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欧阳修与庆历新政:历史的波折与个人的沉浮
欧阳修是历史上的流量人物,在文坛可谓举足轻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成功入选了“唐宋八大家”。不过,他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却在政坛上几无建树。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欧阳修,走近这位成功的文学家和...……更多
欧阳修激进整顿吏治,引发反对派攻击
...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当时,欧阳修作为一名谏官,虽谈不上是这次改革的发起者,可也是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最近,正在热播的历史大剧《清平乐》,也对于这段历史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和生动的刻...……更多
...且十分值得尊敬,他们就是被称作“嘉佑四真”的富弼、欧阳修、包拯和胡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富弼生于洛阳,他自幼便与众不同,不但被范仲淹称赞为王佐之才,还凭借过人的文采被前宰相晏殊招为了女婿。在朝中...……更多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学上的声望不亚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被视为“千古醇儒”,在仕途上官至中书舍人。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离不开本人的不懈努力,但也离不开欧阳修的奖掖和扶植。两人亦师...……更多
范仲淹:命运跌宕起伏,后人称他为“完人”
...失所,咸平三年,王均起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欧阳修上书要改革吏治,尹洙上书“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在多方劝说和呼声中,宋仁宗终于决定开始实行改革。宋仁宗将改革的事交给范仲淹,并且多次催促,在范仲...……更多
北宋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害立下不世之功的狄青?
...一宗通奸案。被告的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的外甥女。事情的起因是这样,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更多
...陵一地,从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的两百多年间就出过包括欧阳修、文天祥在内的六位举足轻重、值得尊敬的名人,他们被合称为“五忠一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当中五人谥号中有“忠”,一人谥号里带“节”。具...……更多
中国古代最“仁”皇帝赵祯简介
...在位期间提拔的名臣包括包拯、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富弼,韩琦,文彦博,苏澈,张方平,吕夷简,狄青等。“庆历新政”的改革: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推行“庆历新政”,试图解决土地兼并及冗官、冗兵、冗...……更多
神童晏殊到底有多么逆天
...号称“神童”的晏殊,因为没有他,就可能没有范仲淹、欧阳修等这些千古流传的大文豪了。晏殊自幼聪颖,五岁的时候就能创作诗词,被誉为“神童”。在景德元年,晏殊受到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以神童的身份参加考试。...……更多
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
...勋阁中的功臣阵容着实显得有些寒酸。此外,由于岳飞、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将、名臣没能入选,昭勋阁一直饱受争议。那么,连岳飞都无法入选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呢?根据先后顺序,在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居首位的...……更多
欧阳修生平最豪放的一首词是那首
欧阳修和苏轼的相遇相知,算是北宋文坛上的一大佳话。当年21岁的苏轼第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大为赞叹。那时的科举考试采用糊名法,欧阳修以为这篇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更多
灾年大兴土木,这位杭州地方官是怎么想的?
...在政策的施行过程中,自身遭遇非议、弹劾也无妨。正如欧阳修的评价所说:“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1050年,62岁的范仲淹见到了30岁的王安石。这两位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在杭州完成...……更多
辉煌功业启后人
...押“勘鞠”,弄得“枝蔓句追,囚系满狱,人人嗟怨”(欧阳修为滕子京等上表谏奏语)。 尽管后来经过钦差燕度查明,“滕宗谅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说他贪污,是守旧派“以诸军月饷并言之,诬其数尔”(范仲...……更多
带你了解唐宋八大家的那些事儿
...难记。苏洵是苏轼与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老大。同时呢,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难忘的词句,想当初每天早上起来就是苏轼,睡前也是苏轼,那会儿苏轼应该是我打交道最多的人了。苏轼...……更多
...的朋友多为谦谦君子,比如名臣晏殊、富弼等,比如文豪欧阳修、梅尧臣等,他们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格高尚。要说范仲淹交往时间最长,堪称一生知己者,则非滕子京莫属。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范仲淹与...……更多
范仲淹:宋朝的救世英雄,影响深远的文化改革者
...史的人物,也是数不胜数。政治方面,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文彦博等人,以及在仁宗时期已经跨入仕途,但活跃在后世神宗、哲宗时期的王安石、司马光、张方平、曾公亮、吕公著等。文学方面,如苏轼、欧阳修、...……更多
...请受亦作宗谅(子京)使过?\"(范仲淹语)两方面都是像欧阳修、杜衍、王拱辰、范仲淹等北宋重量级人物。滕子京在朝廷调查之际,又“悉焚其籍,以灭姓名”,一把火把所有的证据都烧毁了。因此,长期以来,对滕子京的贬...……更多
宋仁宗赵祯的庙号与谥号解读
...文圣武明孝皇帝”。此外,北宋的范仲淹被称为范文正,欧阳修叫欧阳文忠,“文正”和“文忠”都是谥号。“庙号”则是古代帝王才能拥有的。皇家设有祭祀先祖的“太庙”,每一任皇帝死后,按照辈分次序把灵位放入太庙供...……更多
盘点北宋时期的历代帝王
...岁币,史称“庆历增币”。1043年,任用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等人进行“庆历新政”改革,但因阻力太大,改革被迫中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更多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政事(副宰相),与杜衍、韩琦、富弼等人同掌军政大权。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等四谏官又奏免了吕夷简、王举正的正、副宰相职务,开始了一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明黜陟,就是要考察官吏任期内的政绩而...……更多
13岁即位,将宋朝国力推向巅峰的皇帝是谁
...三年(1043年),宋仁宗提拔范仲淹了这位大臣,又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人称“四谏”),锐意进取。同年九月,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更多
刘娥皇后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后,培养了千古第一仁君
...文化最繁荣时期,也是文人盛世,唐宋八大家中宋六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等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历史上名臣,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包拯、狄青都留下辉煌的印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个(指南针、火...……更多
欧阳修的“风流”与心酸,一首“艳”词揭示人生苦涩
...种几乎和风流不沾边的才子。此外还有一个大才子,叫做欧阳修,似乎也是一个不谈风月的人,他自己的诗中曾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他的情感不关风月,他的笔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更多
仁宗盛治:宋仁宗赵祯引领下的宋朝繁荣盛世
...,并且他知人善任,挖掘除了一大批的贤臣,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等。所以,这样一位有着胸襟、格局的皇帝能开创盛世也不足为奇了。 ……更多
...夫仅为一纸进士“文凭”而读书的狭窄与浅薄可比拟。据欧阳修的《归田录》记载:“钱思公(钱惟演谥号文思)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宋代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更多
聊聊宋代茶叶茶事的辉煌历史
...代,茶已经成为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就与茶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写下大量的茶诗,见证了宋代茶叶茶事的辉煌历史。喊山——千人助叫声喊呀在宋代,谷雨前后采茶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习俗...……更多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文传世以德服人
《宋史·曾巩传》中这样评价他的文章“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曾巩,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极高,因此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更多
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
本文转自:学习时报龚齐珍 孟秀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以太子少...……更多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杜衍享受的不是钟鸣鼎食的富贵豪华,可知其生活简朴。欧阳修云:“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常有节。”可见他选择俭朴的生活方式,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就连家人也不例外。无论对今人还是古人...……更多
宋仁宗赵祯:千古名君与北宋盛世的缔造者
...起宋朝的大家名士,你可能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欧阳修;可能你也会想起清正廉洁的黑脸包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或者你还会想到造纸术,指南针等。其实这些大家名士和伟大发明所处的时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