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9 19:3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夏菁 胡海明 刘碧云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尽管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却凭借着“金色”智慧,在践行大食物观的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发展,聚焦核心种源领域,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现代化。

作为全国第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福建杂交水稻研究成绩斐然。说到这“一粒种子”背后的福建贡献,离不开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

20世纪8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出了中国自己的抗稻瘟病强恢复系,并且培育出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汕优63”,是中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而如今的万顷良田,化为杂交水稻的金色种子库,见证的是谢华安院士“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的科研执着,更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守护中国粮食安全的笃行不怠。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东方神稻”--“汕优63”

中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经过无数次试验,谢华安院士团队成功育成了抗病新品种“汕优63”。作为中国第二代优质杂交稻品种,“汕优63”累计推广10亿多亩,增产粮食700亿多公斤,为国家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杂交水稻更新换代里程碑--“明恢63”

中国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

谢华安院士团队成功选育“明恢63”,推动中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改变了当时中国引用国际水稻所品种作为杂交稻恢复系的局面。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主体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达543个。“明恢63”成为中国杂交水稻历史上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是中国杂交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创新种质,育成系列恢复系

丰富中国杂交水稻亲本资源

继“明恢63”之后,谢华安院士团队砥砺前行,相继育成了早熟恢复系“明恢77”“明恢82”“明恢70”等;高配合力恢复系“明恢86”“航1号”“航2号”等;优质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福恢673”“福恢669”“福恢676”等,丰富了中国杂交水稻亲本资源。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早熟杂优新组合——“汕优77”“威优77”

20世纪80、90年代自主选育,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杂交稻品种

20世纪80、90年代,谢华安院士领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团队育成了“汕优77”“威优77”等生产上大规模应用的早熟杂交稻品种。“汕优77”“威优77”丰产性好、抗稻瘟病、适应性广,成为中国自主选育的早熟杂交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中,“汕优77”年种植面积超过600万亩,年种植面积曾位居全国第五位。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超级稻”——“Ⅱ优航1号”

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 航天诱变育种“飞”入千家万户

“十五”期间,利用卫星搭载技术,谢华安院士团队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国审超级稻品种“Ⅱ优航1号”,连续两年进行百亩连片种植,平均亩产均超过800公斤,创造并保持了再生稻百亩单产世界纪录。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耐储稻——“福香占”

耐储藏性好的香型水稻新品种

谢华安院士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选育出耐储稻“福香占”。该品种省肥、抗病性强、产量较高,仓储2至3年不陈化,是全国为数不多在生产上应用的耐储藏的香型水稻新品种,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米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育成系列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

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80、9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育成的“汕优63”“汕优77”“威优77”“Ⅱ优明86”等杂交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2亿多亩。其中,“汕优63”是中国至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水稻良种。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育成系列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

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型稻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团队育成系列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内10优7185”“内6优7075”“谷优676”等,连续24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建立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百亩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827.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5.4公斤,全年合计达1312.8公斤/亩,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型稻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不断研创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新方法

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

谢华安院士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创新“抗瘟性筛选育种”“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测交配组”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四项关键技术,对继续保持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领衔的福建省水稻育种团队,在超级稻育种、航天诱变育种、优质稻育种、抗稻瘟病育种、两系稻育种、再生稻育种和绿色栽培等方面,屡创佳绩。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深耕农业科研 推进种业创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团,展现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多年来,谢华安院士深耕农业科研,推进种业创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秉承这一精神,坚持机制创新,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2023年选任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达322人、团队科特派151个、法人科特派14个,科特派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以亩产558.9公斤刷新世界纪录。200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团队和尤溪县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谢华安院士(右)每年多次到麻洋指导再生稻高产栽培技
2023-11-14 12:11:00
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打赢种业翻身仗离不开南繁精神■ 本报记者 李梦楠 见习记者 余佳琪扎根南繁沃土,赓续育种精神。12月14日,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2023-12-15 07:28:00
谢华安院士的大田情怀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本报大田记者站 叶紫妍 连小慧“谢华安院士大田县特种水稻试验站的成立,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新的动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对接、筹备明年的特种水稻种植工作。”
2023-12-29 00:38:00
...水稻专家工作站在武夷山市五夫镇正式启用。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等专家参加活动。启用仪式上,“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工作站”“中国-联合国开发计
2023-11-23 06:46:00
马山县今年将申报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
...碌起来,大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专家亲临指导下,纷纷到各个制种基地,为该县2023年申报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做准备工作。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
2023-02-13 07:16:00
校傲荆楚·大咖谈新① | 对话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玉池
...于研究高蛋白、高产量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示范。这项被谢华安院士誉为“湖北农业闪光点”的国际领先技术,或将引领水稻育种的重要革命。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教育《校傲荆楚·大咖谈
2025-07-25 18:14:00
“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举办
...纪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作了题为《杂交水稻汕优63的选育与应用》的主旨报告,回顾了汕优63选育过程、技术路线,以及取得的成效,并对新时期中国如
2024-10-30 00:13:00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50周年 科学家聚三亚共商南繁未来发展
...驱赶老鼠、保护稻田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如今有了明亮宽敞的实验楼、高端的实验设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育种接班人,希望能够早日培育出兼具较高水平的丰产性、
2023-12-14 21:31:00
(八闽千姿)中国稻种基地见闻:“出海”的不只是种子
...业链中、上游企业,推动种业加快发展。另外,三明吸引谢华安、张洪程、颜龙安等院士入驻,建成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逐步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不断提升良种化水平。当地也先后
2024-05-15 15: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如何科学减重不伤身?代谢健康是核心!2025年十大减肥产品深度解析
在当今社会,“健康塑形”已然从一种个人选择,演变为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和普遍的社会需求。然而,这种需求的背后,也催生了巨大的“健康焦虑”
2025-11-03 14:33:00
认识“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是什么?
您可能听说过牙痛要命,但您能想象一种疼痛,如闪电划过脸颊、如刀割、如电击,让每一次微笑、每一次进食、甚至一阵微风都变成一场酷刑吗
2025-11-03 14:33:00
儿童DHA藻油推荐:客观解析诺特兰德等五款产品
在儿童营养补充领域,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因其对大脑和视觉发育的潜在作用而备受关注。面对市场上众多的DHA藻油产品,家长们往往希望了解产品的核心成分
2025-11-03 14:35:00
生诺泰:从“细胞根源”改写血糖管理逻辑——一款前沿控糖产品的全维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血糖异常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杀手”。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数据,全球约5.37亿人患有糖尿病
2025-11-03 14:38:00
聚焦出生缺陷话题,达巢达精等品牌亮相河北省重点生殖会议
10月11日至12日,2025年河北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医师分会、河北省预防医学会传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数理医学学会、河北省康复医学会生殖健康专业委员会联合年会暨河北省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工作会议在石家庄顺利召开
2025-11-03 15:47:00
澜之教育基金会“关爱生命健康科普专项基金”在京启动
2025年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上,由澜之教育基金会与健康中国50人论坛合作
2025-11-03 15:50:00
紫琪尔20周年:智慧科技成就女性健康之美
二十笃行,远“健”未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廿载深耕,紫琪尔健康管理集团植根华夏大地守护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持续精研专业不断升级服务勇于探索创新矢志引领
2025-11-03 16:02:00
秋冬养肺正当时!济南南郊医院王言森教授提醒:肺结节人群需关注这些信号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走低、空气干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对于肺结节人群而言,季节变化可能影响肺部健康状态,更需要科学管理
2025-11-03 17:02:00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开展脑卒中科普义诊,守护居民脑健康
在第20个世界脑卒中日来临之际,为积极响应健康号召,提升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与防治意识,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对外医疗服务部联合神经内科卒中中心
2025-11-03 18:13:00
冬季干眼高发!南昌普瑞眼科:用专业守护,让双眼告别“干”熬
当凛冽寒风席卷冬日,空气变得干燥刺骨,不少人的双眼也开始陷入“干”扰——眼干、眼涩、异物感如影随形,看屏幕久了更是酸胀刺痛
2025-11-03 18:16:00
无惧时光守护银龄,十一月启冬护视界!南昌普瑞白内障防治指南:让「飞白」为清晰护航
当十一月的寒风渐紧,落叶铺满路径,不少长辈的视界也随季节更迭悄然“褪色”——白内障如同蒙在镜头前的薄雾,让冬日的阳光失了锐利
2025-11-03 19:33:00
为什么你比别人更容易生病?哈佛研究揭示“免疫衰老”的真相与对策
您是否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曾经能够抵御风雨的身体,如今却频繁被感冒、过敏困扰,一旦生病便迁延难愈,精力也大不如前?当这些信号出现时
2025-11-03 19:33:00
第七届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暨新商业模式5.0发布会圆满收官
2025年11月1日,第七届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暨新商业模式5.0发布会在上海元亨祥健康管理集团成功举办。商会代表、资深投资人
2025-11-03 19:35:00
淡化黑眼圈的眼霜哪个好?35一40岁好用的眼霜测评
根据《2025年眼周抗衰消费洞察报告》(国际皮肤科学联盟ISDA联合中国美容研究院发布),现代人眼周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2025-11-03 20:12:00
健康问太和|3D单孔腹腔镜技术引领肝脏手术进入“体表无痕”新时代
长期以来,一提到肝脏手术,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巨大的手术切口和漫长的恢复过程,心生畏惧。然而,随着一项被称为“黑科技”的3D单孔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在临床成功应用
2025-11-03 2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