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9 15:45: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朝入关之后,除了在军事上征服明朝以外,还企图在文化上对汉族进行征服和统治,于是清政府推出了“剃发令”,最强硬的时候甚至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剃发令

无数汉族人民为了保住头发丢掉了性命,不过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剃发,做了满清的顺民,不过其中有一些人,虽然剃去了头发,心中却还向着故明,而这些人则被称作遗民。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遗民都是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而与上面二人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与前面两位稍有不同,王夫之一直到死都没有剃头,他死的时候已经是清康熙三十一年了。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王夫之像

王夫之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满清入关时他26岁,作为一个儒生,王夫之自然知道满清政府推行剃发令的意图,作为笃信孝义的儒生更不会将父母给予的身体发肤毁去,所以他艰据剃发,为了逃避满清政府的剃发令,他不得不四处躲藏,甚至藏身于荒山之中达三年之久。

为了保住头发,也为了效忠大明,王夫之在满清入关以后曾经辗转来到南明永历政权统治下的广东等地,并在永历政权中任职,但是由于永历政权内部倾轧内斗,王夫之没多久就离开了永历政权。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永历政权形势图

离开之后的王夫之选择了研究学问,并著书立说,王夫之反对禁欲主义,对程朱理学的那一套“存天理,灭人性”的理论嗤之以鼻,他认为人欲和天理是相联系的,不能离开人欲而谈天理。除了理学之外,王夫之在文学和史学方面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他的著作非常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很牛。

最后,牛到连康熙皇帝都知道了这个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为了笼络汉族士人的心,特设了博学鸿词科,是为那些有名望、有学识、有影响力的博学大儒们特别设置的,希望他们能够为朝廷效力,如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都在邀请之列,而王夫之也不例外。但是,王夫之坚决拒绝了这个邀请,表示肯定不会去参加这个博学鸿词科,也无意在清廷中出任任何官职。由于王夫之在社会以及汉族士人中影响力极大,所以也不敢对其有什么出格的行为。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康熙皇帝

王夫之虽然很牛气,但是却差点为吴三桂效力,这是怎么回事呢?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吴三桂就在云南起兵造反,狡猾的吴三桂对外宣称崇祯皇帝的“朱三太子”在自己的军中,此举是为了反清复明,这样的举动迷惑了很多汉族人士为其效力。而王夫之一心向着已经灭亡的大明,听说崇祯皇帝的遗脉在吴三桂军中,十分高兴,所以也欣然为吴三桂出谋划策,提了不少建议。

清朝时期,在剃发令的压迫下王夫之的矛盾与抉择

吴三桂

但是,后来王夫之慢慢的发现自己上当了,吴三桂的军中根本没有什么朱三太子,吴三桂反清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罢了,所以王夫之很生气,与吴三桂立即划清了界限,从此不问世事。而吴三桂后来登基之时,竟然想让王老先生为其作《劝进表》,更是被王夫子一顿破口大骂。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王夫之病逝,他一生探索,为挽救大明王朝出尽了自己的力,最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满清入关颁布五大恶政,使得各族人民矛盾激化
...丧外,不准养长,应及时剃除,这个行为也名剃发。而“剃发令”是满清人与各族人民发起的一场政治上的斗争,在满人入关之前,当清太祖努尔哈赤占领辽河以东地区时,就曾下令命当地的各族人
2022-12-25 18:46:00
满清初期的“剃头令”,成为满清历史上最阴暗的时期之一
...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定都北京没多久,清廷就下发了“剃发令”,让汉人仿照满洲人的发型。 第一次推行“剃发令”第一次推广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这可能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在吴三桂联合清
2023-01-13 12:19:00
多尔衮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靠这些政策满清站稳脚跟
...停止剃发,1645年,多铎攻占南京以后,多尔衮重新推行剃发令,这一政策时本来就烽火不断的中原又增添了十多年的战乱。圈地,满人刚入关的时候主要靠圈地来掠夺土地,大规模的圈地总共
2023-01-12 22:31:00
...獬竟向清帝顺治提出了一个极为阴险的建议,即所谓的“剃发令”。他奏称,清朝既然已平定中国,为何不改变汉人的衣冠发式,以此彰显其统治的彻底性?这一建议被摄政王多尔衮采纳,于是在1
2023-11-16 16:40:00
清朝为什么会允许道士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半秃瓢的金钱鼠尾发型了,而这,正是来源于清朝初期的剃发令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使得数百年间,中国男人一直留着难看无比的所谓金钱鼠尾。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
2023-05-15 14:25:00
浅谈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任皇帝顺治,他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
...反对清王朝的疑虑。多尔衮占领北京后,取消满族习俗的剃发令,给明崇祯帝发丧,获得了关内汉族士绅得民心。多尔衮分析中原混乱局势后,准备借机统一华夏,随即顺治迁都北京。顺治封多尔衮
2023-06-21 13:13:00
...郎,尽力让汉人才子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在对待清朝“剃发令”的态度上,范文程与清朝统治者意见相左。随着剃发令的强制实施,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清统治者露出了其奴隶主野蛮残酷本性,
2024-08-02 16:05:00
\
...就有了后面的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的惨案。仅仅因为一个剃发令,上百万国人惨遭屠戮。就是在这种高压之下,汉族百姓选择了屈服。看似小小的剃发,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是汉人屈服他们的表现
2023-08-05 21:02:00
金朝从盛世走向衰败只用了20多年,原因值得深思
...利,汉人心中的文化骄傲开始屈从于女真族。对于所谓的剃发令,乾隆皇帝曾这样评价:“北魏、辽、金、元凡必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
2023-09-30 13: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