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中国古代皇帝权力越来越严重,新制度越来越严重,原因是什么
...阀的傀儡。隋唐时期,隋唐皇帝为了扩大权限,于是推行科举制度。不过,新制度的确立并非皇帝一厢情愿所能办到的。所以,虽然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度,但是,想参加科举,还是需要世家的推荐才可以。这也意味着,隋唐...……更多
为何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
...于明朝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同时,内阁系统和完善的科举制度,让明朝官员系统更加合理,外戚的权力被盯得很死,基本没有僭越的可能。那么,明朝时期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呢? 一、特色后妃驸马制1、后妃选取太祖皇...……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取士却是让许多饱读诗书的起义军首领都望尘莫及。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最早发源于隋朝,那个时候的隋朝刚刚统一天下,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完善,而在人才选拔方面也迫...……更多
五姓七望的衰落,标志着古代门阀朝廷走向的结局
...不复往日。最后则是以封建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其以科举制为依托,去士不再再看重门第,而重才学,士子凭借才学在科举取士中脱颖而出,进而进入官僚体系。一、何为五姓七望何为五姓七望,其实就是七个家族,只是其...……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索有效的取士之法付出了很多心血,以殿试为最高级别的科举制正是在太祖的尝试中被确定下来。为提升官员储备,他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但因举子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加之当时还不具备举行全国性考试的条件,当年并未实行...……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宋太宗一朝,...……更多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否原样照搬?两国殿试的起源、发展殿试是中韩两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的科举制度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殿试是中国与韩国古代科举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于是皇帝亲自在殿廷内主持...……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牛李党争:唐朝末期政治斗争的权力游戏
...争”。那么牛李党争到底是因何而起,又有什么影响呢?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用来朝廷选拨厉害的人才和官员。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考试,竟然引发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唐宪宗元和...……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起推敲。本文,纵横借着这个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讲讲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关于《西游记》中刘洪杀陈光蕊的解读近几年《西游记》不断被暗黑化解读,各种解读方式层出不穷,其中关于刘洪杀害陈光蕊的...……更多
历史上的“举孝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将这样一种试策取士的方法称之为“科举”并建进士科,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六朝以来的门阀制度,也为唐朝时期人才的选拔埋下了伏笔。唐朝年间科举制又可称之为“怀牒自列”,民间的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科举,既没有年...……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科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就逐渐发展完善,到了明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选官体系,考试的层级、防作弊方式、考官的选拔以及批阅试卷决定排名都已经有着相应的流程。然而自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着一种潜规则伴随...……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开个人的奋斗,但也与历史的进程密不可分。要知道,在科举制刚刚被发明出来时,隋唐时代的寒微学子要想通过这一考试制度改变命运,可谓难于登天。科举制全面发展的唐朝,商人、触犯刑律之人、外国人以及流浪汉、乞丐...……更多
深受古代君王喜爱的“使职差遣制”,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用官制度发生了变化。古代封建王朝的选官用官主要依据科举制,而使职差遣制度就避开了吏部或中书门下任用官员的流程,也不再将门第作为选官用官的新的考虑因素。出身低下但又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得到任用的机会。与此同...……更多
唐代后期,随着时局的变动,困扰唐皇的三大问题都是什么
...上,牛李两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牛党认为应当极力推行科举制度,以此来从庶族地主中选拔出大量的政治精英,以此来扭转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政治颓势;而李党则坚持按门第招募人才,这是因为李党的大部分成员皆为门第取士...……更多
...不会放弃地方根基,这是门阀士族政治权力的社会基础。科举制下的地方士绅南北朝后期至隋唐,南北士族均逐步丧失了地方社会的根基。在均田制、租庸调制的颁行下,唐代的政权力量下沉到地方社会。然而均田制下自耕农并...……更多
古代武举制度的兴衰与文武官员的地位变迁
武举,又称武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艺人才而设置的科目。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时,诗赋成了进士科主要的内容。而北宋既沿用了前朝的科举制度,也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的改变,如唐代科举考试有两级,宋初承袭其制,但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时间持续九天九夜,吃喝拉撒都在小屋子解决
...断的跳级,不断的在这些领域中获得成功。中国的科举制度传承已久,直到近代的时候才正式的被废除,虽然被废除之后,但是又诞生了新的考试制度。一说到科举制度,大家肯定会想到封建王朝他们的皇权专制科举制度...……更多
宋代以前的史书没有奸臣传,为何宋朝开始设立奸臣传
...其实和当时的文化舆论,思想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的科举制发展得十分繁荣,超过了前代科举制的发展,并且将当时的科举制度成功地与社会下层真正的接轨,使得社会下层有大量的流动空间可以进入到上层。最典型的一点...……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是否参与文学行为,由此从整体上影响了明代作家。一、科举制度下的明朝文人出身就作家队伍而言,士人在进士出身之前的生员、贡生、举人阶段,精力投于八股时文,从师长到自身,往往视文学为妨碍举业之物,因而在庞大...……更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宋代科举对官学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维系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的影响下,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自太祖...……更多
他创建科举制,是中国最重要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的繁盛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后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中国分裂局面持续数百年之后,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完成的政治统一局面维持了几个世纪,...……更多
唐朝元和年间,会昌时期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到了其发展的尾声,赞皇李氏终将与其他士族一样,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赞皇李氏并不一定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它能顺利转型,将能以另外一种身份继续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即抛弃士族身...……更多
隋朝最后一位皇帝聪明多才,可惜下场凄惨
...究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好好学习做官,完善科举制。其次是修建京杭大运河,让沿岸经济迅速发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隋炀的的天下最终还是落在李家手中,我们所看到的杨广正符合唐朝统治者的心意,他们炫...……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古代的“员外”是什么地位,是不是官职?
...在古代,官职不是随便就能赐予的,不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不是说你通过之后就能立马授予官职,而是要等待空缺出现。……更多
2022-12-15 20:22员外,官职,地位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本报讯(记者 陈莉莉) 6月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兰斯琦以“以铁的纪律护航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更好践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题
2024-06-25 09:06: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开罗6月24日电(记者姚兵)埃及旅游和文物部24日发表声明说,一支埃及和意大利联合考古队在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处墓地发现33座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家族墓葬
2024-06-25 10:47:00
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刘裕国1926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的鲁迅著《呐喊》,由鲁迅设计封面并题写书名。1929年5月15日鲁迅致许广平信
2024-06-25 09:10:00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游建水文庙张依乐建水文庙位于建水古城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扩建和修缮
2024-06-25 09:35: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文学让我们站在差距的源头同悲共喜——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邢 洁很多人认识余华,是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开始的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四川政协报董说的叛逆精神——读《西游补》■庞惊涛明人董说的《西游补》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小说——大约自《西游记》诞生后
2024-06-25 09:54: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沙特阿拉伯现当代小说管窥(详见5、6版)沙特阿拉伯文学是阿拉伯半岛文学传统的自然延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2024-06-25 10:15: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韩敬群在全社会培养尊重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作家创作的独创性是著作权保护的最重要的内容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 辛广伟概括《创作之伞》的特点:案例全面、可读性高、警示性强。书中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普法教育
2024-06-25 10:17:00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