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2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出身决定命运,一生都没有改变的机会。科举制地出现给了寒门弟子希望,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发展的不是特别完善,哪怕到了唐朝,科举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是没有给科举制定下一个总基调。

宋代的科举制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策,其中的势家并不是指有钱人等世家大族,仅仅在朝廷内做高官的家族,当然寒门也不是现在多理解的寒门,而是贫苦人家以及祖辈在朝廷内职位很低的家族。根据这个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当然朝廷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这项政策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措施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只是一个政策,任何一个政策都需要有措施才能开展。因此朝廷根据这项政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分两个大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针对寒门子弟,一个方向是针对势家子弟。

1、给予寒门子弟经济上的帮助

宋代朝廷不是唱话本来虚的,而是一上来就来最实际的,因为要想让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朝廷能够想到的竟然是有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参加,因此朝廷给与他们资金支持。比如给与他们路费,住宿费,或者让没钱住宿的考生免费住在太学院。还会在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补助,总之朝廷赞助的费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太学院图片

2、录取人数增加

因为朝廷考虑到,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寒门贵子,大多数都是离家很远,再加上古代交通极其不便利,天气又寒冷,他们来回走动不容易。因此朝廷故意增加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前来参加科考的寒门子弟的最大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寒门子弟赶考图片

3、对于考试题目要提前写清楚

提前写清楚的原因是因为在科考中的题目,很多都是宋朝正史中的关于朝廷内部的故事,但是当时这些书都是寒门子弟读不到的,朝廷不让对外开放,因此为了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章良能提出意见说:“要提前把这些故事写清楚,以免考生不知道典故而不会答题。”这些都是在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章良能画像

4、让势家的子弟参加复试

在科举考试中难免会有人进行作弊,但是在宋朝一旦发现作弊的人员,为了公平起见,一般情况之下,都会进行复试。但是宋朝不让全体考生一起参加复试,而是只让世家子弟参加复试,寒门子弟不需要参加。其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不全是用来打击势家子弟,因为作弊是需要金钱和人脉的。寒门子弟可能连参加科举考试的钱都没有,更不要提人脉关系了。因此寒门子弟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如果让他们一起参加复试,是在增加他们的压力,这不公平,因此复试不需要寒门子弟参加,只需要势家子弟参加。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复试画像

5、势家子弟考中也会被罢免

势家子弟哪怕是考中了进士,也会被罢免。当时有宰相的儿子李宗鄂,王扶等世家子弟考中了进士,但是宋太宗没有给与他们任何官职,而是直接把考中的这些人的资格取消,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李宗鄂画像

6、势家子弟不会成为榜首

势家子弟不可能成为状元,这是宋仁宗规定的,当时有势家子弟成为状元,但是被人举报以后,状元就取消了,把第二名作为状元。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宋仁宗画像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原因

古代皇帝所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有目的的,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但是往往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1、使得国家更好地发展

虽然那些势家子弟出生在豪门望族,但他们未必有寒门子弟的才能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还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根本不是为天下百姓做事,而是为了功名。当然寒门子弟也是如此,因为天下人哪有不向往功名利禄的,但是向往也得分方式方法。寒门子弟一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考上功名,哪怕为官以后也是可以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治理国家,而且他们本身就来自底层,对底层的百姓的生活很了解,因此更能够成为一名好官。官员尽职尽责,整个朝代才会发展得更好。

2、加强皇权统治

其实这才是宋代皇帝制定这项政策的最终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统治,历史上世家子弟窜取皇家政权的故事数不胜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皇帝给予他们家族太大的权力。所以宋代皇帝的抑制世家子弟参加科考,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控制,一旦他们的势力大起来,皇帝想要阻止他们都已经来不及了。因此重用寒门子弟,寒门子弟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有的只是才华与忠心,重用他们不仅没有被篡权的风险,而且还可以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3、为了公平

俗话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不管在哪个朝代,寒门子弟与势家子弟接触到的人脉与背景都是不同的。势家子弟不仅学习环境好,而且他们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有关系,可能会很轻易地榜上有名。但是寒门子弟很难有学习的机会,哪怕有学习的机会,也遇不到好老师,只能自己钻研,而且还要照顾家里,没有机会全心全意地学习,更在考试时没有人脉的帮助,因此如果对于考试采取同样的标准,没有任何帮助的话,寒门子弟很难榜上有名。而科举可能整个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因此为了公平起见,宋朝才制定了这个政策。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影响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意义重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这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而且对于朝廷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1、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

时至今日,改变命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出身决定命运在今天依旧适用。众所周知,在西周的时候,等级观念森严,基本上出生在哪一个阶层。就一直在哪个阶层待下去了,而且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朝廷不仅不给机会,而且还会刻意地加深这种阶级观念。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寒门子弟不仅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朝廷的关照,这种关照使得很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都比以前轻松很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宋代放榜图片

2、使得国家的官员更实力

因为通过科举上去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当时的科考,与今天的高考不同,他们考得直接就是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因此一旦科举考试通过,就代表他的工作能力是有的。这样选拔出来的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官员,因此整个官僚系统内部官员的实力是很强大的,至少要比势家子弟,只想要控制权力工作起来用心很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考试图片

总结

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权力的垄断,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渠道与机会,这都是科举制度给的。当然宋朝以前的科举制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世家子弟的,但是宋朝的“抑势家,拔寒士”政策,使得寒门子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朝廷给的,是皇帝给的,这是任何想要做小动作的人都不敢的。宋朝的科举是历朝历代以来,真正为寒门子弟准备的科举。当然不仅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也使得皇权得到加强,因为世家大族没有了控制中央的机会,他想要提拔的人,都不可能通过科考这个机会再去获得任何的地位与权利,所以使得社会安定,皇权加强。因此宋朝整体发展的很好,至少在文化方面发展的很好,经济方面也发展得很好,《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见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22: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朝廷政员不再只从世家大族子弟中选拔。消息一出天下寒士纷纷震惊,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旨令,因为此前的九品中正制度尽管已经放宽了条件,但是终究没能逃出血缘宗法的制约,
2024-02-14 05:21:00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
2023-12-26 15:56:00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
2023-10-12 15:34:00
不愧为唯一女皇帝,她的这项制度中国沿用了千年
...德,由自己来摆布作为自己的亲信,打造自己的一派!▲科举制度 大部分的贵族们对于李唐都不予理睬,就不用说武则天这位自立的女皇帝了!从此扶持寒门子弟作为了自己首要目标。这时候隋
2023-02-22 20:35:00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奋斗与机遇
...。在古代,十年寒窗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人们常将高考与科举制类比,科举制在唐代就已流行,是一种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不过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人在主导的,背后难
2023-10-02 18:15:00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
2024-03-16 07:01:00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古代的科举制能够发明,无疑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福音。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寒门子弟才能够出人头地,走入仕途。在历史上,寒门子弟做大官的不在少数。从隋朝时期,科举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
2023-05-20 10:40:00
科举制与士族门阀的兴衰
众所周知,学界主流认为:科举制是隋文帝开创的。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朝廷就已经出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了,可看本鬼前文《为什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
2023-09-20 21:30:00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
2023-03-15 2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