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14 12:1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晓宇 吴振湖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稻浪翻滚,尤溪乡间处处丰收景象。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示范片面积135亩‘内10优7185’,随机抽取4块田,每块田实割0.1亩左右,平均干谷亩产487.56公斤!”10月15日,在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会议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王玉玺,代表验收专家组宣布尤溪县麻洋村再生稻百亩示范基地再生稻第二季验收结果。加上头季再生稻测产验收结果866.31公斤,基地今年亩产达到1353.87公斤。

从2000年开始,24年来,尤溪县麻洋村示范基地百亩连片示范种植“汕优明86”“II优明86”“II优航1号”等 13个强再生力的杂交水稻品种,两季平均亩产1332.44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846.01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6.43公斤。

藏粮于地 屡创世界纪录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回的水稻种植模式,在中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粮食。

尤溪县年平均气温19.2℃,海拔500米以下适宜再生稻栽培面积10万亩以上。早在1988年,尤溪县就开始示范种植再生稻,当年西城镇文峰村3000亩由双季稻改成再生稻获得丰收,亩产吨粮,次年全县推广种植再生稻。

再生稻再生季不需再次育秧、移栽等栽培环节,生长期一般只需60~70天,解决了早稻生育期短、高温逼熟造成米质差的弊病,再生季的稻米品质甚至较单季稻还好。

据尤溪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再生稻与双季稻相比,每亩省工7.5天、节省物化成本100元、增产稻谷200~300公斤,共计节本增效680~800元。

管理技术简单、生育期短,成本低、效益高、品质佳,再生稻栽培很快得到全县种植户的欢迎。

“1992年,麻洋村开始栽培再生稻,之前是种双季稻。”尤溪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卓传营回忆,当时麻洋村栽培再生稻的积极性高,全村2400亩水田,2200亩是再生稻。

1995年,麻洋村再生稻再生季以亩产558.9公斤刷新世界纪录。

2000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团队和尤溪县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谢华安院士(右)每年多次到麻洋指导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此后,连年刷新世界纪录。

“2004年,麻洋村101.1亩示范片栽培杂交水稻‘II优航1号’,头季平均亩产928.3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521.4公斤,亩产高达1449.7公斤,为历年之最。”卓传营说。

如今,这个示范基地,不仅是尤溪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也是“超级稻、再生稻院士工作站”研究示范基地,为全县农业“五新”科技应用、推广树立了典型示范样板。

藏粮于技 超高产栽培不断完善

藏粮于地,更是藏粮于技。

“早期,我们采用的方案是‘四早三严两过硬’:即早播、早插、早管和早治理三类苗,严格畦栽、严格二次烤搁田、严格低指标防治病虫害,适期重施催芽肥和壮苗过硬、十黄抢收适留高桩过硬。”卓传营介绍,1991年通过示范这项技术,就在西城镇文峰村以540.9公斤创造再生季平均亩产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每年都多次前来麻洋指导高产栽培技术。

“阿辉,有一手,今年看着又会高产!”谢华安带着验收专家组和科研团队,来到老种植户曾繁辉的田块,看到长势均衡、稻穗饱满,不由夸赞起来。

“这不多亏了院士的好技术、好品种!”曾繁辉停下挥舞的镰刀笑着回答。曾繁辉从1996年返村务农开始,28年来一直从事再生稻栽培,将高产栽培技术很好地运用到田间,每年亩产都超过1200公斤。

曾繁辉告诉记者,县里的“六个统一、六个推广”集成技术对他的帮助很大,具体为:统一组合规划连片种植,统一技术集中培训,统一浸种、消毒、催芽分户播种,统一时间烤田,统一时间施穗粒肥,统一时间施催芽肥;全面推广旱育畦栽,全面推广“抛栽灵”化学除草,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推广十黄抢收、适留高桩,全面推广根外追肥、再生季喷施“九二0”。

穗多、穗大、结实率高、穗黄、秆青、叶绿、根系发达、再生芽萌发率高等一系列田间表现,不仅是曾繁辉希望看到的,更是让谢华安和省市县乡村各级农技人员喜上眉梢,这意味着示范的新品种又获高产。

近些年来,谢华安带领课题组,着力于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生理、生化深层次的研究,归纳总结“活力强而持久的发达根系、母茎多而健壮、茎穗比大”三个高产指标,“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逐步完善,年亩产实现1.0~1.4吨(即头季700~900公斤、再生季400~500公斤)。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获200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水稻根系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获省政府2004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超级稻再生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获省政府2005年度科学技术一等奖、“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省政府2019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尤溪,这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3、2004、2008、2010和2014年五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

增产增收 能示范可推广

“香、甜,适口性好!米质能达二等以上,是高档优质稻。”谢华安一边招呼大家品尝刚刚由新品种头季稻煮出来的米饭,一边介绍这个新品种。他说,“内10优718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自育的恢复系福恢7185与四川省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内香10A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再生季的口感还会更好。

这个品种,不仅群体整齐、熟期较早、米质优,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也较好,综合了高产、优质、抗病性强、耐贮藏等特点,在生产上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看,这是我们新设计的外包装!”麻洋村党支部书记游秀铨,笑眯眯地展示印有“麻洋村”“再生稻”字样的大米包装袋。今年麻洋村成立了“尤溪县麻洋村民旺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经营再生稻,通过“认筹一亩田”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不愁销路,每公斤还能卖上10元的好价格,村民种再生稻的积极性更高了。

“我知道,今年这里遭遇了4次台风,在天气条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亩产仍能保持在1200公斤以上。这里的再生稻培育水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王玉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生稻能为每亩地增产300-500公斤粮食,南方稻区约有5000万亩适宜发展再生稻,总量就是150亿公斤到250亿公斤。

王玉玺表示,这项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今后每年都将组织全国水稻产业体系的专家学者以及适合再生稻发展的地方农业管理机构、种植大户前来观摩、学习这里的高产栽培技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这是再生稻首次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再生稻,这个古老的稻作方式,在“吃不饱”的年代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如今,同样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稻谷品质和增加粮食总量的宏大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20多年来,每两三年就换一个品种在麻洋示范、在尤溪推广,都很成功。说明不止一个品种适宜栽培再生稻,我们有很多好的品种都可以用来发展再生稻!”谢华安黝黑的脸庞充满了自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八闽农科|谢华安: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
...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20世纪80年代,谢华安院士团队选育出了中国自己的抗稻瘟病强恢复系,并且培育出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汕优63”,是中
2024-05-29 19:36:00
种业振兴新“稻路”上,三亚实现杂交水稻亩产4000斤
...热等气候条件,能缩短水稻收获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扩途径:耐盐碱水稻试验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亚市崖州区南繁育种基地,海风吹拂下,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丰收在望。有别于普通
2024-03-21 00:29:00
三亚市举行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
...的三亚市再生稻种植产业发展咨询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我国种植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同时,就三
2024-02-29 01:16:00
看三亚再生稻如何“再生金”
...和企业代表共商再生稻产业发展。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等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我国各地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经验等方面展
2024-02-28 02:20:00
推动老区振兴的院士力量
...区雁石镇厦中村“福香占”优质稻示范片 (资料图片)谢华安院士(左一)到田间指导农业生产。 (资料图片)2019年3月,福建侨龙应急装备有限公司张建云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资料
2023-09-30 07:31:00
水稻新品种大会公布二十个推荐品种
...学教授陈温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教授谢华安等出席大会。水稻新品种大会已连续举办了7年。7年来,浙江省致力于促成科企深度合作和粮食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不断拓展品种来
2023-10-05 09:08:00
...栋梁教授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谢华安、罗锡文、柏连阳,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教授、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研究员等10位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农业农村部科
2023-03-18 04:55:00
一次打破两项记录!四川合江县再生稻测产创新高
...提升亩产还有很大潜力。”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新趋势 推广机械化收割,北移种植区域“需要注意的是,机械化收割是全国再生稻生产的难点。”谢华安说,在头季稻收割中,
2023-10-11 15:59:00
扎根琼岛沃土 攥紧中国种子
...稻,彻底改变世界水稻的生产格局;50多年的南繁实践,谢华安团队主持培育的“汕优63”增产粮食700亿公斤,研制的再生稻品种与栽培技术7次刷新再生季单产世界纪录;1973年吴明
2023-12-15 07:2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这碗“肥坨坨”唤起多少人的思乡情
今天这碗“肥坨坨”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是布依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一碗——红烧肉炖豆腐。“肥坨坨”虽说是五花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标准的三线五花肉
2025-09-05 18:19:00
药膳饮、烘焙品火出圈!潍坊市中医院解锁养生新方式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你点的不只是一杯普通茶饮,而是中医师为你精心配制的“养生方案”。近日,潍坊市中医院西院区门诊大厅设立了“杏林水铺”与“杏林烘焙”专柜
2025-09-05 15:44:00
助力非遗少年走向世界,inne因你以科学营养守护文化传承之光
近日,一组中国少年的主题海报登录纽约、东京、首尔地标大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画面中,来自广东的7岁英歌舞传承人陈楷铭
2025-09-05 12:31: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2025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七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古中医文化与技术传承分会主办
2025-09-04 11:00:00
四川友谊医院免疫靶向治疗受关注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引起多方关注。该院通过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2025-09-04 11:32:00
四川友谊医院获CSCO“省市级优秀单位”称号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与治疗质量密切相关。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因其在肿瘤营养支持方面的系统性实践
2025-09-04 11:32:00
既减重又拿奖 河北省2025健康体重管理大赛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20-2030年)》《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2025-09-04 11:32:00
假体形状怎么选?圆形还是水滴形?厦门美莱解码隆胸美学
当女性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身体曲线时,胸部形态往往承载着超越生理层面的审美期待。随着医美技术的成熟,假体隆胸已成为重塑自信的重要方式
2025-09-04 15:09:00
尖峰眼科:年轻人热捧的“个性化近视手术”靠谱吗?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摘镜,并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郑州尖峰眼科医院积极推出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量眼定制”优视力
2025-09-04 15:10:00
成都军建医院:20余年专业见证,颅面神经疾病患者首选
在西南地区,颅面神经疾病一直是困扰许多患者的难治疾病。疼痛、面部抽搐或麻木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困扰
2025-09-04 15:43:00
总要来一次曹县|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曹县特色旅游消费提示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公元前1700年,商汤建都于此之后,陆续孕育了商朝名相伊尹、战国军事家吴起
2025-09-04 16:41:00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出“便捷配药”,中药特饮扫码直邮到家
大众网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张倩 青岛报道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便捷配药”服务。该服务依托成熟移动支付系统
2025-09-04 17:37: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梁文琴:“十年追虫人” 一位女博士的显微镜战争
早晨八点,当贵阳这座山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贵州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已经亮起了灯光。梁文琴轻轻推开实验室的门,熟练地穿上实验服
2025-09-04 23:31:00
疾控部门提醒近期注意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随着新学期全面开启,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学生集中返校、探亲出游交织,人群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加
2025-09-05 02:27:00
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让“沉睡”资产再生金
近年来,赤水市白云乡平滩村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借力白云山风景区发展优势,成功将一座废旧电站打造为集餐饮
2025-09-05 02: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