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拉开帷幕。变法没有影响科举的既定程序,6月12日,所有的贡士们齐集东长安门外,光绪皇帝御笔钦点夏同龢为戊戌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夏同龢成为贵州千年科举史上出现的第二位文状元,...……更多
...仅是对清朝的一个政治打击,更是孙承宗血海深仇的一次历史性的清算。此后,冯玉祥的国民军成立。孙岳被任命为国民军副司令兼任第三军军长。1928年5月27日,孙岳在上海病逝,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孙岳的行动不...……更多
隋文帝杨坚:历史的统一者与改革先锋
...陈的征服,正式实现了南北统一,结束了分裂局面。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使得杨坚被誉为“历史的统一者”。三、文化繁荣:教育与科技的兴起在隋文帝的统治下,文化和科技也迎来了繁荣。杨坚重视教育,设立国子监,鼓励士...……更多
殿试考卷上仅写了八个字,就成了状元
...的答案足以改变你的一生。清代时,四川是状元,但他的科举试卷只写了八个字,是四川唯一的状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魔法世界?在这简短的八个字的回答中是否隐藏着更深的含义?清代唯一的四川状元,为什么只用几句话就能...……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和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从中深刻把握以提升基础性国家能力为改革要领,坚持做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税收制度改革、预算制度改革的路径方向,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对参会领...……更多
曾有人评述“清兴于科举,亦亡于科举”,认为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抓住时机入关后迅速开设科举,收揽了中原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帮助这个原本偏居东北一隅的少数民族争权稳定关内局面,使清朝一举成为有皇帝以来中...……更多
“父子双翰林”传佳话
...庶吉士等。清朝时期,萍乡虽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县,但科举成绩却很突出。据统计,清代萍乡考取进士人数居袁州府下属四县之首,甚至出现了祖孙翰林、叔侄翰林和父子翰林,其中,父子翰林就有湘东荷尧的萧玉铨和萧立炎...……更多
隋文帝杨坚:一位开创盛世的改革者与统一者
...行动,最终于589年灭掉南朝的陈,实现了南北统一。这一历史性的成就,不仅结束了中国的分裂局面,也为后来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政治改革与社会治理1.六官制与州县制杨坚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更多
本周六,徐圻漫谈文化的“雅”和“俗”
...学与人文、知识与教养、斯文与情趣的关系,文化品味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如何把握不同文化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方位,如何营造、培育自己的情操与趣味,等等。【主讲人】徐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贵阳孔学堂学术委...……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口日报人文寻访盘点民国早期直隶师范学校战勇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各地学堂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师资短缺,借鉴欧美,学习日本,师范教育成了当务之急。1897年,新派人物盛宣怀在上海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更多
郭宁宁吴贤德调研沈葆桢故居保护修缮及有关展陈工作
...驱寇抚台维护国家统一和开启台湾近代化建设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今年是沈葆桢巡台150周年,做好沈葆桢故居保护修缮及其史迹挖掘宣传意义重大。郭宁宁、吴贤德实地察看坐落于三坊七巷内的沈葆桢故居保护修缮情况,听...……更多
水均益女儿从央视离职,你知道兰州水家历史上有不从政的祖训吗?
...的成绩考中了秀才,被选入甘肃文科高等学堂。如果按照科举制度,考中秀才之后就应该考举人考进士了,但是此时已经是大清摇摇欲坠之时,大清为维持统治,决定取消了科举。在宣统元年(1909)夏,水梓虽然没法考举人,...……更多
介绍伟人魏源的一生
...魏源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倡节俭、严惩贪污、改革科举制度等,使得湖南官场风气得到明显改善。三、魏源的教育贡献魏源最为人称道的贡献之一便是他在教育领域的成就。他曾任江苏扬州学堂总教习、湖南长沙府学堂总...……更多
河北工业大学迎120周年校庆 校史系列丛书正式发行
...员与出版社编辑的通力合作下,最终呈现出遵循现实性和历史性相统一、全面性和侧重性相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有厚重感的校史著作。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高潮表示,在河北工业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出版河北...……更多
...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上谕颁布后,各大臣纷纷上奏,...……更多
秋以为期 向阳而行——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开展“行走河南 读懂河南”研学活动
...遗址坑,感受传承的魅力;走进第七机车车辆礼堂,见证历史性的发展;这里是孔子在向老子请教的典故;那里是武则天登基大典的隆重华丽;这里是《清明上河图》绘制时楼下的市井喧闹;那里是张家大院,演绎着豫商精神,...……更多
“北大”“南开”为何故?
...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A“读书”地名的背后信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学子只要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即成为“进士”。在海南三亚,有这么一个“进士村”。在三亚海棠区进仕村,有一所学校被命名为“三亚海棠区...……更多
崇文重教迈德村
...培养出4位进士、30余名贡生、国学生和40多名秀才,海南科举考试中最后一名广东乡试解元(第一名举人)——曾对颜,就是迈德村人。曾对颜的两个儿子曾同春和曾浩春是民国留学法国的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德超先生也是...……更多
开学日期,为什么选定在9月1日?
...居懋时《秋读书乐图》(局部) 3.新旧转折点:清末废科举,全国统一学制学期近代,外国先进生产力以坚船利炮跨海而来,使我国面临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经济、政治、文化全面遭受重大创击,教育逐步由东学向西学...……更多
...209间,号舍可坐千余人,是贵州省现存的唯一保护完整的科举考试场所。其中的天香阁,是张之洞幼时启蒙读书的重要场所,其少年时代的著作《天香阁十二龄课草》即以此为名。张锳还主持增修兴义府学,重金延聘名师执教。...……更多
建议修复李赦虎故居后续|修复“帝师”故居,彰显文化魅力
...学业,但他聪颖博学,饱读经书,满腹学问,只是不喜走科举之途,捐官成为户部主事。徐坊虽非科举出身,但他凭自身深厚渊博的才学,颇受尊重,并成了皇帝的老师。而对于李赦虎的“帝师”身份问题,民国《泸县志》卷6...……更多
“最后的宗师”与“东方第一人”
...围涵盖经史子集,尤其谙熟儒家经典,二十多岁时便考中科举,有群书点勘本传世。他“幸生桐城”,少读姚氏书,年少时已有志于桐城家法,入仕后又入曾国藩幕,对曾氏“探源扬、马,专宗退之”之闳肆磊落文风深为叹服。...……更多
...年也正逢慈禧七十大寿,清廷上下仍积极筹备。这一年的科举,为了庆贺太后的七旬万寿,称为“恩正并科”。当然,人们绝对想不到的是,这次科举将是千年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次,这一科的会元,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茶陵人...……更多
本文转自:今晚报天津历史上科举繁盛,但只有文进士,而无文状元;武科则不然,不仅有进士、探花、榜眼,还出了三位状元。其中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状元为武国栋,也是科举史上倒数第二个武状元。旧时武科考试,...……更多
《云南近代教育简史》(1840-1919)
...平装ISBN:9787559926845这一阶段,中国废除了实行1300多年的科举制,学宫、书院、义学消亡,开办学堂、学校,承前启后,既反映云南古代教育的状况,也承接云南民国教育,乃至云南现代教育。本书主要以1840年至1919年为时限,...……更多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乡日报《劝贤堂图册》章廷钰 凌焰明清时期,士子参加科举需要一定的支出,包括送予学师的束脩,岁科小试的卷资、印金,参加乡会试、贡生朝考的盘费等,名目繁多。萍乡进士彭涵霖在《育才庄记》中提到:“古者百亩之...……更多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国民政府的构建,见证了中国自封建帝制迈向民主共和的历史性跨越。一位原本能够安稳为官的英才,只因一次削名而改变了自身与国家的命运。1922年,孙中山于上海再度设立大元帅府,筹谋北伐以统一中国。谭延闿身为早年...……更多
介绍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历史意义
...和知识,不再单纯地沉迷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的科举考试。此后中国近代史上的无数风云人物掀起了“百家争鸣”救中国的序幕。 ……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清初怪才金圣叹行刑时耳朵里掉出纸团,上有两个字,道破生死玄机
明末清初,有一位很牛逼的才子,他的名字叫金圣叹,他的主要成就是文学批评,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的创作理论,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作出了特殊贡献
2025-04-23 01:13:00
朱熹《大学》思想,以及其对治国秩序的影响
《大学》一书流传久远,作为一名学生,不论你喜欢与否,或者为了考试升学,几乎都一定曾经背诵过《大学》的字句。也许有人会想
2025-04-23 08:07:00
皇帝下旨株连九族后,为什么没人逃跑呢?其实不跑才是明智之举
观众们在观看古装剧时,经常会看到那些朝廷大臣,今天身处高位,荣耀无比,可是有朝一日被皇帝抓到把柄,或者惹怒了皇帝,下场不仅仅是自己惹上牢狱之灾
2025-04-23 08:33:00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国内经济情况特别萧条。在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被延缓了下来。但是经过我国人民
2025-04-23 08:44:00
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揭示了旅游的本质是“移动的阅读”。当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下“悬瓮之山
2025-04-23 08:50:00
官渡之战:英雄的崛起与霸业的奠基
在中国军事史上,官渡之战被塑造成一个军事奇迹的典范——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曹操,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一举击败了强大的袁绍
2025-04-23 09:04:00
汉朝公主远嫁波斯,中途不幸怀孕,生在当地建国,如今归属哪里?
《西游记》恐怕是很多人无法磨灭的童年记忆,相信看过的人对唐三藏一定是记忆犹新。而唐三藏的原型,便是唐代那位从中国一口气跑到天竺(印度)取回佛经的玄奘法师
2025-04-22 18:18:00
别被“抗日神剧”骗了!二战时期日本女兵,主要是间谍和护士
在各种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女兵可以说是出镜率相当大的“兵种”。排除掉这些日本女兵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及打扮不像军人这些槽点外
2025-04-22 18:31:00
汉朝二十四帝,如果在阴曹地府齐聚一堂,刘邦最想抽的人是谁?
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无数的政权兴衰交替,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随后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在历史上,一直到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
2025-04-22 18:58:00
李善长被赐死时,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却笑道:好好看看上面的字
洪武二十三年,天生星变之祸,需老臣挡之,方可免厄。数匹快马,自京城而出,携带圣旨白绫,直奔安徽定远,那是韩国公、曾经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的家乡
2025-04-22 19:12:00
山西一大妈靠拾破烂,养大独臂弃婴,长大后的女孩过得如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类思想的进步,当下“弃婴现象”减少,狠心的父母也不再那么多。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有限,不少人在生了不健康的孩子以后选择将其抛弃
2025-04-22 19:38:00
曾国藩与咸丰的斗法:整个湖南官场都挺他
他紧急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都是他的心腹和湖南省高官,其中就有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很谈得来,曾国荃婉言相劝左宗棠
2025-04-22 19:58:00
“寄情翰墨——段云捐赠书法作品展”, 4月22日在山西博物院书画展厅开展。展览以段云1990年捐赠省博的书法作品为主,共87组展品
2025-04-22 22:28:00
市文旅局4月22日发布“何以锦绣”阅读之旅线路,邀请参加全民阅读大会的宾客跟随悟空、傅山、罗贯中的脚步,游览太原市知名人文景点
2025-04-22 23:00:00
知识照亮前路,阅读引领未来。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犹如一盏穿越迷雾的灯塔,清晰地提醒着我们,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立身之本
2025-04-22 1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