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生越爱国(理论上)。3,选取的考生更容易判断是否和执政者意见相左。策论在谈论时政的时候,当然不是让你随口说说,这是要负责任的。进士一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朝堂上,当权者对于在策论中暴露出对自己不满的考...……更多
...,将其张贴在墙上,作为反面教材让考官们观摩。这一届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在众多考卷中,有一份策论让梅尧臣大为惊喜。此论言简意赅,而且思路清明,态度中和,将仁治天下的理念阐述得十分周全。其中有...……更多
宋神宗熙宁年间变法争议:王安石与苏轼的政见之争
...重新启用司马光等旧派,对新派进行政治报复,其后几位执政者对两派重新启用或贬谪,都削弱了执政者的权力,这也侧面反映出执政者没有果断的政治魄力及党争的影响与危害。其二,朝臣相互倾轧,吏治腐败。苏轼因反对变...……更多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他抬杠的对象要么是皇帝,要么是当朝宰相和位高权重的执政者。这样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备受打压,纵使如此他始终没有改变。但他的人生从46岁开始转折,只用了七年时间,他就从一个县令,被提拔为副宰相。要搞清楚他...……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了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这次,欧阳修坚持以古文的策论为主,而赋贴为辅,将曾巩录取为了进士。后来,又在王安石的举荐下,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整理出了大量的古籍。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会试时,王安石也参加...……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就成为了好朋友。《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去非本以对策论兵得官,故是编皆评论古人用兵之作。其文雄快踔历,风发泉涌,去苏氏父子为近。苏洵作《六国论》,咎六国之赂秦;苏辙作《六国论》,咎四国之不救。去非所论...……更多
豪放词宗 法学大家
...一身,融行政、司法、教化于一炉”。苏轼在科举考试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议论提到尧、舜、禹等所奉行的赏罚制度,赞成重赏轻罚,提出“罚疑从去”与“慎刑”的观点。这是苏轼初出茅庐在科举应试中的文章,即体...……更多
“东坡大家讲”第一季收官 北大教授赵冬梅深度讲解苏轼“过岭”
...。讲座中,赵冬梅详细讲述了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向当地执政者提出的一些具体举措。苏轼在惠州时间并不长,却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建议、指导博罗县令林抃制造插秧工具——秧马。秧马是苏轼在武昌时看当地人使用的...……更多
“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少年苏轼〔201〕
...上,在京都汴京,让二子参加这一年的科考。这次科考的策论,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策论,简洁流畅,结构严谨,援古论今,说理透彻,得到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臣尧的赏识。苏轼在策论中,用了一个典故,他...……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人在庆历新政中尝试改革科举制,“先履行而后艺业,先策论而后诗赋”。包拯强烈建议“澄汰冗杂”,要求科举考试公榜无名的全部免除,改进补阙方法等。再者,对于磨勘制度,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要求京朝官只有在...……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当时还非常机智地提出,先领收礼物,再具状安南当时的执政者予以退还,这样的变通之策对于安南陪臣和执政均不失礼。 叁 翻译西域著作在丝绸之路传播知识由于出色完成了一位外交家的使命,从安南归来的吴伯宗,被任命...……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曾巩确实是在文学方面颇有才华,但是因为他尤其擅长写策论,对科举考试中要用的文章却没有深入研究,因此曾经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失败。庆历七年,曾巩的父亲去世,他只好暂时放弃学业回到家乡替父亲守孝和侍奉继母。曾...……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头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入仕以后,年轻的苏轼写过很多策论,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和时政的思想见解,其中就有一篇《贾谊论》,在这篇文章里苏轼总结贾谊有这么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其实人生的宿命,很...……更多
...花架下宴请文人学子,花落谁的酒杯谁就要饮酒作赋。02科举取士,苦中作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文人的发展道路。同唐朝的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 他提出了统一指挥权,集中优势兵力的建议,得到了执政者的采纳。但多数策略因关乎宋朝御将治军的传统根基,所以大多被束之高阁而后无人问津。张亢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文士,还是善于用兵的良将。1041年,西夏攻陷宋...……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意见虽然一致,欧阳修其实也是存着自己的私心的,他在科举考试之前收了一名弟子叫作曾巩,曾巩这个人的才华也不一般,在文章上面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是自己的地质针孔...……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科举考试中,状元不仅要有出色的学问,还要在诗词、策论等方面展现出超凡的才能。而一旦成为状元,就意味着可以直接进入朝廷,担任重要的官职,甚至有机会成为皇帝的近臣。状元的社会地位极高,常常受到皇帝和朝廷...……更多
“田忌赛马”重现讲台!将军路小学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传递数学思想。战国时期发生的《田忌赛马》中运用的对策论体现了我国古人丰富的运筹思想,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至今在体育比赛中还经常用到。比如在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就要根据不同对手来排兵布...……更多
定规碑铭记民生为要
...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定规碑,是以人民群众心声为执政者“定规”,也是执政者恪守承诺为自己“定规”,其为民思想在岁月磨砺下历久弥新,在今天依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更多
北宋时期的繁荣与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百姓、士大夫阶层都有条件和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北宋的科举制度也推动了诗词的大量产生。科举考试把诗词作为必考项目,为了应试,大量士人不得不学习和练习诗词。这使得社会上可以创作诗词的人才大大增加。一些词人如...……更多
牛李党争: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权力游戏
...人才,在一场考试之中,两位考生牛僧孺、李宗闵所写的策论讥讽宰相李吉甫,引起了当朝宰相李吉甫的不满,就向唐宪宗申诉。之后不仅主考官韦贯之被贬谪,牛僧儒、李宗闵也因此仕途受阻,多年未能升迁,双方从此结怨。...……更多
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维护国家秩序的重要手段
...总有争论,但是要论哪一代思想更加开放,皇帝真正作为执政者而非皇族的,似乎只是唐朝。作为监察皇帝的一种手段,谏官自古以来都是有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文死谏,武死战”的谏官在朝廷之上质问...……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这篇文章列...……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茶风尚
...,一日不饮茶冥思便会失去自身的灵气一般。其三:深得执政者与文人学者推崇饮茶能在魏晋蔚然成风除了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及本身的特质外,也得益于有着无数优秀推手在背后推波助澜。正是这些拥有话语权与影响力人们的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哪位奸雄差点让历史跳过三国直接进入西晋轨道
公元188年八月,汉灵帝经过多年的卖官鬻爵,又得了曹嵩一亿钱的保护费,他的财政状况大大好转,于是一咬牙掏出自己的小金库
2024-07-14 16:31:00
史上最悲壮农民起义是哪个,数年内百万义军被屠杀
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本来,太平道的教主张角已经智珠在握,因为当时他的大弟子马元义已与宫中大太监中常侍封谞和徐奉等秘密取得联络
2024-07-14 16:33:00
曹操执法为何无视纲纪还草菅人命
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23岁的宦官子弟曹操终于入仕,担任洛阳北部尉,汉代的县一般都有主管捕盗与军事的县尉,大县有左
2024-07-14 16:36:00
曹操到处拉关系想当个洛阳县令,为何司马懿他爹大笑
隐秘的三国(4)曹操少时就有一副泼天大胆,这副大胆在乱世中最能发挥作用。当然,在乱世到来之前,这也是一个惹事儿的定时炸弹
2024-07-14 16:37:00
秦始皇这么努力,为什么让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
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自己寄予厚望的皇长子扶苏,并没有成为一个杀伐决断的法家传承人,反而成为了一个儒家信徒。我们读历史,总有一个错觉
2024-07-14 16:39:00
聊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与最壮烈的移民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遣大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与白起、李牧两位武安君白手起家不同,蒙恬出身于秦国名将世家
2024-07-14 16:43:00
中国历代统治者几千年来做的事,加起来也没他一人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大秦皇朝建立。无论六国的遗民如何的不舍,历史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天下必须“定于一”(《孟子·梁惠文上》)
2024-07-14 16:45:00
秦朝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为何在历史上神秘消失了
酷烈血时代(50)肥累之战,秦国十万大军为赵将李牧所灭,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遂暂停了对赵国的用兵。况且
2024-07-14 16:48:00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一点不懂珍惜
战国末年有一段时间,其实是六国翻盘的好机会,当时秦军被信陵君逼回函谷关内,之后几年秦国内部也出了不少乱子,只可惜六国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2024-07-14 16:49:00
秦统一天下的最大推手不是秦人更不是秦王,是谁呢
长平、邯郸之战后的赵孝成王,活得很累,很辛苦。风雨飘摇的赵国,再也没有能力与秦国抗衡了,自保,他也只能自保而已。邯郸一战
2024-07-14 16:49:00
长平邯郸两战赵国都差点亡国,为何还能称霸
酷烈血时代(46)很多人在我发前面文章的时候私信给我,说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期间赵国跟秦国拼的那么厉害,为何不调集北方李牧十余万边兵南下救援呢
2024-07-14 16:51:00
中国第一侠将是谁,一战收复关东千里之地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王却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
2024-07-14 16:53:00
魏国人才这么多,连一个看门大爷都堪称国士,却为何全弃而不用
酷烈血时代(40)战国四大公子之中,信陵君名气最大,门客最多,能力最强,威望最大,但魏王就是不用他,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子
2024-07-14 16:57:00
谁是中国男人白月光,女人朱砂痣
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位信陵君,是很多人的偶像,他是一位无双贵公子,也是一位名将,一位兵形势家。在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2024-07-14 16:58:00
秦昭襄王为何要自毁长城,搞死自己的名将白起与名相范雎
邯郸之战,大秦名将武安君白起称病不出,丞相范雎亲自上门去请都未能成功,于是回去就跟秦昭襄王告状说:“武安君假称有病,不肯为将
2024-07-14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