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后果与防作弊的策略
对于科举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很重视。因为一旦通过考试,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命运,这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贫苦民众唯一的一条鲤鱼跳龙门的捷径。所以千百年来为了在考场上得到不...……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说了何事免去死罪
...考试古往今来一直是热门话题,今有国考、事业编,古有科举考试。通过大型考试,那些家境一般但怀抱理想信念的人,则可以顺利地实现阶级跨越,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考试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更多
宋仁宗的哪届科举考试,看到榜单能够“闪”瞎你的双眼
科举制从隋朝时期出现,到了唐朝武周时期,科举制得以正式应用。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出现,才让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通过科举...……更多
古代状元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其实道路也是很多的,选择走科举考试的道路算是一条吧。科举考试开始于隋朝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更是这些考生中的佼佼者,因为科举考试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有些人一辈...……更多
宋太祖赵匡胤的科举制改革,既可维护政权稳定,又能柔性的集权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时期产生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在南北朝时期萌...……更多
宋朝尊崇古法,科举取士,对官学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科举制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是统治者为了选拔人才为自己服务创造的制度,但其中缺陷过多,便逐渐被遗忘。不过在隋唐时期用来选拔人才,也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修改、完善,达到较为先进的...……更多
介绍唐代科举的兴起与发展
...盛世,自然也会为他们提供特有的晋升之路,这便是唐代科举!一、大国选士,唐代科举之百花齐放除了战争灾荒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唐代科举基本上是一年一试,所以又被称为“岁试”。为了相对公平,唐高李渊特意在其诏令...……更多
雍正年间科举考试泄题,雍正临时换考题让40多人名落孙山
...轼是个大文学家,雍正不仅然他做吏部尚书,还让他主持科举。雍正元年的科举主考官,正是朱轼。雍正登基,想迅速选拔自己的人才,所以匆匆准备科举,让大学士朱轼和礼部侍郎刘碧二人主持第一次科举,因为雍正元年是农...……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之后,他陆陆续续的被皇帝升...……更多
他边教书边考试,在人生最落魄时写下旷世奇作
...年代,凡是读过书识几个字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能够参加科举考试,混到个一官半职,不但可以光耀门楣,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有保障。蒲松龄最初肯定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上天好像并不爱他,所以让他考了n次最终都还是...……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戏称为“饽饽状元”的李蟠身上有多少传奇故事?1300年科举史上,江苏出过多少状元?本期“微史记”周刊,邀请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学术顾问、科举史研究专家许友根教授,聊一聊江苏科举状元的那些事。李蟠状元府示意...……更多
唐朝官吏选举制度揭秘:科举、吏部与任职考察
...封建社会官吏制度的先河,制度分工明确设立三省六部和科举制,用现代人的方式来解读就是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人群的权利,也缓和官权矛盾。而唐朝在延续隋朝制度的同时,也做了很大的改革。...……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唐朝创设了各种措施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打破了先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存在的缺陷,即只看门第,不问才能。而科举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标准,即以考试成绩博取功名官位,使选官标准从只...……更多
中国的科举制,萌芽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可是在元朝却遭遇了重大的挫折。直到1315年,元朝才开始科举考试,此后三年一次。但由于丞相伯颜的专权,元朝科举曾在1336年和1339年停办。虽然元朝科举处于低谷,...……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崛起之路,考试流程详解
科举考试,为我国古代王朝选拔出了很多的优秀才人,对我国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科举这一制度产生于隋朝,结束于清朝。在这千年的历史里,它为王朝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一张试卷,虽然看似只是一张纸,但是它却很...……更多
历史上这个外国人参加科举高中,后来为何坚决辞官?
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科举可以为皇帝治理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更好地统治巩固自己的江山。读书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跻身仕途的机会,可以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在备受瞩目的科举考场中,经常...……更多
是谁推动宋朝科举制度前进一大步,造福无数考生
宋朝建立之初,科举考试制度并不完善和规范,糊名、誊录等防作弊的手段尚未被朝廷采用,故请托作弊之事时有发生,其时,考生个人品德也在考量范围之内,考官有权力根据考生日常德行决定取舍,甚至考官根据个人喜恶...……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子有了一丝生机。在隋朝,因为大统一,所以有了明确的科举制度,任何人都有权利通过考试获取当官的机会。可是因为隋朝建立延续的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武三十年三月,朝廷每三年一次的丁丑科廷试结束,这次科举总共录取了五十一名考生,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可正当人们用憧憬、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时,大明京城却出现了很不合时宜的...……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时期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虽然有诸多弊端,但是科举制的推行仍然为当时的统治者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从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持续了一千两百多年的科举制真正...……更多
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步骤过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更多
为何韩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弃
科举制是一种以考试为标准来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制度,科举制使得各阶层能够流动,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向更高的阶层发展,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到了唐朝时,唐太宗十分重视对人...……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难?如此高难度的考试谁考谁疯
...经将金榜题名列为古代的四大喜事之一,在古代的时候,科举被许多文人所推崇,能够中举是很多书生一辈子的梦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使得很多人对于科举考试趋之若鹜,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命运,但是古代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桥儿沟古街:秦楚边城  古韵悠悠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古色古香的桥儿沟古街(六月十三日摄)。 本报记者 董剑南文/图秦风楚韵红灯影,明檐清瓦小阁楼。曲折的街巷
2024-06-18 04:55: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鄂尔多斯是位于中国正北方的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目前我国最权威的专家运用最先进的光释光检测手段
2024-06-18 02:56:00
蜀地特产如何“走”到南越?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蜀地特产如何“走”到南越?王子今教授明日入蜀揭晓答案王子今教授 受访者供图蜀道所指的范围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2024-06-18 03:18:00
兄弟二人祖上世代经商,仆役过万,资产上亿,为徐州数一数二的富户。先前在徐州牧陶谦手下做事,194年陶谦去世,按照陶谦遗命邀请刘备入主徐州
2024-06-17 07:38:00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人们走进正在杭州国家版本馆展出的“正心明德——家国文化版本展”时,看到的第一句话
2024-06-17 15:42:00
专访押沙龙:“人之初性本善”是伪命题,人心是善与恶战斗的沙场
《鹿隐之野》近日出版,本书是著名历史作家押沙龙首部小说作品,用七个脑洞故事,揭露历史治乱循环的秘密 让我们理解人性法则
2024-06-17 16:09:00
跨越三千年的神秘珠宝--遇见古埃及
古埃及,一直以来都被人当做神秘的象征,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是神秘的木乃伊以及诡异的法老诅咒,都是近现代人热衷于解开的谜团
2024-06-17 16:14:00
谁才是四海八荒最会送珠宝的男人?
如果评选世界上最会送珠宝男人。那么,法兰西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一定是候选人之一。这位多情的帝王,不仅是位军事奇才,更被后人评为著名的情圣
2024-06-17 16:14:00
首先,李景隆和朱棣关系非同一般。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李文忠的母亲是曹国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景隆是朱棣姑妈的孙子
2024-06-17 16:31:00
虽然昭襄王也是宣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此时已进入父权社会多时。外戚势力太过于强大,保不准哪一年就要发生“田氏代齐”故事。所以
2024-06-17 16:39:00
齐鲁之子|“百家之源”,穿越两千年的经济大师
记者 张向阳 淄博报道 《管子》是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是最能代表齐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典籍。它被誉为先秦百科全书
2024-06-17 18:19:00
袁崇焕死时万人空巷,百姓为何争拿白银买其肉生吃
其实,古代没有哪位将军的死,和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相比。死的太惨了,被京城的老百姓活活吃了。明朝给袁崇焕的罪名是勾结清军入关
2024-06-17 12:34:00
古代太监也要娶妻,他们让妻子做什么事情
太监是对古代宦官的另称,这是对一个特定人群的称呼,是一个名词,也谈不上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不过在今天很多人的思想中,认为太监就是个贬义词
2024-06-17 12:35:00
郭夫人为何会收下曹叡为养子?曹叡最后是怎么对待养母郭夫人
《军师联盟》已经接近尾声,甄宓为了自清选择自尽,魏文帝曹丕一直不喜皇长子曹叡,欲将剥夺其尊贵的身份,司马懿谨遵甄宓的约定
2024-06-17 12:36:00
看他如何从无名小官终至宰相多年屹立不倒
几千年来,那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被人们深深记得的除了忠臣以后,那些奸臣一代又一代不用特别记载,人们也是熟悉的不得了,而且那些大奸臣大贪官们还个个风光无限
2024-06-17 1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