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作为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首个寒假,不少孩子跟父母出门“行万里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研学旅行“文化”热
◀家长与孩子参观“宫中有佳人——清宫后妃的雅致生活展”,父亲为女儿介绍展品。 本报记者 林 颖 摄 ▼在市博物馆,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花雕贺岁·迎春纳福”社教活动。 本报记者 林 颖 摄
寒假来了,这个春节不少家长利用假期带孩子到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进行文化研学旅行,成为“遛娃”好去处,各文化打卡地迎来了大批青少年儿童参观者。
“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先去这座城市的博物馆。”还没放假,市民王宇就做好出行攻略,带孩子到上海进行文化研学,“上海博物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的馆藏文物丰富,这次特意带孩子去看看。”王宇说,博物馆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能从中看到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沉淀。家长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可以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历史、熟悉历史知识,在与家长的提问互动中增加亲子关系。
无独有偶,市民韩青带着孩子前往江西南昌,特意带上初中的孩子看看“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朝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中的景致。她说,滕王阁是南昌最重要的城市建筑、文化地标,是登高望远的观景台,是谈诗论赋雅集处,典藏着无数艺术精品,是一座乡愁记忆库。“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书面上,有条件的话应该身临其境感受文字所承载的美景,让孩子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韩青说道。
大年初一,去漳州市博物馆参观“大明益藩王族珍宝展”;大年初二,去参观“宫中有佳人——清宫后妃的雅致生活展”;大年初六,去体验非遗文化“木版年画”“剪纸”“木偶文艺表演”;大年初八,带孩子参加“我从清代来——手绘清代服饰”社教活动……市民黄鑫一家的春节假期安排,文艺范儿十足。
这个春节,漳州市博物馆热闹非凡,备足“文化年货”。许多人像黄鑫一样,做好攻略,带着全家去博物馆里感受年味儿,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非遗和浓浓“国潮”撞个满怀。“孩子放寒假,也想让他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知识。传统文化的回归,既能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爱好,也是对民间文化的另一种传承。没想到的是,年节中的博物馆人气可真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年,培养孩子考上了浙江大学的尤淑贤提出,几乎每年都会根据孩子的意向规划一次旅行,“其实,行万里路的目的也是拓宽孩子的眼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非常有好处。”在尤淑贤看来,参观名胜古迹和广泛涉猎各类课外书籍都非常重要。为什么要让孩子多看书,多出门旅游?“因为我们的足迹无法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认识每一个人。书本就成为我们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书本,我们能够看到、听到、接触到不同的人物故事和风土人情。”多读书,多出门看世界,学习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也将正向作用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这在不少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都能得到很好印证。
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助理兼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张小莹说,在古代中国,文人一向有游学之风,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游与学一直紧密结合。孔子56岁时曾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具有研学意味的旅行。“研学不仅是游山玩水,也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可以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她看来,现在的孩子是被电子产品套住的一代人,他们走出去的时间少,对着电子屏幕的时间长,现实感较弱。所以孩子们需要换一个环境,在大自然中进行更多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可以将课本中的内容展现在孩子面前,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从事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李月凤看来,出门研学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见识,让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看到不同的人文环境。同时,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特别是一起游玩和了解文化古迹,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她说,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提前做好攻略,让孩子给父母当“导游”,也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进而增进亲子关系。
☉本报记者 陈慧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0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