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4:42:00 来源:有画说

公元1093年,62岁的苏轼,被贬到当时最为偏远的蛮荒之地——海南儋州。据史料记载,官员被贬海南,实际等同于流放,而且海南岛当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为艰苦,所以流放海南岛和被判处死几乎没有太多差别。

更何况,当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身体也不太好,因此,刚被贬海南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很是低落,经常自伤自叹,不知何时才能离开这座困住自己的荒野之岛。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当然有很多人以为,苏轼或许会就此消沉下去,但没过多久,他却重新振作起来,并在海南开办学堂,讲学明道,教化日兴,开启了琼州的人文之盛。

那么苏轼是怎样走出人生困境的呢?原来,他参悟到了一个人生的真谛——虽然海南是一座孤岛,但中原大地又何尝不是一座更大的岛屿呢?

能困住一个人的,其实并不是荒岛,而是自己的心!当你心中的格局大了,那么再小的岛也困不住你的心,但如果心小了,那么任何地方都能将人囚禁至死。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人物叫贾谊。贾谊是个少年天才,不到二十岁就辅佐河南郡守治理施政,成绩卓著,不久被汉文帝委以重用。

由于贾谊的才华过于出众,很快就遭到权臣妒忌排挤,被贬到偏远的长沙任职,自此以后,贾谊意志消沉,整日哀怨自伤,后来虽然调任梁怀王太傅,但梁怀王又不幸坠马身亡,贾谊更是忧郁沉沦,最终年仅三十三岁就英年早逝。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其实苏轼同样也是少年得志,二十出头就得到欧阳修的赏识,入仕以后,年轻的苏轼写过很多策论,阐述了自己对历史和时政的思想见解,其中就有一篇《贾谊论》,在这篇文章里苏轼总结贾谊有这么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其实人生的宿命,很多时候就和这句话当中的两个字有关,也就是——量和识!贾谊的人生,就是因为见识不够,器量不够,格局不大所造成的悲剧。以贾谊的才华,如果他有更大一点的格局和器量,也就不至于抑郁而终,很有可能东山再起,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苏轼和苏辙,是一对难兄难弟,有一次他们都处于被贬谪的处境,兄弟相见以后也只能在路边简单地吃一碗面条,但是这碗面是粗粮制成,苏辙一小口一小口吃得难以下咽,越是难吃他就越觉得人生愁苦没有希望。

而苏轼则狼吞虎咽,吃完以后他告诉弟弟:既然这碗面很难吃,那你就不要细嚼慢咽,而是要一口气嗦到肚子里,填饱肚子才有力气思考如何将生活继续。

人生不顺的时候,就像吃一碗难吃的面,与其细嚼慢咽沉浸在痛苦里,倒不如囫囵吞枣向前看,这就是面对人生逆境最好的应对。

苏轼晚年顿悟:人生的真谛,不过两个字而已

当一个人见识过苦难与黑暗,他的心胸格局自然不会再局限于当下的琐碎和暂时的忧愁。而一个有才华志气的人,也不要同一时的委屈计较,否则就会重蹈贾谊屈居长沙的覆辙。

苏轼评价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人生真谛的确不过“量”和“识”两个字而已!人生宿命的两个关键无非就是器量与见识!如果当下你正处于生活的低谷,不妨在量字与识字上下一下功夫,我想,所有不好的一切都很快会苦尽甘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祖赞他:贾生才调世无伦,苏轼则道"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二十二岁受孝文帝重用,在朝博士中属他最年轻,却壮志未酬自责而哀伤至死,一代文学家贾谊英年早逝,
2023-04-16 22:34:00
19名师生演员 安徽一高校原创话剧展演
...观区文化馆展演。记者了解到,该话剧以性格豪放洒脱的苏轼作为主角,紧扣苏轼生平,采用多重时空和主题并置的写作方式,分为“与君别”“忆年少”“坠乌台”“双子星”“冠平生”“知何似
2024-07-16 18:04:00
苏轼被贬,去世前拜谒六祖真身,临终留八字总结一生
苏轼,文学巨匠,一生波澜壮阔,亦有诸多坎坷。在被贬谪之际,他却选择拜谒六祖慧能的真身,临终时更以八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这位文坛巨擘的选择与八字总结,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深意?让我
2024-10-21 10:27:00
看了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我顿悟人生的苦、难、烦,不过如此
...现,人生的苦、难、烦,不过如此。1生活再难,难不过苏轼有人说,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是读不懂苏轼的。他本是天之骄子,奈何命运多舛,苦难几乎贯穿了一生。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中讲到
2024-05-19 19:08:00
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到底悟出了什么
...什么磨难、什么经历?他在龙场的山洞中冥思苦索,突然顿悟一夜入圣,从此开始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开挂人生。龙场这块王阳明的顿悟之地,他又反思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2023-06-27 21:59:00
他培养出苏轼和苏辙,一家三口都成为千古文豪
...垂后世的文学世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代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这父子三人,不仅诗词成就巨大,而且每一个人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在这三位父子中,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名气最大;苏
2023-05-31 18:31:00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之儒,唯贾生而已。”——刘歆“贾生,王者之佐”——苏轼“《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毛泽东我们来看看贾谊一生的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少
2023-06-14 19:58:00
书讯 |《苏轼十讲》文津奖获奖图书精装重现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作 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
2025-04-10 10:17:00
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顿悟,兄弟姐妹的关系,取决于两个人——父母
...不如只生一个孩子来得简单直接。04历史上著名的大文豪苏轼与弟弟苏辙感情深厚,一生相互扶持。在苏轼屡次被贬的过程中,苏辙用尽全力保哥哥周全。为了救苏轼的命,苏辙甘愿放弃大好的前
2023-05-13 1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