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01: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双斗桅杆(网络图片)

桅杆背后的科举功名

安龙桅峰山附近,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棵单斗桅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安龙一中读书,课余时间常和同学相邀,到校园后面的桅峰山周围玩耍。穿梭在林荫里的山路上,我们看到了府城南门,也看到了残存600多米的府城墙和两处烽火台遗址,还发现一些坟墓前面,竖立有六七米高的方形石柱子,有的石柱子三分之二处,还挂得有像农村用来度量粮食多少的四方形上宽下窄的容器——“斗”。这些石柱子有数十根之多,我们不知其为何物,回家后问祖父,祖父说那是石桅杆,是读书人考取功名后竖立的,但是更多的内容他也讲不出来。

时光如梭,俯仰之间,我也步入老年闲赋在家了。想起那些石柱子,我又来到曾经多次攀爬的桅峰山周围,寻找那些被称为桅杆的石柱子,寻来找去,仅找到六棵,很令人失望,而且有一棵仅剩下半截,有一棵的“斗”上部分已不知去向。石柱子上能部分看得清所刻文字的有三棵,其中一棵阴刻“祥开凤嶺啣来紫浩联锦绣”,落款为:“道光二年夏五月,祀男腾龙敬立”;另一棵为“连云天马惟德治家宏开前地”,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吉日榖旦”;再一棵刻“翠耸桅峰壮出将军气象”,无落款。从所刻的楹联和落款时间推测,这三根桅杆虽在一排,但配不成对,能配对的那三根已经毁掉了。

据安龙师范退休教师王培明等老人说,在今安龙加油书院背后的杨家堡处,有几对桅杆,当年因扩建安龙师范而毁掉了。在原安龙医院住院部附近,过去也能看到多根桅杆。

桅杆亦称旗杆,立在宗祠或坟墓前面,是科举时代的衍生物。科举考试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为的就是金榜题名。读书人科试中式后,为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不仅在祠堂或厅堂高悬“进士及第”“金榜题名”等匾额,而且在宗祠或祖墓前竖立桅杆,有的人家两处都立,有的仅在先辈墓前两边立。安龙县城周围的桅杆,均立在坟墓前,没有发现立在祠堂前面的。

桅杆分为木质、石质、铁质等数种,因木桅杆易腐烂,一般不用,多用长条石或铁制成。

立桅杆,朝廷没有明确的规制,但在立桅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规矩,桅杆高在5-8米左右,个别突出的可高达十米以上。桅杆由基座、杆础、杆柱、桅斗、角撑和杆顶等部件构成,分文桅杆和武桅杆,文桅杆顶端为毛笔笔峰,中部书写官名;武桅杆顶部多为刀戟或鹰状,中间只写姓或刻图案。

桅杆底座的角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用以区别立桅杆者的科举身份或官位的高低。秀才底座为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以上为八角。桅杆上挂斗的多少,也是区别立桅杆者学位或官品高低的标识。“斗”是计量粮食的容器,十升为一斗,寓意不断高升、官运亨通之义。挂“斗”多少,与立桅杆者取得的学位或官位高低相对应,举人挂单“斗”,进士挂双“斗”,状元装三“斗”,而秀才贡生的桅杆不挂“斗”。

科举时代,大多数人走向仕途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学位,或秀才,或举人,或进士,方可进入仕途,加官进禄,实现功名富贵。故此,立桅杆也就成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向往。立桅杆对于彰显家庭或家族名望,褒扬家风,勉励后人进取,在科举时代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历史的演进中,桅杆逐渐退递成为一种文化标识,所传递的是一种读书进取的信息。清代以后,一些虽未取得功名,但战功卓著或政绩显赫者,也可享有立桅杆的荣誉。

在墓前立桅杆,意在告慰已逝者,子孙通过努力,已获取功名,同时也向世人宣告,其家庭或家族中,有人中式过或做过高官,故此桅杆也叫做“功名柱”。凡是有桅杆的地方,说明此地有人考取功名或做过高官,桅杆越密集的地方,说明这里考取功名的人越多。

竖立桅杆,首要条件是科试取得相应功名,其次,家庭得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据清《圆明园内工侧记》记载,修圆明园时,竖一旗杆,要“搭井栏架子,挂绳秤,安夹杆,上宝顶,扎缚绳一百四十斤,搭材匠二十四工,壮夫十二名,控后手壮夫二十四名……”这仅是竖立桅杆时的劳力,立桅杆之前,还需采石、打磨、雕刻、运输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都需要相应的工匠来完成,支付相应的费用,在没有现代采石、打磨、雕刻、运输、起重器械的时代,全凭人力,立一根桅杆是一件费时、费力、费财之事,得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普通人家,即使有人考取了功名,一时半会也是立不起桅杆的。为了鼓励读书考功名,为朝廷培育人才,朝廷或当地官府,会奖赏银两支持立杆,清《科场条例》载:“进士应给旗银三十两,一甲三名加增五十两”。官方设奖,更重要的目的是劝学乡里,但三五十两银子,是立不起一根桅杆的。

安龙的桅杆均为石质,这大概是安龙山多、石多的原因吧。安龙县城及其周围,到底有多少桅杆,没有记载,也没有人统计过,但从这里可知,当年安龙考取功名的人数,并不算少。

据查考,明代安隆所考取举人1名,拔贡2名,岁贡21名。清代,考取文武进士、举人、副榜及各类贡生260余名,其中文进士3名,武进士2名,文举人33名,武举人42名。当然这些进士、举人、贡生不可能都立桅杆,如前所述,立桅杆是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的,但从考取功名的人数推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家立了桅杆。再则,清代从府城出去正四品及其以上的武职官员有44名,如果他们中的一部分也立桅杆的话,则安龙的桅杆数量应该是很多的,难怪县城周围有叫“桅杆堡”“桅杆坪”的地名。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保存得相对完好的,仅有安龙老城景氏家族祖墓前的桅杆。于是,我专门约请了景氏后人景祥猷先生,请他介绍安龙景氏竖立桅杆的情况,并请其作向导,到他家祖墓前查看。

景祥猷先生说,安龙景氏,祖籍江南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一带),其先祖景双鼎,元末从军,隶元将王志部下,后归顺明太祖朱元璋,因屡立军功,被授光禄大夫(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公元1373年,朱元璋命景双鼎镇守广西泗城(今广西凌云)等二十四土州,受命攻取当时仍为元朝统治的南盘江以北地区,战后落籍黄坪营(今兴义城区)东南之景家屯。景双鼎育有二子,长子景伏一随父留守黄坪营(后迁居普安县青山镇西郊的水桥),次子景伏二在南笼(今安龙)为官,成为安龙景氏的始祖。景伏二墓在老城北郊接官厅附近,因他的后代景其浚、景方昶先后中进士、选翰林,皇恩允许按制维修坟墓,不仅墓地面积大,规格高,且在墓前竖立了几对桅杆,但均被毁掉了。八世祖景之仁廪生出身,诰封怀远将军,墓在钱相訾报,墓前立有桅杆一对,现仅存基脚部分。

景祥猷先生带我来到西城区安龙大道旁一个被称为禄美寨的村庄背后,这里有一片数亩宽的缓坡地,长满了松树、青杠树和其它灌木,解放前是景氏家族的一处坟山。在其祖墓后,立有石刻地契一块,上面的字迹比较清晰,记载了这块墓地购买的时间、银两、四至界限等。这里安葬着景氏第八世祖母缪氏老太君,其子景万增为清雍正元年(1723)武举人,在墓前呈八字型竖立石制桅杆两对四根,道光己酉年立。其中一对,左杆刻:“慈德啟文宗想当年凤诰章领紫泥屡晋彰鸿范”,落款为:“道光已酉年孟秋吉旦”。右杆刻“嗣徽恩大姒幸今日龙章叠沛华表三更云鹤归”,落款为:“孝男来孙其淦谨誌”。景其淦,道光十年(1830)优贡生,官江苏荆溪知县,加同知衔(副知府)。因景氏家族的一支就住在绿美,所以这里的桅杆得以保存下来,但桅杆的构件已不完整,墓右前方的那根桅杆,“斗”及“斗”的上半部分已不存在,墓前左面的桅杆,“斗”存而“斗”上的笔峰不知去向。

在离这两对桅杆斜对面约数百米的地方,是景氏先祖景震、景雯二人的合葬墓,墓前现存左右两对桅杆,但杆上的字迹,已经无法辨认,为一“斗”桅杆,其中一杆的“斗”及“斗”上的笔峰,也已不见。

景震、景雯,二人是孪生兄弟,同为拔贡生,入国子监读书,廷考合格后,分别授锦屏、玉屏训导。但因厌恶官场,均未就职,醉心于地方教书授徒,对学生循循善诱,兄弟俩互相训勉,互相切磋,学识“名噪文坛”,士子们十分仰慕。除兴学外,地方凡守城、劝捐、赈饥、招募等公共事务,都报赤忱之心参与。二人友爱、至老不衰,兄弟俩先后一年去世,死后共葬同穴,《兴义府志》载有二人传记。由于二人在世时的人品、学识皆为兴义府楷模,引得两江总督林则徐、江苏巡抚陈銮、两淮盐运史但明伦、松江知府沈兆等高官都赋诗撰文予以赞美,景氏后辈为弘扬其学识、人品,在其墓前立了两对桅杆。

景氏保存得比较完好的,还有位于安龙县老城桅峰山西面约五百余米的兔儿山脚下御校场的第十一世祖母杨氏墓前的桅杆。墓前曾立有三对石桅杆,现存两对,其中一对保存完好。左柱刻“幸此日滇南著绩泥封叠荷龙章”,右柱刻“忆当年堂北辉尘琳宇久归鹤驾”,此联为景尧春誌,时间为咸丰元年(1852)。

景尧春系景震之子,为道光二年(1822)副榜,官顺宁县知县,家住府城小西门。

景震的另一子景寿春,为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通州知州、徐州知府。景震之孙、景寿春之子景其浚,咸丰二年(1853)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先后担任过浙江乡试主考、陕甘学政、湖南学政、安徽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正二品)等。他十分关心家乡,咸同年间,兴义府动乱不堪,百姓生灵涂炭,他上书朝廷,力主没收绝产归公,救济受灾乡民。

景寿春另一子景其沅,咸丰时举人,官四川酉阳直隶州知州,多惠政、政声佳,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士民怀念他的功绩,请求朝廷列名宦祠祭祀。

景氏族人进入《兴义府志》的除景伏二、景震、景雯之外,还有景殿飏、景泰飏、景霙、景仰、景寿春等,景其浚载入《南笼续志》,景方鉴的事迹记在《安龙县志》之中。

“惟有书香能致远”,从清雍正至光绪时期,安龙景氏一族,以读书、授教为根本,以科举考试为追求,九世祖景万增、景万宣,分别为雍正六年(1728)和雍正十三年(1835)武举人,第十二世祖景寿春于嘉庆十五年(1810)考中景氏第一位文举人,第十三世祖景其全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和景其沅于咸丰十一年(1861),为安龙景氏的第二三位文举人,景氏其字辈的景其浚,于咸丰二年(1852)高中进士,第十四世祖景方昶,于光绪十五年(1889)又中进士。至清宣统时,安龙景氏获取功名者多达五十余人,其中进士2名,文举、武举各3名,各类贡生22人,文庠4名,武庠4名。

安龙景氏代代出功名,代表了清代府城科名不绝,世代簪缨的状况。

凝视着留存下来的桅杆,我眼前浮现出府城中那些孜孜不倦的学子挑灯夜战、焚膏继晷、苦读不辍的景象,听到了府城里那些街巷中传出的朗朗书声。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通向功名的重要渠道便是参加科考。为了金榜题名,有多少学子寒窗苦读,为的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可是如今,能见证安龙这块土地钟灵毓秀、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桅杆仅有那十几根,可否把这些宝贝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呢?如果安龙境内曾经的那些桅杆都在,或许我们能够从中读到府城更多的书香故事。

作者:文/图 黄朝文

栏目:文体旅融合 高品质生活

栏目: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栏目:探索发现

值班主任 郭连军 编辑校对 陶昌武 版式 刘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卢氏十条》继世长古时,石桅杆是夸耀功名的科举文物之一。在卢屋村的卢氏祠堂前,一对单斗桅杆巍然屹立了数百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卢屋村,在家族延绵中,
2023-10-08 03:33:00
500吨桅杆式起重机投入使用!烟台港大件装卸再添“重器”
...蓬莱港公司6号泊位稳稳吊装到货船甲板上,标志着500吨桅杆式起重机在烟台港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北方知名风电设备作业母港”再添装卸“重器”。装船期间,在烟台港生产业务部的统一指
2023-09-01 07:01:00
大庙弄电视塔修缮出新
...本报讯(何一智 王栋 张鑫异) 11月26日上午,随着塔顶桅杆拆除,位于钟楼区大庙弄的电视塔修缮出新工程全部完成。本次桅杆拆除,是我市首次完成142米高空吊装作业。大庙弄电视
2023-12-03 08:29:00
电网增容大改造 保障居民过暖冬
...公司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啊!”1月14日,恩施市盛家坝镇桅杆堡居民对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连声称赞。春节临近,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历时8天将35千伏桅杆堡配电站主变从3150
2024-01-24 10:44:00
泰国王后攀爬上20米桅杆引关注,帆船比赛归来,71岁泰王未去迎接
...提达在帆船上还展示了自己过人的体力,她徒手攀爬上了桅杆,当然是在有安全绳的保护下。单独看上面张照片的话,还以为她是在象征性地攀爬,但看了这一张会发现,苏提达不只是体力好,而且
2023-12-11 14:53:00
四川小山村收获第一桶金
...满满、干劲十足。”近日,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桅杆村党支部书记先良东看着刚刚到账的20万元,笑得合不拢嘴。自绍兴市上虞区与金口河区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坚持将增加村级
2023-08-30 05:48:00
技术太先进,美军认真看!福建舰装上“围脖”,美军机蜂拥围观
...到中国海军未来的无穷潜力。继电磁弹射器之后,一体化桅杆引起外界瞩目,美军机甚至专门跑来参观。现在,我们将从福建舰采用的独特设计出发,深入探讨这艘航母到底还藏着哪些秘密,以及这
2023-09-15 09:42:00
漫谈风帆训练舰
...训练舰驶抵上海某码头,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桅杆高耸、白帆错落,其独特的结构吸引了众多目光。风帆训练舰,是指利用风帆获取动力、供海军院校学员和水手进行海上实习训练的勤务
2023-11-10 05:28:00
印江:盘活闲置资产 激发乡村活力
...就业机会。”缠溪村驻村干部杨锐介绍。同样,在洋溪镇桅杆村的乡村小学内,炊烟袅袅,工人们正奔波于各间熏烤房内,查看熏烤腊肉的火势。桅杆村位于洋溪镇东北部,地处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4-02-19 09: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