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3 12:19:00 来源:戏说三国

满清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和其他王朝一样,满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荣耀,就像“康乾盛世”;但,与此同时,满清也留下了无数让人诟病的制度和法则,比如贯穿始末的“满汉有别”,比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狱”,再比如残酷无比的“剃头令”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1644年,在喋喋不休的党争中、在满清的步步紧逼下、在声势浩大的起义浪潮面前,大明帝国终于走向分崩离析。为了掩人耳目、使得自己师出有名,入关的清兵打出“替崇祯报仇”的旗号富丽堂皇地进驻北京。繁华的都市和温和的气候让远道而来的满洲人喜不自禁,从皇太极时期就已经萌生的“取而代之”的想法更加坚定。在经过一番筹划之后,第二年,多尔衮就迎接顺治皇帝正式入京,从此,北京又成了大清的首府。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可是,大清的苦恼也随之而来,毕竟,对于占人口多数的汉人来说,满洲人属于“外人”的范畴,这种朝代的更迭触及到人们心底的民族情怀,抵触,无可避免。作为大清的实权人物,多尔衮对这种状况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定都北京没多久,清廷就下发了“剃发令”,让汉人仿照满洲人的发型。

第一次推行

“剃发令”第一次推广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这可能和当时的环境有关。

在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之后,多尔衮入关的当天就下发了“剃发令”,但随即又收了回来。这说明,多尔衮在“剃发令”的推行上十分坚决。大清定都北京后,“剃发令”再次颁布,但是,并非强制性

一方面,清廷根基未稳,贸然强行推广的话,势必会激起民间的抵制和反抗,这是清廷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另一方面,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并未消亡,依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威胁。在这个敏感时期若是推行“剃发令”,无疑是将民间力量推向起义军的一边,这,也是下策。因此,首次推行“剃发令”的地区也仅仅局限于京城和京畿周边。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第二次推行

到了顺治二年的七月,全国的形势已经基本稳定:清廷先后击败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起义军,占领了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而且还消灭了南明的福王政权,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八旗军更是入驻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在这样的前提下,“剃头令”再度被提上议程。清廷不但有底气去推广,而且还要强制推广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当时,“剃发令”推行的公文是这样写的:

今限旬日,尽数剃发。遵依者,为我国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行重典

这次推行,多尔衮志在必得,禁止一切质疑。平民有抵触者,杀无赦;官员有进谏劝阻者,同样处斩。唯一的例外就是陕西河西道孔文彪,只是被革职,保得一命。

抗清运动

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白色恐怖下,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剃头风”。这种试图改变千百年传统的行径激起了汉民的不满,再加上明朝归降后的官员在推行“剃发令”时一贯主张采用暴虐手段,更是将民间的抵制推向了高潮,全国各地的抗清运动被彻底点燃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江阴曾是南明福王政权直隶常州府的属县,清政府在这一地区推行“剃发令”时,下达了“三日之内必须剃发,否则杀无赦”的命令。这一地区的汉民推举典史陈明遇为首领,公然宣布抵制“剃发令”、抵制清廷。这一行为得到方圆附近百姓、乡绅的拥护,商人们共同募捐了14万两白银作为抗清资金,用于购买物资、武器。与此同时,靖江的夏起隆和泰兴的张九达也纷纷响应。

为了尽快平息这种抵抗,多铎派10余万步、骑兵,分16营团团围城。江阴人民奋勇抵抗,屡屡击退清兵的进攻,并先后击杀了数位王爷辈的人物、18位将领和75000余名官兵。后来,清兵调用200多门大炮对城内进行打击,终于撕开防线。进城之后,清军下令屠城,江阴人民战死、自尽、被杀者多达17万人,却无一投降。

江阴的抗清运动一共持续了82天,给满清统治者造成了很大的震撼,但是,可惜,“剃发令”的推行依然没有受到影响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受江阴抗清运动的影响,南方多个省份都组织起规模较大的抗清团体,像嘉定的“王家庄兵”,史可法的部将史益组建了“石冈兵”,还有“南翔兵”等等,前后共计数十万人之多,而且这些团体相互呼应,给清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只可惜,民间力量始终无法和拥有火炮的正规八旗军进行对抗,最后嘉定城破,清军前后分三次屠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

嘉定的抗清运动在持续43天之后再度被平息,但这绝对不是终结,之后,因为反抗“剃发令”而引发的抗清运动席卷全国,松江、昆山、常熟、太湖、宁口、漳州等近30个地区都先后爆发了民间自发的抗清运动,可惜,都被清廷残酷打压。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剃发令”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动荡?归根结底,其强制改变的远非一个发型那么简单,而是在挑战汉族人民数千年的风俗文化传承;再加上满洲女真人也只是一个边陲少数民族,由他们来统治中原,这更是激起汉族人民内心的不满。“剃发令”的推行,无疑更加激化这种矛盾,因此,抵抗的剧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剃发令”虽然只是一个条令,然而,却有无数人因此丧命,其造成的影响丝毫不逊于之后的“圈地运动”和“文字狱”,也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3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期就有了。所以说,正月不剃头应该从满期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演变出来的。满清剃发令是1644年颁布的一项强制老百姓剃发的法令。法令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脑后
2024-04-23 20:56:00
满清的剃发令有多残忍?一个人不剃头全家都被斩
很久以前,中国的男人也是有辫子的。那是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统治的时候。1645年,南明弘光朝廷覆亡,清廷多尔衮以为可高枕无忧,转而以征服者姿态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向
2023-06-30 05:18:00
满清剃发令:对汉人信仰与自信的打击
...同时这也是满人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满人因为易服剃发令引发汉人不满和反抗,造成社会动荡,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清军入关之后多次颁布“剃发易服令”,造成严重的后果明朝是最后一个由
2024-01-03 21:38:00
清军赶走太平军颁布剃头令,江浙百姓“欢呼称快”
...夷人”而被斩首不剃的悲惨历史。江阴投降清朝后,反抗剃发令。全民动员,权贵宁死不屈。攻城后,“杀尽全城,再封剑”。当时的人们称赞说: “大法效忠八十日,代表太祖十七朝人;六万
2023-02-13 21:07:00
孙之獬与剃发令:历史的罪人与民族精神的背离
...留头”,这一行为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史载因“剃发令”而惨死者何止千万?更让人接受不了的,这一强迫百姓背离祖宗的“剃发令”,竟是由一位“汉”族人提出!此人就是史上第一“汉
2023-11-14 15:58:00
为什么说明末清初盛产历史谎言
...汉之争。明朝时期,出了一个官员,叫做孙之獬,清朝的剃发令就与他有很大关系。多尔衮虽然是颁布了剃发令,但是剃发令的根本就是孙之獬。当时多尔衮在朝廷中,选择了站到一边,两边都是官
2023-05-14 17:08:00
多尔衮施行五大恶政,引起民变四起
...后果肯定会速亡。清军初入关,占领北京后不久,即发布剃发令。由于吴三桂等明朝降官劝说,加之北京及周围地区人民反抗连连,多尔衮不得不收回成命,于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
2023-05-03 06:52:00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图在文化上对汉族进行征服和统治,于是清政府推出了“剃发令”,最强硬的时候甚至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剃发令无数汉族人民为了保住头发丢掉了性命,不过更多的人则选
2023-09-29 15:45:00
从金钱鼠尾到阴阳头,了解满清辫子的变化史
...你给喷死,地方官就得上门好好地收拾你了。所以满清的剃发令与汉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满清掌权者多尔衮考虑到南明尚未平定,如果强行推行剃发可能激发汉人的同仇敌忾
2023-04-22 10: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
感受先辈足迹 红25军将士后代在郧西重温长征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郧西融媒记者 胡颖妮 周潞)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汲取奋勇前行力量。9月9日,70余名红25军将士后代及党史军史专家学者来到郧西县
2025-09-11 19:17:00
晋版图书版本馆
9月11日,市民正在晋版图书版本馆参观。该馆位于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利用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一层改建而成
2025-09-11 21:46:00
山东万诚拍卖丨“琅琊典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启幕
2025年9月28日上午10:00,山东万诚拍卖行将在新闻大厦四楼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书法、绘画及钱币共计204项拍品
2025-09-11 10:51:00
山西河津一村竖碑“汉太史公司马迁故里” 韩城市文旅局:地方政府应正确引导群众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西辛封村在村口立起“汉太史司马迁故里”的石碑,引发争议。近日,网友“达岸872”在网上发布文章“别让错位‘故里碑’侵蚀文化根基”一文
2025-09-11 07:59:00
秦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令宝玉神游了一回太虚幻境;黛玉的窗前飘出的是一缕“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气爽……据红迷们统计
2025-09-10 08:16:0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九月十日是教师节。那么古代有没有教师节呢,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
2025-09-10 15:27: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吴瑞:绝命家书立下以身许国铮铮誓言
“倭寇未灭,誓不生还”,1937年9月14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3师下士吴瑞奉命调上海参战。当夜急行军途中,吴瑞分别给父亲
2025-09-10 15:27:00
六百年屯堡,一部行走的家国史诗
6月28日晚,安顺文化中心剧场内掌声如潮。原创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安顺首演现场,屯堡石墙与江南水乡在光影中流转,小人物的爱恨悲欢间
2025-09-10 15:58:00
【AI编辑部】“酒神”“酒圣”“酒仙”共赴酒博会,就在贵州这张桌子上
当万千佳酿在第十四届酒博会绽放醇香,一场跨越时空的“品酒盛会”也悄然启幕——我们特邀9位“史上最懂酒的大神”专程赴约,他们或是酿酒始祖
2025-09-10 19:05:00
80年前,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沙县这座闽中山城因“内迁”而成为福建的医疗避风港。这里的医学院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 救亡图存”的崇高精神。
2025-09-10 13:13:00
今天,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早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精神的象征,肩负传承文明的重任。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率先打破了教育的壁垒
2025-09-10 13:53:00
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来宁捐赠侵华日军发放的反动传单原件一纸传单揭露日军瓦解中国抵抗意志图谋图为印有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照片的美国《LIFE》杂志
2025-09-10 07:43:00
名家新作 | 刘强: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 ——《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读后
赵永刚教授《古代朝鲜半岛学史研究》是域外《孟子》学研究的力作,该书出版以后,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孟子学研究专家杨海文、徐兴无
2025-09-09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