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我国历史上最牛最强的一次科举是在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这一届,当时科举的前三名默默无闻,前三之后能人辈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吧!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方式,由于采取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更多
北宋文化巅峰:揭秘1057年科举巨星阵容
...苏轼、曾巩等,虽然高中了,但连前三都没有进入。这次科举考试的前三名是,状元是章衡,榜样为窦卞,探花为罗凯。这三个人成绩虽然是当时最好的,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其他高中的人我们肯定知道。这届科考...……更多
北宋科举制度的黄金时代:龙虎榜的诞生
科举考试自大业元年(605年)建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直都是朝廷任选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制度共经历了1300年,纵使历经千年,朝代更迭,它始终被保留,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其中,有一年科考最值得...……更多
策论取士:苏轼的科举策略与执政者的期望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一起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这对兄弟谁都没有想到,他们此行会对整个文坛造成怎样的轰动。科举考试对于古人而言,是类似于现在高考,又要比高考更加重要的考试,所谓“朝为田舍郎...……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意见虽然一致,欧阳修其实也是存着自己的私心的,他在科举考试之前收了一名弟子叫作曾巩,曾巩这个人的才华也不一般,在文章上面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相信这篇文章一定是自己的地质针孔...……更多
欧阳修:古文运动的领袖与千里马的伯乐
...,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将其收为弟子。不过,曾巩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1042年,曾巩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当时骈文还比较流行,擅长古文的曾巩落榜。不过,欧阳修非常赏识这名弟子,专门写了一篇《送曾巩秀才序》,...……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末的传奇人生与背后的伟大女性
...,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曾巩屡试不中,一个才子却考不中科举,也是莫大的悲哀。曾巩科举不中,加上家境贫寒,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成婚,媒婆都不给他介绍。后来,经过亲戚介绍,三十五岁的曾巩,才同十八岁的晁文柔成婚...……更多
...:海南日报■ 孔见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考,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华彩的一页。之所以如此,全因为欧阳修担任了主考官。是年正月六日,欧阳修受命知礼部贡举事,仁宗皇帝特别赐予他“文儒”的尊号。同知贡举的还有翰林...……更多
...花架下宴请文人学子,花落谁的酒杯谁就要饮酒作赋。02科举取士,苦中作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了文人的发展道路。同唐朝的科举制相比,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比如增加殿试,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中者皆...……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中担任过官职。曾巩从小便聪明伶俐,一目十行。他通过科举考试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并且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再后来他担任司法参军,负责管理法律的运用,凭借着适当的刑罚而闻名天下。在这之后,他陆陆续续的被皇帝升...……更多
何去非:宋朝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能文,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可惜考运不佳,连续六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了,与“十上不第”的罗隐可以说是同病相怜。没奈何,只得在京城里教书谋生。何去非的第一个伯乐是曾巩。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壬戌科举放榜。那...……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科举取士自隋朝设立以来,历代以来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最直接方法,也是寒门读书人进阶的唯一途径。虽然到清朝经历过“八股取士”的框架,比较死板,但仍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北宋初中期建国...……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一门三杰”
在科举时代,一门三进士即视为殊,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出身在“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世家,倒是夸张了一些。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之类的书香门第...……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将这篇文章列...……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他们中间还有一段传奇佳话。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科举考试中,以其出色的文章赢得欧阳修高评。欧阳修原本以为学生曾巩所写,因而避嫌将其文章列为第二名。放榜之后才发现,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欧阳修对苏轼...……更多
...育,自幼勤奋好学,十几岁时就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可在科举仕途上却累受挫折。十八岁那年,曾巩首次科考落第。五年后,即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他再次来到京城准备参加第二年的科考,并入太学就读。这时他想起要去...……更多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科举时代的“唯分数”争论狄永从隋唐到明清的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唐代进士科实行“通榜”和“公荐”制度,当时录取进士不仅看考...……更多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身低微,才华得不到认可,唯一步入仕途的道路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了。于是他从22岁就开始考,连考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但他连续奋战,锲而不舍,终于在第四次考试时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进士,那年25岁。 公元796年年七月,韩...……更多
从曾巩的《咏柳》看人性的复杂与宽容的重要性
...端不偏激,不把谁“一棒子打死”,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中国文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大半时间都在宣扬“中庸之道”,这也是最符合人心、人性的哲学。今天我们借曾巩的诗,认真仔细地把其中的道理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更多
北宋时期的繁荣与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百姓、士大夫阶层都有条件和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北宋的科举制度也推动了诗词的大量产生。科举考试把诗词作为必考项目,为了应试,大量士人不得不学习和练习诗词。这使得社会上可以创作诗词的人才大大增加。一些词人如...……更多
眉山与三苏的产生(中)
...私学。在当时相当发达,生员不少。宋代眉山兴盛的教育科举对三苏的影响据胡昭曦《四川书院史》统计,宋代四川各地建有书院29所,其中眉州有5所,包括东馆书院:在眉州城西75里东馆镇(今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宋绍兴间建(...……更多
苏轼:在困境中绽放的文学巨星
...,时值大考,全国的读书人都满怀憧憬地涌入汴梁城参加科举,“十年寒窗莫辜负,鲜衣怒马把乡还”,这也是他们共同的期待。此次科考朝廷也相当重视,享誉文坛的欧阳修被任命为主考官。此刻他正在审阅刚交上来的试卷,...……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干脆写不成句子。欧阳修一心要革除这种弊病。在他主持科举考试时,凡发现文章过分古怪难懂的,都不予录取。他还要求考官率先垂范,带头写通俗的文章。这次开试之前,欧阳修也提出倡议,要各位考官给考生们做个样子。...……更多
苏轼鼓励晚辈考试,告诉他中举之后有什么好事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这种选拔人才的举措越来越得到重视。科举制从唐朝开始发展,宋朝得到规范,明清时期达到极盛顶峰。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将它当作步入仕途的不二法门。科考对于每个学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赴...……更多
柳永:北宋落第才子,用一首词赢得千古名
...。这位在北宋乃至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却在参加科举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次参考,多次落榜,心里带有很大的怨气。为此他写下了一首“落第词”,句句带有牢骚,同时也反应出他个人叛逆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更多
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一种独特的婚配现象
...读书博取功名揭示得淋漓尽致。(宋仁宗剧照)三、宋代科举制度最完备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发展最完备、也最完善的朝代,宋朝科考也是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而在科考中胜出者往往能名利双收、待遇丰厚。如此“学而优则仕...……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前后一共历经1300年,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状元。本文将为您列举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他们各有各自的上榜理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国家,科...……更多
...童一样,爱才之情溢于言表。苏轼不久便在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其实,不单苏洵父子,其他如文彦博、司马光、曾巩、王安石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在“布衣屏处、未为人知”的时候得到过欧阳修的激赏,并通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孙朱瞻基选嫔妃一脸无奈,顾全大局为了皇权,还是辜负了她
历朝历代废后的皇上占少数,这算是一件大事,关乎国本,可小编今天说的这位皇帝却是明朝废后的第一人,他就是朱瞻基,明朝第5位皇帝
2024-11-10 09:44:00
朱棣挚爱皇后去世,想娶小姨子,她为拒绝果断出家
朱棣是明朝第3位皇帝,其实他的皇位有点来路不正,毕竟他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帜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其实在朱元璋26位皇子中
2024-11-10 09:44:00
她与皇上15年生12子,为成就丈夫,甘愿出家,31岁被赐死
在古时候,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她们的一生都是在围绕着自己的丈夫转,丝毫没有话语权,出生富贵人家的女子还好点,起码能享受荣华富贵
2024-11-10 09:45:00
为什么有人说朱厚照是一位有“粉丝”的皇帝?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明朝的政治制度框架。朱元璋起于草根,建立了大明王朝,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按照通俗来说
2024-11-10 09:45:00
万历清算张居正,却保留“一条鞭法”,李太后为何也不吱声?
万历皇帝之所以要清算张居正,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打破既有的政治格局,为自己亲政创造条件,张居正执掌朝政十多年,的确创造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2024-11-10 09:46:00
孙膑大败庞涓后为何销声匿迹,他去了哪里?
提到孙膑就不得不说庞涓,他们二人据说都出自鬼谷子门下,临下山的时候鬼谷子分别让他俩采朵花来占卜,预测一下前程。庞涓采来花后
2024-11-10 09:51:0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坐拥后宫佳丽,为何非要将李元吉之妻带入宫?
我就不过多介绍李世民了,因为这个人我们实在是太熟了。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杀死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
2024-11-10 09:53:00
她贵为大清公主,却被幽禁至15岁,下嫁后又守寡50年
古代女子一生都没有自由与权力,因此在她们的眼中,最羡慕的就是可以投身在皇家的女儿,公主们自出生起想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2024-11-10 09:54:00
病重朱元璋找来宠妃:你陪朕16年有功,去见你哥吧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那位创立王朝的伟大君主,病倒了。他,那个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现在面对着生命的最后时刻
2024-11-10 09:54:00
将军远征回国时得知母国灭亡,就地建立—2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古代,将军驰骋沙场、为国拼杀,守卫国土。将军都是在皇帝的命令之下行事,而将军自己建立一个庞大的国家,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2024-11-10 09:55:00
高拱找张居正密谋干掉政敌,张转身就去告密:权力斗争中没有友情
明隆庆六年(1567年),明穆宗病危,临死前召见三位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辅佐10岁的太子登基
2024-11-10 09:56:00
朱允炆逃出南京,看到朱元璋的密旨大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对南京发动进攻。在这个过程当中,朱允炆处在劣势当中便从南京出逃,有些版本的史料记载说,朱元璋当时给朱允炆留了一道密旨
2024-11-10 09:57:00
如日中天的唐朝,为什么突然爆发安史之乱?李隆基只是引爆者?
李渊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建立了李氏天下,后来兢兢业业,勤勉爱政,使得唐朝的根基日渐稳固。再到之后的李世民即位,使得唐朝更加繁荣
2024-11-10 09:58:00
朱元璋亲自作诗给他,以表宠信,晚年却被孙子牵连险丧命
小编今天讲的这个人是朱元璋的爱臣,也是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功臣之一,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执政后,生怕大臣掠夺大权造成谋反
2024-11-10 09:59:00
宋朝模范丈夫:司马光终生不纳妾
宋朝,经济发达商业活跃,“纳妾市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宋人文集或者笔记中,时常能见到男人去买妾的情形。加上宋朝规定,出任地方官不许携带家属
2024-11-10 09: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