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3 08: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国内经济情况特别萧条。在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被延缓了下来。但是经过我国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斗争,经济发展状况开始逐渐复苏。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有钱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那就是万元户。据报道记录,我国的第一个万元户是黄新文,那距离当时已经过去了四十年,黄新文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黄新文抓住好政策

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内的经济状况开始变得越来越好。而国家主抓的就是,农业和工商业方面的发展。

在山东生活的黄新文,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加上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几年的自然灾害,所以有些老百姓,地里的收成特别不好。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黄新文家中世代务农,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家里的口粮不是很富裕。而且家里孩子又多,所以有的时候肚子都吃不饱。黄新文小的时候为了吃饱肚子,经常和小伙伴们在外面采野果用来充饥。

黄新文接受教育比较迟,在七岁的时候他才进入学校上学。不过黄新文对学习并不感兴趣,而是喜欢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东西,比如切割木头来做一些玩具一类的事情,黄新文就特别感兴趣。

黄新文脑子是特别聪明,但是没有用在学习上,也就没读几年书就辍学回家了。黄新文待在家里,一天无所事事,然后就跟着父亲种地。除了干一些地里的活之外,还会跟父亲去别的地方做工。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在1975年的时候,黄新文已经长大成人,而且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妻儿。黄新文开始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现状,因为种地和做工一个月挣得特别少。

当时候黄新文一个月的工资,就十几块钱,这是因为当时的物价也比较便宜。当时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大概二三十多块钱,买一包烟抽也就几毛钱。

但是黄新文需要养家糊口,他觉得不能这样长此以往下去。在七十年代刚好是改革开放的时候,黄新文每天会听一听收音机,了解一下新的政策。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在1979年的时候,黄新文捕捉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国内的猪肉储存量短缺。黄新文在村里周围转了转,发现附近基本上没有人养猪,这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猪肉紧缺了。

凭借养猪和自己的努力成为万元户

黄新文再去市场看了看猪肉的行情,发现过一段时间猪肉就会涨价,说明猪肉基本上不会出现跌价的情况。黄新文再通过查看书籍,发现养猪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黄新文在了解完情况后,下了养猪的决定。当时一头小猪的价格不是特别贵,黄新文差不多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一共买了25头小猪。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黄新文在把小猪买回来后,放在了自己家的后院中,早已经垒起来的猪圈中。黄新文平常独自一人,负责这二十五头猪。然后空闲时间,还可以耕耘自己家里的几亩地。

到年底的时候,黄新文的小猪卖的钱,加上地里的收成,黄新文年底的时候有一万块钱的收入。要知道当时人均工资二十多块钱,黄新文一年赚了一万块钱,这相当于一个工人几十年的收入。

黄新文一年赚一万块钱的消息,迅速在当地传开,新闻媒体也来采访黄新文,黄新文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有了钱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家的房子重新盖一下。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当时人们住的房子都是土房子,黄新文直接把旧房子一拆,盖了一个砖瓦房。黄新文的新家,可以说是附近最气派的。前面有两室一厅,后面是三室一厅。

等房子盖好后,黄新文接下来就是买家具。黄新文第一个就买了电视机,要知道在当时电视机可是稀罕物件。七零后和八零后都知道,小时候想要看电视,都需要去有钱的人家中看。

黄新文并没有将所有的钱花光,而是留下来一部分,拿来买小猪继续养。黄新文虽说靠养猪发了家,但是接下来的几年,还是没有太多人养猪,所以黄新文想着再干上几年。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突发意外,为了看病家财散尽

按照人们的想象,黄新文这样发展下去,虽说现在不至于是大富大贵,但是也不是一般人家。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黄新文的生活并没有一帆风顺地发展下去。

黄新文养猪赚了钱后,本来也是靠着这个生意赚了不少钱。然后等养猪的人越来越多后,黄新文也不养猪了,转头做了别的生意,这个时候黄新文不说是家财万贯,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富甲一方。

黄新文在一次给别人帮忙干活的时候,一个没注意,突然脚下一滑,从高处摔了下来。黄新文被送到医院后,医生经过检查,发现黄新文的头部遭到重创,头颅中有很多的淤血。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医生告诉黄新文家人,现在要给黄新文做手术,要不然黄新文就会有生命危险。情况十分紧急,黄新文妻子让医生赶紧准备手术,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救活丈夫。

所幸手术进行得比较顺利,丈夫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但还是昏迷不醒,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一个多月后,黄新文的病是基本上没啥事了,但是黄新文因为脑部受到重创,留下了后遗症,智力出现了问题。

这次为了给黄新文看病,家里的钱花了一大半。而且黄新文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黄新文已经变得有点痴呆,已经无法再担任养家糊口的责任,反而因为自己的病,还成了家里的累赘。

新中国的第一个“万元户”黄新文,现状如何?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

就这样黄新文家里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穷,家里之前挣的钱,这些年基本上都用来维持生计了。而且妻子一直不愿意放弃黄新文,在全国各地找大夫,想要把黄新文的后遗症给治好。

曾经黄新文盖的砖房,可以说是十里八乡最豪华的房子。可是现在已经四十年过去了,黄新文的家现在在村里,反而显得有些低和小。不过现在黄新文经过多年的治疗,后遗症已经基本上痊愈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黄新文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因为一场事故变得物是人非,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3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寻找中国历史的独特印记,从新文学看新中国——青年学人张宇奇新作《尚未完成的历史》出版发行
...的现实出发,创造了属于中国新文学的独特形式,记录了新中国的嬗变,吹响了时代变革的前奏。这些文学巨匠自觉地思考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凝聚了人心,唤醒了大众
2023-11-28 15:47:00
朱自清:写出自我心灵的宽度与深度
...著述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被视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部现代文学史,其中就吸收借鉴了导师朱自清新文学研究方面的体例。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显学,
2023-08-30 10:29:00
用心打造“标志长春”的创新文旅IP
...;从代表汽车工业殿堂的中国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到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长影制片厂……“文旅长春”令国内游客魂牵梦绕,回味无穷。而不断推陈出新的长春,用一个个创新打造的文旅IP
2024-03-01 08:02:00
站在交汇点上发展新文化
...学著作,使西方世界对中国人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新中国成立后,江苏也涌现出许多作家,在全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科技的发展,过去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已经不成立了。那么还有那
2025-06-16 19:23:00
兴泉镇新文村: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兴泉镇新文水库候鸟成群。 (通讯员 李敏 摄)本报讯(通讯员 李敏) 夏秋时节,稻浪起伏,水草丰美,芒果飘香;冬春时节,碧波荡漾,舟筏暮归,山远水近。这是被称为
2022-12-30 09:39:00
...国引进技术为情境素材,材料二、材料三特别对比强调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到上世纪60年代受挫后走向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科技的道路。试题选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
2022-10-28 18:01:00
文艺演出、专题讲座、作品展览……重庆市首届“文艺两新”艺术周启幕
...,一家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磁器口老街的人文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变迁和在新时代背景下老街的创新与发展之路,都被生动地还原到了观众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街新路》是中
2025-05-09 20:04:00
国内首个大型手信展亮相浙江文学馆 “在鲁迅的旗帜下——黄源的朋友圈”重磅推出
...革命斗争精神。“我们都是鲁迅的学生”板块反映黄源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学术界交往的“朋友圈”这一板块,重点选取黄源与鲁迅研究会、周海婴、余华等的书信来往、照片,传递和展示黄源对弘
2023-10-29 08:30:00
第三十届北京图博会“中国作家馆”开馆
...方供图今年“中国作家馆”展览面积200平方米,主要由“新中国75年文学展”、作家出版社精品图书展、新时代江苏文学成就展以及中国作协所属报刊展组成。其中,“新中国75年文学展”
2024-06-20 15: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