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前后一共历经1300年,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状元。本文将为您列举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他们各有各自的上榜理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国家,科...……更多
明清时期的官吏与基层管理:保甲制度的实施
...额外收入。吏当中的一小部分是朝廷亲自指派,这是对于科举制的一个弥补。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同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也非常多,但是能够考上的人却很少,朝廷便将一些落榜当中表现优秀的人派往各地担任吏...……更多
光绪废除科举制,标志着清王朝已经行将就木
我们且不论科举制的好或者坏,有利还是有弊,单就清光绪帝废除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而言,清王朝已经是到了运转不下去的时候了。状元及第,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耀一个社会,一个集体,在局势稳定下来之后,总会慢慢的形...……更多
近百份晚清名人函札在瞻园首展
...还把前面缺掉的四五次也统一补在里面,可见曾国藩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次乡试也是晚清时期江南贡院几次很有名的考试之一,对我们了解南京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很有帮助。”手翰存史单元主要陈列具有较高...……更多
...验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元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科举实质上是被废除了的,取而代之的是“儒吏考试制度”,其中验伤等司法鉴定内容被列为必考业务。《元典章》记载儒吏考试:“勒医工某验得某人两手脉证,原因风...……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开创古代高考的千古一帝,身上找不到缺点
中国古代高考其实就是科举制度,虽说科举是隋炀帝时期才开始实行的,但是隋文帝杨坚开创了科举制度的先河,他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官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更多
兄弟皆才子:袁宏道与袁中道的文学盛名
...之中,文学成就最为杰出。之后袁宏道和袁宗道都参与了科举考试,并且都榜上有名。而袁中道虽然才华横溢,但科场一直失意。袁中道少年时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结朋友,四处游历,自踏上文坛后,以李白为人生和写作...……更多
唐朝武举考试共七项内容,能过三关就非常厉害了
...庭背景世袭,如西汉时期的名将周亚夫。由于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度,而唐承隋制,到了唐朝时期也施行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最初也只限于文官。那么,武举究竟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呢?可能有人会说是隋朝就有了,你看瓦岗...……更多
2022-12-18 19:49武举,厉害,内容,考试
为何汉代察举制成为皇帝的毒药,门阀的蜜糖?
...引荐才能正式的通过察举制度,这种为官制度为后世的的科举制度作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和先河。 在察举制度中,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察举制度在汉朝前期为汉朝提供了一大批的名将贤臣。促进了汉朝的发展,稳定了汉朝的皇...……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强的考生是谁呢
在中国馆的历史上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它始于隋,止于清末,前后历经一千多年,为朝廷选拔、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弊并非现代独有,在古代,就有许多学子禁不住“十年寒窗无人...……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持续600年的门阀制度,为何在唐朝后就衰亡了
...个是要收买人心,铲除异己就是消灭门阀,收买人心就是科举考试,学我的东西,信我的信仰,这样选出来的才是自己人。门阀有自己的兵(部曲家丁),有自己的人才(文化传承),有自己的防护措施(屋堡),有自己的势力...……更多
乾隆出上联挖苦丑陋考生,考生从容对出下联,乾隆大喜:赐探花
...举人。很多人不清楚举人在清朝是什么身份,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应考者要经过“童试”、“乡试”层层筛选,才有机会成为举人。成为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走上了仕途,如果哪里的地方政府有实缺,举人就有机会被任命为地...……更多
张廷玉殿试榜上无名,康熙看试卷后破格录用张廷玉为翰林院庶吉士
科举制的发明无疑是非常伟大的,科举制在隋朝隋文帝时期出现,这时候的科举制只不过没有完全应用起来。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被正式的实施,这时候武则天通过科举选拔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都为武周建功立业。古代...……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舞弊的手段?舞弊会如何惩治?
其实,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类似这样的营私舞弊,也是屡见不鲜。至于原因?宋朝一个叫汪洙的神童,一首诗就做了很好的说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早上的时候,还在农田里种地。晚上的...……更多
武则天创立了一个机构,成为统治阶级笼络人心的手段,被后世沿用
...武则天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创立就是设立了武举,让传统的科举考试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化内容方面,对于国家选举重要的军事将领有着重要意义,也让武人做官有了一个正规的途径,当然也是被后世所学习,影响了古代的封建社会...……更多
穷学生跟老师的女儿订婚,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担起抚养他的责任。年轻人明白,他只有拼命读书,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摆脱贫困的命运。年轻人奋发图强,小小年纪就考中秀才功名。年轻人踌躇满志,踏上了乡试考场,想要考取举人功名。只可惜,他名落孙山,没有考取举人...……更多
从寒门才子到皇室宠臣:沈德潜的传奇人生
...流着的世家大族的那一支血脉,直至公元587年隋文帝设定科举制度,才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希望。因此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许多人一生的目标就是参加科举并且中举。1690年,已经51岁的蒲松龄依然还在坚持参加乡试,然而却依旧...……更多
宋朝科举趣事:他靠打架当上文状元
咱们都知道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两朝,但真正迎来兴盛期的却是宋朝。不仅录取的人数大幅增加,就连应试者的身份背景也几乎不再受限,你像宋朝以前科举是有钱人的游戏,只能是书香门第,还有一些权贵的孩子可以考。你...……更多
白圭:从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
...。白圭也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欣慰之余,更加期盼他能在科举之路上一路高歌。科举之路一鸣惊人 第二年,刚满十三岁的白圭就跟随父亲去了邻县参加乡试,希望能够一举夺魁。出乎意料的是,白圭在这次乡试中并未能如愿。原来,...……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为了录用贤才所举办的一种考试,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其必须经历的一场考核,俗话说:能者上,平者让,弱者下,在这种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少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更多
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个清官,他被百姓笑称为“于青菜”
...佩文天祥的爱国节气,一直都将其视为偶像。后来于谦在科举考试中了进士,由此进入到了官场。进入官场后的于谦先是将起兵谋反的汉王朱高洵怼的哑口无言,后又站出来帮国家铲除了建党。在做官期间更是一心为百姓着想,...……更多
我们常说“飞黄腾达”,但很少有人知道飞黄代表的含义
...意吸引,潜下心来,开始用功读书,一心向学,终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有所作为。他拜师在国子监主簿的散文家樊宗师门下,日夜苦读,最后在科举考试当中高中进士,在入朝为官。虽然与父亲相比,他并没有留下太多...……更多
揭秘明朝的“南北榜”之谜
你知道吗?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就设立过南北考卷,对我国南部,北部,中部地区分别录取,目的是为了取得地区间的平衡。这还要从朱元璋时期的“春秋榜”,也就是“南北榜”事件说起。在明朝初期政局还不太稳定,朱...……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重要通道。选拔官员皆过科举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在中举后,意气风发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这样的诗句。在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一项重要的任务,国家的统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作为。创科举制,盛世王朝 每个朝代不仅是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自下而上”的,即在士大夫政治的鼎盛期,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读书做官,完成阶层上升;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缩减与受教育的文化阶层的扩张,本就僧多粥少的仕途之路变得相当难走。到了元代,更是一度...……更多
他因颜值不佳痛失状元,却并未以势取国,最后为国尽忠而死
自隋朝以来,科举考试是天下读书人走上仕途,步入士大夫之列的必经之路。要想考取功名、步入仕途,考生们必须要以真才实学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道层层选拔才行,但光有真才实学还不行,因为殿试考试的主要是由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谁发明了两种奇葩绝招,在皇帝眼皮子下把国库掏空
要说中国什么时候最穷,那非清朝后期莫属了,也就是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的时候。那时候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条约
2024-06-07 15:54:00
为啥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宋朝8岁小孩如何回答
不少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当人们上街购物时,大多会用“买东西”这样的表达方式。可是何谓“东西”?为什么购物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
2024-06-07 15:52:00
大明哪位忠臣被斩,刽子手以死谢罪
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不乏忠臣良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算得上是大明朝第一忠臣,可是他却含冤被杀,他的死令行刑的刽子手羞愧难当
2024-06-07 15:59:00
曹操也不爱蔡文姬,为何还要花重金从匈奴赎回她
兵荒马乱的三国时期,不仅是群雄皆起的年代,还有许多有才有貌的传奇女性,也在这段短暂的历史中大放异彩。蔡文姬堪称三国史上第一才女
2024-06-07 16:00:00
林冲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我喜欢他。还有他,但是最喜欢的是他。【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弛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篷
2024-06-07 16:00:00
北宋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发现,挖开墓室后为何让人心寒
清官是一个褒义词,是对一个做官的人的最高的评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为官的人都很难做到清廉二字,两袖清风也是一件低概率的事
2024-06-07 15:56:00
清朝为什么在武昌起义爆发后五个月内就土崩瓦解
清帝逊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逊位诏书,正式下诏退位,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
2024-06-07 16:01: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戴明贤:侗族大歌是大地之歌,生命之歌
编者按: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
2024-06-07 16:01:00
为何说冯太后和孝文帝真是配合的天衣无缝
从最根本的源头来说,汉人的各方势力无法整合,以致让北方蛮族主导了中原局面,东西魏时代无鲜卑中原冲突了早就。主要冲突是六镇被动成胡人或者说是相对中原来说的边疆穷困军人代表
2024-06-07 16:02:00
考古挖开吕洞宾墓时,出现什么怪事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在中国民间,吕洞宾是跟关羽、观世音菩萨一样被人熟知的人物。吕洞宾与铁拐李
2024-06-07 16:02:00
末代皇后婉容为何睡觉时从不关门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满洲正白旗(达斡尔族)。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婉容”二字及她的字“慕鸿”来自《洛神赋》
2024-06-07 16:03:00
清朝最挣钱的职业是什么,做一次能赚500两白银
在清朝的时候中国开始了闭关锁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也落后于了世界的潮流。但是清朝的大小官员却都不思进取,大肆的捞钱
2024-06-07 16:05:00
为何说读懂年羹尧手中的佛珠,才能读懂年羹尧死前的无奈
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这是《清史稿》中对于年羹尧的评价。年羹尧在四阿哥胤禛去往江南赈灾的时候
2024-06-07 16:06:00
白起和韩信这两个英雄人物,哪个会更强一些呢
白起和韩信,大约是历史上最能搅动时代风云的人物之一了。而且这二人的人生经验还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白起号称杀神,一生未尝败绩
2024-06-07 16:08:00
皇宫中真实的妃嫔,她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一直以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清宫剧里面的后宫生活那是相当的精彩,勾心斗角的女人们,把皇帝的后宫搞得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着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剧情津津有味
2024-06-07 16: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