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01 06:11:00 来源:搜狐文化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亦传达团圆、亲情、祝福等美好意义。

乙巳蛇年,上海博物馆精选8件馆藏文物,并从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借展5件文物,举办“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2025年1月14日至3月2日,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四楼第三展览厅免费对外开放。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其无足而水陆畅行,冬眠或蜕皮后宛若新生,种种特质令古人敬畏并将其神化。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的灵影遍布中国早期文明中。人首蛇身的创世神灵,诉说着先民对子嗣绵延的期许;部落领袖持蛇踏蛇,以助沟通天地、彰显权威;滇、蜀、楚、闽、吴越诸地皆曾崇蛇,祈求庇护与力量。此外,蛇还以北方水神玄武、温婉有情的白娘子等形象留名后世,民间至今仍有祭祀“蛇王”、迎蛇为“宅神”“财神”等习俗,寓意吉祥富贵。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刻辞龟腹甲残片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初)

上海博物馆藏

龟甲上刻有两字,右字为甲骨文“它”。“它”字最初表示为“蛇”,其字形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蛇的特征:头部呈三角形,身上有花纹,尾部卷曲。秦汉时期,表示蛇的“它”字增加“虫”字偏旁,形成了后来的“蛇”字。

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它(蛇)”字,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亦不乏蛇纹装饰,可见蛇的形象很早就深入人心。

漆木匜形杯

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酒器,由盖、身、足三部分组成,整器以黑漆为底,器盖髹红漆。盖面浮雕一鸟三蛇,一蛇被衔于鸟嘴,二蛇缠绕在鸟翅之间。杯身雕刻成凤形,口部衔珠,器体彩绘变形凤鸟纹,腹部绘四条相互缠绕的龙。

九连墩2号墓为大型楚国贵族墓。楚文化中,蛇既是先民信仰的对象,又象征灾难与罪恶,是需要征服的对象。凤鸟颇受楚人尊崇,器物上出现蛇与鸟的组合图像,通常反映了楚人希望控制与借助蛇的力量。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蛇纲网状铜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1992年云南玉溪李家山遗址51号墓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器物整体作圆形网兜状,一蛇贯穿其中,似网兜的纲绳。蛇头昂首鼓目,蛇口大张,锯齿尖锐;颈部前后弯曲,有菱形鳞纹,腹面扁平,有横格鳞纹,背面中线起脊棱;后端蛇尾作浮雕缠于圆口形銎(qióng,安装柄的接孔)上。此器在滇文化墓地中极为罕见,仅见于江川李家山墓地,其用途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水田或水中使用的打捞器;也有学者认为,此器在大型男性墓内置于长兵器和仪仗器中,或是专用的仪仗器。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伏羲女娲捧日月”画像石拓片

东汉(25—220年)刻石 近代拓

上海博物馆藏

徐森玉家属1981年捐赠

这件拓片拓自四川新津县东汉宝子山崖墓一号石棺后挡的画像石。人首蛇身的伏羲一手举日,女娲一手举月,各持巾带,两尾交缠,呈对称构图,通常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根据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这类图像在汉代曾经广泛流行,多见于河南、四川、重庆、山东、陕西等地的墓葬和石阙。

伏羲、女娲是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和保护神,也是蛇图腾崇拜的人格化。此画像阴阳对偶,日月合璧,象征着化育万物,引导登仙,反映了先民子嗣繁衍、升天成仙的信仰。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陕西皮影“青蛇架”

清(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

青蛇架是传统影戏剧目《白蛇传》演出所用道具,为青蛇府邸大型景片,在戏中起到交待地点、衬托氛围等作用。其造型庞大,精雕细镂,敷彩以红、绿、黄、黑为主,对比鲜明,营造出一派光怪陆离的景象。景片共由10个部件缀订而成,以便折叠在戏箱中装运。

蛇虽为“五毒”形象之一,但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因民间有端午节驱“五毒”的习俗,影戏《白蛇传》常作为端午时令戏演出,有着驱疫求吉的寓意,更为民间生活增彩添趣。

蛇也以蜿蜒之姿,游弋于世界文明的长河。它既是邪恶狠毒的代表,化身北欧神话的巨蛇耶梦加得、基督教神话中诱食禁果的毒蛇;亦是治愈守护的使者,蟠绕在古希腊医药之神的权杖、古埃及法老的王冠之上,更在中美洲被尊为至高的羽蛇神。其亦邪亦正的双面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情感与无尽想象,也是不惧艰难、化恐惧为力量的智慧象征。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白釉蛇耳瓷奖杯

19世纪末

德国皇家柏林瓷厂烧制

上海博物馆藏

在古希腊神话中,蛇常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等人物相联系,蛇纹因此象征知识和智慧,也象征治愈、死亡和重生。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盛行,主张运用自然元素,并注重表现优美、律动的线条。流畅、富有动态的蛇形曲线不仅展现器物的雅致,也融合多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感和艺术价值。

柏林瓷厂建于1751年,以模仿德国迈森瓷起步,后结合法国塞夫勒瓷的风格,丰富了釉色种类和彩绘工艺,并于1763年成为皇家瓷厂。其产品被欧洲王室贵族争相收藏,也用于外交礼赠。

乙巳蛇年,鳞动春归。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绵延与变迁,亦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汲取智慧与勇气,迎接蜕变与新生。

内容来源:上海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0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周新闻早知道|春运开启;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尹锡悦弹劾案开审
...东馆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2月16日。“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开幕陕西皮影“青蛇架” 清(1644—1911年) 上海博物馆藏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博物馆精
2025-01-10 10:37:00
来上海博物馆里打卡寻“龙” 看千年龙文化演变
...到博物馆看展也是了很多人的休闲度假之选。这段时间在上海博物馆,除了馆内常设大展,一场迎春生肖特展也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打卡寻龙。总台记者 胡祎玮:上海博物馆可以说是春节期间上海
2024-02-13 14:08:00
今年春节,高校留校师生如何感受“家的温暖”?
...系,失败更没有关系”,龙年也要加油冲!”上海大学:博物馆“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展延长至3月15日今年春节,上海大学众多留校过年的中外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新春插
2024-02-11 20:20:00
冬享沂蒙过大年 | 元旦假期临沂市直文化场馆活动预告
...为你整理好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吧~ 01 临沂市博物馆▲北城馆区“喜上眉梢”迎新绒绣装饰画时间:2024年1月1日9:30 地点:临沂市博物馆 内容:在元旦当天,用绒
2023-12-31 10:55:00
研学旅行“文化”热
...民王宇就做好出行攻略,带孩子到上海进行文化研学,“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的馆藏文物丰富,这次特意带孩子去看看。”王宇说,博物馆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能从中看到历史的变迁
2023-02-02 02:28:00
从3.3米中华鲟标本到导弹模型,北大复旦交大港大等70校馆藏珍品一次集齐
...多放假了,但校园里的宝藏还是可以大饱眼福!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即日重磅推出“揭开历史面纱 穿越时空对话”——高校博物馆奇妙之旅线上展览。横贯东西,纵贯南北,从北大、复旦、交
2023-01-19 13:09:00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春节期间文旅活动数据
...人、新春联福等喜庆年味的市集打卡点。1月22日,观众在上海博物馆门外排队等候入馆参观。 重磅热展艺韵浓春节假日,上海文博场所精心策划推出各类大展,全市62家博物馆举办展
2023-01-25 07:31:00
...”、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2024年春节贺岁特展”、上海博物馆“春光龙融——上海博物馆龙年迎春展”、山西博物院“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等,通过琳琅满目的“龙”
2024-02-17 19:05:00
就在今年!上海将新添多个文化新地标,TA们都能否乘公共交通直达?
近年来,上海陆续新添了不少文化地标,继去年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建成开放后,耀雪冰雪世界、世博文化公园、长滩音乐厅计划于今年陆续开放,这些文化地标分别位于哪里?如何前往?
2024-08-26 17: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