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丧尽天良的“731” 反人类的历史铁证-中国吉林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9-15 11:21:00 来源: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赤裸裸的公开暴行,那么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则是隐藏在暗处的血腥屠杀。两者同样丧尽天良,都是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的铁证。

爱护妇幼本是人类的天性,更是万物生灵共有的本性,可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那里,这最基本的天性被彻底泯灭。少年兵清水英男对自己第一次被带到标本实验室的经历记忆犹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女性腹中的孩子还在体内,就被残忍地做成了标本。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连孕妇也要被做成标本,为什么这些小孩子,甚至还未出生的婴儿,也要被解剖。”连日本少年都无法理解的暴行,恰恰暴露了侵略者为了所谓的“研究成果”早已泯灭人性——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而是当作“小白鼠”、当作实验工具。这是目不忍睹的惨状,是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恶行。

在侵略者眼中,中国人不是人,而是被称为“马路大”(日语“原木”之意)。每一个被抓进731部队的人,都被剥夺了姓名,只剩下一个作为实验材料的编号。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卫生兵古都良雄曾供述:“我只记得昭和18年(1943年),为了检定疫苗的功效,对50多名中国人进行了人体实验,将这些人分成做过预先防疫的和没有做过防疫的两部分,再在糖水中加入伤寒菌,强迫他们喝下去。大部分人都感染了,准确比例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因为这次实验有12到13个人死掉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宪兵队员仓员悟也回忆:“我是1940年12月看到的,我向吉村提出想看一看,就到监狱的研究室去了,进入研究室后,看到有5名中国人坐在长椅上,其中3个人的手指已经变黑了,而且断掉了。另外2个人的手指也都变黑了,只剩下了骨头。吉村解释说,这是冻伤实验的结果。”中国人就是这样被偷偷屠杀,他们的生命在侵略者眼中不过是工具,在无尽的折磨中一点点消逝。这样的侵略者哪里还是人?分明是野蛮的兽类。

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公开的杀戮有目共睹,而暗中的屠杀手段同样丧尽天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军医柄泽十三夫承认:“我参加过两次在安达实验场进行的野外条件下的人体实验,第一次是炭疽细菌实验,时间是1943年年末。后来在报告中得知,那些受伤的人在实验中都染上了炭疽病菌,不久后全部死掉了。”为何要进行野外条件下的实验?这分明是为在战场上屠杀抗日战士做准备!什么是没人性?什么是野蛮?什么是反人类?在这里,侵略者把自己丑陋的行径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他们在战场上使用细菌武器时,早已用中国人的生命做了无数次实验,这样的罪行,罄竹难书。这种反人类的罪行,也给参与者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目睹了731部队制造的惨绝人寰、人间地狱般的景象,这些景象成了我一生的梦魇。”清水英男说,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起,“每当夜里听到孩子的哭声,我脑子里就会闪现731部队标本陈列室里的画面,仿佛那些逝去的孩子在哭泣。”这是个人的痛苦记忆,更是人类文明史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从电影《南京照相馆》到电影《731》,今天,我们正视这段黑暗的历史,痛斥侵略者的罪行,正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年,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731,一个被鲜血浸透的数字,一个罪行累累的群体。中国不会忘记,世界不应忘记。我们绝不能让这种反人类罪行,再次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上演。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6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长河奔腾,人类良知闪光,让我们感谢那些让历史真实铁证如山的奋斗者们。在那至暗时刻,德国人约翰·拉贝奋力保护中国人,并写下《拉贝日记》,向国际社会揭露真相。他在日记中写道:“
2023-12-13 11:1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历史题材影片《731》继9月17日举行全球首映式、长春举办首映礼后,9月18日起在全球多地上映。让全世界
2025-09-18 13:56:00
无声证言!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再添新铁证,揭露着无法掩盖的历史真相。731部队留守名簿 揭开“恶魔”之脸走进陈列馆,用六种语言书写的“反人类暴行”映入眼帘。
2022-12-13 16:58:00
...反人类的滔天罪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却不能正视侵略历史,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一段时间以来,日本自
2024-04-25 15:49:00
...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据介绍,此次改陈工程于9月19日开工,馆内陈列以“反人类暴行”为主题。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
2022-12-12 16:50
...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丰满万人坑遗址是侵略者暴行的铁证,侵略者将中国劳工视为奴隶,强迫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成千上万的劳工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和疾病折磨而死亡,他们的遗
2025-09-18 10:15:00
...日本官方资料再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细菌战的恶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和抵赖。我们赞赏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日方应认真倾听国内外的正义呼声,切实正视并深刻反
2023-07-21 17:25:00
电影《731》“异化”主题海报 以实验证物揭示深层次罪恶
...际局势,对战争议题进行具有时代价值的深度探讨。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图片来源 片方
2025-09-16 17:16:00
...了解日本侵略历史。他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铁证如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伤害。森村诚一去世后,日本多地的图书馆和书店开设其作品专区,追思这位守护人类良知的作家。作为《
2023-08-15 06: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