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元为六品官职在武则天新创武举之后,就出现了文状元和武状元。由于所考的属性不同,在官职的任用之上也多有不同。十年寒窗苦读,学子们只为高中状元,那么为什么要挤破头颅去参加科举呢?这是因为只要考中状元就可以...……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比如唐朝中期两次收复长安的著名大将郭子仪,他就是武状元出身。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就是我国最后一位武状元。 科举制的落幕与最后一位状元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救亡图存运动愈演愈烈,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艰难...……更多
科举的艰难:录取人数、考试时长与科目的挑战
...计1500左右的历史。期间一共有过638名科举文状元和185名武状元,加起来823名状元。唐宋明清基本在百人左右,辽金元约三十人。隋朝约5500万人口,唐朝8000万,宋朝(加上辽金西夏)约2亿多一点,清朝鼎盛时期达到4亿人口。按...……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元不是官,而是一种头衔。以清代为例,状元分文状元、武状元。文状元就是文科举殿试中位列一甲第一名的进士。清代的文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是会试;第四级是殿试。童试分为县试、府...……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口齿伶俐、年轻、有统兵才干也是加分项。历史上最牛的武状元就在唐朝,就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他是武状元中唯一两度拜相的人。古代“高考”也有加分制度在我们现代高考中,有不少加分项,比如学科竞赛获将者可以...……更多
宋朝科举趣事:他靠打架当上文状元
...又增加了武举,我估计是给自己选那个男宠,所以也会有武状元。著名的郭子仪,那就是通过武举当着官,既然分文举和武举两类,自然就有不同了,文举肯定就是靠写文章吗?武举自然就是靠比武了,你不能说让文人赛马去,...……更多
从武林世家到武状元:张三甲的传奇人生
...仅可以通过文学才华考上状元,还可以通过武艺出众跻身武状元,这一制度的创立始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她的举措为历代武人打开了一条类似文人的官途,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时...……更多
...吴世渊 /文宋代,台州出了四个状元。两个文状元,两个武状元。第一个文状元陈公辅,临海人,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取得上舍考试第一。宋代常规的科举考试,分州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考取第一甲第一名者,即为...……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在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一共就有16个人,文状元14人,武状元2人。可想而知,想要连中三元究竟有多困难。明朝连中三元的总共就两个人,一个叫黄观,一个叫商辂[lù]。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寒心,但对于这位老相而言,这还不是人生最大的起伏。科举才是。因为,在科举入仕以前,他只是一名乞丐。杜衍乃唐朝名相杜佑之后,本来出身名门。可是,就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暴病而亡,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改嫁...……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为何古代考上秀才的书生,参加完科举后还是很贫穷?
...的是社会最底层人士一样,明明也是一个文化人,参加过科举考试,为何秀才会过的非常清贫。以至于被很多人看不起的,所以说,古代的秀才到底年收入是多少,为何生活如此拮据?虽然说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穷苦百姓唯一出人...……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三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读书人需要证明自己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对儒家经典的初步了解。通过县试后,他们将获得参加府试的...……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宋朝科举考试分为三级:解试、省试、殿试。解试是各个州府组织的地方考试,考中就是举人,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乡试;省试是由中书省或礼部组织的中央考试,考中就是准进士,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更多
...十一年(乙未)状元为武国栋,也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个武状元。旧时武科考试,分“外试”与“内试”。据记载,清代共109名武状元,直隶28名,其中天津3名。武国栋,字柱卿,天津人。家住天津西门外牌楼口,相传其孔武有...……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自下而上”的,即在士大夫政治的鼎盛期,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读书做官,完成阶层上升;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缩减与受教育的文化阶层的扩张,本就僧多粥少的仕途之路变得相当难走。到了元代,更是一度...……更多
科举考试中的奇闻轶事
...人问津,也会有人津津乐道考场内外的奇闻趣事。在古代科举考试时期,一人得中,鸡犬升天。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一些雷人雷事便也在情理之中了。明朝末年艾南英在《天佣子文集》中曾写道:考试当天,考场打三通鼓,秀...……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科举制起于隋而成型于唐,它的第一大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使“寒门出贵子”成为现实,因而收获了一片赞誉声。可实际上,直到唐朝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寒门出贵子”的盛大景象,真正的贫寒之家,靠科举出...……更多
韩愈:从科举失意到文豪巨匠,揭秘他官场沉浮的传奇人生
...韩愈这里,稍微有点曲折。古人想要从政,那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然后获得入朝为官的机会。而韩愈前后参加了四次科举,只有第四次登进士第。但在吏部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韩愈又连续三次失败。最终,韩愈还是靠着宣...……更多
颜值与才华:古代官吏选拔的双重标准
...帝!唐僖宗当政时期,黄巢曾经发愤图强,考取了当时的武状元,仕途一片光明。只可惜他的相貌太过丑陋,居然被唐僖宗给撤换掉了。黄巢气冲冲地走出了长安城,数年之后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并一步一步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更多
中国古代武状元:郭子仪的传奇人生
如果要聊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状元,你会想到哪一个人呢?你又能说出几个武状元呢?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个建功立业的武状元,今天说的这个武状元他的名字就是郭子仪,在他的身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更多
李商隐:皇族身份与仕途困境的交织
...本上都是靠帮人抄书学到的。 这样的人,自然会把参加科举考试当作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李商隐也是把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自己仕途的起点。但他也知道,自己这样的身份,如果只把宝押在科举考试上,是很难如意的,再加上...……更多
...也是如此,唐朝有一个武举人,武艺高强,考中了当年的武状元。但他却在进宫受封时,因容貌丑陋被取消状元资格,后来,他一怒之下,推翻王朝自己当了皇帝,这位武举人就是黄巢。黄巢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接受了...……更多
古代武状元的严格选拔过程
...官的选举渐渐转变成现在的考试制度。经过时代的变迁,武状元已经消失了,选拔武状元的标准自然也没有了。那作为为国家选拔护国、征战的将军,选拔武状元也肯定不会特别简单。武状元的考察和文举一样都是三年为一个周...……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龙尾”小端午 闲林赛龙舟
杭州日报讯 昨天是农历五月十三,近百条龙舟齐聚在余杭何母桥绿岛公园附近河道里,上演“龙舟胜会”,欢度独属于闲林一带的民俗节日“小端午”
2024-06-19 08:11:00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并不复杂。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因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
2024-06-19 08:42: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徐丽丽 报道本报寿光讯 “老师,‘事有利于百姓者竭力为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清代乾隆年间寿光县令王椿的自勉词
2024-06-19 10:23:00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陆睿 孙一然据新华社首尔6月18日电(记者 陆睿 孙一然)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主办的2024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1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
2024-06-19 05:56:00
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6月18日下午,由中央电视台导演夏骏执导的五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颜真卿》在宁首映,拉开了南京市纪念颜真卿诞辰1315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2024-06-19 07:04:00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古代没有普通话各地官员上朝时需要“翻译”吗?中国方言众多,如果不同地域的人用方言交流,就跟“鸡同鸭讲”差不多
2024-06-19 07:34:00
“一世之师”范仲淹
本文转自:今晚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宋仁宗时期搞过一次改革
2024-06-19 01:40:00
本文转自:今晚报雍正皇帝继位后,励精图治,但他性格操切,又进行了集权,把所有的奏章都拿来自己处理。有人对雍正的工作量进行过统计
2024-06-19 01:40:00
混乱的东周有孔子、老子、孟子,安定的西周为何一个“子”都没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要说哪个朝代最令人神往?在作者眼里,应该是周朝。因为这个朝代的思想、文化最为繁荣和多样,诸子百家们对“人”的思考最为深刻
2024-06-18 17:01:00
春秋史上厚颜无耻排名,此人第一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就是一个礼义廉耻都崩坏的时代,不说百姓说话不算,就连皇帝大臣也是一样,全都是一团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说一个很无耻之人
2024-06-18 17:07:00
战国时期,韩国是弱国,秦国为何不先打韩国
虽然战国时代号称是“战国七雄”,但其中的韩国,水平跟今天的韩国比也有得一拼,那就是“弱”。尽管作为曾经中原头号强国晋国的一个分支
2024-06-18 17:14:00
三星堆出土小动物,粉碎多少旧认知
“三星堆出土的那些小动物”被网友捧上了热搜!青铜大鸟头、雄鸡、狗(据说已被权威认定为虎)……最让人大呼意外的是一只陶猪
2024-06-18 17:08:00
哪个医生,被皇帝称做“王”,活了140多年
此人据说活到了141岁,医术不用说,那是相当的精湛,而且最主要的医德高尚,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皇亲国戚都非常尊重他。李世民曾经为他写诗
2024-06-18 17:04:00
为何山东诸侯不效仿秦国政策进行变法
当魏之方明立辟,从宪令(行)之时,有攻者必赏,有罪者必诛,强匡天下,威行四邻。——《韩非子·饰邪》战国大势,变法则强,不变则灭
2024-06-18 17:05:00
为何说孔子是万世师表,要向他学敬业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对职业的敬重态度亦足以让现代人效仿。兢兢业业干好小职务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时丧母,二十岁娶亲,次年生下儿子孔鲤
2024-06-18 1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