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自然遗产包罗山水万象,125多万座大山孕育出的绝美自然风光,贵州这个宝藏之地,不断向世人展示着这片土地的无限魅力。五彩斑斓的文化遗产与雄奇秀美的锦绣山河,共同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发的动人画卷。
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策划“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报道,展示贵州自然珍宝、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让人们在融会历史中传承文化、连结古今,共同构筑我们的美好家园。
2023年,著名作家、书法家戴明贤撰文、画家陈石配图的诗体小说《萨昔 大地的歌》出版。该书通过一个老歌师的百年人生,展现侗歌与侗族息息相关、生生不息的真正诗意化生存状态。
戴明贤在该书的后记里坦陈:“我心仪将劳动和生活化为艺术的侗民族;心爱从侗乡大地、侗人生命中流淌出来的侗族大歌。”他关于侗族的知识,来自于一位有侗族血统的已故友人,对侗族生活了如指掌。“1963年,在一个从多个单位抽调人员的写作组,我和他在黔北三岔河村一个砖瓦师傅家对榻两个多月。在荧荧的煤油灯影中,那些迷人的侗族生活故事就从他口中娓娓流淌出来。比如专门种一坡黄瓜供年轻人打黄瓜仗;比如驾着竹排从都柳江直放洞庭湖之类,令我无限神往。他还教我唱过侗歌,一首唱秦娘美,一首唱‘心呵淡淡的……’”
在《萨昔 大地的歌》一书中,多处描写侗族大歌的歌声,例如:“山们把歌声抛来掷去/此起彼伏,强弱交替/他们是一群不知疲倦的顽童/喜欢把缥缈的精灵这样玩弄。”侗族是一个活着就要歌唱的民族,他们在不同生活场景和节庆习俗里歌唱,戴明贤说:“侗族大歌一般被当作一种自有和声的民族民间原生态音乐而受到喜爱和重视。这当然不错,确实难能可贵。但如果局限于此,则又远远不够了。稻谷与大歌、琵琶歌等等侗歌,是侗民身体和心灵的两大能源,一日不可缺失。侗歌是真正的大地之歌,生命之歌。”
书中还展现了很多侗族有趣的风俗,比如在婚礼上,“楼廊上人们远远望见接亲将至/萨昔家女人们一个个躲进内室/这是遵循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表示一家人过日子不生闲言碎语。”戴明贤说他喜欢几乎所有民族各地乡镇都会有的奇风异俗,它们大多起源于各自先民对充满神秘的大自然的素朴天真的想象,是一切民族的传统文化无不拥有浓郁诗性的根本原因。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总的来说有趋于庄重内向的,有趋于开朗外向的,他认为侗族属于后者,日常生活有许多游戏因素。
村寨生活和城市生活在戴明贤眼里各有魅力,“乡村生活清新单纯,大自然使心灵清洁化,但生活不方便;城市生活很方便,但物质文明使人平庸化。乡村生活是诗,是酒;城市生活是散文,是饭。”
针对侗歌而言,戴明贤认为他从中感受到的震撼,来自歌词、旋律、歌声和演唱方式的整体,更来自歌唱在侗族生活中的位置和分量。“我觉得,侗族女子们即便是在闭着嘴干农活做针线,心里也一定是回旋着歌声的。所以我总用‘歌唱’一词,强调这个整体。”他认为侗族大歌和琵琶歌的精彩歌词非常多,有一首侗族儿歌《螃蟹歌》,唱的是:“河里的小螃蟹/和团鱼是兄弟/都是圆圆的身体/走路手脚都爬地。”戴明贤感叹:“螃蟹和团鱼是兄弟,多可爱的天真联想。”
策划/黄蔚 陈曦 赵相康
图、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视觉、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