15:51:00
多尔衮提出要福临继位,最根本理由又在哪儿呢
...,牺牲品是阿巴亥。而皇太极死后,看起来争位双方——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取胜,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多尔衮胜了。因为继位的福临还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由多尔衮与济尔哈郎共同輛政。而最为
2024-04-30 12:19:00
多尔衮不称帝,并不是因为爱情的牵绊
...事慢慢被揭开。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排在第一名的摄政王多尔衮大清二十四臣第一篇:多尔衮的辛酸史大清二十四臣中多尔衮排在首位,不仅仅是因为他身处的时代最早,他也是公认的功劳最大的臣
2023-04-25 14:27:00
豪格大败张献忠,却被叔叔多尔衮判终身监禁是为何?
...48年,39岁豪格大败张献忠,凯旋回朝。不料,36岁的叔叔多尔衮,不仅判他终身监禁,还强纳他的正妻为妾,这一切,都被一个孩子看在眼里,恨恨地咬的牙齿嘎嘣响。豪格的高光时刻豪格
2023-01-30 18:23:00
大清、大顺与南明三国鼎立,为何很弱的多尔衮成赢家
...一了中华。但是1644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多尔衮和他的清帝国能够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多尔衮的成功,更是深刻诠释了一句由来已久的哲言。01京师两度易手,中华三国鼎
2024-04-25 23: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