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14:25:00 来源:戏说三国

对于南明,我们常常不愿多提,国破家亡的一段血泪史带给现在的人更多的是不解。汉朝可以和亲,唐朝可以赐婚,宋朝可以用岁币,为什么中国的封建制度玩了二千多年,到了南明,这套制度就玩不转了,非亡国不可呢,要知道当时满族人口才20万,能上战场的只有6万人。

明成祖即位后定都北京,号称“天子守国门”。主要是为了压制蒙古残余势力。然而北京城毕竟距离边境非常近,又无险可守,有明一代,多次遭遇蒙古诸部和后金的围攻。不过朱棣为了子孙后代计,还创造性地将明王朝的政府机构在南京做了一个ghost备份。是为“两京制”。“留都”南京完整地保留了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内廷的太监体系,各种职司一应俱全。南京朝廷的官员级别和北京同职官员相同,主要管理南直隶(南京周边14个府、州,因不设行省,直接由朝廷管理。这里是明王朝最富庶的地方)的相应事务。

甲申三月二十九,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王朝的北京政权覆灭。此后,朱棣为子孙设定的政权备份发挥了关机重启的作用——政府部门齐备,缺的就是个皇帝而已。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崇祯皇帝

找皇帝这事儿好办,朱家藩王多得是。一番勾心斗角之后,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出任监国。这一天恰是吴三桂引多尔衮入北京的同日。半个月后,朱由崧正式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弘光元年。是为南明肇始。

明亡清兴六十年,多方势力搅作一团。南明朝廷建立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对于弘光君臣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当时的情况和三国时期有些类似——南明、大顺、满清三足鼎立,作为军事实力最弱势的一方,弘光朝廷根本做不到以一敌二,所以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联虏平寇”,要么“联寇平虏”。

然而其实这个两难问题是不存在的,在弘光君臣的选项里根本没有“联寇平虏”——崇祯皇帝用自己的死取消了这个选项。正统的明王朝亡于农民军之手,无论从道理还是感情上,南明政权都不可能和大顺政权携手抗清。

清军入关是倾尽家底的,时人记载多尔衮进行了总动员,“男子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但是清军总共也就十万余众,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多尔衮对于下一步的战略颇为迟疑。诸王贝勒也分成两派,部分人认为满洲兵将倾巢而出,后方保障未必能支撑战争的进展,提议趁着形势一片大好,应该“大肆屠戮”,抢夺人口财产,然后“留置诸王以镇燕都”,清军主力回师沈阳,或者退保山海关。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然而多尔衮有着明清代际最优秀的战略眼光,他不同意小富即安的短视做法。因为皇太极曾经说过:“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已经取得的利益,无疑要最大化。但是,占据并迁都北京之后,应该如何进取,却不得其法:是进略江淮,还是划江而治?抑或一同天下?多尔衮心中也并无定数。张怡《謏闻续笔》云:清军进入北京后为崇祯帝举哀三日,随即令汉族官民剃发改制。“剃发令下,有言其不便者曰:‘南人剃发,不得归。远近闻风惊畏,非一统之策也。’九王(即多尔衮)曰:‘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

多尔衮犹疑的机会主义态度,给弘光朝廷造成了错觉。执政的史可法、马士英辈提出了“联虏平寇”的战略方针。面对亘古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读书人不免要向古人寻求智慧。所以《资治通鉴》是史书,也是施政参考书。

史可法的幕僚姚康曾经写过一本书,名为《太白剑》。这本书的内容乃就《新唐书·黄巢传》逐段评论,为执政者出谋划策,指出唐末剿灭黄巢并非只靠自家兵将,引入沙陀人李克用方才克功。书名《太白剑》,乃是依据“黄石(公)之书亡秦,太白之剑亡巢”的说法。

清军战斗力强悍,数十年间无数次击败明军。所以当李自成羽翼渐丰,已有朝臣边将试图借清军剿灭农民军的设想。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大学士的时候,意图改变两面受敌的状态,向朝廷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不过当时他并未想“借剿”,而是意欲通过厚给财帛,开展互市这种方式和满清达成和平协议,从而集中精力扑灭农民军。再回过头来对付关外的敌人。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李自成进北京》伍必端、陆鸿年绘

崇祯活着的时候不是没考虑和满清议和的问题,明清之间也并非没有达成和平之可能。松锦之战大败,明朝辽东野战军基本全军覆没。崇祯暗中派兵部尚书陈新甲尝试与清方议和,孰料陈新甲大意泄密,引得朝廷哗然。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就把责任往陈新甲头上一推,将其斩首弃市。辽东和议之事,自此杜绝了可能性。事实上,这也是断送明朝江山的一个战略上的大失误。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占领北京。弘光朝廷初立,对于当时形势并不十分清楚。还以为吴三桂当真借清兵为崇祯报仇,君臣一片欢腾。甲申五月二十八,朱由崧下旨加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并“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没过几天,史可法上书称:“近辽镇吴三桂杀贼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音信杳然,未审孰是?然以理筹度,此时畿辅之间必为虏有。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此时天下大乱,清军只占领了京畿附近,主要进军方向是向西追击农民军。山东河南至江淮大片土地顿成势力真空区。在“联虏平寇”的错误战略指导下,南明朝廷唯恐刺激清军,畏缩不前,并不敢派军队北上填补这片空白。

六月间,多尔衮发布文告说:“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咨尔河北、河南、江淮诸勋旧大臣、节钺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新膺主眷,或自矢从王,皆怀故国之悲,孰无雪耻之愿?予皆不吝封爵,特予旌扬。其有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此惇睦邻之义。”

多尔衮这篇新闻通稿大有讲究,看起来像是想给南明朝廷吃颗定心丸,因为他明确表示要“通和讲好”,要与江左的南明政权实现“睦邻”友好关系云云。不过多尔衮还是不忘恐吓战战兢兢的南明君臣,在同一篇文告里他又说,如果江左政权不听话或者阳奉阴违,满洲大兵就将挥军南下,“俟予克定三秦,即移师南讨,殪彼鲸鲵,必无遗种。”

弘光朝廷也不乏有识之士,七月上旬,朝廷召集群臣讨论派遣使臣同清方联络事宜。兵科给事中陈子龙就明确表示反对,他在给朱由崧的奏章中指出,朝廷大佬们只看到“唐人用回纥之师”平定安史之乱的成功经验,但唐“联虏平寇”的成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中国自有信臣精卒如李、郭之将,朔方、陇右之兵而后可。”如果自身实力不过硬,只想着借异族之力,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反面教材——“如宋人借金以灭辽,借元以灭金,则益其疾耳。”

弘光政权的错误选择:联虏平寇

这种清醒之言,根本入不了弘光朝廷主政者的耳朵,他们满脑子还是“联虏平寇”的幻想。妄图以卑辞厚币求得偏安的局面。然而随着农民军的溃败,以及降清汉官的谋划,多尔衮已经改变了对南明政权的态度。

七月二十八,多尔衮致书史可法,先是声言北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贼毁明朝之庙主,辱及先人。我国家不惮征缮之劳,悉索敝赋,代为雪耻。孝子仁人,当如何感恩图报?”复恐吓南明朝廷取消帝号投降,如果不从,就要拉着大顺军一起出兵:“今若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劲敌。予将简西行之锐,转旆东征;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

多尔衮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弘光元年,清军在击溃李自成之后,分三路进攻南明。数月间,便下诸州县,弘光皇帝匆忙出逃至芜湖投奔黄得功,结果黄得功部下兵将密谋降清,绑缚了弘光帝献给多铎。后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处死。时年四十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1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与清军从合作到对抗,怀庆战役的得失与明朝的覆灭
...能被围困在沁阳。而在清军反应过来支援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派遣由其弟弟多铎率领的精锐清军部队猛烈的向怀庆方位发起反击,经过强烈的厮杀,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开始出现疲软形势,抵
2023-09-18 21:13:00
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
...斗剧要精彩的多,南明通过各种神操作成就了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赫赫名声。那么明朝到底内斗到什么程度呢?这绝对超过一般人的认知。面对八旗劲旅,南明如果没有内斗的话,真有可能会出现南
2024-02-17 17:27:00
大清、大顺与南明三国鼎立,为何很弱的多尔衮成赢家
...一了中华。但是1644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多尔衮和他的清帝国能够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多尔衮的成功,更是深刻诠释了一句由来已久的哲言。01京师两度易手,中华三国鼎
2024-04-25 23:07:00
他誓做“宋之文天祥”,到死都不屈服投降
...懋第所料,当他们一行甫抵北京张家湾,就被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来了个下马威,下令让他们住在四夷馆。所谓四夷馆,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宾馆,用来接待各国来归附的人。多尔衮这样安排,其用心不
2023-05-10 17:21:00
他是南明最有作为的皇帝,想要光复大明王朝却毁于内耗
...光政权、迫使监国潞王朱常淓投降后,朝中主政的睿亲王多尔衮认为,对南方的用兵基本结束了,剩下的未被清军征服的地方,只需要派遣官员招降即可,无需动用军队。于是命令八旗主力北返,班
2023-06-27 15:04:00
李自成的南明朝廷为什么不到一年就灭了
...1644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率部仓皇西撤。五月初二日,多尔衮率清军进入北京。由于李自成在北京城的所作所为大失民望,而清军多次入关肆意抢劫的暴行犹在眼前,在中国最高统治权两度更
2023-05-17 15:48:00
明朝大臣因母亲去世,主动请缨赴北京与清朝谈判
...叛徒就是陈洪范,他在出使的路途中就通过关系与摄政王多尔衮取得了联系。在归途中,他又建议多尔衮扣押左懋第和马绍愉,让他一人回南明暗中招降南明大臣,就这样左懋第被清朝扣押起来。之
2023-03-08 20:33:00
清朝英亲王阿济格,为何结局不好?
...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生母是大妃阿巴亥,多尔衮、多铎都是他的同母弟。不过,阿济格的名声却没有两个弟弟显赫,主要是因为阿济格有勇无谋,只会打仗,缺乏政治头脑。据史书记
2023-08-28 15:46:00
...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指顺治帝),或先通九酋(指多尔衮)”。史可法还认为,“庶款虏(指清朝)不为无名,灭寇(指李自成)在此一举矣”。刘宗周也上疏建议,“亟驰一介,间道北进,
2023-07-07 22: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