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14 12:1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晓宇 吴振湖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稻浪翻滚,尤溪乡间处处丰收景象。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示范片面积135亩‘内10优7185’,随机抽取4块田,每块田实割0.1亩左右,平均干谷亩产487.56公斤!”10月15日,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会议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王玉玺,代表验收专家组宣布尤溪县麻洋村再生稻百亩示范基地再生稻第二季验收结果。加上头季再生稻测产验收结果866.31公斤,基地今年亩产达到1353.87公斤。

从2000年开始,24年来,尤溪县麻洋村示范基地百亩连片示范种植“汕优明86”“II优明86”“II优航1号”等 13个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两季平均亩产1332.44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846.01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6.43公斤。

藏粮于地 屡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种植模式,在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粮食。

尤溪县年平均气温19.2℃,海拔500米以下适宜再生稻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早在1988年,尤溪县就开始示范种植再生稻,当年西城镇文峰村3000亩由双季稻改成再生稻获得丰收,亩产吨粮,次年全县推广种植再生稻。

再生稻再生季不需再次育秧、移栽等栽培环节,生长期一般只需60~70天,解决了早稻生育期短、高温逼熟造成米质差的弊病,再生季的稻米品质甚至较单季稻还好。

据尤溪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再生稻与双季稻相比,每亩省工7.5天、节省物化成本100元、增产稻谷200~300公斤,共计节本增效680~800元。

管理技术简单、生育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品质佳,再生稻栽培很快得到全县种植户的欢迎。

“1992年,麻洋村开始栽培再生稻,之前是种双季稻。”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回忆,当时麻洋村栽培再生稻的积极性高,全村2400亩水田,2200亩是再生稻。

1995年,麻洋村再生稻再生季以亩产558.9公斤刷新世界纪录。

200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团队和尤溪县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谢华安院士(右)每年多次到麻洋指导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此后,连年刷新世界纪录。

“2004年,麻洋村101.1亩示范片栽培杂交水稻‘II优航1号’,头季平均亩产928.3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521.4公斤,亩产高达1449.7公斤,为历年之最。”卓传营说。

如今,这个示范基地,不仅是尤溪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也是“超级稻、再生稻院士工作站”研究示范基地,为全县农业“五新”科技应用、推广树立了典型示范样板。

藏粮于技 超高产栽培不断完善

藏粮于地,更是藏粮于技。

“早期,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四早三严两过硬’:即早播、早插、早管和早治理三类苗,严格畦栽、严格二次烤搁田、严格低指标防治病虫害,适期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过硬、十黄抢收适留高桩过硬。”卓传营介绍,1991年通过示范这项技术,就在西城镇文峰村以540.9公斤创造再生季平均亩产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每年都多次前来麻洋指导高产栽培技术。

“阿辉,有一手,今年看着又会高产!”谢华安带着验收专家组和科研团队,来到老种植户曾繁辉的田块,看到长势均衡、稻穗饱满,不由夸赞起来。

“这不多亏了院士的好技术、好品种!”曾繁辉停下挥舞的镰刀笑着回答。曾繁辉从1996年返村务农开始,28年来一直从事再生稻栽培,将高产栽培技术很好地运用到田间,每年亩产都超过1200公斤。

曾繁辉告诉记者,县里的“六个统一、六个推广”集成技术对他的帮助很大,具体为:统一组合规划连片种植,统一技术集中培训,统一浸种、消毒、催芽分户播种,统一时间烤田,统一时间施穗粒肥,统一时间施催芽肥;全面推广旱育畦栽,全面推广“抛栽灵”化学除草,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推广十黄抢收、适留高桩,全面推广根外追肥、再生季喷施“九二0”。

穗多、穗大、结实率高、穗黄、秆青、叶绿、根系发达、再生芽萌发率高等一系列田间表现,不仅是曾繁辉希望看到的,更是让谢华安和省市县乡村各级农技人员喜上眉梢,这意味着示范的新品种又获高产。

近些年来,谢华安带领课题组,着力于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生理、生化深层次的研究,归纳总结“活力强而持久的发达根系、母茎多而健壮、茎穗比大”三个高产指标,“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逐步完善,年亩产实现1.0~1.4吨(即头季700~900公斤、再生季400~500公斤)。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获200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水稻根系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获省政府2004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超级稻再生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获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省政府2019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尤溪,这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3、2004、2008、2010和2014年五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

增产增收 能示范可推广

“香、甜,适口性好!米质能达二等以上,是高档优质稻。”谢华安一边招呼大家品尝刚刚由新品种头季稻煮出来的米饭,一边介绍这个新品种。他说,“内10优718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自育的恢复系福恢7185与四川省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内香10A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再生季的口感还会更好。

这个品种,不仅群体整齐、熟期较早、米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也较好,综合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耐贮藏等特点,在生产上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看,这是我们新设计的外包装!”麻洋村党支部书记游秀铨,笑眯眯地展示印有“麻洋村”“再生稻”字样的大米包装袋。今年麻洋村成立了“尤溪县麻洋村民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经营再生稻,通过“认筹一亩田”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不愁销路,每公斤还能卖上10元的好价格,村民种再生稻的积极性更高了。

“我知道,今年这里遭遇了4次台风,在天气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亩产仍能保持在1200公斤以上。这里的再生稻培育水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王玉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生稻能为每亩地增产300-500公斤粮食,南方稻区约有5000万亩适宜发展再生稻,总量就是150亿公斤到250亿公斤。

王玉玺表示,这项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后每年都将组织全国水稻产业体系的专家学者以及适合再生稻发展的地方农业管理机构、种植大户前来观摩、学习这里的高产栽培技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这是再生稻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再生稻,这个古老的稻作方式,在“吃不饱”的年代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今,同样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稻谷品质和增加粮食总量的宏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20多年来,每两三年就换一个品种在麻洋示范、在尤溪推广,都很成功。说明不止一个品种适宜栽培再生稻,我们有很多好的品种都可以用来发展再生稻!”谢华安黝黑的脸庞充满了自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20世纪8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出了中国自己的抗稻瘟病强恢复系,并且培育出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汕优63”,是中
2024-05-29 19:36:00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热等气候条件,能缩短水稻收获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扩途径:耐盐碱水稻试验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亚市崖州区南繁育种基地,海风吹拂下,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丰收在望。有别于普通
2024-03-21 00:29:00
三亚市举行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
...的三亚市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我国种植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同时,就三
2024-02-29 01:16:00
看三亚再生稻如何“再生金”
...和企业代表共商再生稻产业发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我国各地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
2024-02-28 02:20:00
推动老区振兴的院士力量
...区雁石镇厦中村“福香占”优质稻示范片 (资料图片)谢华安院士(左一)到田间指导农业生产。 (资料图片)2019年3月,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张建云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资料
2023-09-30 07:31:00
水稻新品种大会公布二十个推荐品种
...学教授陈温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授谢华安等出席大会。水稻新品种大会已连续举办了7年。7年来,浙江省致力于促成科企深度合作和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不断拓展品种来
2023-10-05 09:08:00
...栋梁教授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谢华安、罗锡文、柏连阳,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教授、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研究员等10位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农业农村部科
2023-03-18 04:55:00
一次打破两项记录!四川合江县再生稻测产创新高
...提升亩产还有很大潜力。”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新趋势 推广机械化收割,北移种植区域“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收割是全国再生稻生产的难点。”谢华安说,在头季稻收割中,
2023-10-11 15:59:00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稻,彻底改变世界水稻的生产格局;50多年的南繁实践,谢华安团队主持培育的“汕优63”增产粮食700亿公斤,研制的再生稻品种与栽培技术7次刷新再生季单产世界纪录;1973年吴明
2023-12-15 07:2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日本“玛斯奥生物产业株式会社”完成“博奥真Bioagen”品牌商标转让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日本玛斯奥生物产业株式会社已将旗下知名品牌“博奥真Bioagen”商标转让给日本TKILYN株式会社
2025-08-15 10:27: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肺癌的预防与早筛——警惕“沉默的杀手”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初金一 烟台报道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双高的“沉默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新发肺癌超220万例
2025-08-14 09:01:00
眼前“蚊子”飞?当心玻璃体后脱离!菏泽华厦眼科医院王雷为您详解
大众网记者 王文文 菏泽报道“眼前总有黑点飘,像蚊子赶不走?”“突然看见闪电一样的亮光?”不少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眼部异常情况
2025-08-14 10:43:00
健康科普 | 了解瘢痕妊娠,守护女性健康
生育对女性而言意义非凡,但对有过剖宫产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来说,再次怀孕可能面临一种特殊风险——瘢痕妊娠。这种异常妊娠若处理不当
2025-08-14 14:44:00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介会完美收官!谷驰科技引爆全场
近日,由西安市民政局主办、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指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的2025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荐会在西安顺利举办。此次活动聚焦智慧康养领域前沿发展
2025-08-14 14:46:00
倡导者生物谭瑛受邀参加2025新时代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8月13日,“2025新时代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08-14 14:47:00
精准直击关节顽疾痛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常态化开展微创针刀镜技术
鲁网8月14日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关节炎患者数量逐年攀升。这类疾病虽不致命,却以反复疼痛、活动受限、药物依赖三大痛点
2025-08-14 14:49:00
健康科普|幽门螺杆菌:藏在胃里的 “健康杀手”,你中招了吗
提到幽门螺杆菌(Hp),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它其实离我们很近。我国约有一半人感染这种细菌,它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里长期“定居” 的细菌
2025-08-14 15:18:00
传承匠心,守护文脉——《简明贵州工艺美术辞典》正式出版
历时四年,踏遍黔山秀水、广为采集收录,一部全面、系统地呈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的《简明贵州工艺美术辞典》悄然问世
2025-08-14 15:2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张宁:分期辩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张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临床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2025-08-14 15:38:00
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遵义市人民检察院退休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忆法治初心
8月11日,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支部与遵义市人民检察院退休支部携手,共同开展了“忆法治初心·话使命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2025-08-14 15:58:00
赤水市文华街道:抓实“四个一”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夏日炎炎,气温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居民生命安全,遵义市赤水市文华街道坚持“早预防、严巡查
2025-08-14 15:58:00
暑期安全“双课堂”——遵义汇川消防趣味体验为青少年成长撑起“安全伞”
为了让孩子们过个既安全又快乐的假期,遵义市汇川区消防救援大队精心推出暑期安全“双课堂”——一边“请进来”深度体验,一边“走出去”趣味教学
2025-08-14 15:58: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周强:中西医结合,攻克“男题”
周强,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198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从事中医男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临床研究学术论文20余篇
2025-08-14 17:09:00
亚洲再生医学协会杭城成立 高浪控股携CELLASTAR发布百亿日元战略
2025年8月11日,由高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浪控股”)携手全球TOP3细胞研究中心CELLASTAR发起的“亚洲再生医学与细胞健康协会”启动峰会在杭州举行
2025-08-14 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