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2022年12月26日报道。中国以云南大学为中心,正在进行水稻多年生草本化栽培的研究和开发。该科研小组在2022年11月《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多年生草本化水稻的可持续产量和生产潜力》,...……更多
十七年“稻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大理州第二届“苍洱霞光”人才何张伟何张伟在田间察看水稻长势。(资料照片)□ 记者 吴江“大理州地处滇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水稻是大理州最重要的口粮作物。”“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培育优异的新品种是促进大...……更多
江苏农业专家接力攻关,破解“丰收密码”
近日一个午后,盐城射阳顺泰农场水稻田里,众多专家围成一圈,屏气凝神等待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盐稻21号”现场测产的结果。“扣除杂质和含水量,最后折合亩产‘南粳盐1号’561.1公斤、‘盐稻21号’531.5公斤!”...……更多
20多年来超200名四川农业专家援非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水稻专家杨华德“感动中国”背后20多年来超200名四川农业专家援非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在田间查看杂交水稻(右)和当地水稻。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更多
胡凤益团队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
...途径。”在1月5日举行的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水稻与麦类分论坛上,云南大学研究员胡凤益介绍粮食作物多年生性及应用时说。元旦前,三亚首次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就传喜讯:再生季242.03公斤,加上头季644.6公斤,...……更多
高产背后有“高人”
...种粮大户夏伟清兴奋地说。原来,他们当地农户传统种植水稻多在4月底,正常在9月底收割。从去年开始,长期在基层研究水稻栽培的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栽培室首席专家吴文革,建议他推迟10天栽种水稻,收割期也相应延后。...……更多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领域,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国第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说到这“一粒种子”背后的福建贡献,离不开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20世纪80年代...……更多
同田打擂 看稻选种
... 王则清)日前,路桥区组织召开晚稻新品种现场观摩及水稻技术培训会,引导当地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看稻选种,科学选种、用种。在长潭灌区金清灌溉试验站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秋阳映照下,一垄垄晚稻田一片金黄。...……更多
钟昌穗:稻田守望者 农民贴心人
...和省里专家赴南平调研机收再生稻时,发现“甬优系列”水稻品种再生能力强,再生稻亩产高,每亩能多生产150公斤到250公斤。她决定在福清大力推广这些水稻品种,第二年即引进试种,最终筛选出适合在福清种植的甬优4949、...……更多
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
...转自:南国都市报深度观察种业振兴海南新“稻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种植的“海南好米”品种。记者 利声富 摄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闻名...……更多
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首获高产
...自:新疆日报阿拉尔市平均亩产573.8公斤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首获高产本报阿拉尔10月13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毅报道:1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六团十一连一片万亩连片种植的耐盐碱水稻“新稻36号”经权威...……更多
跨越10万年,他们用“指纹”解锁中国水稻演化史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壳的植硅体(前三排是不同鱼鳞纹数量的扇形植硅体)。地质地球所供图■本报记者 冯丽妃 实习生 蒲雅杰距离杭州约120公里的浙江省浦江县,蓝天白云下,稻田环绕间,上山遗址迎...……更多
...使几内亚比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成为西非最重要的水稻产地之一。几内亚比绍人民素以大米为主食,但原始粗犷的耕种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侵扰,无法保障大米产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内亚比绍政府力推腰果种植以...……更多
科技种地让农民增收有底气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本报记者 狄文君“去年俺家水稻平均亩产1400斤,每亩地比前一年增产50多斤。种地30多年,头一回产量这么高,是科技让俺有了底气。”大年初五,铁岭市铁岭县振义家庭农场主人刘振义说,自己这个年过...……更多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海南热带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南繁热土,许多优质稻种均经过海南阳光的沐浴,南繁的加代后从海南走向全国,乃至国外。一粒稻,一...……更多
标准化助力海水稻测产再创新高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标准化助力海水稻测产再创新高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最高亩产694.5公斤半岛全媒体记者王媛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化助力海水稻品种研发再上新台阶。日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盐碱...……更多
提升粮食产能! 北大荒的“技”与“策”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普阳农场水稻联合收获。朱兆璐摄丰收的粮食。刘江摄农机状态完好。李成祥摄 □李珊 李淑霞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联合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公布的2023年全国农垦提单产“大...……更多
盐碱地飘稻香,3种“海水稻”试种南通如东
...育秧中心,农场主邵爱徐介绍说,今年他又配合当地耐盐水稻试验,代育了3个新品种的海水稻秧苗。如东地处南黄海之滨,有着大面积的盐碱荒地。让贫瘠的盐碱地结出品种丰富又香甜可口的耐盐水稻,是科研人员多年来孜孜...……更多
看三亚再生稻如何“再生金”
...械损失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意见。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兜上的休眠芽萌发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再生稻亩均单产提高到数百公斤。再生稻一季播栽,两季收获,俗称“一...……更多
自贡富顺童寺镇:展示+选育 25个水稻品种开展“同台PK”
...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博士田”里,村民们正抢抓水稻移栽的关键时节,开展10个稻香杯获奖品种展示和15个水稻新品种选育移栽的“水稻PK赛”。现场,村民们按照宽20公分、退窝18公分的等行模式,开展新品种水稻展示...……更多
郭名奇和袁隆平的师生情缘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郭名奇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1年获得新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奖人从右至左为袁隆平、周坤炉、李必湖、郭名奇、黎垣庆、尹华奇。郭名奇...……更多
小乡村稻米香飘振兴路
... 鹏 张 朝)11月24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海芹、河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等专家教授齐聚确山县留庄镇三宗寺村,欣然为该村收割水稻开启第一镰。抱着一捆沉甸甸的金黄水稻,望着稻田里不时飞起的鸟儿,尹...……更多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优明86”“II优明86”“II优航1号”等 13个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两季平均亩产1332.44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846.01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6.43公斤。藏粮于地 屡创世界纪录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种植模式,在中稻收...……更多
果然有种丨海南盐碱地接连闻稻花香 为全国耐盐水稻推广奠定基础
...测产验收,乐东南方滨海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种植的耐盐水稻新品种菁两优326平均亩产421.5公斤。弥补华南滨海盐碱地强耐盐优质水稻品种空缺,具有重大推广潜力。此前,乐东黄流镇黄东村60亩滩涂上种植的耐盐碱水稻亩产540.4...……更多
...成功转移到一年生栽培稻中,培育出多年生稻品种,实现水稻“一次栽种,多次收割”,不仅大幅度降低耕作成本,还彻底改变了传统水稻的种植模式,是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从0到1”的重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更多
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观摩会在盐举行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观摩会在盐举行羊维达柏连阳唐明珍等出席本报讯 (记者 韩宝贵 见习记者 殷俊杰) 10月22日,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华东中心承办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更多
打通粮农选种“最后一公里”
...观摩会记者 林敏 文/摄 通讯员 李诚永“你看,人家种的水稻每亩2000斤,而我种的才1000多斤,差距还是很大。” 10月10日,在全市单季晚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的一块稻田里,柯城区坦上家庭农场农场主郑华丽说,单季晚稻好品种实...……更多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暨赓续科学家精神、南繁精神座谈会与会科学家谈思考、讲进展、聊规划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见习记者 余佳琪 本报记者 黄媛艳 陈彬又到冬季,北方已下起皑皑白雪,...……更多
镜观·回响|永丰稻田又迎丰
...日上午,习近平在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考察,了解水稻试验育种和种植推广情况。习近平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更多
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年轻人(青春派)
...③:周宁宁在进行月季杂交授粉。 图④:雷贵杰在观察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拉村,试验田里长出了种一次可以收割多年的水稻;在临沧腾龙村,亚热带地区种上了...……更多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认清“肾虚”真面目! 中医支招过年养肾技巧
本文转自:人民网名医话养生认清“肾虚”真面目! 中医支招过年养肾技巧
2025-02-01 10:28:00
今年年夜饭,预制菜在一片骂声中卖爆
“反正出门也是吃预制菜,不如直接在家吃” 进入2025年,大部分打工人的精神状态都是:人坐在工位上,鼻子却闻到了家中年夜饭的香
2025-01-31 22:04:00
百味火锅  花样繁多(延伸阅读)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1日第 06 版)辣·四川火锅四川火锅发源于泸州的小米滩。过去,长江边上的船工跑船常宿于小米滩
2025-02-01 05:47:00
留矿过年也温暖 味蕾盛宴 班中餐里年味“食”足
1月27日清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映照在大红灯笼和五色彩灯的年味儿里,职工们裹紧棉服紧走几步,不远处的职工食堂灯火通明
2025-02-01 07:35:00
春节不想长胖?8天假期可选择2天轻断食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肥胖科主任李宏春副主任医师的门诊,很多正努力减肥的朋友会问他:“过年怎么吃才能不长胖呢
2025-02-01 07:52:00
常搓鼻 勤泡脚 春节居家养生做好三件事
正值春节假期,大寒和立春节气交替,浙江省中山医院老年医学科钟燚梦中医师表示,这个时节,中医养生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帮助身体抵御严寒
2025-02-01 08:22:00
大众网记者 梁永琪 菏泽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被誉为“生命之源”,是人体重要组成物质之一,也是参与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
2025-01-31 20:07:00
黄葛树丨张卫:灶台有汤,桌上有咸菜,这是重庆人久远的记忆
灶台有汤,桌上有咸菜,这是重庆人久远的记忆文/张卫母亲的味道,在我看来更多就是咸菜的味道,这是一代代重庆母亲的传承……我们这一代人的母亲
2025-01-31 11:38:00
【北京时间】过年不打烊的“贵州味”,春节北京黔菜地图来啦
迎春启新,万家团圆,团圆在家的贵州人已经纷纷晒出了各类贵州特色“年夜饭”,但你知道吗?这竟然导致了北京的贵州美食危机!美团美食地图显示
2025-01-31 13:58:00
来武当过大年∣武当一梦“武当茶饮江湖” 放松身心 享受宁静
十堰广电讯(武当山融媒记者 汪伟 周琼 李秀文 秦钰麟)“武当茶饮江湖”作为“武当一梦”沉浸式综合文旅园区内的特色茶饮区域
2025-01-31 17:39:00
春节睡懒觉,怎么睡更香?专家来教你!
在春节期间,由于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饮食无节制(比如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以及熬夜等不良习惯,一些人会患上所谓的“春节病”
2025-01-31 01:5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广东中山市改善农房风貌——旧房焕新聚人心(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洪秋婷《人民日报》(2025年01月31日第 04 版)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大布村
2025-01-31 05:2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山西霍州市改良传统年馍工艺——创新推出致富馍(新春走基层)本报记者  付明丽《人民日报》(2025年01月31日第 04 版)早上8时
2025-01-31 05:25:00
新春走基层|县城菜场里的“年味
除夕,家住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的伍康芬一大早就出门了。小儿子定居贵阳,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伍康芬要好好准备这桌团圆饭。伍康芬住在黄果树大道旁的小巷里
2025-01-31 02:02:00
重庆援外医生:患者康复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陈琦 文芝丹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这样一群人,却依旧坚守在异国他乡的医疗岗位上,为当地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01-30 10: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