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灵山齐庵赋:一座草堂里的山河史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1 16:45:00 来源:信息日报

南宋庆元二年的深秋,五十七岁的辛弃疾在灵山齐庵的竹窗前搁下笔,望着墨迹未干的《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这座由他亲手搭建的草庐,此刻正被"万马回旋"的山势包围。案头的词稿上,松烟墨与山间云雾交织,一个军事天才的未酬壮志,在江南山水中淬炼成不朽篇章。

灵山齐庵赋:一座草堂里的山河史诗

图|刘方猛

草堂春秋:从营建志趣看精神图谱

齐庵的选址暗含深意。辛弃疾特意将草堂筑于"叠嶂西驰"的隘口,此处既可远眺"众山欲东"的磅礴山势,又能俯瞰规划中的偃湖水域。这种布局折射出他独特的美学追求——既要"沙场秋点兵"的壮阔视野,又存"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理想。当他在《贺新郎》中写下"我见青山多妩媚",齐庵的窗棂便是其观照世界的取景框。

草堂营建过程堪称精神外化的行为艺术。辛弃疾亲自指挥僮仆"竹树栽三径",其严谨程度不亚于当年布置军事防线。在《鹧鸪天》中"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自嘲背后,藏着更深的隐喻:那些精心栽培的松竹,何尝不是他重整山河的微观实践?

词咏山河:军事意象的文学转译

《沁园春》开篇即以战场喻山水:"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这三句构成精妙的军事拓扑学——"西驰"暗示金人压境的危局,"回旋"暗指南宋朝廷的犹疑,"欲东"则寄托着克复中原的理想。辛弃疾将战略思维注入山水描写,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词境。

词中人物意象群构成特殊的精神谱系。谢安子弟的"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的"雄深雅健",这些历史人物的风骨与山间松林形成镜像。当他说"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时,看似在调侃自己统领松树的荒诞,实则宣泄着"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愤懑。

灵山齐庵赋:一座草堂里的山河史诗

图|林嵩

偃湖遗梦:未竟工程的文化隐喻

词末"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的设问,暴露了辛弃疾最深的焦虑。这座规划中的湖泊,实则是其人生抱负的象征物:既渴望营造山水相映的完美境界,又困于现实种种掣肘。这种未完成性,恰如其"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终生遗憾。

在灵山的晨昏交替中,齐庵逐渐成为文化磁场。朱熹曾踏访此地,与辛弃疾"从容话平生",两位思想家的对话在《朱子语类》中留下印记;陈亮更在此写下"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的唱和之作。这座草堂最终超越物理空间,成为南宋精神史的重要现场。

当今天的探访者驻足齐庵遗址,仍能感受到词中奔涌的力量。那些"万马回旋"的山峰,已化作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未竟的偃湖烟水,则永远定格着中国文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光芒。辛弃疾用一首《沁园春》,将个人的失意与时代的困境,熔铸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情——在这片山水间,每个心怀家国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倒影。

灵山齐庵赋:一座草堂里的山河史诗

图|肖学平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来源:“江西灵山”微信公众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辛弃疾笔下的灵山山水,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精神张力的山水描绘之一。这座位于江西上饶的道教名山,不仅是词人退隐生活的地理坐标,更是他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其629首存世词作中,如《
2025-03-25 15:29:00
...,正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展出的辛弃疾行楷书《去国帖》将在7月9日闭馆后正式撤展。作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共10行,
2023-07-07 06:25:00
灵山为什么叫灵山?
...代韩元吉《洞泉日记》等著作均收录灵山相关诗文,南宋辛弃疾更以“叠嶂西驰,万马回旋”描绘其壮丽景观,进一步强化其文化地位。图|李化武如今,从灵山的985、211路线,新景点金榜
2025-03-26 14:32:00
辛弃疾:词锋下的豪情与恢复山河的梦想
...物,让大家来评论一下,看他俩符合不符合这样的标准。辛弃疾:不止写得一手好词,也号称大宋第一古惑仔中国古代的诗词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辛弃疾的词,作为南宋豪放派的词人,其在文学上
2023-09-23 18:47:00
...人。王阳明就是如此,一个完美的人。6、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的文学成就是什么水平?只能说跟苏轼不相上下。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蓦然回首,
2024-05-21 09:40:00
杜甫自己的生活窘迫,却依然心忧贫苦百姓
...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定居下来,世称“杜甫草堂”,也称“浣花草堂”。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生活拮据的杜甫辗转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
2022-12-30 16:05:00
沿着辛弃疾的足迹 一路南下
...落下帷幕。参与者穿越鲁、赣、闽多地,重温了著名词人辛弃疾悲壮亦豪放的代表词作、曲折又壮阔的人生轨迹。此次活动由《辛弃疾传:剑胆诗心北国魂》的作者、济南文旅主播分会会长赵林云发
2024-04-15 17:02:00
大文豪辛弃疾是抗金绝世武将,率领50个士兵去敌方将领首级
说起辛弃疾,我们第一反应他是宋朝的词人,是个大文豪,他的著名诗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总被人认为是他的向往。然而,其实历史上的辛弃疾从不以文人自居,相反他还是一员抗金名将
2023-01-06 21:23:00
南渡前,辛弃疾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
...国。在中国文学史上,能把这两者结合得最好的,莫过于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出生于济南历城四风闸。尽管辛弃疾的主要文学活
2024-04-08 14: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