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21: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军入关后,为了削弱汉族的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压政策。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这项政策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因为《孝经·开宗明义》中记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你剃发就是不孝的表现。

多尔衮既然推行了这项政策,自然一定要实行下去的。起初遭到了老百姓的反对,于是就有了后面的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的惨案。

仅仅因为一个剃发令,上百万国人惨遭屠戮。就是在这种高压之下,汉族百姓选择了屈服。看似小小的剃发,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是汉人屈服他们的表现。

如果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剃发令就是清政府不自信的表现,也是一个极其荒诞的政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保留了这项习俗。

当然了,剃发令也有例外,虽然说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是下面几类人是可以赦免的。

首先就是和尚和道士,和尚不用多说,本来就是光头。道士是因为龙虎教的张天师进京面圣,顺治皇帝特许保留下来的。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接下来就是戏剧人员,因为这些人演的就是前朝旧事,为了演出的需要,可以不用剃发,也可以佩戴假发。

除了这三种职业以外,还有三个少数民族是不用剃发的。剃发令主要是针对汉族百姓,清政府对其他满汉以外之民族用“因俗而治”的方式处理:蒙古厄鲁特与喀尔喀不用;维吾尔族四品以上的伯克才要;藏族就只有藏军需要。

最后就是朝鲜人民,刚开始朝鲜人也是需要剃发的。但是成为大清属国后,努尔哈赤为笼络朝鲜人下令其无需剃发。

剃发令是清政府实行大满族沙文主义的直接表现,孙中山先生认为剃发就是国人被奴役的象征。为了唤醒国人,他特地从日本带回了清军屠杀,汉人的书籍,让这段因为文字狱消失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这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为什么这三个民族可以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也是反对剃发的,他亲自剪下了自己的辫子,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令王公大臣们痛心疾首,如丧考妣。而溥仪的那根辫子,至今都保留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如今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前去参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6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满清入关颁布五大恶政,使得各族人民矛盾激化
...丧外,不准养长,应及时剃除,这个行为也名剃发。而“剃发令”是满清人与各族人民发起的一场政治上的斗争,在满人入关之前,当清太祖努尔哈赤占领辽河以东地区时,就曾下令命当地的各族人
2022-12-25 18:46:00
剃发易服:满清统治下汉族人的文化抗争
...十一日:公元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了抵制清政府推行的剃发令,在当地将官的带领下,和清政府做起了斗争。当时的清军可谓是意气风发,却不曾想在这个地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清政府
2023-12-02 08:28:00
清朝为什么会允许道士保留汉族衣冠发式
...半秃瓢的金钱鼠尾发型了,而这,正是来源于清朝初期的剃发令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使得数百年间,中国男人一直留着难看无比的所谓金钱鼠尾。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
2023-05-15 14:25:00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
2023-06-10 17:19:00
多尔衮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靠这些政策满清站稳脚跟
...停止剃发,1645年,多铎攻占南京以后,多尔衮重新推行剃发令,这一政策时本来就烽火不断的中原又增添了十多年的战乱。圈地,满人刚入关的时候主要靠圈地来掠夺土地,大规模的圈地总共
2023-01-12 22:31:00
清军“剃发令”,三顺王平南,为何最后清明不能形成南北朝分治?
...。这道命令一下,军民欢呼,民情安定了不少。可是取消剃发令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顺治2年五月,当多铎将江南平定的捷报送到北京,多尔衮看到大顺军和弘光政权都解决了,就乐观地认为天
2024-09-03 11:30:00
清军入关与剃发令引发的血腥屠杀
...,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一路死尸。尤其是等到后来大清颁布剃发令之后,那更是杀的人头滚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残酷的屠杀,这个其实就因为他的这个政策,这个剃发令
2023-10-23 22:07:00
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一起来了解一下
...发的传统。因此早在崇祯十七年,清兵入关时就颁发了《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剃发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宣扬女真族的
2024-10-18 13:00:00
金朝从盛世走向衰败只用了20多年,原因值得深思
...利,汉人心中的文化骄傲开始屈从于女真族。对于所谓的剃发令,乾隆皇帝曾这样评价:“北魏、辽、金、元凡必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国祚,
2023-09-30 13: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