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16: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儒将是中国古代词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称呼,通常指兼具诗书之长和用兵之才的将帅,就其内涵而言是肩负儒家治国理念和道德的文士统军者,是社会各阶层对将帅的一种高度评价,其影响绵延至今。

长期以来,儒将一直受到封建社会主流民意的青睐和普通百姓的仰慕。远如三国时的周瑜,近如晚清时的曾国藩之类人物。而宋朝,在长期“崇文抑武”风尚的时代,儒将似乎更被当政者寄予厚望。但儒将在宋代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其归宿何在?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北宋中期的张亢,便是当时儒将的一个典型,其作为颇得当代范仲淹等人及后世的好评,其坎坷经历与结局则令人同情和惋惜。张亢的出身与弃文从武

张亢出生于临濮县(今山东省菏泽市),其父张余庆,其兄张奎,家世不详。史书记载,其兄张奎在洛阳为官时,因相貌与后唐名臣张全义(河南尹)相似,张氏兄弟二人干脆便冒充是张全义七世孙。由此可见,张亢的出身并不显赫。

张奎、张亢兄弟俩都很争气,先后科场折桂。张亢在1018年,20岁时进士及第。宋人笔记称,张亢身材肥大,与兄长性格迥异。

宋史:“奎清素畏慎,亢奢纵跅弛。亢豪放喜功名,不事小谨。”

张亢属于性情粗狂、豪放不羁的人物,与当时士大夫儒雅风流的整体风貌并不相符,这也为其后来官场失意埋下了伏笔。

张亢最初像同时代的普通文臣一样,入仕后先任地方僚佐。先后出任广安军判官、应天府推官。

宋史:“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

值得一提的是,张亢在应天府为官时政绩斐然,特别是治理水患成功,获得万民的感激。直到南宋时,当地民众还记得他的政绩。

1023年,张亢调任宋夏边境镇戎军为通判。适逢西夏枭雄赵德明身死,他预见性的上书朝廷,献上攻守之策数十章,以防备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崛起。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宋史:“其子元昊喜诛杀,势必难治,宜亟防边。”

此事说明张亢关注边防,对时局看得很透彻,富有军事谋略和远大志向。正当宋仁宗准备重用张亢及策略时,却因其母丧丁忧未能实施。

1033年,辽朝在幽州一带聚兵,张亢因之前的表现,立即被朝廷起用为如京使(由文官屯田员外郎转任武官),调任宋辽前线安肃军任职。

在履新之前,宋仁宗单独召见张亢,他慷慨激昂地分析时局:契丹现在每年坐收丰厚的岁币,前线调动兵马,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绝不会大规模侵犯我朝边境的。获得了仁宗皇帝的嘉许。

张亢初出道为地方僚属文官,已非平庸之辈。而后有机会接触西北边防时,未雨绸缪发出预警,并不厌其烦地陈情“攻守之计”,因此得到朝廷的关注,由此毅然走上弃文从武的道路。宋朝政坛对待文武官职的态度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崇文抑武”思想的苗头在朝堂上已初露端倪,一些政治嗅觉敏感的官员也明了个中深意,在这里举两个比较明显的事例:

1、宋太祖因西川镇守的需要,令颇有军事才干的文官辛仲甫改换武职,出任兵马都监。辛仲甫找出各种理由婉转拒绝,但最终迫于宋太祖的压力勉强同意。

2、宋真宗朝有“小由基”(春秋时期著名射手名养由基)称号的陈尧咨,先后两次推脱过皇帝要求其转换武职的安排,却在仁宗朝遭到权贵的报复,最终无奈从武。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此后,随着“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推行和深化,大宋朝堂形成明显的文尊武卑格局,于是极少有文臣愿意转换为武职者。而极个别主动要求换武职的文官,结局都很凄惨。如:宋太宗朝的柳开,宋仁宗时的李维之类。

正因如此,武官长期受到猜忌而遭到打压、歧视,精神状态和素质水平普遍下降;文人之子抛弃了“投笔从戎”的出路,少有愿意投身武职者,这些都使得北宋一直缺乏优秀的将帅人才,一直到亡国都没有改变。

宋太宗、宋真宗两朝边防常常吃紧,宋军屡屡败北,即是明证。因此,张亢能在国家需要时,慨然投身军旅,实属不易。临危受命且战功赫赫

在大宋朝,身兼武职而实际上从未上过战场的官员比比皆是。但张亢由文转武后,长期在西北带兵与西夏作战,可以说,他是个真正经历过血雨腥风的统兵儒将。

张亢属于有勇有谋、文武兼备型的将帅之才。在对夏开战后,张亢针对宋军战场上失利的原因,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1、宋军各路人马互不统属,开战后没有配合。

2、兵力分散,常常被分割消灭。

3、军队将领经常互相调换,打起仗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4、平常士卒训练不精,战力不强。

5、将校争功常常贸然出击,中计兵败。

他提出了统一指挥权,集中优势兵力的建议,得到了执政者的采纳。但多数策略因关乎宋朝御将治军的传统根基,所以大多被束之高阁而后无人问津。

张亢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文士,还是善于用兵的良将。1041年,西夏攻陷宋边陲丰州,致使宋朝的麟州与府州之间联系中断,彼此只能困守孤城,形势异常艰难。此时,张亢临危受命出任代钤辖,承担起麟、府两地防务的重担,并在战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1、张亢率三千人运送物资途中,遭遇数万西夏军队的围攻,他以兵书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激励将士,然后把握战机乘风势冲锋,一举打败敌军,顺利突围。

2、在兔毛川之战中,张亢设计诱敌入围,伏击了优势敌军,“贼大溃,斩首二千余级”

《宋史》:“张亢起儒生,晓韬略,琉璃堡、兔毛川之捷,良快人意。区区书生,功名如此,何其壮丽哉!”

史书中,对张亢在宋夏战争时期所做出的贡献评价颇高,通过他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成功压制了夏军在麟、府二州的攻势,提升了宋军的士气,极大地改善了宋军原本消极被动的防御处境。

张亢作为称职的军事将领“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又重视情报收集,常因此不惜花费重金收买间谍,以及时掌握对手动向,以便做出正确的应对。

正因为张亢的显著表现,一时颇得一些主政者的倚重,因功升任泾原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渭州。宋朝对西夏一共有四路战区,此职为其中一路的主帅,也是张亢一生中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成为其从武生涯的巅峰。但从此之后,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张亢的官路历程之坎坷,让人垂泪。被人构陷命运坎坷

张亢堪称北宋中期的一位良将,其见识和胆魄为当时儒将之典范,其战场表现又超过许多武官同辈,其事迹可谓足以传世。但张亢却屡遭到弹劾、压制,甚至一度身陷囹圄,晚年还颇受非议,仕途坎坷,至死未能显达。

《宋史》:“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

张亢为了增加军资收入,于是命手下用公钱往来贸易盈利,以多犒赏部下,激励将士斗志。绝大多数边将都会这样做,且已经形成惯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太祖明旨给予郭进等边将这方面的特权。

可惜张亢这样做,就遭到上司郑戬的举报。监察御史梁坚乘机弹劾张亢,“出库银给牙吏往成都市易,以利自入”,这就进一步将沿用习惯的做法夸大成张亢贪污的罪责。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因此,张亢与另一位做出同样事情的官员滕宗谅一起被收于邠州牢狱。范仲淹因深知张亢为人和前线情形,便主动为其担保,张亢虽免牢狱之祸,却仍不免贬官的处分。

宋史:“时三司给郊赏,州库物良而估贱,三司所给物下而估高,亢命均其直以便军人”。

第一次打击的影响并没有结束,二次打击接踵而来。1047年,知渭州的张亢在犒赏部下时,对原来不公的分配办法加以调整,做出优待士卒的决定。这就惹恼了管理钱财出入的转运使,上书诽谤张亢多耗国家财货,弹劾其擅自改变赏金用来收买军心。

奏章到了朝堂,时任枢密使的夏竦便“挟故怨,因黜亢”(张亢曾经批评其治军无能),将张亢从眉州防御使、知渭州贬为领果州团练使、知磁州。

仅仅时隔一个月,御史宋禧又老话重提,继续弹劾张亢“公使钱”旧案,他又遭到贬责,降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出知寿州。经过这样的贬黜,张亢实际上被赶出军门,失去了带兵之权,远离了为之奋斗的前线,而成为普通州县的地方武官。

到了晚年,张亢请求恢复文臣身份,皇帝念其曾经的战功,批复改为秘书监,却是只挂了个虚职算是安慰。一个多月后,恢复张亢眉州防御使,委派其出任徐州。第二年,63岁的张亢死于徐州部署衙门。

从张亢坎坷的经历来看,屡次被贬的理由大多牵强附会,这与他武职的身份有直接关系,且关键的两次贬黜都是文官对武官肆无忌惮地报复所致,这便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儒将的归宿

宋史中有一些儒将的事迹得以流传,然而像张亢这样科举出身的文官投身军伍并在战场上有过骄人战绩的却并不多见,堪称大宋儒将代表。从张亢仕宦经历来看,宋廷对儒将的态度很是矛盾,一方面对文臣从军抱有很大的期待,另一方面又漠视其前途,对文官集团对其打压、贬斥不管不问。

聊聊北宋儒将张亢的抗争之路

自宋太祖收兵权,压制武将,防范武将兵变,已成执政集团的共识。到了宋仁宗朝,逐步实施“以文驭武”的举措,就是中央军事决策归文官大臣,前线作战也由文臣统御武将作战。这就形成了对文臣投身武职的迫切期许,朝廷上下一致认为,文士统军更符合宋朝的长远利益。

可是,收效并不明显。因宋廷长期文尊武卑氛围的影响,主动响应的文臣寥寥无几,包括范仲淹、庞籍等名臣,也曾联名拒绝了皇帝令其转换武职的安排。

从这,更能看出张亢满怀热忱投笔从戎的可贵,但是结局并不美好。纵然他在战事上有突出的表现,也难逃“卑微武夫”的下场,原因无外乎有两点:

1、出身文臣又如何,从军久了,其身份便归为武夫,就必然会遭到文臣的轻视与打压。

2、作为前线将帅,处处受到制约和牵制,很难发挥全部的才能。

有宋一朝,类似张亢的遭遇,一直还在延续。宋朝执政者既不能信任武夫悍将,放手其指挥用兵,而对于文臣出身的儒将,竟同样无法信赖,最终也不能给予晋身坦途。

在宋以前,盛行“出将入相”文武并贵。到了北宋,宰相共有71人,竟无一人出身武将。随着武将地位的不断降低,到了宋仁宗时代逐渐形成了文臣担任主帅、武将麾下听令的军事制度,宋军的军事部署、战役指挥从此变得拙劣不堪,消极防御、缴纳岁币成为宋朝对外的基本国策。在这种大环境下,宋朝儒将的归宿,就如张亢一生的抗争之路一样可悲,没有任何一人凭此显贵于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岳飞与辛弃疾:文武双全的儒将典范
提起\"儒将\"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起诸葛亮,觉得他文采飞扬,而且还能出谋划策,率兵打仗,但是严格的来说诸葛亮只能叫做文臣或是谋士,儒则儒之,没有将的成分,毕竟整天摇鹅扇的诸葛亮
2023-09-18 20:29:00
赵云:三国时期的儒将与刘备的保镖
...无数优秀的文臣武将,其中赵云堪称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儒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据史料记载,赵云曾在万军从中救出刘备的长子刘禅,并且后来又帮助刘备拿下益州,特别是陪同刘备前往东吴,
2023-11-03 08:46:00
他是历史上最强“儒将”,41岁领兵以数千人攻下32城
对于“儒将”,可能大家知道的不多,所谓儒将,就是他本人并不能征善战,但是他却往往能够带领着手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儒将很多都是文官出身,明朝时期的于谦是一个力挽狂澜的救国者,同时他也
2023-04-24 12:31:00
张飞:被误解的文武双全的儒将
...杀杀。其实并非如此,在历史上张飞可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我们首先来说一下他的长相,他并不是小说和电视剧里面想要积极描绘的粗人模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知道他的两个女儿后来都相
2023-12-22 15:16:00
三国时期六大青史留名的儒将
儒将,指的就是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这类将领虽然比例很少,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频繁战事和庞大的基数下,仍然诞生了不少有名的儒将,仅在三国时期,就有众多儒将青史留名。以下,就让我们一
2023-07-07 05:51:00
东吴儒将周瑜:赤壁之战的传奇与英年早逝的遗憾
...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华和政治手腕令人叹为观止。他是儒将的代表,不仅精通兵法,还深谙经史之学,善于运用文化智慧指导军事行动。他最为人称道的战役莫过于赤壁一战,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
2024-02-08 15:33:00
唐朝的鸿门宴与儒将温造的崛起
...后却以鸿门宴的结局惨淡收场,也成就了一位名扬千古的儒将。要说唐宪宗李纯其实还算是位有为的皇帝,在位十五载励精图治,大唐气象为之一新,创造了自开元盛世后从未有过的中兴之气。宪宗
2024-01-17 18:59:00
张煌言:从儒将到民族英雄的传奇之路
...)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有名的儒将、诗人。1620年7月8日(万历四十八年六月初九),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张煌言的父亲名叫张圭章,16
2023-11-06 08:47:00
宋朝杨重勋的曾孙杨畋,弃武从文,是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儒将
...儒者,迂阔无威,诸将不服”,而不再说他是文武兼资的儒将,然而余靖和孙沔平定战乱,比杨畋也好不了多少,最终还是北宋名将狄青,带着杨畋的族叔杨文广平定了战乱。杨畋作为文官,也非常
2023-02-01 21: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