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王阳明,被后世称为明朝一哥,位列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这两个称呼是对他大起大落人生之路的惊叹,也是对他学问品德的高度赞美。
从朝廷命官被贬,沦为小小的龙场驿站站长,起复后短短13年,又变成两广总督兼巡抚,获封新建伯。龙场这块王阳明的重生之地,给了他什么磨难、什么经历?
他在龙场的山洞中冥思苦索,突然顿悟一夜入圣,从此开始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开挂人生。
龙场这块王阳明的顿悟之地,他又反思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蒙冤受屈被贬不毛之地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最爱青楼猎艳,根本无心朝政。太监刘瑾投其所好,既进献飞禽走兽,又进献美女美酒,深受皇帝喜爱,权力日盛。
刘瑾掌权后,不仅教唆皇帝横征暴敛、荒废朝政,自己更是贪得无厌、滥用权力。
刘健等大臣集体上书,要求皇帝罢免刘瑾。可朱厚照昏庸,根本舍不得惩罚刘瑾这个“蛔虫”,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刘健等人,却遭到刘瑾陷害罢职。
看到刘健等人受到迫害,戴铣等言官大胆谏言,要求恢复刘健等人职务,朱厚照依旧不理会。刘瑾更加恃宠妄为,竟然又逮捕了戴铣等人。
刚正不阿的王阳明痛恨宦官擅权干政,即便知道此时谏言必遭迫害,依旧冒死进言,请求皇帝释放忠臣、惩处奸臣。
结果,王阳明的举动惹怒了刘瑾,不但被打了四十大板,还被贬官流放,到贵州龙场当了小小的驿站站长。
王阳明带着家丁跋山涉水,终于到了深山老林、人烟稀少、毒虫出没、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贵州龙场。更艰难的是,王阳明作为罪官,连住进驿站茅草屋的资格都没有,身处无房无粮的困境。
这样的境况,简直就是被判了死缓。换作一般人,早已自怨自艾,荒废余生了。但王阳明却内心坚忍,并没有就此止步止学,反而闭关求道。但是,他的悟道之路并不顺畅。
追求圣学终迎龙场悟道
王阳明追求的是圣人之道。但圣人之道的终极奥义是什么,却让他用了大半生去追寻。
王阳明天性聪慧,擅长舞文弄墨,早早就高中举人。中举之后,他的人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无聊中沉寂了很长时间,他决心改变,开始追求生命的意义,潜心研究词章、先贤、道学、佛学。
刚开始,王阳明沉醉于诗词文章,一边研究词章之学,一边追寻至真道理。可种类繁多的词章,在他看来却外表出彩、内涵有限。
于是,他开始研究儒学。他学习孔子之道,感悟“仁德的心”;他学习孟子之道,感悟“良知的心”;他学习朱熹之道,感悟“心中贯通人心至灵”;他学习陆九渊之道,感悟“万物皆备于我心”。
但是,因为儒学众说纷纭,王阳明追寻的圣人之道,依旧没有最终解。
最后,他又开始研究道学、佛学,而且心中常有体悟,本来以为佛道之学就是圣人之学。
但是,王阳明又发现,佛道之学与孔子之学,有很多地方见解不同,依旧没能解决他内心的终极困惑。
找寻真理无果时,王阳明被贬到龙场,他没有因为遭受官场不公、经历艰难困苦,而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仍然坚持对圣学的追求,断续找寻着理想中的圣人之道。
这时的王阳明,经过官场的磨砺,已将个人荣辱得失放下,不再执念于身外之物。一有时间,他便埋头苦读、仔细参悟,甚至连续多日看书,甚至耗尽心力至吐血的地步。
即便王阳明如此勤学习勤领悟,依旧内心困惑,日久而不得,始终无法参透圣人之道的真谛。
于是,他采取了一个对自己残酷的悟道方法。他在山洞中砌了一个石棺,每次冥思都要躺在石棺中,想要在与死亡的零距离中,找寻与真理的零距离。
在他“只有无限接近死亡,才能参透生命的真谛”的思想驱使下,确实偶感思想升华,但总是差一点豁然开朗的顿悟。
他认为,阻碍自己悟道的最后关卡,是对生死大道的参透。有一天,他躺在石棺中,决意不顿悟、便生死。
时间流逝,身心变化,三天后的一个晚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王阳明突然睁开眼睛,疯狂大喊:“道在吾心。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终于迎来了“成圣时刻”。
那么,他喊出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白话解释就是:人生来,心中就会有圣贤之道,以前总是去向身外之物学习、寻求真理,反而是错的,真正的道其实就存在于人的心中。
据王阳明自己回忆:当他发现,自己顿悟之理与《四书》《五经》完全契合时,内心如江河奔向大海一般畅快。
知行合一创造阳明心学
从此,王阳明开始了自己主宰的人生,讲学、戡乱、平叛、靖乱,秉承“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人生宣言,走上仕途巅峰的同时,也走上了圣学之巅。
对于讲学,悟道之前王阳明是不屑的,他认为讲别人的思想没有意义。当他悟道之后,却主动前往贵阳书院执教讲学,迫切想把自己顿悟的思想传播出去。
在贵阳书院,他首次讲授“知行合一”,并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1516年,王阳明官至都御史,面对赣、漳等地的盗乱,通过收集情报、操练民兵、训练军队等方法,用兵剿、用智取,最后平定了贼寇。
1519年,王阳明又受命平定宁王造反,得胜而归。
之后,王阳明将主要精力投入著书立说,形成了代表作《王文成公全书》《大学问》《传习录》等,总结创造了阳明心学,开创了儒家新的重要学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综上所述,王阳明龙场顿悟,悟出的是以“心”为宇宙主体的圣人之道,强调人的主体性,倡导“心即是理”,通过提高内心修养和认知,最后达到“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圣人化境。
王阳明悟道的经历,经过了自我否定、自我磨砺、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内心的成长富足,如果像王阳明般勤学思悟,皆可成为“心”的主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8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