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揭秘中国科举考试的“满分作文”
科考取士在中国由来已久。承袭千年的科举考试中,古人所面对的可以说只有一种题目:作文。在这一隅天地间,他们又是如何以一支笔、一缕才思,挥洒为国为民的仁人志气,绵延神传文明的千年辉煌?明代绘画中所描绘的...……更多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人问津,也会有人津津乐道考场内外的奇闻趣事。在古代科举考试时期,一人得中,鸡犬升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一些雷人雷事便也在情理之中了。明朝末年艾南英在《天佣子文集》中曾写道:考试当天,考场打三通鼓,秀...……更多
李郃:以德报怨的古代状元,自我牺牲的典范
...代,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莫不以参加科举考试为人生大事,因而又有金榜题名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的说法。不过古代的科举,从隋朝实行以来,录取比例极低,一届数百万考生往往只有数百人可以被选中,“...……更多
科举制的兴衰:从隋朝到明朝的演变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相比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打破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使得门第低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到了明朝时,朱元璋为了维护明朝的长久统治,加强了对群...……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清末只会考试的读书人是谁
...伸脚”,自然是小品。但是,我们拿谈迁怎么办?看来,科举虽然出过些明白人,但也搭配出了不少糊涂虫。明清两朝,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最完备的时代。由于考试才是做官的正经途径,不仅皇帝而且百姓也都看得起,所以,...……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海南日报■ 孔见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古代一女子与和尚狼狈为奸杀掉夫君,元绛只凭一件衣裙就破了
...博学好问。饱读诗书的他仍然想要报效朝廷,于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少年才情的元绛信心满满,一路通过了乡试、会试。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级一级的考,最先考乡试,成为举人之后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要入京赶考,元绛此...……更多
...宋政和三年(1113年),取得上舍考试第一。宋代常规的科举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考取第一甲第一名者,即为状元。王安石变法时,创立“三舍法”,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所谓“三舍法”,就是把学校分为外...……更多
选家,古代的职业教辅编辑
...教辅市场最火热的时期大概是在明清。尤其明代中后期,科举考试日趋程式化,许多读书人不再专注于钻研经书大义,而是开始揣摩考试答题的技巧。加上活字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出版行业非常兴盛,教辅也就成为一门大生意。...……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代封建王朝,普通百姓想要跨越阶级改变命运就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这是隋唐以后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按理说如此重要的考试应该是绝对的公平才对,但在明朝时却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国家刻意打压南方进士...……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由原来的单一科目考核,变成了明经、秀才、进士诸科。唐朝官方还规定,天下读书人参加科举需...……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后,他们将获得参加府试的...……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阿拉伯人参加唐朝科举:唐朝的包容与“小太宗”李忱的辉煌成就
...在人保举下,宣宗李忱特别让李彦升这个外国人前来参加科举考试。谁都没想到,李彦升竟然成功了,成为当时二十二名进士之一。这一下举国将其视为大事,有些人为此痛心疾首,对李彦升成为进士大加指责,要求将这个外国...……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
...景可考究的进士六千余名,其中有一半是平民出身,可见科举确实是一把通往成功的阶梯,有效地促进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微寒的家族非常有机会经由科举向上爬升。但考中科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十年窗下无...……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微视频|文脉华章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奔涌向前。
2024-06-02 08:25:00
“莫欺少年穷”,正式“王彦超给了赵匡胤十贯钱”故事。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是未来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人生无比灰暗的一年
2024-06-02 08:36:00
公元200年,鲁肃面见孙权,并与孙权有了一番在榻上的对话,当时鲁肃称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曹操也不可以一下子就除去,孙权你刚刚立足于江东
2024-06-02 08:36:00
讲到明朝建文、永乐乃至宣德年间的故事,永乐大帝朱棣、好圣孙朱瞻基、烧烤达人朱高煦都是热门人物,围绕着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2024-06-02 08:36:00
众所周知,武则天在唐高宗接进宫前,曾做过唐太宗的才人(唐朝嫔妃的一种)。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眉来眼去
2024-06-02 08:37:00
关于弘时之死,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是雍正赐死的,有说是自杀而的,也有说是病死的。个人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病死。雍正继位当你就立弘历为皇储
2024-06-02 08:38:00
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这个朝代起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在它发展的中期国力也非常的雄厚,但是随着王朝的壮大
2024-06-02 08:38:00
很多人都想当皇帝,佳丽三千、山珍海味、奇珍异玩、高耸的宫殿、无尽的财富,这么多东西供养着,皇帝的生活能不令人羡慕吗?然而不是有很多出生就拥有这一切的
2024-06-02 08:38:00
原来这与一场政1变有关,而这场政变影响了唐朝的国运,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事情还得从一场皇帝说,他就是唐朝第14位皇帝唐文宗李昂
2024-06-02 08:39:00
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除了乾隆皇帝、纪晓岚、和珅这三个重要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是和珅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就是和珅的管家刘全
2024-06-02 08:40:00
和坤27岁(1775年)被提拔为御前侍卫始,十几年间和坤兼任数十个官衔,在其中大部分官衔全是一品二品的要职,比如户部尚书
2024-06-02 08:42:00
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赵国春平君赵佾想邀请吕不韦出山,以此抗衡秦国。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得知赵国欲请文信侯入赵为相
2024-06-02 08:43:00
成吉思汗在征讨敌人的时候,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中,绯闻最多的是和乃蛮部太阳汗的皇后,一位名叫古儿别速之间发生的故事
2024-06-02 08:48:00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事。大家可能对明代的历史,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朱元璋确实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
2024-06-02 08:48:00
成吉思汗和他的骑兵,都没有受过任何军事培训,可为何能横扫欧亚大陆呢?除了他们的勇敢外,善于打仗善于谋略,才是他们出奇制胜的重要原因
2024-06-02 0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