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9 14: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学过这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大家可否知道,正是这位劝诫大家珍惜粮食的唐朝诗人,最后却并没有成为一位清廉之人。

官居高位后,他反而搜刮民脂民膏,成为了一代大贪官。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位唐朝诗人以外,北宋也有一个“清廉”的宰相,但他却为了喝一碗汤,竟让厨师每天都要杀死一百只鸡。

那么,这个北宋宰相,又是否真是清廉之人呢?亦或者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成功灭掉北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

宋太宗原名赵匡义,为了避讳后来改名为赵光义,他生于公元939年,死于997年,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根据相关历史记载,赵光义来历不凡,他的出生更是极为奇异。

最开始时,先是赵光义的母亲在夜晚做梦,梦里遇见了一位神仙,捧着一轮太阳送给了她,紧接着赵光义的母亲就怀孕了。赵光义真正出生时,更是天降异象。

当时,虽然是夜晚却有红光升起,如同大火一般,整个大街小巷更是充满着一股异香。也许正是因为赵光义的来历如此卓尔不同,所以他在幼年时就极其聪慧,身边的小伙伴更是对其十分信服。

公元960年,赵光义参加了陈桥驿兵变,他的兄长赵匡胤也在身边众人的拥护下,登基为帝。兄长成为皇帝之后,立下无数战马功劳的赵光义也被封为王爷,地位更是比宰相还要高。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按理来说,皇帝之位一般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赵匡胤驾崩之后,新一任的继承者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在史书中记载,当时处于开宝九年的一个夜晚,宋太祖赵匡胤下令让自己的兄弟前来皇宫之中。

二人在宫内一起聊天、饮酒,由于天色已晚,赵光义当晚直接留在了皇宫中。但是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宋太祖赵匡胤却突然去世,第3天赵光义就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宋朝的新一任掌权者。

著名的北宋“清廉”宰相,喝一碗汤却要宰杀一百只鸡

不管赵光义的皇帝之位,究竟是如何得来的,也不管是否背后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赵光义在即位之后,确实是做下了不少实事,他成功的灭掉了北汉,更是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也正是因为赵光义有着雄才大略之心,所以在他执政期间,朝中出现了不少的能臣武将。其中就有一位文臣,更是三次登上相位,他就是北宋的宰相吕蒙正。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吕蒙正是河南洛阳人士,他生于公元944年,死于公元1011年,享年68岁。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极其重文轻武的年代,也是无数文人士大夫最为向往的一个时代。

因此,在宋朝年间出现了无数文学大家,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人士就占据了六位。正如那句话所言,“学而仕则优”,吕蒙正也是众多踏上科举之路的学子之一。

吕蒙正才华横溢,在科举这条道路上走得颇为顺遂,后来更是在太平兴国二年一举夺魁,成为了进士第一名。成功拿下状元之位后,吕蒙正直接就被朝廷任命为监丞、升州通判,皇帝赵光义更是对其极为看重。

当时,赵光义不仅赐给了吕蒙正大量的钱财,而且更是表示若是在处理政事方面有为难之处,可以不用通过上级官员,直接骑马前来禀告。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吕蒙正为人正直,并且对待一些事情敢于直言不讳,当与众位大臣共同讨论政事时,若是发现有失公允之处,更是直接指出问题,丝毫不怕会受到其他大臣的记恨。

也正是因为他处事公正,为人大公无私,这让皇帝对其十分恩重。后来,吕蒙正因为母亲去世,按理来讲应该为其守孝三年,但尚未到三年之期时,他就被皇帝下令重新起用。

吕蒙正的行事作风,自然免不了得罪了一帮大臣,但更多的是获得了他人的欣赏,在当时他有着很高的名望。而且在吕蒙正为官期间,除了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外,他更是不接受任何贿赂,是北宋有名的清廉之臣。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如此清廉的官员,却因为喝一碗鸡汤就要杀死上百只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正如那句话所言,人生在世只有吃喝二字,所以即使是德高望重的吕蒙正,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口腹之欲。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对于各种吃食,吕蒙正最爱的就是一碗汤,但是他却不知道这碗汤背后所需要的食材。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吕蒙正才发现原来烹饪这一碗鸡汤,背后竟然要耗费掉一百只鸡。

因为,这碗汤的食材虽然是由鸡制作而成,但是却只取鸡舌头这一个部位,剩下的其他部位由于过多根本无法吃完,一般被扔掉,鸡毛、鸡骨堆成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得知道真相后的吕蒙正,内心极为愧疚和自责,于是下令再也不让其他人制作这道食物。总的来说,吕蒙正虽然一碗鸡汤要耗费上百只鸡,但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有过但无罪。

更何况,回看吕蒙正的为官生涯,公正廉洁、为国为民,称得上是一位父母官。这样的行为,比那些自我标榜清廉,实则是奢靡无度的官员要好得多,唐朝时期的李绅便是如此。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曾写下《悯农二首》的李绅,最后却成为一代大贪官

李绅是唐朝人士,他生于公元772年,死于公元846年。他虽然出生于官绅之家,但幼年却并不平安喜乐,父亲在其幼年时就离开了人世。

因此在学习方面,多是由他的母亲教导,大约在公元786年左右,李绅开始在无锡的惠山寺进行读书学习。仕途方面,李绅一直到壮年时,才成功考入进士,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

李绅的仕途之路走得颇为坎坷,后来更是被卷进了牛李党争之中,由于李党失势,李绅也遭到牵连,然后被贬官。当然,到了人生晚年,李绅最终又被朝廷重新起复,成功地登上了相位。

总之,李绅的政治生涯是波澜壮阔,不过他真正的突出成就在于文学创作,其中最著名的诗篇就有《悯农二首》。他的这两首诗,我们在小学课本上也学过,可以看出对于辛勤工作的农民,李绅是饱含着真挚的同情。

表面清廉,内心腐朽:唐朝诗人与北宋宰相的真相

可笑的是,在现实之中,李绅居于高位之后,却成为了一个大贪官。他根本不管百姓死活,生活作风极为奢侈,甚至有人传言,他的一顿饭就要耗费几百贯,甚至上千贯。

这样的一个自我标榜的人,与上述提到的吕蒙正,称得上是天差地别。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宋宰相吕蒙正为喝一碗鸡汤,厨子每天杀100只鸡
...今,非一言而定论。吕蒙正与李绅,各有过与不及,但前者之清廉仁政,终非后者所能及也。功过虽有不同,吕相之言行犹可鉴戒与学。纵有过失,吕相之为人亦可称颂。结语食不厌精,腹不厌满。
2024-01-07 18:13:00
皇上暗中在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旨:打开国库
...百姓的赤诚之心。皇权之下的疑云暗涌然而,即便是如此清廉的宰相,也难逃猜忌的目光。当时的皇帝,虽然对张俭的能力和品格赞赏有加,但内心始终存有一丝疑虑。一个出身寒门的臣子,如何能
2024-08-19 11:12:00
聊聊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吕端
...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清廉俭约,百姓安宁。宋太宗即位,充任开封府判官,因事贬为商汝司户参军,迁太常丞,出任蔡州知州,政绩良好,历任开封知县、考功员
2023-06-07 21:09:00
宋朝的“清廉”宰相,每天早餐都喝一碗汤,为此厨子要杀1百只鸡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元明清所借鉴。然而,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皇帝身边的这些得力助手,而在这些文武百
2024-08-13 11:30:00
聊聊唐朝宰相武元衡遇刺案的真实原因
...易的仗义执言投以白眼。在白居易看来,宰相武元衡为人清廉正直,不仅是建中四年(783年)的进士状元和蜚声朝野的著名诗人,而且主政四川七年政绩斐然,自担任宰相以来更是竭心尽力,协
2023-02-20 21:41:00
唐代落魄秀才,凭借一首诗青史留名,感动宰相并如愿迎娶美娇妻
...还厉害,一生只留下一首诗,但凭借此诗青史留名,感动宰相并如愿迎娶美娇妻。他的名字叫崔郊,生卒年月不详,籍贯也未可知。史书对崔郊的记载寥寥无几,只知道他是读书人,而且考中秀才,
2024-10-25 11:35:00
清朝贪官表面清廉骗过皇帝,买几个沙袋却要报销二百万两
...皇帝面对这样的局面,心里也十分着急,只好找来了表面清廉的颜伯寿,和他一起探讨国情。由此可见,颜伯寿贪归贪,可自身还是有些本领的。最后,皇帝下令,让颜伯寿去厦门实地考察,重点是
2023-01-18 01:12:00
贪官张居正VS清官海瑞,谁最适合当宰相?
...金万两、白银十几万两。海瑞的光荣事迹更无需多言,他清廉自守,活成了道德楷模,“海青天”大大名俨然已成了清官的代名词;他不惧权威,敢于直言进谏,呈《治安疏》大骂嘉靖帝,一举封神
2022-12-25 18:50:00
残酷的历史真相: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却是祸害百姓的贪官
...百姓服务的心的,因为他明白老百姓的苦,是当之无愧的清廉公正的好官。但是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因为清廉正直正在逐渐被同僚所疏远。他想:“我可不能在回到以前那中生活了。”他认为这样下
2023-05-18 19: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