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范立彬 王春侠《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8日 14版)翻译科举是清代专为旗人设立的、与文科举并行的一种科举制度。翻译科举始于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乾隆时期是翻译科举的初创时期,嘉庆道光时,翻译科举各项制度趋于...……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试换来的学历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古人热衷于科举,有人心怀治国大志,做官为实现自己的宏图梦想;有的人考科举则是因为“优则仕”,单纯为了做官而考试,为了养家而做官,或者是因为爱慕权势而做官。无论他...……更多
话说兴义府试院(下)
...西南日报兴义府试院内帘兴义府试院号舍遗址兴义府试院科举陈列展一角 严修 (资料图片)洪亮吉 (资料图片)张之洞殿试试卷 (资料图片) 兴义府试院的历史作用道光初年,地处贵州西南部的盘江流域,文化发展出现了...……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左宗棠获赐进士出身,成为千年科举史上的一个特例。“要事”已办妥,左宗棠尽情释放出优异的军事才能,剿灭阿古柏势力,一举收复新疆,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卓越贡献。 左宗棠...……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始设“秀才科”,令各州每年荐举三人,经考核优异者,便赐予“秀才”之名;隋炀帝时,又增设“进士科”,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开端。唐朝时期,科举考试...……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后,打破了自两汉以来固有的世族门阀制度,给平民学子打开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但一直到清初时期,官僚贵族子弟入仕依然优于贫寒出身的士子,直到康熙时期,科举制度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公平、...……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科场之狱,周福清贿赂案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有清一代,科举制度不仅是通往权力、名声和财富之路,也暗藏了考生的投机取巧、官场的腐败交易以及帝王的挟势弄权。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图源:网络考生:舞弊的手段说到考...……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为了录用贤才所举办的一种考试,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其必须经历的一场考核,俗话说:能者上,平者让,弱者下,在这种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少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更多
...桐城派的庐江代表作家。字伊平,号嵩南。他是康熙戊午科举人(解元,即江南乡试第一),乙丑科(1685年)会魁、二甲第十七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学士,主试云南,督学四川。累官至太子少保,例封...……更多
六尺巷是怎么来的?作者张英家父子四人都是清朝重臣
...庶吉士,这玩意儿一般进士可担当不了,正常来说,只有科举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才能直接成为庶吉士,可见张英的才华的确打动了不少人。等到康熙皇帝长大以后,他对张英也很器重,曾经让他担任太子胤礽的师傅。...……更多
读书人如果赶考没有路费怎么办
...弃科考的。那么,历史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呢?科举考试一直被视为“抡才大典”,对这样一个备受朝野关注的全国性考试活动,历代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尤其是清代在这方面更为重视。清代一直没有制定针对全国生...……更多
...皇帝的钦差,以内阁学士的身份兼任江苏学政,管理江苏科举的事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刘墉来到江苏金坛,一个叫尹宝山的人送给他一首诗。乾隆时期文字狱兴盛,刘墉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觉得这首诗有问题,...……更多
清代此家族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其中一人死后赠太师赐文正
清代,科举制度盛极一时,众多科举世家如群星璀璨。昆山徐家、桐城张家、金坛于家、常熟翁家等名字家喻户晓。这些世家多来自江南,而北方则以山东诸城刘家与滨州杜家最为显赫,名声远扬。御史曾书诸城刘家之辉煌,...……更多
宰相刘罗锅真的驼背吗
...称为刘罗锅?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就要参加科举考试,而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符合“身、言、书、判”四项标准,就是身体素质、相貌堂堂、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而且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所以刘墉既然中了进士...……更多
科举制下的年龄特权:从宋太宗到乾隆的录取特例
隋朝时,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这个制度对整个封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科举制出现后,从之前看出身门第选官变成看才学选官。科举制的意义非常大,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才学做官,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使用。不...……更多
...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书院的生员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大程书院本来就是县试的重要场所,就现存的建筑来看,其东西廊房各两排,每排有13间房,共有52间房,这些房间都是生员参加科举考试、用来答卷的地方。...……更多
朱元璋在位期间,举人的地位提高,知县一般也是举人出身
...”到底是干嘛的?封建朝廷用以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大致分为五个等级: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和会试。其中“县试”、“府试”、“院试”,乃系“童试”的三个等级,成绩合格者被称为“秀才”;“秀才”...……更多
窥斑见豹“书院风”
...。“宾兴”原指荐举时代地方推选、送别人才的宴席,在科举时代府州县为学子赶考的送行酒仪式,后来演变为资助士子读书、赴考的地方组织。清代中后期,尤其嘉道年间,各地尤其是海南岛上,宾兴事业发展尤为迅速。光绪...……更多
徐州历史上唯一一位“饽饽状元”李蟠
...戏称为“饽饽状元”的李蟠身上有多少传奇故事?1300年科举史上,江苏出过多少状元?本期“微史记”周刊,邀请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学术顾问、科举史研究专家许友根教授,聊一聊江苏科举状元的那些事。李蟠状元府示意...……更多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更多
乾隆皇帝当政时期长得好看就能当官吗
...当官,只有走一条路(一些特别的人除外),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大家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的爬上来,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的,有些人考到死都没能考上举人。如果你考上了举人,那么你就有机会做官了,当时古...……更多
盘一盘扬州古代『高考』那些事
...。它们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清代扬州科举上榜多少人?361名进士和1469名举人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实行长达1300多年之久。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清朝科举。清朝初期的江南省经济上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到二...……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根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大木。真正的独木桥还要算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考的科举考试,一次录取的进士大多数年份不到300人,平均一年就几十个人,相对于全国的考生,实在少得可怜。但要上进,绝大多数人还得从这个窄...……更多
从华金寿日记看晚清主考官忙啥
...生活记录,为我们提供有关学官历史的感性认知之外,从科举考试的角度来看,华金寿日记还有两点较为重要的价值:一是提供了丰富的晚清生员录取数据;二是录存了大量岁试、科试和院试等试题。清代童生,一般要经过县试...……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美梦”所改变。他依旧相信,作为士人唯一的“正途”,科举考试才是实现其本人及家族荣耀的必由之路。他再次扎入了府试现场。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直到第四次府试落榜,洪火秀已经万念俱灰。此时,远房亲戚李敬...……更多
古代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人是谁
...格去参加乡试。换句话说,县试、府试和院试,就是古代科举的资格考试。县试是最基本的考试,一般来说都可以参加。在报名的时候,考生要填报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和容貌特征,这是防止有人代考。同时要填写祖上三代...……更多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山东诸城。刘家从其曾祖父刘必显开始,每代都有人高中科举,并在朝为官,被历任皇帝所倚重,至刘墉这一代时,已是4代进士了。刘必显是顺治九年的进士,一度官至户部员外郎。其膝下有4子。其中老二刘果在顺治十七年高...……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红楼梦:“贤德妃”贾元春,为什么会被弓弦勒死?她做了不贤之事
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位女子书中着墨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给贾府带来巨大的变故,这个女子就是贾元春。元春在书中出场的次数很少
2024-10-10 10:11:00
《红楼梦》周瑞家的:比男人更可杀的鱼眼珠子
意在“使闺阁昭传”的《红楼梦》,在对一群尽态极妍的年轻女儿们浓墨重彩时,另一边又以精妙的笔触点逗出一群“沾了男人气味”的管家婆子们来
2024-10-10 10:12:00
贾宝玉出家是因为无能?来看看薛宝钗后来对他做了什么
钗黛之争,最终以林黛玉的泪尽而逝、薛宝钗的高举胜利旌旗而结束。虽然红楼未完,但这个结局,在前八十回作者已经给了我们各种明示暗示
2024-10-10 10:16:00
袭人是结局最好的丫环?她后来的惨境,被作者藏在了14个字里
凡耳闻《红楼梦》者,都知道这是一出悲剧,在第五回,作者便给出了提示,贾府最终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一众女儿风流云散。根据薄命司的册子给出的提示
2024-10-10 10:16:00
《红楼梦》探春管家有多不容易,有一群人在给她压力,顺便看笑话
阅读《红楼梦》第55回第422—425页。王熙凤生病了,家中少了一个管事的,王夫人忙得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她又叫了宝钗一起加入
2024-10-10 10:17:00
王熙凤与贾琏曾好到白日嬉戏,为何后来仍被厌弃?主要有两个原因
在第六回,刘姥姥进贾府打秋风时,作者将镜头对准了荣国府的核心人物——管家奶奶王熙凤。那时候的王熙凤,是她一生中风头最盛的时候
2024-10-10 10:18:00
红楼梦里的痴心父母(3)薛姨妈为儿子的婚事,多方筹谋仍然失败
《红楼梦》里,薛姨妈绝对是一个痴心的母亲,为了儿女操碎了心,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磨难。薛姨妈本是伯爵家的小姐,却被嫁给了商人
2024-10-10 10:19:00
《红楼梦》里的醋坛子:夏金桂
本文是《红楼梦》里的醋坛子中的第四篇,前几天写了醋坛子王夫人、王熙凤和薛姨妈。今天写薛姨妈的儿媳妇夏金桂。其他三人是隐藏的醋坛子
2024-10-10 10:20:00
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方式很高明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要说谁最厉害,这个问题怕是吵上三天三夜也没个结论,但要说前10名的话,总是绕不开朱元璋
2024-10-10 10:21:00
贾赦为啥把自己的通房丫头秋桐,给儿子贾琏,有个难以启齿的原因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荣国府里的王熙凤机关算尽、精明强势,却唯独在丈夫贾琏的事上屡屡吃瘪,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
2024-10-10 10:22:00
隋文帝杨坚:开创盛世的伟大帝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文帝杨坚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他的治国理政、开疆拓土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伟大帝王之一
2024-10-10 10:24:00
盲人老太拦住渡江部队:我儿还活着吗?陈赓:这小子现在是师长
1949年解放大军正准备渡江作战,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却突然颤巍巍地拦住了部队,她步履蹒跚,却掩盖不住内心的焦急
2024-10-10 10:29:00
王夫人究竟多厌恶林黛玉?你看她当着王熙凤的面怎么骂人的
老话说:“人有三不亲,姑父、姨夫和舅妈”,这句话用在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上,是相当的正确的。林黛玉进府当天,王夫人这个舅妈
2024-10-10 10:30:00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为何对林黛玉很好,却对薛宝钗爱答不理?
首先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性格方面。宝钗这人太端庄稳重了,不适合拿来开玩笑,这和黛玉可不一样。黛玉那是机灵得很,嘴巴也厉害
2024-10-10 10:32:00
薛宝钗装了几年的好涵养,最终却被自家人撕下面具,只能落荒而逃
在与林黛玉“互剖金兰”时,薛宝钗非常贴心地劝林黛玉服用燕窝粥,并在林黛玉告难时主动提出给她送几两。黛玉极感动,说到:“东西事小
2024-10-10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