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九一八”,我们不能忘!不会忘!-中国吉林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18 10:15: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一首《松花江上》,曾让多少人怀念故土而不能回,映射了那段民族最黑暗的时刻。1931年9月18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一页。日本侵略者以卑劣的手段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东北大地成为侵略者肆意妄为的屠宰场,无数同胞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惨遭蹂躏。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这段屈辱的历史,不仅是为了控诉侵略者的罪行,更是要从历史的镜子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民族气节,坚定守护国家繁荣发展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侵略者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大肆推行殖民统治。在这片曾经繁荣富饶的土地上,侵略者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丰满万人坑遗址是侵略者暴行的铁证,侵略者将中国劳工视为奴隶,强迫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成千上万的劳工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和疾病折磨而死亡,他们的遗体被随意抛弃在矿坑中。黑沟惨案遗址记录着更加令人发指的罪行。日本侵略者对当地群众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平民逼至绝境,用机枪扫射,将尸体抛入深沟,遗址中累累白骨无声地诉说着侵略者的罪恶。这些遗址,是侵略者罪行的铁证,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见证。始终提醒着我们,那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能被淡忘。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东北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展开了英勇的抗争。我们从未忘记,吃着草根,在雪地里和敌人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杨靖宇将军;我们从未忘记,弃笔从戎的陈翰章,用27年的短暂生命,铸就了“宁死不屈”的民族脊梁;我们从未忘记,对不起自己孩子,却从未对不起民族和国家的赵一曼女士……一个个英雄在东北大地上,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尽管力量悬殊,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正是有着无数英烈的前仆后继,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身上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这种精神力量,成为后来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支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曾经的东北大地满目疮痍,如今的东北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巨大的变化,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复兴号高铁一路奔跑,推动中国发展一路向前;蔚蓝的大海之上,三艘航母蓄势待发,守护着我们的领海;放眼天空,国产大飞机正翱翔天际,象征着中华民族一路腾飞。如今的中国,早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未曾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因为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不久前的大阅兵,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6D、歼-20、歼-35A、歼-20S、歼-20A编成两个楔队震撼亮相。曾经,我们飞机不够需要飞两遍,如今,我们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困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今天的我们,比任何时刻都清楚和平发展的环境来之不易,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守护国家的繁荣发展,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8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族用血肉之躯,挺直脊梁,捍卫了民族尊严,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回望历史,让人沉思;抚摸伤疤,不忘疼痛。九
2023-09-18 13:50:00
中国新闻史上反抗侵略的独特样本
...续时间长。东北国人报刊(指中国人创办的报刊)在日本侵略者有目的、有蓄谋的新闻侵略和严酷的新闻统治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呈现出由弱到强、由公开到隐蔽的发展轨迹,成为中国新闻
2025-05-15 04:07:00
鸭大线:白山黑水间的历史动脉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东北大地所蕴藏的丰饶资源引起了侵略者的垂涎,为了掠夺这些财富,“鸭大线”的修建列入了侵略者的规划。根据日本侵略者1937年的调查资料显示,鸭大线铁路覆盖范
2025-04-11 09:55:00
...是隐藏在暗处的血腥屠杀。两者同样丧尽天良,都是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的铁证。爱护妇幼本是人类的天性,更是万物生灵共有的本性,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那里,这最基本的天性被彻底泯灭。
2025-09-15 11:21:00
...上。”正是因为有了全民的同仇敌忾,我们才能与来犯的侵略者所抗衡。中华民族向世界证明了,没有什么能压倒团结一致的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炮火不断前进,这是中华儿女的血性,也由此迸发出
2023-08-16 15:27:00
今天“九一八”!这些历史真相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
...蓄意制造事端并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经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023-09-18 11:33:00
...一起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致哀,我们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致敬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缅怀逝者,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以史为鉴,照亮未
2023-12-13 11:15:00
《积德泉》晋京展演:淬炼家国情怀,彰显吉剧新风
...泉开创酒坊,历经民国时期的风雨飘摇,至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女掌柜二奶奶在丈夫早逝后独撑家业,恪守“积德”祖训,广施善行,苦心经营,在国难当头之际面临生死抉择,最终选
2025-09-25 22:23:00
百年铜柱 千里边陲:吴大澂晚清勘界固防的爱国史诗
...座。中共长春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洪友表示:“在无耻的侵略者面前,无论是石碑、铜柱还是警告,都是软弱而不堪一击的,只有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才能遏制侵略,保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边疆的
2025-08-20 15: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