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0:09:00 来源:戏说三国

谭延闿,本应高中状元,却因慈禧对其姓名存有偏见,仅获进士之位,此乃其反清的关键转折点。他投身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加入国民党,反对袁世凯;最终成为国民政府重要官员,见证了从帝制迈向民国的转变。一位原本能够顺遂为官的英才,只因一次名位被削,改写了自身及国家的命运。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一、世家子弟,却如坑中泥】

谭延闿降生于1866年,其父亲系两广总督,当属门阀世家。然而,因其母亲仅是其父亲的一位通房丫头,地位尚不及正房,故而他于家中饱受歧视,常遭同父异母的兄弟欺凌。年少的谭延闿自幼便对自身及母亲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心怀愤懑,此乃日后其抵触封建等级观念之起始。

他尽管生活困窘,然而勤奋向学。五岁即入私塾就读,时常彻夜苦读,深受老师称许。其父亲鉴于他聪慧超群,亦着重培育他,期望他能高中状元,为家族增光。于村民看来,小谭延闿勤奋好学,性情温和,辩才杰出,乃可塑之才。

谭延闿自幼便对自身身世心存愤懑,其母仅是其父通房里的一个婢女,二者并未正式成婚,故而谭延闿在这个家族中属无名分之子。他与母亲居于僻陋的院落,衣食住行皆受歧视。谭延闿的同父异母兄弟时常讥讽他的出身,言其为“私生子”,不配拥有他们这些嫡子的优厚生活。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谭延闿之母亦缘此备受冷遇与欺凌,她唯有卑躬屈膝地侍奉正妻,任凭主母发号施令。谭延闿自幼便对这般不公之实义愤填膺,其内心渐次萌生反抗封建礼教之念。他矢志凭借自身之努力改变命运,再不为人所轻。

为此,他自幼便以超乎寻常的刻苦之态读书。他每日夙兴夜寐,即便患病仍坚持诵读。村中之人皆赞誉小谭延闿学习极为勤勉,乃过目成诵的聪慧孩童。其师见他这般刻苦,亦对他倍加关怀,时常为其额外辅导,称其未来必能成就大业。这些激励皆化作谭延闿持续奋进的动力,他一心期望借科举扭转自身命运,不再遭人歧视。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二、高中状元遭滑铁卢,科举削名成反清转折点】

1904年,谭延闿凭借出色表现顺利通过乡试,进而参与了于北京举行的殿试。他自信满满,试卷作答堪称完美无缺。就连看过试卷的慈禧太后亦对其另眼相待,原本打算直接将他点为状元。

然而,当宦官宣读出他的姓名“谭延闿”之际,慈禧瞬间面色骤变。她忆起15年前的戊戌变法之时,变法的首领名为“谭嗣同”。尽管只是姓氏与名字相仿,可太后却认定此名不祥,于是将谭延闿的排名径直降至第35名,仅获进士之位。

谭延闿所遭受的打击不难想象。原本势在必得的状元之位,无端被降至三十多名,实难承受。他亦察觉到,于这腐朽的封建王朝,自身命运全然掌控在一位专断蛮横的女子手中。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此次削名径直化作谭延闿反清革命的关键转折。他虽当下仍于清朝体制内为官,然其心已绝。同村乡邻称理解他的落寞,却也劝其适可而止,对无法改变之事就听之任之。

谭延闿起初对此次殿试满怀信心,他觉得依凭自身卓越的实力,斩获魁首毫无悬念。在殿试的前几日,他激动不已,与几位关系亲密的同窗探讨状元题词,畅想未来能够进入翰林院研修,为国家贡献谋略。谭延闿更是向母亲作出承诺,要购置最为华美的房屋,延请最为出色的医生为其治病,使她晚年得以衣食丰足,过上安适的生活。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然而高考的实际情形却是严酷的。当宦官宣读自己仅获第35名之际,谭延闿全然陷入极度的震惊与迷茫之中。他难以相信自己明明答题满分,却获取这般不佳的结果。这无疑是对他勤恳努力的嘲讽与践踏。同窗们亦为他抱不平,纷纷称科举的评卷流程必定存在问题,不然以谭延闿的实力断不会排名如此靠后。

数日间,谭延闿渐次自震惊中平复。他察觉此间必有端倪,极有可能是因其名与戊戌变法之谭嗣同相仿,引发不良联想,致使其被蓄意置于靠后之位。此无疑是对谭延闿的莫大不公。一位青年的前途就这般被肆意褫夺,令谭延闿对这腐朽之王朝萌生了浓烈的愤懑之情。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三、武昌起义,推翻腐朽王朝】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兴起,谭延闿旋即响应,投身起义军之列。于他而言,如此腐败无能、荒淫无度的王朝,实已无存续之必要。起义迅速奏捷,清王朝于1912年成为历史过往。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袁世凯将孙中山架空,攫取了大总统之位。1912年,谭延闿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踊跃参与反袁行动。1913年二次革命兴起之际,他决然加入讨袁之军。尽管此次革命失利,然而他推翻专制独裁的信念从未改变。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讯息传至谭延闿处,他心潮澎湃,主动请求加入起义军。于他而言,推翻这腐朽至极的帝制,构建共和乃是时代演进的必然趋向。在起义爆发之前,谭延闿便和部分志同道合的青年暗中谋划响应,当下时机已然来临。

谭延闿对此次起义满怀信心。他觉得各地的士绅与群众皆对满清统治深恶痛绝,但凡有人挺身而出发动革命,民心定然会倒向革命党。并且,他还向家乡的邻里亲朋发表讲话,宣示自己推翻腐朽统治、构建民主共和的壮志,吁请他们一同投身这场革命。

起义兴起之际,谭延闿旋即关停自身所属的县衙机构,引领属下官员投身起义军。他们迅速于北伐中斩获重大胜果,清朝的覆灭已成定局。1912年,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谭延闿亦达成了其推翻君主专制的宏愿。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四、晚年扶持蒋介石,见证民国发展】

1922年,谭延闿抵达上海,投身于正在筹备北伐的孙中山阵营。出于感激之情,孙中山欲将其小姑宋美龄许配给谭延闿,然而谭延闿以自身已有家室为由予以婉拒。最终,他促成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告捷,谭延闿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一职。然而,他旋即将此职位让予蒋介石,自身担任行政院长,成为辅佐蒋的关键助手。

1930年,谭延闿于南京病故,终年64岁。其一生历经自末代科举至推翻清王朝,自民初建国至国民政府的构建,见证了中国自封建帝制迈向民主共和的历史性跨越。一位原本能够安稳为官的英才,只因一次削名而改变了自身与国家的命运。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1922年,孙中山于上海再度设立大元帅府,筹谋北伐以统一中国。谭延闿身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的宿将,深受孙中山的倚重。出于对谭延闿支持的感激,孙中山甚至有意将自己的小姑宋美龄许配给他。

谭延闿对孙中山的厚待满怀感激,然而他宣称自身已有家室,无意再纳小妾。他向孙中山提议将宋美龄许配给风华正茂且成就斐然的蒋介石,借此拉拢蒋介石支持北伐之宏业。经其劝言,这段姻缘最终得以成真。

1928年北伐战争落幕之际,谭延闿获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他圆满达成了稳定局势、统一全国的艰巨使命。然而,凭借政治睿智,谭延闿未贪恋这一权力巅峰之位,而是主动将主席之位让予蒋介石,自身出任行政院长,化作蒋的得力助手。

在后续的数年中,谭延闿竭诚辅助蒋介石,推动了众多现代化建设事宜。他目睹了民国的成长与强盛,亦为从帝制至共和的这场变革贡献了自身力量。1930年,谭延闿于南京因病逝世,享年64岁。其一生堪称跌宕起伏,先后历经了中国自封建迈向民主的深度转变。

他本是状元,慈禧嫌弃他的姓名将其划掉,不料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结语】

谭延闿的一生,乃是中国自封建迈向民主的历史写照。他原本能够顺利荣膺状元,然而一次削名之举拉开了他反抗封建的序幕。尽管其人生波折重重,谭延闿却一直坚守自身的独立人格与政治理想。恰如历史大潮无法逆转,谭延闿投身的这场旨在反对君主专制、构建共和的革命亦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纵使进程迟缓,但历史终将印证民主自由的终极意义。谭延闿便是这一时代变革的见证者与推动者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本是状元郎,慈禧嫌弃他的姓因此落榜
...命爆发后,建立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并且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然而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盗取,为了可以稳定这个新生的政权,最终不得已对袁世凯进行了妥协。随后袁世凯进行复
2023-10-02 19:54:00
他本是状元,因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而落榜,最后他推翻了清朝
...这个危在旦夕的国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又加入了孙中山先生所创立的国民党之中,在国民党中还担任了极其重要的职位。后来他还担任了湖南省省长以及湘军的总司令,谭延闿文人出身,从
2023-01-17 22:54:00
慈禧嫌弃他的名字让他落榜,不曾想最后却推翻了清朝
...了湖南。谭延闿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直接赴上海投奔孙中山先生,6月任命为讨贼总司令,因为突出贡献后来又担任了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孙中山很是欣赏他,谭延闿更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热忱
2024-06-20 21:21:00
翡翠西瓜是慈禧生前最爱,价值6亿做随葬品,如今却在美国要不回
...已经灭亡,但清王室还是享受优厚待遇的,这是因为当初孙中山与袁世凯就曾约定过。(袁世凯) 袁世凯促使清廷退位,孙中山承诺将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也承诺给清王室优厚待遇,每年都会
2024-06-23 21:06:00
...子,而阎锡山却是一个只讲真理,不讲颜面和情分的人,孙中山和蒋介石都不被阎锡山放在眼中,但是有一个人对于阎锡山来讲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阎锡山非常怕他,一见到立马就要下跪,这个让
2023-02-27 18:58:00
太平天国忠王哪个部下后人,成为灭亡清朝的中流砥柱
...个世纪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成为灭亡清朝的中流砥柱,被孙中山封为上将。太平天国忠王部下后人在经历了东王反叛、翼王出走之后的太平天国,已经开始出现大厦将倾的局面,此时太平天国的内部
2024-05-11 13:02:00
...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1928年还担任过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介绍人正是谭延闿。
2023-10-26 14:48:00
黄花岗起义时同伴多数被杀,张云逸假装买菜躲过一劫后成开国大将
...门买菜,躲过杀身之祸】1905年,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孙中山先生创立同盟会势必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孙中山麾下的英勇将领黄兴,率领着120余人的敢死队,毅然踏上两广
2024-08-13 11:58:00
聊聊本是状元因被慈禧嫌弃姓名而落榜的谭延闿
...苟延残喘到灭亡。谈到晚清,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人——慈禧太后。功过是非这里我们不做过多赘言,相信诸位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颁布的各种法令,完全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天下大局与自己有何
2023-03-19 11: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