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明帝国的崇祯十七年,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同时也是清帝国的顺治元年,这些熟悉的年号,说明了这一年的复杂性。
历史告诉我们,清帝国最终统一了中华。但是1644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多尔衮和他的清帝国能够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多尔衮的成功,更是深刻诠释了一句由来已久的哲言。
01京师两度易手,中华三国鼎立
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大顺帝国皇帝李自成策马进入帝国的首都北京。然而仅仅在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就在匆匆即皇帝位后撤出北京。(关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请移步为何弱小的朱元璋成功了,而强大的李自成失败了?,在此不再赘述。)
五月二日,大清帝国摄政王多尔衮,再次昂首跨入了这座已经是军事空城的帝都。许多官绅不明觉厉,但还是把多尔衮迎入了皇宫里仅存的武英殿。
然而,就在李自成撤出北京的同一天,大明帝国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实力派史可法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城外的燕子矶,准备继续在南方延续朱氏大明帝国。五月三日,朱由崧正式就任监国,五月十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史称南明。
如果我们暂时把目光从张献忠等人的身上移开,会发现此时的中华大地上已经形成了新的三国鼎立:以李自成为首的、脱胎于农民起义的大顺帝国;以顺治皇帝福临、摄政王多尔衮为首的大清帝国;以朱由菘为首、史可法等人执政的南明帝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无可争议的卷入到了这场新的逐鹿中原的权力游戏之中。
如果此时,我们要对他们的实力做一个分析的话:南明弘光政权虽然丧失了北方大片国土,但南方广大地区仍然处在明帝国官吏的手中,皇帝既立,效忠朱由崧自然比李自成和多尔衮要名正言顺得多;大顺政权虽然丢了京师,但山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广大的北方之地仍在手中,数十万大军并未伤及筋骨,横扫北方威名仍在,“开门迎闯王”民声余音绕梁;而多尔衮虽然占领了北京,但官绅百姓未附,此时手中所能依仗的不过是10余万满洲军队、吴三桂等降军,还有关外的根据地而已。
大顺和南明孰强孰弱不好评定,但多尔衮的清帝国,无疑仍是最弱势的一方。
然而,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1644年底至1645年初,大顺军节节败退,已经进退无据,当年五月,李自成死于湖北。紧接着,在清军的攻击下,南明政权瞬间瓦解,同样在1645年五月,弘光帝朱由崧被俘。
仅仅一年之后,天下局势大变,原来最为弱势的多尔衮和他的清帝国,已经基本占据了原大顺的西北和河南湖北之地、山东淮北之地,还将势力拓展到了长江以南。虽然20年后,清帝国才真正统一明帝国故地,但此时,清帝国统一全国的形势实际上已经隐隐若现。
02为什么是多尔衮和清帝国?
很多人将南明的失败归结于清八旗军的强大战力和南明的军心不一,这并非全无道理。然而,这却无法完全解释,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历练了十多年的、拥有精兵强将的大顺军迅速败亡的事实。
在冷兵器时代,优秀的骑兵拥有着天然的压制力这是事实。然而,火器在明代初年就已经普及在军队中,朱棣还曾采用三线战法成功克制骑兵冲击力。如果在明末,还仅仅用骑兵的压制力来说事,应该有失片面。而且,清帝国的满洲骑兵仅仅10余万,很多战役是靠着投降的明军完成的,这些连农民军都打的那么吃力的他们,又为何在一年之内变得所向披靡呢?
与此相对应,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在1644年前后,许多总兵以上的明军高级将领和高级官员、地方官绅纷纷拜倒下多尔衮的脚下。这其中,九边之一的明大同总兵姜瓖在多尔衮一纸命令下就投靠了清廷;而明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更是主动替清廷招揽地方;其余如冯铨、唐通、周伯达、刘达、赵兆麟等官员的早早投靠更是说明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更无论清军所到之处,当地故明官绅纷纷投降。
而这些人脉深厚的明高级官员和地方实力派的活动,在清军攻占和管理地方的过程中,甚至不亚于清军的作用,是清廷能够迅速控制广大地域的主因之一。
这个现象并不合理。且不说明清为敌数十年的事实,满洲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服饰发型,都足以说明和汉人的巨大差距。那么为何这么多官绅士人会在这么短时间接受一个异族政权而不是选择大顺或者南明呢?
实际上,这是在多尔衮和清廷的巨大努力之下实现的,在广泛听取了范文程等早期为了争取汉族官绅士人的支持,多尔衮在两个方面煞费苦心:
清续明后,为中华正统。为了使汉族官绅在心理上认可,多尔衮在进京第三日就即“今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著礼部太常寺备帝礼具葬”,还说为明“复仇讨贼”。清廷对崇祯帝可谓极尽哀荣,谥号、庙号、帝陵等等一应俱全,同时摆出一副继承明帝国在中华的正统的形象,消除异族政权的痕迹,解除汉族官绅士民投降的心理障碍。
全盘录用,加官进爵。不仅如此,多尔衮还对故明、大顺留下的官员几乎全部录用,甚至到了加官进爵到他们受宠若惊的地步(比如冯铨)。同时,多尔衮下令停征不合理的赋税,免除部分地区赋税;保护官绅士民的利益,凡是农民起义被夺的尽皆归还。这些政策说明了清廷的胸怀和入主中原的决心。
同样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顺政权普遍的“追赃助饷”、南明政府大肆惩办“从贼逆臣”,这一对比之下,清帝国虽然是异族政权,却似乎比汉人正统南明和出身平民的大顺政权更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当时以及后世史家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才是清廷得以入主中原、南明弘光掌权和大顺李自成速败的根本原因。
03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很多人批评这句话是一个伪命题,然而很多人也同样把这句话封为经典中的经典。
然而,关于这句话的实践,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细节中找到很多蛛丝马迹。
汉高祖刘邦入关中时与吏民“约法三章”“不欲费民”深得民心,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获得了民心加持的不少优势。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刘邦的民心是“召诸县父老豪杰曰”、多次“抚父老”“告父老”等行为而得到的。刘邦虽然起自寒微,性情流氓,大杀功臣,却还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历史形象。
同样起自寒微,明太祖朱元璋的做法有些不一样,在得到儒士们支持而后取得天下之后。他表现出了真正关心底层民众,而厌恶作威作福的士大夫官吏们的心态,这点从他允许民告官、小贪巨罚等等很多政策中都可以发现。然而,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形象却十分暴戾,一点也不完美。
实际上,刘邦的作为和朱元璋前期(朱标死前)差异并不大,然而两者的形象差异似乎说明了一些所谓“民心”的问题。
在另一位开国皇帝刘秀的记载中,我们经常可以从他的政策中(比如,度田的不彻底、功臣奖赏、强项令董宣的无奈)发现他对豪门大族们的特殊关怀,强项令董宣的故事更是说明,当时的豪强可以直达天听,任意妄为。然而刘秀复汉却被认为是顺天应人,刘秀本人也留下了古今最完美的皇帝形象。
我无意否认刘邦、刘秀的功劳和能力,也不想为朱元璋的屠杀功臣辩护。只是想证明一个问题,“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所谓民心并不一定是底层百姓的认同之心,而是那些“父老”“豪杰”等豪门大族、儒士们的认同之心。
而同样,多尔衮和他的清帝国在1644年的表现,更是将这句话诠释的淋漓尽致。
上文看到,对于官绅群体,多尔衮极尽笼络。然而,对于底层百姓,虽有惠政,但多尔衮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他铁腕的一面。1644年入关时,多尔衮曾严令军民剃发易服、遵从满俗。失败后,仅仅过了一年,多尔衮又强制推这一政策,还伴有圈地、投充、缉捕逃人等等政策,甚至激起民变也在所不惜。
这些政策一方面意在消灭汉人文化,另一方面则完全就是罔顾社会发展的落后政策。多尔衮因此遭到了广大百姓的普遍反对,然而清廷统一的步伐仍旧势不可挡。不得不说,这仍然是那些被他们笼络的官绅乡绅们的功劳。
从刘邦到刘秀,从朱元璋到多尔衮,他们的成功,还有差别巨大的历史形象,说明了“父老”们、“豪杰”们、官绅乡绅们的能量有多么大。
04士大夫与清帝国的成功
从春秋战国开始,在全民教育以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比普通平民更好的知识教育,却也不是天生的贵族血统,但他们达则出将入相、垄断资源,穷则著书立说、遗泽后人,每一次的帝国兴衰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有他们出谋划策、安定地方。
从刘邦时期的父老豪杰,到东汉的豪门大族,到魏晋的士族门阀,再到隋唐的地方郡望,科举兴起后的文官群体,直到明清时代的官绅乡绅,都是这一群人的时代体现。这些群体表面看来并不相同,但实际上却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一群人,我们姑且可以他们叫做“士大夫”。
这些士大夫们上承朝廷的命令,代表朝廷向百姓发布、解读方针政策;下代百姓发言,代表知识匮乏、不善表达的底层百姓向上反馈他们的意愿。在太平时代,他们手握笔杆子垄断教育和朝堂;战乱时代,他们振臂一呼,农民起义往往改头换面,听从麾下。
这些士大夫们一直左右着所谓“民心”,也是封建王朝统治者一直想要笼络、想要得到的的那个“民心”。
实际上,士大夫是一个庞大的、良莠不齐的阶层,他们中间有数百年衣冠的贵族,也有骤然而起的地方实力派;他们中间有清廉爱民的好官吏、清雅高洁的隐士,也有功名利禄的蠹虫、沽名钓誉的假清高。虽然因帝国形势变化,他们也一直在流动和变化之中,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他们左右民心的能力。
清帝国(后金)与明帝国,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对抗,数十年的文化交融,多尔衮显然十分清楚这一点,也清楚这些士大夫们(官绅乡绅)的能量。恰恰在理学、道统逐渐走向桎梏的文官政治没落之下,有一部分士大夫已经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和天下己任,远遁山林;而另一部分在经世致用的道路上越走越偏,甚至有些人纯粹沉醉于功名利禄。而这些人,正好为多尔衮所用。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完全断定他们的对与错,就像我们不能完全断定清帝国的功与过一样。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多尔衮之所以全盘接受明顺官吏、加官进爵笼络他们,正是深深懂得并善于利用他们的能量。这才有了清帝国在短短数月之间,打败了比清帝国强大的大顺李自成和南明朱由崧,一步一步的创造着奇迹,并最终成功取得统一天下的伟大成就。而多尔衮和清帝国的成功,加上开历史倒车的民族政策,也就深刻诠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