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书讯 |《苏轼十讲》文津奖获奖图书精装重现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作 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10 10:17:00 来源:搜狐文化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一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本次增订,不仅收录作者最新苏轼研究新得,同时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让读者更全面、更深入、更丰富直观地了解北宋中后期的社会图景与苏轼在不同阶段的重要经历和思想转变。更借苏轼之眼,窥探到那个盛世背后暗潮涌动的政局形势,收获全景式的北宋文史知识盛宴。

书讯 |《苏轼十讲》文津奖获奖图书精装重现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作 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

【作者简介】朱刚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宋代文学,注重探讨宋代道学与文学思想之关系、宋代党争与文学流派之关系。出版有《苏轼评传》(合著)、《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宋代禅僧诗辑考》、《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苏轼苏辙研究》等学术专著。与王水照教授共同主编《新宋学》,在学界颇具影响力,目前已出版11辑。在复旦大学开设有“苏轼精读”“中国文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等课程。

【书籍目录】

第一讲 雪泥鸿爪

一、苏轼诗词对“鸿”的书写 / 005

二、“磨牛”与“黄犊” / 012

三、“月”喻 / 018

四、《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 021

第二讲 贤良进卷

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 024

二、北宋的“贤良进卷” / 027

三、苏轼、苏辙应制科始末 / 037

四、二苏《应诏集》与嘉祐时期的学术、政治动向 / 045

五、苏轼《策略一》 / 055

六、苏轼《贾谊论》 / 059

七、宋朝策论的文风 / 063

第三讲 乌台诗案

一、关于“新法”的争议和苏轼的态度 / 070

二、从熙宁到元丰 / 076

三、“乌台诗案”的记录 / 083

四、“乌台诗案”的审判 / 091

五、“乌台诗案”的结果 / 098

六、特别的“诗话” / 108

第四讲 三咏赤壁

一、黄州的“东坡居士” / 120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豪放词” / 126

三、《赤壁赋》与宋代“文赋” / 134

四、《后赤壁赋》的神秘世界 / 143

五、诗可以怨 / 151

六、也无风雨也无晴 / 155

第五讲 庐山访禅

一、苏轼与佛、道 / 165

二、元丰七年的庐山之行 / 174

三、苏轼的庐山诗偈 / 180

四、东林常总禅师和“无情话” / 186

五、声色与禅 / 192

六、庐山真面目 / 199

第六讲 王苏关系

一、嘉祐时期 / 205

二、熙宁时期 / 213

三、元丰七年(1084) / 226

四、元祐元年(1086) / 236

五、建中靖国元年(1101) / 243

六、崇宁五年(1106) / 253

第七讲 东坡居士的“家”

一、我家江水初发源 / 258

二、永夜思家在何处 / 267

三、家在江南黄叶村 / 273

四、家在牛栏西复西 / 279

五、但愿人长久 / 292

第八讲 元祐党争

一、苏轼的奏议 / 304

二、《辩试馆职策问劄子》 / 319

三、立朝大节 / 331

四、苏轼与他的“敌人” / 335

五、对床夜雨 / 347

第九讲 唱和《千秋岁》

一、“丑正欺愚”之令 / 359

二、飞红万点愁如海 / 364

三、“贬谪文化”的最强音 / 369

四、从个人唱和到集体表达 / 373

五、公共性“文坛” / 386

第十讲 个体诗史

一、人生的终点——诗和禅 / 401

二、《东坡乐府》的词题词序 / 409

三、“诗史”观念 / 416

四、苏轼的诗题 / 420

五、晚年苏辙的诗世界 / 428

外一篇 从桃源流出的江湖——苏诗的“江湖”书写

一、失意之人被放逐的场所 / 447

二、“江湖”可思 / 451

三、“江湖”可归 / 457

四、通向桃源的“江湖” / 462

五、余论 / 467

延伸阅读 / 469

书讯 |《苏轼十讲》文津奖获奖图书精装重现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作 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

【精彩文摘】第一讲 雪泥鸿爪

苏轼的诗词中对“鸿”的书写非常多,经常是用来自喻的。“鸿”是候鸟,随季节的更换飞来飞去,苏轼是个官员,也要随朝廷的差遣跑来跑去,于是他觉得自己像“鸿”。进一步说,不但是跑来跑去的时候像“鸿”,整个人生也就是在世间的一次匆匆旅行,所以人生在整体上也像“鸿”一样飞过这个世界。那么留下来什么呢?也许有些痕迹,就是“雪泥鸿爪”了。这“雪泥鸿爪”出自他早年写的诗,可以说是他有关“鸿”的书写中最脍炙人口的了。不过,这仅仅是苏轼写“鸿”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经过一生,后来有个终点。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终点,因为它跟起点非常不同。正因为终点跟起点不同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考察产生不同的过程。这过程,就是人生。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也就是苏轼在世的最后一年,他从贬谪之地海南岛获赦北归,五月一日舟至金陵(今江苏南京),遇见老朋友法芝和尚,作《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苏轼《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苏轼诗集》卷四十五,中华书局1982年版。“真似月”原作“心似月”,改动理由详见下文。)

苏轼写了此诗以后不久,七月二十八日就病逝于常州。所以,第一句中的“归鸿”是他最后一次对“鸿”的书写,而且肯定是用来自喻的,因为这个时候他好不容易从海南北归了。我们知道这一只“归鸿”马上就要终结旅程,读起来不免是伤感的,但苏轼写下“何处不归鸿”的时候,心情无疑是喜悦的。这就是跟“雪泥鸿爪”的不同。“雪泥鸿爪”是谈不上喜悦的,也可以说是相当悲观的。从“雪泥鸿爪”到“何处不归鸿”,意味着从悲观中解脱出来。

当然这首诗比较难读,除了“归鸿”以外,接下来还有“羸牛踏旧踪”和“老师真似月”两个比喻,四句诗写了三个比喻,而且大抵直呈喻体,对喻义没有明确的阐说。这样的写法给我们解读诗意造成很大障碍,但这是老朋友之间相赠的诗,作者这么写了,他相信对方即法芝和尚是能够看明白的。

法芝是谁呢?《苏轼诗集》有个注,说法芝“名昙秀”。这个注释是错误的。苏轼确实把这位法芝称呼为“昙秀”,但有时又称为“芝上人”,所以他应当是名法芝、字昙秀。宋朝的僧人跟一般人一样,也有名有字。名是法名,由两个汉字组成,前面一个汉字表示辈分,如“法芝”的“法”,就是辈分,他剃度的时候,一起剃度的师兄弟都叫“法×”,这样“法”是同辈师兄弟共有的,只属于他的就是“芝”,所以经常单用一个“芝”来称呼他。字呢,一般也是两个汉字,如“昙秀”,但这个不可以拆开,不能单用一个“秀”来称呼他。这是名与字的不同用法,阅读有关僧人的资料时,需要注意。

跟苏轼同时的一位诗人贺铸,其《庆湖遗老诗集》卷七,有一首《寄别僧芝》,诗前有一段自序说:“吴僧法芝,字昙秀,姓钱氏。戊辰(1088)九月,邂逅于乌江汤泉佛祠,将为京都之游,既相别,马上赋此以寄。”这里介绍的“吴僧法芝”,被贺铸简称为“僧芝”,字是“昙秀”,这就是《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的写赠对象了。他的俗姓是钱氏,又是“吴僧”,很可能是五代十国时吴越钱王的后代,苏轼在杭州时,与钱王的后人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

书讯 |《苏轼十讲》文津奖获奖图书精装重现 新增万余字研究新作 收录20余幅苏轼小像与书画

*以上内容摘自《苏轼十讲》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书讯 |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绘本新作,给孩子们最好的童话书
3-8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暖心的童话故事,带领孩子踏上寻找自我的旅程,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我和别人不一样怎么办?”
2025-05-15 10:04:00
掌阅科技独家首发文津奖得主新作《人人都会情绪失控》
近日,文津奖得主迪安·博内特新作《人人都会情绪失控》独家上线掌阅科技。这本书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探讨了情绪失控背后的科学原理,适合那些希望了解情绪背后科学原理,并希望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2025-05-09 18:08:00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明末清初王式《西园雅集图》卷(局部)。明代陈淳草书苏轼《前赤壁赋》册页(局部)。 红墙黛瓦,雕梁画栋,花木葳蕤,碧水依依。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
2024-09-03 09:10:00
徐州市举办庆国庆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
...·「画」中有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国苏轼文化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江苏省徐州市展览馆启幕。徐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各界文化学者、画家出席了作品展。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
2024-09-23 15:44:00
每日经典·喜迎书博会㉚ | 我书造意本无法:《苏轼书法全集》
...书博会的到来。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据了解,《苏轼书法全集》由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作编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2023-07-14 10:23:00
书讯 |《紫禁之光:从黄昏到黎明》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用镜头收集欲晓东方的紫禁之光
本书是“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的第二本,特定于2025年出版,为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献上小礼。本书取名《紫禁之光》,分日落、黄昏、黑夜、黎明、日出五条主线,章法鲜明,条
2025-03-27 11:35:00
书讯 | 拿起笔书写女性的声音,默音新作《笔的重量》《她的生活》面市
你知道,首位被印刷在五千日元纸币上的女作家是谁吗?近代仅靠稿费就能经济独立的女作家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家庭主妇又是如何仅靠日记就成为名气远超丈夫的畅销书作家的?而这些曾经行走在时代
2025-04-28 11:40:00
近日,一场汇聚众多现当代名家“致敬苏轼”的书画展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开启。据了解,展览汇集了沙孟海、孔仲起、王伯敏、吴山明等现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他们以苏轼的诗词,特别是他在杭州
2025-03-01 07:10:00
书讯 | 《故宫新影:被镜头定格的历史风华》
作者:李少白出版日期:2024年10月出版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大观【推荐语】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李少白和“大观”图书品牌为此联合推出“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
2024-12-23 17: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