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黄巢:因长相被轻视,起义推翻唐朝的传奇人物
...,颇有武艺,在诗词上也小有造诣,在成年后便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后在广元元年的武举上却成为了武状元。然而在觐见的时候,皇上被黄巢五短身材、五官畸形的相貌吓到了,因此夺回了他武状元名号另选...……更多
张献忠在四川的暴行:滥杀无辜,武举人命丧马下,七杀碑成谜
...的字认不得几个的秦王张献忠经过“殿试”亲自点了一位状元,叫张大受,此人能文能武,相貌不凡,是身材魁梧有力,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左右纷纷恭维献忠说,我大西皇帝求才若渴,如今终于得到了一位古今罕有的天下奇才...……更多
...兵书的阅读心得和研究。只可惜宋朝重文抑武,很多人武科举人进入了仕途就从文弃武,专事文职工作而不愿带兵打仗,所以两宋时期很少有武科举出身的名将。徐徽言却是例外。少年徐徽言自中武魁便到辗转在边疆担任武职,...……更多
南汉末代君主刘鋹:荒淫无度,开创阉人王朝
...刘鋹每天都很忙碌。终究亡国此时中原王朝已经变天了,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就开始对割据政权的征讨了,对于岭南的南汉,自然也是赵匡胤灭掉的对象,于是准备之后,赵匡胤派大将潘美攻打南汉,此时的南汉宗室早已被杀得...……更多
...没有放弃。他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官员。然而,连续多年的进士考试都未能让他成功登第。沮丧之余,黄巢转而参加武举考试。这一次,他凭借过人的武艺和胆识,竟然一举...……更多
武则天开创的“武举制”究竟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
...习武的人虽然擅长骑射,却不见得懂礼节规矩,无法通过科举的文官选拔制度入仕为官。军队实力的削弱,使得武则天对统治的危机感日益增加。在多方面的压力下,一个“武举制度”的设想也由此产生。武举制度的确立,唐代...……更多
陈抟:从科举失利到道家大师的转变
...座山。没想到这个话真的成真了,这个穷小子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如约将华山赐给陈抟。陈抟却谢而不收,因为他志不在此。他为何要这样拒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抟的故事。进山修炼陈抟出生于公元871年,号扶摇子,是北宋...……更多
五代十国的南汉除了阉割大臣,还有更多奇闻趣事
...然猜出这是南汉故意逞强的说法。岁月飞逝,十五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恭帝柴宗训,建立宋朝,站稳脚跟后,赵匡胤便开始推进统一天下的进程,他派兵攻取了南汉,最后把南汉的后主刘鋹及其群臣虏回到开封,一些...……更多
王伦:因小气引发的悲剧
...白衣的更不一定是书生。王伦是个不及第的秀才,也就是科举考试一直没上岸,然后落草了。什么原因,没说,就是说因鸟气,什么鸟气就不知道了。肯定没有林冲那样的鸟气。王伦不是读书人,而是一个应武举的。武举其实一...……更多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分信服。公元960年,赵光义参加了陈桥驿兵变,他的兄长赵匡胤也在身边众人的拥护下,登基为帝。兄长成为皇帝之后,立下无数战马功劳的赵光义也被封为王爷,地位更是比宰相还要高。按理来说,皇帝之位一般传给自己的儿...……更多
他是明朝最传奇的太监,15岁就权倾朝野杀人无数,竟然得到善终
...以外,他还为大明立下了很多功劳。如他奏请成化皇帝,科举除了文举外,还要有武举。成化同意后,让他置办武举。汪直将武举选出来的状元,纷纷投入到了边疆敌患区。然而他功劳最大的,就是17岁的时候,负责成化皇帝的...……更多
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在古代是怎样的地位?
...么一句话:“别把状元不当宰相,但也别把宰相当状元”科举中的状元厉不厉害?状元就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的第一名,说不厉害那肯定是假的,而且是很厉害。但是状元暂且还不是官,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当官的最高目标是...……更多
为什么隋炀帝当了皇帝之后,就开始变成了一个“昏君”?
...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强大起来。正如同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对南唐使者所说的那样:“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隋炀帝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当然不能允许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自己身边安然发展...……更多
状元与进士:科举制度下的人生分水岭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考试,更是一种社会阶层的划分。在这条漫长的仕途之路上,考中状元与仅仅中个进士之间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这两者间的分野,不仅仅体现在荣誉和地位上,...……更多
赵楷以皇太子身份参加科举,成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这金榜题名就排在了第一位。说起来,自从隋唐开始使用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就变成了大多寒门子通向仕途的唯一通道。如果谁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那真的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在《范进中举》中范进,仅仅是在他50多岁考中...……更多
宋朝时期应对考试舞弊的方法,有些比现代还绝
...统治者还是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尤其在北宋开国的时候,赵匡胤就宣布废除“公荐”制度,这个“公荐”制度是什么呢?那是唐朝科举制度的一个弊端了,当时“公荐制度”的推行,让唐朝的贡院主考官在还没入贡院之前,可能...……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老朱又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大明自己的科举考试。老文人靠不住,就依靠新一代知识分子。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国不久的大明王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谁能成为本朝第一位状元,自然也是万众瞩目...……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赵匡胤初登宝座,就“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就颁布诏书,特奏贡士(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更多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社会,为了选拔更多人才,科举考试成为通往朝廷官职的主要途径。许多文人通过这一途径,最终在朝廷中谋得一席之地。科举考试被视为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而皇帝对这些文人格外看重。朝廷中的大臣多为...……更多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
明代状元后裔保留的一份科举试卷副本,吸引了众多专家前来参观,专家强调,这一文物应该传承下去,成为民族历史的一部分。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直到清朝才废除,影响了1300多年。这种制度虽然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但也为...……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科举在古代是选拔人才的常用方式,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更多
为何说宋太宗是被低估的
...光义,即位后改名炅。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发生好几起。如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拟郭冲为状元,可是朱元璋觉得此人貌不惊人,不足以显示大明帝国的新兴气象,于是换成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的吴伯宗,“以壮国威”。又永乐二十二年(14...……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上较为落后。直到元朝,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明、清两朝,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更多
颜值在古代科举中的隐藏重要性
...此之后能飞黄腾达了。所以说,能够考上状元,对于参加科举制的考生来说,是最高兴的一件事。但其实,如果有考生中的是探花,他们反而会比中状元还高兴,这是为何呢?探花,是殿试中的第三名,第一名是状元,殿试三甲...……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什么好激动地,还疯了,这也太没有出息了。但真正进入科举的读书人才知道,所谓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而且,不要说得状元,就是考这个状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进入科举,才知道...……更多
夫子庙前比射箭 六艺传承汇古今——文体旅融合新场景不断涌现
...,是游客到访南京的必达之处。日前,景区内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广场前观者如堵。2023年全国射箭锦标赛(室外)在这里举行决赛,令很多游客驻足观看。这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部门将专业赛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体...……更多
在宋朝,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经过两次杯酒释兵权以后,宋太祖赵匡胤解除了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并通过抬高文官的地位,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以及对全国各地的控制。赵匡胤认为,自从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以来,在一...……更多
...,北宋之前叫宋州。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宋州为艺祖(赵匡胤)龙兴之地,遂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仍为京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夺取南京后,为何杨秀清不直接攻打燕京
实力不允许,杨秀清只要头脑不“发烧”,绝对不会全军杀向燕京,这无异于找死,并非明智之举。一、太平天国3次北上的争论北上燕京
2024-07-11 20:38:00
汉景帝为凝聚人心,斩杀晁错,三个月后平定七国之乱
前154年,汉景帝削藩,对晁错说:“爱卿,还是你懂我,是忠臣”。次日,汉景帝下令将晁错腰斩,晁错死时,身上还穿着朝服。那么
2024-07-11 20:41:00
为何说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击败匈奴的概率不大
汉朝帅才凋零,没有卫青、霍去病:汉武帝击败匈奴的概率不大,汉军以防作战为主,被动挨打,灰头土脸。近代有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2024-07-11 20:48:00
朱元璋为何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
朱元璋2次派出使者,想对元朝“称臣”,摆脱困局。1360年,是朱元璋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年,但朱元璋挺过来了,时代成就了洪武大帝
2024-07-11 20:50:00
65岁老将曾天养,跟湘军单挑为何坠马而死
1854年,65岁老将曾天养被小兵打死,两湖太平军为他“素服6天”。曾天养勇猛善战,却逞匹夫之勇,导致西征局势恶化,湘军夺取武昌
2024-07-11 20:56:00
为何说乾隆活了89岁,带走了“康乾盛世”
乾隆活了89岁,他看着道光长大,却给孙子道光、曾孙咸丰留下烂摊子,也是一种悲哀。一、论寿命和在位时间,古代帝王很少能跟乾隆掰手腕古代医疗水平有限
2024-07-11 21:02:00
邓艾66岁率兵灭亡蜀汉,为何67岁被处死
264年,67岁的邓艾在囚车里被打死,留在洛阳的儿子也全部被杀,孙子发配西域充军。邓艾为人高调,即便灭亡蜀国,也会被司马昭抛弃
2024-07-11 21:04:00
石达开为何会在大河畔全军覆没
大渡河畔,清朝都是“杂牌军”,战斗力一般。石达开优柔寡断,不敢孤注一掷,放手一搏,结果全军覆没。一、杨秀清遭遇包围,当机立断
2024-07-11 21:06:00
为何说论综合实力,陈玉成不如李秀成
综合实力,李秀成甩开陈玉成几条街,两人不是一个档次。一、对人才的培养,陈玉成不如李秀成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这是太平天国的悲哀
2024-07-11 21:08:00
李秀成被俘虏,曾国藩为何不将他凌迟
曾国藩不是害怕清朝,而是英雄惺惺相惜,他让忠王李秀成死得体面,有尊严地结束一生,故而没有凌迟。一、李秀成被俘虏经过,及其受审天京之战最后两个月
2024-07-11 21:09:00
为何说建文帝稍微用点心,不着急削藩,可以搞定朱棣
建文帝自认为比朱元璋聪明,太过自信,否则朱棣只能安分守己,乖乖当一位贤王。朱允炆想要“输”,难度太大,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摆平朱棣
2024-07-11 21:13:00
刘邦最痛恨的功臣是谁,为何册封什邡侯,得以善终
雍齿,刘邦最痛恨的功臣,却不敢杀他,还册封什邡侯,好吃好喝招待。刘邦不是大度,而是雍齿的社会影响力太大,关系到西汉国祚的传承
2024-07-11 21:15:00
邓愈为明朝开疆数千里,儿子为何被朱元璋绞死
1377年,卫国公邓愈班师途中病逝,朱元璋大哭,停朝3天。13年后,朱元璋绞死邓愈的儿子邓镇,但邓愈家族依然享受荣华,没有受到牵连
2024-07-11 21:16:00
朱元璋麾下首席大将是谁,地位比徐达、常遇春高
1362年,朱元璋设宴款待大将邵荣,一边喝酒一边流泪。邵荣心情不好,没有饮酒,一脸忧愁,但从容赴死,被斩首示众。邵荣,第一个被朱元璋处死的大将
2024-07-11 21:17:00
清朝为何裁撤鲍超的“霆军”
鲍超成就了曾国藩中兴名臣之首的“功绩”,却无奈成为“弃儿”。鲍超晚年悲剧命运,是权力博弈使然,他是牺牲品。一、鲍超成就了曾国藩1858年11月
2024-07-11 2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