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21:08:00 来源:戏说三国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科举制的出现对于寒门子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在隋朝以前寒门子弟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直到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科举制度才有了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至少不像西周时期,出身决定命运,一生都没有改变的机会。科举制地出现给了寒门弟子希望,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发展的不是特别完善,哪怕到了唐朝,科举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还是没有给科举制定下一个总基调。

宋代的科举制采取“抑势家,拔寒士”的政策,其中的势家并不是指有钱人等世家大族,仅仅在朝廷内做高官的家族,当然寒门也不是现在多理解的寒门,而是贫苦人家以及祖辈在朝廷内职位很低的家族。根据这个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当然朝廷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这项政策也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措施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只是一个政策,任何一个政策都需要有措施才能开展。因此朝廷根据这项政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分两个大方向展开,一个方向是针对寒门子弟,一个方向是针对势家子弟。

1、给予寒门子弟经济上的帮助

宋代朝廷不是唱话本来虚的,而是一上来就来最实际的,因为要想让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朝廷能够想到的竟然是有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参加,因此朝廷给与他们资金支持。比如给与他们路费,住宿费,或者让没钱住宿的考生免费住在太学院。还会在每年给他们固定的资金补助,总之朝廷赞助的费用,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太学院图片

2、录取人数增加

因为朝廷考虑到,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寒门贵子,大多数都是离家很远,再加上古代交通极其不便利,天气又寒冷,他们来回走动不容易。因此朝廷故意增加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以便在最大程度上保住前来参加科考的寒门子弟的最大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寒门子弟赶考图片

3、对于考试题目要提前写清楚

提前写清楚的原因是因为在科考中的题目,很多都是宋朝正史中的关于朝廷内部的故事,但是当时这些书都是寒门子弟读不到的,朝廷不让对外开放,因此为了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章良能提出意见说:“要提前把这些故事写清楚,以免考生不知道典故而不会答题。”这些都是在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章良能画像

4、让势家的子弟参加复试

在科举考试中难免会有人进行作弊,但是在宋朝一旦发现作弊的人员,为了公平起见,一般情况之下,都会进行复试。但是宋朝不让全体考生一起参加复试,而是只让世家子弟参加复试,寒门子弟不需要参加。其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不全是用来打击势家子弟,因为作弊是需要金钱和人脉的。寒门子弟可能连参加科举考试的钱都没有,更不要提人脉关系了。因此寒门子弟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如果让他们一起参加复试,是在增加他们的压力,这不公平,因此复试不需要寒门子弟参加,只需要势家子弟参加。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复试画像

5、势家子弟考中也会被罢免

势家子弟哪怕是考中了进士,也会被罢免。当时有宰相的儿子李宗鄂,王扶等世家子弟考中了进士,但是宋太宗没有给与他们任何官职,而是直接把考中的这些人的资格取消,根本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机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李宗鄂画像

6、势家子弟不会成为榜首

势家子弟不可能成为状元,这是宋仁宗规定的,当时有势家子弟成为状元,但是被人举报以后,状元就取消了,把第二名作为状元。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寒门子弟的利益。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宋仁宗画像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原因

古代皇帝所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有目的的,其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但是往往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1、使得国家更好地发展

虽然那些势家子弟出生在豪门望族,但他们未必有寒门子弟的才能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还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根本不是为天下百姓做事,而是为了功名。当然寒门子弟也是如此,因为天下人哪有不向往功名利禄的,但是向往也得分方式方法。寒门子弟一般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读考上功名,哪怕为官以后也是可以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治理国家,而且他们本身就来自底层,对底层的百姓的生活很了解,因此更能够成为一名好官。官员尽职尽责,整个朝代才会发展得更好。

2、加强皇权统治

其实这才是宋代皇帝制定这项政策的最终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统治,历史上世家子弟窜取皇家政权的故事数不胜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皇帝给予他们家族太大的权力。所以宋代皇帝的抑制世家子弟参加科考,是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控制,一旦他们的势力大起来,皇帝想要阻止他们都已经来不及了。因此重用寒门子弟,寒门子弟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有的只是才华与忠心,重用他们不仅没有被篡权的风险,而且还可以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3、为了公平

俗话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不管在哪个朝代,寒门子弟与势家子弟接触到的人脉与背景都是不同的。势家子弟不仅学习环境好,而且他们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有关系,可能会很轻易地榜上有名。但是寒门子弟很难有学习的机会,哪怕有学习的机会,也遇不到好老师,只能自己钻研,而且还要照顾家里,没有机会全心全意地学习,更在考试时没有人脉的帮助,因此如果对于考试采取同样的标准,没有任何帮助的话,寒门子弟很难榜上有名。而科举可能整个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因此为了公平起见,宋朝才制定了这个政策。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影响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的意义重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这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而且对于朝廷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1、改变寒门子弟的命运

时至今日,改变命运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出身决定命运在今天依旧适用。众所周知,在西周的时候,等级观念森严,基本上出生在哪一个阶层。就一直在哪个阶层待下去了,而且根本没有跨越阶级的机会,朝廷不仅不给机会,而且还会刻意地加深这种阶级观念。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寒门子弟不仅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得到了朝廷的关照,这种关照使得很多寒门子弟,想要改变命运,都比以前轻松很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宋代放榜图片

2、使得国家的官员更实力

因为通过科举上去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当时的科考,与今天的高考不同,他们考得直接就是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因此一旦科举考试通过,就代表他的工作能力是有的。这样选拔出来的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官员,因此整个官僚系统内部官员的实力是很强大的,至少要比势家子弟,只想要控制权力工作起来用心很多。

宋代科举“抑势家,拔寒士”是为什么?

▲科举考试图片

总结

科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权力的垄断,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渠道与机会,这都是科举制度给的。当然宋朝以前的科举制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世家子弟的,但是宋朝的“抑势家,拔寒士”政策,使得寒门子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朝廷给的,是皇帝给的,这是任何想要做小动作的人都不敢的。宋朝的科举是历朝历代以来,真正为寒门子弟准备的科举。当然不仅改变了寒门子弟的命运,也使得皇权得到加强,因为世家大族没有了控制中央的机会,他想要提拔的人,都不可能通过科考这个机会再去获得任何的地位与权利,所以使得社会安定,皇权加强。因此宋朝整体发展的很好,至少在文化方面发展的很好,经济方面也发展得很好,《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见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22: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朝廷政员不再只从世家大族子弟中选拔。消息一出天下寒士纷纷震惊,但是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旨令,因为此前的九品中正制度尽管已经放宽了条件,但是终究没能逃出血缘宗法的制约,
2024-02-14 05:21:00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
2023-12-26 15:56:00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
2023-10-12 15:34:00
不愧为唯一女皇帝,她的这项制度中国沿用了千年
...德,由自己来摆布作为自己的亲信,打造自己的一派!▲科举制度 大部分的贵族们对于李唐都不予理睬,就不用说武则天这位自立的女皇帝了!从此扶持寒门子弟作为了自己首要目标。这时候隋
2023-02-22 20:35:00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奋斗与机遇
...。在古代,十年寒窗这样的事比比皆是。人们常将高考与科举制类比,科举制在唐代就已流行,是一种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不过这种东西说到底还是人在主导的,背后难
2023-10-02 18:15:00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
2024-03-16 07:01:00
明朝史上最倒霉的状元是谁,为何不到一个月就被处死
古代的科举制能够发明,无疑是很多寒门子弟的福音。正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寒门子弟才能够出人头地,走入仕途。在历史上,寒门子弟做大官的不在少数。从隋朝时期,科举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
2023-05-20 10:40:00
科举制与士族门阀的兴衰
众所周知,学界主流认为:科举制是隋文帝开创的。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朝廷就已经出现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了,可看本鬼前文《为什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
2023-09-20 21:30:00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
2023-03-15 2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梅汝璈后人义务讲解“东京审判”十二载
“当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堪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梅汝璈顶住各方压力,最终不辱使命,将7名日本甲级战犯送上绞刑架,为死难同胞讨回了血债
2025-08-18 06:09:00
“小英雄”雕塑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周雪莉报道:2025年8月,一段两名小学生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为“小英雄”雕塑系红领巾的视频引发全网关注
2025-08-18 06:09: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李铁飞,1921年出生,又名涤非。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受苏皖区党委派遣
2025-08-18 07:41:00
光耀太行 | 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
山西武乡,太行腹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一墙斑驳步枪,直面日军山炮。炮口如瞳,无声诘问:“‘小米加步枪’,凭啥能赢?”答案
2025-08-17 09:22:00
我们的抗战|捷耀齐鲁:从台儿庄到梁山的不屈壮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冯沛然 王开智 白雪岩 曾现金 刘臣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内,一面布满弹孔的墙体静静矗立
2025-08-17 10:13:00
民间视角书写家国情怀:南阳籍作家秦俊360万字著作《大汉王朝》即将出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16日上午,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中楼至善书院内掌声如潮,全国劳动模范、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秦俊作为特邀嘉宾
2025-08-17 14:57:00
侵华日军罪行又添新的铁证 固安发现侵华日军日记和相册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英、刘杰)记者从固安县委办公室获悉,该县近日发现侵华日军士兵井谷惇一郎的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
2025-08-17 15:40:00
缅怀先烈志,薪火永相传——传播宣讲抗战英雄精神
8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华夏忠魂宣讲”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抗日英雄纪念基地,组织村民开展走访学习
2025-08-17 17:43:00
光耀太行|山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英雄故事说不完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记者团一早出发,从山西长治市武乡赶赴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遗址
2025-08-17 17:59:00
光耀太行 | 山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馆藏珍贵地形图
大皖新闻讯 8月17日下午,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省晋中市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麻田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
2025-08-17 22:37:00
晋韵邂逅文创
2025-08-17 19:48:00
抗馆获捐88年前日机轰炸南京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昨天,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通过网络展示了部分最新获捐的珍贵抗战文物史料
2025-08-16 09:21:00
我们的抗战|大青山祭:用生命搏突围,以忠魂铸丰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路董萌 岳致呈 李岩松 郭辰昊 陈晨初夏的费县,清风裹挟着草木的微香。登上686.2米的大青山
2025-08-16 11:03:00
血色丰碑|东北“小鲁迅”金伯阳与吉林的故事
金伯阳1907年出生原名金永绪,化名金赞文,别号“北杨”“白杨”大连旅顺铁山乡金家村人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的“福纺”大罢工1931年12月金伯阳
2025-08-16 13:06: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浪浪山”上在吉林竟有个“古代亲戚”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看了吗?让小妖们忙活刷洗的那尊鼎,在吉林竟然有个“古代亲戚”,那就是吉林省博物院的西周夔龙纹宝鼎,可比动画里的道具硬核多了
2025-08-16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