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20多年来超200名四川农业专家援非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0 02: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水稻专家杨华德“感动中国”背后

20多年来超200名四川农业专家援非

20多年来超200名四川农业专家援非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中国援布农业专家组组长杨华德在田间查看杂交水稻(右)和当地水稻。

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播出,来自内江威远的四川援非水稻专家杨华德入选。

杨华德现任威远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级),2013年受派遣,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在莫桑比克为当地人传授水稻种植技能。2015年,作为第三批中国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兼水稻专家组组长的杨华德,带领专家组成员,用了八年时间,成功将该国水稻产量由平均每公顷3吨提升至10吨。

其实,杨华德只是众多四川援非农业专家中的一员。4月9日,记者从省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获悉,四川农业专家的援非之路已经走了20多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四川向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乌干达、布隆迪等多个非洲国家先后派遣了超过200名农业专家,包括农业、水产、畜牧等多个专业,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远赴非洲传授水稻种植技术

2013年,杨华德首次踏上非洲大陆,在莫桑比克为当地人传授水稻种植技术,2015年,在圆满完成援莫任务后,他再次前往布隆迪执行“高级农业专家项目”。

为解决布隆迪粮食安全问题,杨华德和专家组成员决定在该国试种杂交水稻。他们团队从国内优选了7个杂交水稻品种,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布隆迪实际,从育秧、施肥、规范化栽培进行技术升级,制定试种方案。最终,他们连续开展了三期以技术完善为主体内容的川香优506示范,均获得成功,产量稳定在每公顷10吨左右,较当地产量翻了接近三倍。

此外,杨华德还带领专家组首创了“生产性投入基金模式发展杂交水稻(脱贫减贫)示范村模式”,并在布隆迪试点中国扶贫经验,集中资源,打造减贫示范村,成立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青年合作社,产量效益成倍增长。同时,还为当地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向当地群众传授中国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农业发展理念,完成了培养致富带头人、对农业系统官员及数以万计的技术农民的培训等等。

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大家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作为代表获此殊荣深感荣幸。”获奖后杨华德告诉记者,中国技术、中国经验在非洲大地大有用武之地。

此外,他还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将大力发展当地示范村,启动布隆迪现代种子产业园建设,同时将农业示范中心建成布隆迪农民致富中心等等。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杨华德的颁奖辞写道: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四川派出援非农业专家超200人

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是中非双方最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双方合作的优先方向。中国农业走出国门,越来越被广泛认知。

4月9日,记者从省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获悉,四川向非洲国家派遣专家主要是南南合作项目和援非高级专家项目。

南南合作项目,共派出147名农业专家。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项目,自1997年8月起至2006年1月,先后派遣了8批,32名专家;尼日利亚一期项目,派遣43名专业(农业、水产、畜牧、养蜂)技术人员;乌干达项目第一期,该项目启动于2009年,由四川省为主实施,2012-2014年共派出23人(畜牧、水产、农学、园艺,6位专家和17位技术人员)等。

援非高级专家项目共外派80名农业专家。其中包括,2007-2015年赴非洲国家高级农业专家项目,19人次;2015年以来援布隆迪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第3-6期项目,16人次;2018年12月以来援莫桑比克高级农业专家项目第3、4期,5人次;2001-2019年援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技术援助项目教师31人次等。李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团首席专家,王西瑶主要服务凉山州和甘孜州部分地区。多年来,她和团队专家深耕帮扶地乡村一线,在优化马铃薯品种选育、深化农技指导、全链条帮扶等方面出硬招实招,让马铃薯之花盛开在四
2024-03-30 22:38:00
...者刘万利汪平5月的阿斯马拉市细雨连绵,刘运民等中国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户忙碌在田间地头,深耕翻整土地,准备在雨季来临前将油菜、蚕豆等作物种子播种入土。阿斯马拉是东非国家厄立特里亚
2023-05-14 17:30:00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弦歌不辍助振兴
...春的汗水。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之大者,重任在肩。多年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构建起特色课程体系,搭建“政行企校”四方协
2023-06-09 05:57:00
四川:科技来“亮剑” 秧苗不遭殃
...大快朵颐”。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福寿螺的危害,近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李义村,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自带简易工具,卷裤下田开展了一场捡螺活动。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捡螺、捡卵,村民
2024-04-24 06:37:00
四川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代表奉欢受表彰
...荣共同创办了这家家庭农场,并流转周边的撂荒地种粮。多年来,他们通过科学测绘、记录、探索种植技术,将农田转变为高效农业示范区。这几年,奉家父女俩专门带动村民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
2023-09-29 01:52:00
泸州泸县:再生稻再创新高 总产量全省第一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泸县52万亩再生稻收割已接近尾声。10月20日,在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中稻+再生稻“吨粮田”核心示范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村民们正有序地收割再生
2023-10-23 16:45:00
四川将在五方面发力推动“三农”工作  实施天府良田攻坚提质行动
...)“1987年在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种下第一株芒果苗,30多年来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40.5万亩,2022年混撒拉村426户农户收入1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75%以上
2023-12-13 21:46:00
“土特产”麦冬长成乡村振兴“金疙瘩”
...功能的麦冬烘干设备,带动周边镇数百农民就近务工。“多年来公司一直和三台麦冬种植合作社合作,每年订购麦冬近2000吨。”四川汉广天涪中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祥华说,公司未来还将针
2024-04-08 07:33:00
巴山深处牧羊人
...黄羊快长品系。”芭蕉溪一级扩繁场负责人蔡宗江说。20多年来,张国俊先后培育出畜禽新品系2个,获得市以上科技成果10项,编写南江黄羊养殖科普书籍近50万余字,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
2023-11-02 00: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