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盖钧镒与学生交流。 学校供图

盖钧镒展示大豆植株。学校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实习生杨久久
这种大豆异黄酮含量高,特别适合雌激素下降的中年女性;这种大豆豆荚大且饱满,产量有新突破……致力于大豆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被称为“大豆院士”,89岁高龄的他仍在指导学生科研,鼓励学生研究大豆“理想株型”,记者日前从他的团队了解到,一批新的大豆品种正在培育中,即将面市。
豆荚挂满枝头,新品种“南农76”即将面市
“这是‘南农76’,豆荚大且饱满。”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研究员王吴彬指着透明盒子里的两株枝干粗壮、挂满豆荚的大豆向记者介绍。这两株大豆主茎粗壮、高约1米,从距离根部15厘米左右开始到最上端,都挂满了豆荚,每株的豆荚数量都超过100个,“这个品种从2016年开始培育,籽粒大,抗倒伏,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目前在试验阶段,今年刚通过审定,明年将投放市场。”
采访期间,王吴彬接到了来自淮安种植大户刘顺尧的消息:“‘南农47’这个品种今年表现太好了,从下到上都是荚。”刘顺尧种植了1000多亩大豆,他口中的“南农47”,就是当前市场种植较多的一个新品种,于2020年开始投入种植。目前江苏、安徽、河南和山东四省种植较多,因产量高,很受种植大户欢迎。以安徽省宿州市种植的该品种为例,已经连续两年亩产突破300公斤。
“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在成百上千份亲本中进行组配,从中选出优良单株、优良品系,最后通过审定,才能称为新品种。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八到十年时间。”王吴彬说,尽管现在很多工作可以借助大数据,但对于育种而言,田间仍是主战场。
团队还育成了一种适合中年女性的大豆新品种。女性到中年后,雌激素降低,这种新品种异黄酮含量高,做出来的豆浆色泽像牛奶一样呈乳白色。“目前是订单式试种阶段,价格比普通大豆高出2元/公斤,且都是厂家直接上门收购,也很受种植户欢迎。”王吴彬说,盖院士在大豆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还是会坚持要求到试验田去看看大豆的长势。“从试验到培育成功,从小规模试种到市场接受认可,正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一个环节才走得踏实,大豆的产量也一次次突破新高。”
瞄准“理想株型”,前瞻研究寻求产量突破
研究要具有前瞻性、要有突破性,这是盖院士团队一直以来的目标。近年来,团队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探索通过“理想株型”来实现大豆产量突破。
“理想株型”是大豆实现产量突破的表型基础。不同的育种专家对理想株型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株型紧凑、节多、荚密、叶片分布合理、能最大限度让叶片接受阳光的照射是育种家们的共识。大豆单株叶片的空间分布特点决定了群体光合效能,在种植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遮挡,让光能够高效地分配到叶片上提高群体光合效率是提升群体产量的需要。“这是个比较难的研究,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实践。”王吴彬说。
团队研究的前瞻性还体现在对于杂交大豆的研究上。“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这是我在读硕士、博士时盖老师就给我定的研究方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杨守萍说,她从硕士研究生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到如今在老师团队已经35年。大豆的花粉成熟时间是凌晨3—5时,而且大豆的花特别小,是自花授粉,往往一开花就已经完成了授粉,这为研究增加了难度。尽管研究难度非常大,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大豆是重要蛋白质和油脂作物,我国近5年大豆进口量超910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80%,提升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杂种优势利用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成效显著,大豆杂交种产量超亲优势率可达15.6%以上,高优势组合超50%,显示出巨大潜力。“难算什么?越难才能显示出这个研究的价值。”杨守萍说。
师者匠心传承,为“大豆自由”奋斗不停
“我想在有生之年把所学所思都传授给他们。”盖钧镒说。在学生们眼中,这位荣获世界大豆研究大会终身成就奖的泰斗级人物,在生活中是一位既严谨又温和,既执着又可爱的老者。
盖院士带了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课题选题到结果分析层层把关,他一字一句修改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每周四晚7时半是他的团队雷打不动的组会时间,偶尔因为出差赶不回来,他就线上参会。“只要有老师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每次老师去我的试验田,我既兴奋又忐忑。”王吴彬说,兴奋是因为老师会根据田里大豆的表现,精准指导,忐忑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不满意。
如今,盖院士团队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新人加入。不少学生毕业后就留在团队,继续从事大豆的科研工作。“不少团队的年轻人,取得成绩后,就会被其他科研院所或者高校挖走,但这种现象在盖院士团队很少。”杨守萍说,农业是需要扎根的行业,盖院士“择一事终一生”的理念,对大家的影响很深。当前我国大豆进口量远高于国产量,自给率低,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只要中国还未实现“大豆自由”,他们团队的奋斗脚步就不会停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