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胡凤益团队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07 00:49:00 来源:阿宅社会

1月5日消息“多年生稻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借鉴,也为粮食生产提供新途径。”在1月5日举行的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水稻与麦类分论坛上,云南大学研究员胡凤益介绍粮食作物多年生性及应用时说。元旦前,三亚首次进行再生稻试验示范就传喜讯:再生季242.03公斤,加上头季644.6公斤,示范基地再生稻亩产达到886.63公斤。试验表明,再生稻种植在三亚具有很大潜力。

胡凤益团队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

1月5日,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水稻与麦类分论坛,云南大学研究员胡凤益介绍粮食作物多年生性及应用。

一年生粮食作物对人类贡献极大,但其每年耕种也带来种子投入量大、农机具投入增加、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养分流失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经过20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利用多年生野生种和一年生栽培种杂交,把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转移到一年生栽培稻中,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并进行商业化生产。

据胡凤益介绍,他们研究的多年生稻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至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产量为6.8吨/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但种植中,多年生稻第二年起无需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产环节,仅需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

与一年生稻相比,多年生稻的可持续生产力要大。经济效益方面,产量稳定在每亩453公斤左右,但可节约生产成本50%。生态效益方面,多年生稻有机碳逐年上升64公斤/亩/年,全氮逐年上升8公斤/亩/年,固碳二氧化碳排放量30/亩/年。社会效益方面,每亩可节约6至10人,人工成本600元至1000元,同时可转移劳动力和进行轻简化生产。

“在当前不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市背景下,多年生稻的推广无疑减少了农民的工作压力。”胡凤益说,多年生稻这一创新研究,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完整性,同时对其他多年生粮食作物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胡凤益团队成功培育成多年生稻栽培品种

三亚粮食增产工程再生稻项目现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

为此,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去年开始实施粮食增产工程项目,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进行百亩再生稻品种试验示范。通过筛选再生稻品种,提高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实现再生稻单产亩产提高,促进农民增收、耕地增效、粮食增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胡凤益团队研究的多年生稻技术,是我国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领域具有代表性突破之一,不仅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借鉴,而且为粮食生产提供新途径。

2022年12月,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当年我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7 09: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像种果树一样种水稻
...时间,云南大学团队20余年磨一剑,把一年生栽培种改良成多年生栽培种,通过越冬和免耕实现种植一次连续收获3至4年,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和节约生产成本,是一项轻简化稻作生产技术。
2023-01-04 06:11:00
一场“水稻革命”正从云南走向世界
...过越冬和免耕可连续收获多次的多年生稻,把一年生稻变成多年生稻,实现了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选育领域“0到1”的突破,该成果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国际农业技术创新技术”。今年
2022-12-27 00:08:00
...》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该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经过20余年的探索,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
2022-12-19 08:25:00
本文转自:玉溪日报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入选《科学》“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玉溪市累计推广多年生稻12.5万亩 本报讯(记者 陈佳)12月21日,记者从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
2022-12-23 00:08:00
本文转自:昆明日报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被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扎根祖国西南边疆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在第2
2024-05-04 06:18:00
西藏人工驯化栽培的桑黄“丰收”啦
...价值。据悉,桑黄是非常名贵珍稀的传统中药,是一种多年生真菌类物质,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以子实体入药,子实体就是我们俗称的菌体,菌体为木质,多为半球形或其他不规则
2023-09-05 12:19:00
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年轻人(青春派)
...广袤大地上,他们运用科研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多年生稻团队: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4月,勐海县的气温已达到32摄氏度,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的师生们穿着雨靴、戴着草帽在稻田里忙碌
2024-05-26 05:35:00
...12月26日报道。中国以云南大学为中心,正在进行水稻多年生草本化栽培的研究和开发。该科研小组在2022年11月《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
2023-01-17 04:24:00
让油茶树成为乡亲们的“致富树”
...冠早实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该项研究实现了5年生油茶初产林分亩产油28公斤、7年生林分亩产油突破40公斤的科技创新成果。这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入选国家林业局“十
2023-08-03 02: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武当山:露天电影送教下乡,双教育“映”获民心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耿宇 朱延君)8月19日傍晚,在武当山景区办事处紫霄村广场上,一台露天放映机早早架起,吸引了全村老少陆续前来
2025-08-21 10:28:00
劳动用工未实名,中国二冶集团被罚
近日,记者从信用中国获悉,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因承建的贵州嘉盈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未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被贵阳市白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罚款1万元
2025-08-21 10:23:00
甘肃榆中百姓深情送别南昌等地的救援队
本报讯 刘文琴、徐迎华、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报道:8月19日,总部位于江西南昌的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圆满完成甘肃榆中抢险救援任务
2025-08-21 06:19:00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山西省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规范用水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参与人合法权益。其中规定,挤占居民生活用水
2025-08-21 07:2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晚,“苏超”南京队主场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投资南京就是投资未来”横幅下的观众席上
2025-08-21 07:42:00
吉林大学2025年研究生入学啦 年龄最小的硕士19岁
8月20日起,吉林大学2025年研究生新生正式报到。今年共有10630位研究生萌新在吉林大学启程,开启精彩的未来。据悉
2025-08-21 07:48:00
没有声卡、补光灯等设备,仅靠一部手机开展直播带货,今年前7个月,竟带动企业水泵销量同比增长70.6%。“我身后就是一台永磁电机灌溉泵
2025-08-21 07:54:00
趣味互动+自然探索+社会融合 为孤独症儿童搭建成长桥梁
孤独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8月10日,爱馨融合教育中心组织孤独症儿童前往迎泽公园进行户外活动。到达公园后
2025-08-21 07:21:00
5000元现金遗落公交 南昌驾驶员及时联系失主归还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近日,在南昌126路公交车上,发生了暖心一幕:公交车驾驶员黄国良面对乘客遗落在车上的5000元现金
2025-08-21 06:19:00
“尽孝不能等” 赣州小伙要带着爸爸上大学
赣南的初秋,格外闷热。夕阳西下,赣州市潭口镇的老屋门口,不时吹来几缕轻柔的凉风。19岁的刘宏基抱着父亲刘生敏,从屋里走向树下
2025-08-21 06:19:00
服务赋能自贸港:海南农商银行以“暖心密码”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李玲)作为海南本土金融主力军,海南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优化服务年”为指引
2025-08-20 16:54:00
实力出圈!四川金堂教师作品“飞”进航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近日,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2025-08-20 16:54:00
@河南中小学生 假期余额已不足,这份收心攻略快码住!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蝉鸣渐歇,秋风渐起,暑假的悠闲模式即将结束。对小朋友来说,小学是“背着书包去探险”;对初中生而言
2025-08-20 16:58:00
在上海虹口图书馆的“留言簿”上 ,许多读者写下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图书馆的认真回应,网友将其称为“哆啦A梦留言簿”。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佳雯 编辑 何羽茜 部分素材来源 @邢早早(01:53)在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二楼
2025-08-20 17:01:00
大皖正能量|“气球姐姐”彭霞:1.1米的身高,托举起60多个孩子的求学梦
大皖新闻讯 8月19日,“中国好人”彭霞又一次来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为大学生捐款。8年来,身高仅1.1米的彭霞用卖气球攒下的微薄收入
2025-08-20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