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皇帝叔父死了,文武百官瓜分其财产,连底层小吏都分到百匹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21 16: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渡?”公元501年,这支由北魏宫人创作的歌谣迅速蹿红,传遍大江南北。北魏咸阳王元禧由此为天下人嘲笑,落得个遗臭千年的下场。

元禧是北魏孝文帝的二弟,接受过良好的汉化教育,智商也很高,特别善于猜谜。孝文帝挖空心思制作的谜语,他都能轻松猜出谜底,因此很受皇兄喜爱,年纪轻轻就在京都担任要职。当然,元禧也没有辜负皇兄的厚爱,遇事总和皇兄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

孝文帝为推行全面汉化政策,召集群臣商议,计划让30岁以下的官员一律停止使用鲜卑族语言,带头改说汉语。群臣听后意见不一,议论纷纷。就在孝文帝无法下定论的时候,元禧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支持皇兄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大喜,这一政策最终得以顺利落实。

皇帝叔父死了,文武百官瓜分其财产,连底层小吏都分到百匹布

孝文帝南征回京后批评留守官员阳奉阴违,不严格遵守“鲜卑族妇女必须全部改穿汉服”的诏令,让一些妇人依旧穿着鲜卑族的民族服装招摇过市。元禧再次表态,建议皇兄严惩这些不作为的留守官员。他坚定的立场让皇兄非常满意,孝文帝此后对元禧“礼遇优隆”,曾专门带着两名心腹大臣到元禧府上探望。

如果元禧能一直这么安安分分地唯孝文帝马首是瞻,想必一定能一路扶摇直上。可惜随着权势的日益增大,元禧渐渐露出贪婪的本性,经常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贪腐手段也是花样百出,在京都闹得沸沸扬扬。孝文帝为了平息民愤,决定把元禧外派到冀州(今属河北衡水)任刺史。临行前,孝文帝意味深长地与他提起某皇亲因贪腐而被赐死的往事,劝元禧要安分守己,元禧却把皇兄的警告当成了耳边风。

当时朝廷规定,诸王挑选舍人(即亲信或秘书)必须从北魏八大望族或清白显贵的门第中挑选,再用重金将其礼聘到王府任职。元禧为省下这笔不菲的费用,居然用很少的钱跑到一个皇亲家挑了一批出身卑贱的人来当舍人。这种耍奸使滑的行为遭到孝文帝的严厉指责,元禧被迫退回那些舍人,重新按规定重金礼聘舍人,里里外外赔了一大笔钱。

羊毛出在羊身上,元禧当然要堤外损失堤内补。他在冀州故态复萌,大捞特捞。冀州本就是个有油水的地方,元禧财迷心窍,企图占为己有。于是,他软硬兼施收买了一个冀州名流,让他上蹿下跳纠集了3000人联名上书朝廷,“称禧清明有惠政”,强烈要求孝文帝把冀州封为元禧的世袭封国。孝文帝看出二弟的鬼把戏,一口回绝了。

元禧不甘心就此作罢,又心生一计,上书孝文帝说,为传承鲜卑族的尚武精神,希望朝廷能在每年年末搞一次全国大练兵活动,练兵所需的武器由自己以优惠价格供应。孝文帝看穿了元禧想大捞一把的真实意图,巧妙拒绝了。事后,孝文帝干脆将元禧调往条件艰苦的地方任职,算是给他一个教训。

虽然如此,孝文帝还是比较顾及手足情的,对元禧关照有加,不仅给予他高于其他兄弟规格的食邑,后来还把辅佐江山的重任交给了他。

在一次家宴上,孝文帝认真嘱咐元禧和其他弟弟:“朕百年后,你们一定要竭尽全力辅助太子,坚决不能让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元禧还和之前一样勇于表态,当即拍着胸脯慷慨激昂地说一定会鞍前马后地辅佐太子侄儿坐稳北魏江山。于是,孝文帝临终前任命元禧为宰相,使其位居顾命大臣之首。

皇帝叔父死了,文武百官瓜分其财产,连底层小吏都分到百匹布

这可合了元禧的心意。新即位的宣武帝因处于居丧期,只能把朝政暂时交给元禧等辅政大臣,元禧迎来了为所欲为的春天。

为了显示特权,元禧让手下去找宫廷卫队长,令他找一些御林军出入使用的旧仪仗来给自己的警卫队充面子。遭到队长的严词拒绝后,元禧又派手下气势汹汹地去传话:“我,天子之子,天子叔父,身为元辅,有所求须,与诏何异!”队长毫不畏惧,坚决不答应元禧的要求,元禧不得不作罢。

这招失败,元禧很快又开始了自己的“老本行”:大肆收受贿赂,大搞钱权交易,肆意挥霍浪费。此外,他“贪淫财色”,身边已有姬妾数十人,依然欲壑难填,派人到远处挑选美女供自己享乐。他还利用职权侵吞了大量田地,低收高卖大赚差价。他甚至把国营的盐铁产业悄悄变为私人产业,只准自己手下人经营,以获取暴利,富甲一方。

元禧的胡作非为终于引起一些正直朝臣的群起激愤,他们结成联盟,把枪口对准元禧,通过各种途径强烈呼吁宣武帝早日亲政,罢免元禧。宣武帝得知叔父的行为如此恶劣,愤怒不已,于是宣布亲政,请所有顾命大臣各司其职,并将元禧遣回了封地。这意味着元禧基本上被踢出了政治舞台。

元禧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盘算着如何东山再起。可是,其心腹从宫中传来的绝密消息对他越来越不利:宣武帝亲政后,重用另外两个权臣,他们严密封锁皇宫,不准王公们觐见皇帝,还屡次在宣武帝耳边吹风,建议除掉树大根深的元禧。

元禧听后气得直跺脚,心想既然侄儿这么不念旧情,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接下来,他派人与在皇宫上班的小舅子、亲信们合谋造反。

他们成功收买了宣武帝身边的两个侍卫,让侍卫趁着宣武帝午休时伺机将其杀掉。侍卫迫于元禧的威胁答应了,但搞笑的是,临下手时,其中一个侍卫对另一个说:“听说杀皇帝会生癞。”二人因此取消了刺杀计划。

过了一段时间,元禧得知宣武帝要巡幸北邙(今属河南洛阳),决定趁此机会拿下宣武帝。他派人偷偷潜入宣武帝的途经之地河内郡(今属河南焦作)“列兵仗,放囚徒”,做好了武装叛乱的准备。可是,箭在弦上时,叛乱集团首领内部人心涣散,十几个首领情绪低落且意见出现分歧。他们从清晨讨论到正午,依然举棋不定,元禧只得宣布暂缓行动。不料,此时已经有人飞马密报皇上,供出了叛乱集团的阴谋。

皇帝叔父死了,文武百官瓜分其财产,连底层小吏都分到百匹布

元禧不知阴谋已经败露,仍和亲信、宠妾们一边在别墅享乐,一边继续密谋谋反之事,还派心腹去邀请皇上一起到别墅周围打猎消遣。不料,皇上没请来,官兵当夜就把元禧的别墅围得水泄不通。

事发突然,元禧慌慌张张地带着一个亲信从暗道出逃。逃亡路上,元禧忧愁至极,让亲信出个谜语来解闷。亲信回忆起一条旧谜语让他猜:“睡则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元禧猜谜底是眼睛,亲信回答谜底是筷子。其实,这是一个聪明人存心制作的意在讽刺和规劝贪腐成性的元禧的谜语。亲信此时让元禧猜这条谜语,就是在暗示今天的结局正是元禧贪腐的结果。

元禧很快被抓捕,被关押在皇家园林。为了惩罚元禧,宣武帝亲自审问他后,下令看守不准给他水喝。时值盛夏,酷暑难耐,元禧被绳索绑在烈日下暴晒,既口渴又胸闷,难受得要死。有个官员怜悯他,给他送来一升多酪浆,元禧一口气喝得干干净净。

可惜死到临头,元禧依然没有悔过之心。在被赐死之前,几个公主妹妹前来和他诀别。公主们哭成一团,元禧竟然向她们提出要求,请她们照看好他宠爱的几个妾。公主们边哭边骂:“你落得如此下场正是由于找了些这样的女人,再加上你贪财爱权,才有今天的结局。你怎么还好意思对这些女人念念不忘!”元禧被骂得“愧而无言”,自杀身亡。

元禧不但为自己的贪腐叛乱行为付出了生命代价,还殃及家人。他的几个儿子均被革除皇族族籍,只得到一点儿资产和少数奴婢。而他一生挖空心思贪腐积累的财富也最终到了他人的口袋中。

宣武帝把元禧的大部分财产赏给了那两个新上位的宠臣,剩下的财产则赐给了内外百官及其下属。赃款就这样往下层层分赏,依然没有分完,一直分赏到没有等级的下吏头上。这些下吏多的分到百匹布,最少的也能分到十匹布,由此可见元禧贪腐数额有多大。北魏宫人听说后才创作出那支歌谣,嘲讽因贪腐丧命的元禧空为他人作嫁衣。

元禧贵为孝文帝二弟、宣武帝叔父,本应全心全意辅佐两任皇帝,但他过于贪腐,根本不听孝文帝的劝诫,阳奉阴违继续捞钱。身为顾命大臣,他变本加厉地公开贪腐,最终丧心病狂企图武装反叛,终于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他给后人留下了四个字的深刻教训:不作不死!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许云辉

此人为汉武帝解决一个超级大难题,汉武帝大喜,然后把他灭族了

准太子惨死宫门口,宋太宗痛哭一整夜,得知死因后将他草草安葬

国君问大臣一个问题,大臣听完,一拳打死他另立国君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哪位皇帝放火把皇后烧死
...求朱厚熜以明孝宗朱佑樘为父,以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叔父。朱厚熜极力反对,说道:“张皇后的旨意是让我过来当皇帝的,而不是来当皇太子的,你们若是一定要我认自己的父亲为叔父,那么这
2024-06-25 20:03:00
嘉靖皇帝为何称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叔父
...寺各官,极力主张嘉靖称孝宗为皇父,称生父兴献王为皇叔父,其母兴献王妃为皇叔母。这一主张,当然不合嘉靖的心愿。因而他责问群臣:“这难道可以改变生父生母吗?”而以观政进士张璁为代
2023-01-02 15:14:00
小吏为何能与皇帝在酒桌上平起平坐
...工作生活的人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皇宫内阁供事的富阳小吏蓝某,就在这里当差多年。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在皇帝眼皮底下当差虽然远比宰相家门口风光,但是,要说能见到皇上也并非易事。
2023-01-17 16:33:00
明朝末年四个阶层对立,国家力量如何瓦解
...吃就满足了的,聚的快也散的快的农民阶层,李自成这些小吏更加的刁滑狠辣,他们是有政治追求的,和明朝的军队作战的时候,诈降等手段信手拈来,和发不出军饷的反叛明军一起,这些人是崇祯
2023-09-06 05:37:00
赵尧崛起:刘邦身边的小吏与御史大夫的权力游戏
...此言论根本不以为意,并说:“赵尧?区区一名搞文书的小吏能有什么作为,又怎么可能取代我”?再说这段时间的刘邦,虽然暂时封了刘如意为赵王,将来能够远离吕雉,但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在为
2023-10-30 15:07:00
《清明上河图密码》首播好评一片!悬疑+轻喜,张颂文演活打工人
...人物”的角度去贴近历史的。赵不尤是大理寺的一名贴书小吏,在职场混了15年后,人到中年的他,依然还是一名贴书小吏。更加悲催的是,赵不尤被上司狄伦(李乃文饰)拿来顶包,无情辞退,
2024-12-17 01:29:00
唐文宗时期,大臣和宦官发生的群殴事件有什么玄机?
...的大门万念俱灰,他急忙脱下身上紫色的宰相衣衫,换上小吏的绿色衣衫,也不去乱糟糟的含元殿,而是快速出大明宫骑马逃出京城。含元殿内的一番鏖战,最终以百官们的胜利和太监们的惨败而告
2023-01-25 22:07:00
北魏孝文帝的南征与迁都洛阳
...卜了一卦。卦相十分吉利,可大臣们还是不干,尤其他的叔父元澄,在朝堂上跳得最欢,一副“你要去打仗,就从我尸体上踏过去”的样子。孝文帝也不硬碰硬,下朝后将叔叔元澄单独留下来谈话。
2023-10-06 08:18:00
讲述一个关于汉字的传奇故事呢
...的一部分。匈奴曾经写下战书:“天心取米”,结果汉朝小吏每字添一笔,匈奴便退了,这又是怎样的一个传奇故事呢?匈奴善战,汉朝忌惮 匈奴也是一个渊源颇深的民族,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
2023-01-17 2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2025-09-18 10:15:00
3500年的建城史,邢台,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在考古专家、历史学家眼中,邢台又占据着怎样的历史地位?翻开典籍,《史记・殷本纪》记载“祖乙迁于邢”
2025-09-18 10:21: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每年的9月18日,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9-18 12:03:00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