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和三千年前的商人一起“劳动”(了不起的甲骨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1 06:1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和三千年前的商人一起“劳动”(了不起的甲骨文)

安阳当地学生在殷墟博物馆参观商代文物。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摄

□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节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然而,“劳动”一词并非1949年后才有,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劳动”。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经研究发现,早在殷商时期,商人就以汉字字形传达出对“劳动”的理解,可以说,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五一”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求解商人如何“劳动”。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中华文明长久以来有重视劳动、记录劳动的传统,这在甲骨文中就能窥见一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许可介绍,务农是古代中国最常见、最基础的劳动形态。“农”字的甲骨文,表现的就是一个人手拿着农具耨除去田间草木的劳动状态。

许可介绍,商代的劳动者,一般称“众”或“众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常设展中,一片甲骨上就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的记载,意思是某年十一月,商王命令‘众人’耕种土地,并占卜询问此次劳作会否丰收。”许可解释。

渔猎也是商代重要的劳动生产活动。甲骨文中的“鲧”字,就是手持钓竿钓鱼之形,即双手张网捕鱼。人们习惯用网捕获动物,还有表示捕鸟的、捕兔子的,后来它们分别逐渐演变成“罗”和“罝”字。《诗经》里的“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和“肃肃兔罝,施于中林”等句子中就包含了这两个字的本义。

许可说,手工业在当时已发展成社会经济的独立部门。“在甲骨文中出现了‘工’字,常用来指手工业劳动者。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工人’一词,如《荀子·儒效》中‘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其含义和现代汉语中的‘工人’大致相同。”

商代最先进的手工业技术门类当数青铜冶铸。甲骨文和西周早期金文中都出现了用双手将熔液从倒置的容器里浇灌至范具中的字形,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热火朝天的劳动状态。

许可认为,无论是农业、畜牧业、渔业还是手工业,早在数千年前,中国社会就有了专业的劳动者,甚至形成了如今所谓的“供应链”“产业链”。

刻在基因里的“劳动”记忆

从甲骨文字形看,3300年前的商人就已经把“劳动”的场景和记忆契刻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

“甲骨文里有‘劳’字,会意字,字形上面是两个‘火’,下面是一个‘衣’,甲骨卜辞中多用作地名。有专家认为,这种字形指人在灯火下缝衣,以表‘辛劳’之意,《诗经》中那句‘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和唐代诗人孟郊笔下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都有此涵义。”中国文字博物馆助理馆员刘浩说。

尽管甲骨文中没有“劳动”这个词,但是商朝已经有了很多劳动工具。刘浩举例,比如“父”字,从字形来看,就像一只手拿着一个石斧,说明石斧是当时的劳动工具之一;比如“男”字,它是一个“田”加上一个“力”,说明“力”是当时的一种用来发土的农具,是耜的前身;再比如“刈”字,字形描绘了用镰刀收割禾苗的样子,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在使用镰刀一类的工具收割和除草。

甲骨文里还有很多与“劳动”息息相关的字。比如他们用火烧掉丛林杂草,开始捕猎和耕种,所以有了“焚”;而“衣”则与一些缝制的劳动有关,比如用刀裁剪衣物,进而引申出意思为“规划”“初始”的“初”。

许可介绍,战国时期,楚国人书写的“劳”字,上面是两个“火”,下面是一个“衣”,正承袭自甲骨文;而下部从“力”的“勞”字,始见于战国晚期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和西汉时期的马王堆简帛文献中。研究发现,从“力”的“劳”形是秦汉文字中的主流写法。

“劳动”的连用最早见于《庄子·让王》篇:“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这句话中的“劳动”与“休食”对言,指“活动身体”。《后汉书·方术列传》中也有类似表达,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后来,传统医学典籍里也有类似用法。

3000年岁月流转,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而“劳动”的故事也仍在继续书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1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阳:植根校园 书写甲骨文新时代华章
...朱佩娴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为了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安阳市教育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安阳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处处可见甲骨文,甲骨文文化长廊、甲骨文
2024-01-11 11:13:00
舌尖上的汉字美
...阳日报北关区区直幼儿园的孩子用果酱在面包片上“写”甲骨文(本报记者 王 浩 摄)编者按绘制甲骨文十二生肖,制作甲骨文美食、甲骨文雕版印刷……如今,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持续用“一
2024-01-17 11:24:00
三千年前的“请假条”长啥样?快来围观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
...在学习这些技艺和礼仪规范时的种种细节。 因此,解读甲骨文上这些占卜记录,正如同阅读古人的“日记本”一样。这本“日记”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文字间关于中华民族人与人、人与物
2024-02-27 16:25:00
甲骨文的发现有哪些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根据推断,这种文字,主要为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
2024-09-29 13:41:00
...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的视频迅速走红,激发了网友们对甲骨文和商朝历史的浓厚兴趣。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是一名甲骨文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经历了几番职业转变后,她决定创业,用甲骨文讲
2023-12-19 10:32:00
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是什么,被写入历史教科书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系统文字,按照文字演化规律,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初熟文字、原始文字。乃至,由于甲骨文是一种特殊的与鬼神的契约,商人只是刻在骨头上与鬼神沟通,因此甲骨文之前的很长一
2024-06-15 09:04:00
盘庚迁殷,甲骨文揭示的商朝起源之谜
...问题在于:商朝起源的“商”,到底在什么地方?对此,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线索,如此也就难怪盘庚会把都城远迁于安阳。甲骨文上的“滳河”甲骨文卜辞上,“滳河”可谓屡见不鲜,比如:“王其
2023-09-17 10:16:00
聊聊甲骨文中无“夏”原因
作为夏朝之后的王朝,商朝甲骨文中却没有以“夏”为名的政权,这被认为是夏朝考证中的痛点之一。乃至,西方不少学者以甲骨文中无夏作为证据,以此否定夏朝的存在。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
2024-06-13 15:54:00
...了中国最早的车马遗迹——殷墟车马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还有国宝级的文物后母戊鼎。 新馆开馆,大家很关心能在里面看到哪些文物。新馆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
2024-02-26 17: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