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4:18:00 来源:戏说三国

宗室子弟,指的是与皇帝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如子女、叔伯、兄弟等人。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宗室子弟一般都能够享受优厚的待遇,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可是,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宗室子弟很少出来做官;偶尔有几个例外,也基本上是在京城做官,很少被安排到地方上任职。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在清朝入关前后,宗室子弟里涌现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如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人。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清朝入关后,仿照明朝建立了官僚制度。上面提到的宗室子弟,完全可以凭借战功和个人能力,在朝廷里担任高级官僚。可是,他们没有这么做——或者说,不屑于这么做。他们凭借尊贵的王公身份,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等形式,参与国家管理。

这就意味着,他们哪怕没有一官半职,依然能够参与朝政治理。他们手里的职权,远在一般职官之上。

不过,随着清朝统一全国,统治日渐稳定,皇帝开始有意识地削减宗室王公的职权,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先后设立了南书房和军机处,不但架空了内阁大学士的职权,还逐渐让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了一种摆设。到1791年,乾隆皇帝更是裁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这样一来,宗室王公对朝廷的影响力就大幅度下降,有利于将朝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里。

不仅如此,清朝还深刻吸取明朝的教训,在爵位传递上采取降等世袭的方式,让宗室王公的爵位不断削减。比如,亲王将爵位传给世子时,爵位从亲王变成郡王;郡王再将爵位传给世子时,爵位从郡王变成了贝勒……以此类推。

当然,降等世袭不会无下限进行,当爵位降到辅国将军以后,就不再下降了,后世以辅国将军的爵位世袭下去。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宗室子弟都能获得爵位。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世子(长子)才能获得爵位。其余儿子既不能获得爵位,也难以获得一官半职,他们被称为闲散宗室,靠一份俸禄过日子。

在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宗室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清朝初期,朝廷不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1697年,康熙皇帝下谕宗人府和礼部,第一次准许宗室参加科举考试,称“嗣后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奋志科目,应令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编号取中”。但是,3年后,康熙皇帝认为宗室子弟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废除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后来,乾隆皇帝也一度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但不久也措辞强硬地停止。到1799年,嘉庆皇帝才重新宣布,允许宗室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不过,宗室子弟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可他们并不缺乏做官的机会。为了照顾宗室子弟,朝廷甚至专门设立了一种“宗室缺”,规定某些职务,只能从宗室子弟中选拔。比如宗人府的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由宗室王公特简;宗人府部分理事官、副理事官、主事、笔帖式等,从宗室子弟中选任。比如部院各衙门官员,也可以从宗室子弟中选拔。

但是,虽然有少部分宗室子弟在朝廷里做官,却极少外派到地方。有一年,吏部曾经就“宗室保列京察一等者应否外放”这一问题奏报嘉庆皇帝,嘉庆皇帝回答是“不可以”。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嘉庆皇帝的理由有两点。第一是:“宗室人员若简放地方中级以下官员,因其身为宗室,不便对上司督抚藩臬行参谒跪拜之礼。”意思是,宗室子弟担任地方官员后,难免会对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员们行跪拜之礼,这有损宗室的尊严。

第二是:“又恐自恃天潢一派,蔑视上司,设有不知检束者,营私获罪,转多碍难办理之处。”意思是,宗室子弟如果自持身份,对上司傲慢无礼,或者不知检点,犯下罪行,将会给办案带来极大的难度。

嘉庆皇帝这番话,杜绝了宗室子弟外放为地方官员的路子。

后来,到了咸丰年间,由于宗室子弟太多,朝廷又养不了太多人,只好放宽路子,允许宗室子弟外放地方官员。宗室在本衙门干满6年后,由该部院堂官出具考语,送吏部带领引见、请旨,经过皇帝批准同意后,能够外放为道员、知府。

这就是说,宗室子弟外放为地方官,最低起点也是正四品的知府,比一般人高了不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用的呢?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必须懂官场上的升迁规律。曾国藩第一次被贬职后,悉心研究官场文化,最终找到官场上,凡是能不断获得升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懂“升迁之道
2024-06-02 20:40:00
李卫:无才无德却受雍正重用的谜团人物
...这部分银两,此事也只好作罢。不过这件事并不是使李卫升迁的重要事件,而是他因为当时惩处犯人办案果断这一行为表现,据传闻当时有一位王爷的手下杀了人,而李卫也是参与其中处理这个案件
2023-10-03 12:08:00
清朝侍卫为何刀柄方向放错算刺驾,带刀靠近皇帝直接拖走处决
...卫基本等同于一品大臣的人才储备基地,许多王公大臣和宗室贵戚,无不争破了脑袋想把孩子送到宫内当侍卫。因为当上御前侍卫,不仅可以穿着黄马褂,出入宫廷,还能够常伴皇帝身边,因此经常
2024-05-20 21:50:00
卢藏用与李白王维齐名,为何下场悲惨
...,卢藏用被担任为了起居舍人,同时兼任知制诰,后来被升迁为中书舍人,但是卢藏用本人却是“俗多拘忌,有乖至理”,是一个十足的讲究人,曾经数次为武则天上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
2024-06-15 10:43:00
李唐的中兴之主李纯,他的继位充满了谜团
...安再次出现了问题,他爷爷李适仓皇出逃,留下了很多的宗室在长安。因为没有逃走,很多的宗室子弟都被叛军杀死,李适的心里十分内疚。在一年之后,他重新回到了长安,却发现自己以为死了的
2023-05-23 09:48:00
...相杀者数十人。”王莽的下场可谓死无全尸。不论是刘姓宗室对他的仇恨深入骨髓,还是为了留下一个象征,王莽的首级在他死后被保存了整整两百多年。它经历了历史的风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2023-07-24 22:04:00
清朝时期官员获得提拔不是因为政绩,而是靠背景和履历
...怕没有好仕途。可是清代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的,官员升迁往往和政绩扯不上多大的关系。或许很多读者对此观点存有异议,清代不是也有很多地方官因政绩突出而屡受提拔的吗?比如康熙朝的于
2023-07-06 08:51:00
和珅的权力之路:从内务府到军机处的升迁
...,手眼通天等关键词。历史上的和珅实在是个特例,他的升迁速度之快,兼任的职位之多,是历朝历代所罕闻的。但是,乾隆宠信归宠信,有两个部门却从不让他染指。幼年艰苦和珅原名善保,姓钮
2023-09-22 06:44:00
乾隆去世后和珅和纪晓岚结果如何
...是想掌握更多权力啊!乾隆听了怎么会放心呢?为此朱珪升迁的事情就此没有重提,和珅作为军机处大臣,帮助乾隆制约嘉庆权力,并且将自己的人派到嘉庆的身边去监视他,这样做嘉庆都看在眼里
2023-07-08 21: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