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5 08:07:00 来源:戏说三国

马克思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简单的生活需求。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从他的着装来说,作为前任宰相,居高官享厚禄,也许锦衣华服才匹配他曾经的荣耀。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却是普通之至,与常人无异:“乌帽,皂娣袍、革带。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

衣服在古代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服饰的色彩、质地、样式不同,代表不同的阶层。宋代对品级不同的官员服装有不同的规定,杜衍的穿戴,不属于官员着装中的任何一种,只是普通的便装,接近于普通百姓的打扮,他也不穿在家修行佛禅之人所穿的居士服,可见其为人之低调。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杜衍致仕后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保障。作为朝廷致仕官,杜衍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并非山珍海味,他的饭菜非常简单,叶梦得记载其生活时说:“亦不甚饮酒。客至,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他品不过两种。”

相比于其他致仕官饮酒宴乐的生活,杜衍很少饮酒,吃的主食只有小米饭和饼子,间有一两种蔬菜而己。杜衍享受的不是钟鸣鼎食的富贵豪华,可知其生活简朴。欧阳修云:“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常有节。”可见他选择俭朴的生活方式,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就连家人也不例外。

无论对今人还是古人来说,房子是一个家庭得以安居的标志。杜衍的居住状况如何?宋人言“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骚舍者久之。”骚舍是古代传递公文的邮差或官员过往时临时休息的处所,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之类地方,杜衍退休后就暂居于此。七十岁时还没有固定的住所,虽不至于沦落到流浪街头的地步,但对今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苦恼之事。而杜衍却不以为意,处之怡然。

杜衍为什么没有在致仕前买好养老的房子或者买地自己建房?作为朝廷官员,俸禄丰厚,吃穿用度却很简朴,他的钱财去向何方?欧阳修有记载:“棒禄所入,分给宗族,碉人急难。”由于收入大多用来接济生活有困难之人,所以竟然没有多余钱财为仕后生活做安排。后来自己虽然修建了住所,也是狭小简陋:“归卜唯阳旋营第,栋宇仅足容妻擎。”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这样的居住条件,他却不以为苦,所作《新居感咏》诗云:“始营冤裘地,来向唯水泥。城隅最穷僻,匠者宁求奇。卜筑悉由己,轩煽亦随宜。外以避风雨,内以安妻儿。”比起北宋其他官员致仕后在家大建园林亭台的奢侈之行,杜衍对住房没有过高的要求,他认为只要有遮蔽风雨,安顿妻儿的居所就行,可见他并不看重物质生活。

为人谦虚

“行”也是杜衍致仕后生活的一部分,从他出行的两件事可看出其为人低调、不追求虚誉。一件事记载于《湘山野录》:“杜祁公以宫师致仕于南都,时新榜一巍峨者出悴巨藩,道由应天,问从者曰:‘谁乎’?对曰:‘太师相公’。”作为退休宰相,杜衍不与新科少年争道,反为其让道,见其行事之风。另一事是他辞谢仁宗安车诏享。

皇枯二年,也即杜衍致仕后的第三年,朝廷大享明堂,诏其陪祀,他以疾辞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九有所介绍,此事在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有更为详细的叙述。朝廷举行祭祀仪式,诏臣子侍祠,对大臣来说,无上的荣誉,杜衍却以礼辞谢,可见其知止辞荣、不慕功名的个性。欧阳修和胡宿也在诗中赞扬杜衍淡泊名利的高行。

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情况也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他的交往对象,有同为致仕宫员的人,如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等人,五人曾举办淮阳五老会,且每人都有诗篇留存,表现他们退休后闲适自在,不问尘世的生活状态。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五位老人的聚会,宋人和诗者有十八人,作诗十九首,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当时人又绘图记之,为世所称。与他交往的另一部分人是朝廷在任官员,如欧阳修、韩琦、文彦博、苏颂、蔡襄等人,他们以诗歌唱酬往来,互通信息,以下试分别言之。

杜衍致仕后与欧阳修的交往在欧氏任职应天府之时。皇裕二年七月,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此期两人之间往来较多。欧阳修所作《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云:“俭节清明世绝伦,铃斋幸得亲师席,东向时容问治民。”诗中言自己以门生身份拜访老师杜衍,向其请教治国治民之事。由欧阳修的记述可知,杜衍所做诗歌应有多首,惜大多散佚,留存下来的不多。欧阳修拜访咨询杜衍,也可见当时地方官员对致仕官的尊重与礼遇。

杜衍与韩琦的往来通过彼此之间的诗歌唱酬来交流信息二韩琦当时在河北和山西一带任职,两人相距较远,虽有唱酬,但数量不多。《安阳集》中与致仕后的杜衍有唱和诗十首,《贺宫师杜公增秩》是祝贺杜衍致仕后官秩升级,《谢宫师杜公寄惠草书》、《谢宫师杜公寄示诗编》是答谢杜衍寄来草书和诗编,其余七首都为次韵之作,如《移帅真定次韵答致政杜公》是韩琦庆历七年知真定府时所作。

当时杜衍听闻其迁职消息后写诗祝贺,故韩琦有诗回复;《次韵答致政宫保杜公》云“无劳迁职此何名”,也是杜衍贺诗在先,可知杜衍写诗在先,韩琦才有和答之作。从韩琦的次韵诗可知,杜衍所写内容,大多以韩琦官职的迁转为主题,当然也有笔调较为轻松之作如《次韵答致政杜公小诗见戏》,应是杜衍以谐谑笔法写韩琦在塞上的生活,故韩以此诗答之。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杜衍与文彦博之间的唱和今存七题十首诗作。庆历八年春,文彦博平息贝州王则之乱,时己致仕的杜衍闻此消息后,写诗称赞其功劳,文彦博有诗答谢。杜衍曾经把自己所写的三十首诗寄给文彦博。

与人交往

杜衍与苏颂之间的交往体现的是长辈对后辈的奖掖和勉励。苏颂任南京留守推官时,正是杜衍致仕居家的时间。苏颂《谢太傅杜相公》云:“吵尔小子,幸得效官府,不时随众僚进见风采,奉承徐论,不见疏弃,己为荣矣。一日相公呼坐与语,因论文字,且索鄙作,乃蒙以文学见称。顷闻吾子之当官,严上恭下,不失中道。辨论公文,不惮劳力。能尔,可谓善政事矣。某既承是言,窃退而念之。”杜衍对苏颂为官之道的教诲与指点,在苏颂的诗文中,多有抒写。

杜衍致仕后的兴趣和爱好还体现在书法和诗歌创作中。蔡宽夫说杜衍“年过七十,谢事,始学草书,遂尽其妙。今使人每见之,其英特爽秀,无所降屈之气,犹可想见。”致仕后对书法有兴趣,开始学写草书,且取得不菲成就。韩琦诗云:“兴来弄翰犹得意,归来一一戒儿侄,秘重世与家谍俱。重巾密寞置吾室,包护直比骊领珠。

”韩琦称赞杜衍精通楷书、草书,书法艺术高明,自己在并州时打算将其笔墨刻石留存,却苦于边远荒地没有能工巧匠将之摹写。故而回到家中,将之重重包裹,当做珍宝一样置于室内。把杜衍的草书看的和家谱一样重要,并将之珍藏,可见对之极为重视和珍惜。欧阳修曰:“公笔法,世为楷模,人人皆宝而藏之。”后来就有人将其书法刊于石上,供人摹写:“珍藏正献草书诗,传诫云来示永贻…刊石岂从为世玩,更思清节可师之。

杜衍致仕后的简朴生活:衣食住行的低调风格

”文彦博诗《近以蜀物寄献,复以雅章为报,辄课芜音,仰酬来既》云:“辞清妙墨真双绝,锡犊传家励子孙。(注云:每得公手笔,即令子弟辈联缀装演,藏为宝贝。)”是对杜衍书法的珍视,又言其“妙墨高逾楔帖工”,认为杜之书法可与王羲之《兰亭序》帖比肩,虽有过誉之嫌,亦可见杜衍书法之高妙。杜衍对自己的书法艺术颇为自谦,《和孙硅秘压》诗云:“老来楷法不如初,若谓伊余堪继踵,只应缘木可求鱼。”从诗内容来看,应是孙硅对其书法大加赞赏,杜衍自谦己老,难以与圣贤比肩。

结语

杜衍不仅书法技艺高超,也有自己的书法理论。徐度云:“杜祁公既致仕还家,笔绝意在为佳耳。笔势纵逸,有如飞动纸尾,书时年七十八。”“意在笔先”,也就是落笔前要先有精密的构思,如此,写出来的字才有意趣在其中,可见他对书法也是有研究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5 1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的文臣武将70岁可致仕,宋代官员为何不愿“退休”?
...为头痛的为题。宋代律法规定:文臣、武将年至七十即可致仕。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有宋一代,虽然出现了以王彦超为代表的一批知止而退的致仕官员,但是更多的官员恋占
2023-04-17 16:39:00
古代宰相将军隐退还乡,在家乡的地位如何,和县令谁更大?
...继续任职,而选择辞官还乡的行为,有一个温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意思理解,便是把官位还给君主,意同现代的退休。那么,历朝历代的高官贵胄们为何甘愿走下权力之塔?在告老还乡后又如何
2024-02-23 22:03:00
揭秘古代致仕制度,官员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代官吏退休又称为致仕。对于致仕制度的起源,历代学者均有不同的介绍,有人将商代"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后告归"定为中国致仕制度出现的标志,有人将商缺变法"废分封、行郡县"作为致
2024-03-25 07:33:00
宰相作为百官之首,退休到地方会接受县令的管理吗?
...代官员的“退休”制度古时候的朝堂官员“退休”称为“致仕”,也即俗称的告老还乡。但是朝堂官员并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打工人”,他们能否致仕,是否必须致仕通常关系重大,并非是提交一
2023-02-21 21:14:00
古代将军、宰相等致仕之后,县令敢不敢管他们?
...朝的时候固然是“威风八面”、“风光无限”,但是他们致仕之后,也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是没有实际权利的。而县官作为一县的父母官,虽然位居官僚系统的最末位,只是个“九品芝麻官”
2023-05-10 09:43:00
古代致仕制度的发展经历如何?
...官为帝王服务的积极性,所以当时的退休制度也被称为“致仕制度”,那么下面笔者就带领诸位看客一同走进古代致仕制度。致仕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致仕养老制度就已经存在,比如在《
2023-06-11 19:04:00
明朝的“退休”官员都能享受哪些待遇?
在中国古代,官员退休被称为“致仕”,明朝建立后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规定“文武官七十以上不能治事者,许明白具奏,放回致仕”。后来又进一步规定,五十五岁以上的患病官员也可以“冠带致仕”
2023-08-28 21:51:00
汉朝的官员退休后叫“乞骸骨”,这是什么意思?
...先深入了解古代的“退休”的发展。一,古代退休制度“致仕”的出现、及其发展在古代,退休还有一个十分文雅的名字叫做“致仕”或者是“乞骸骨”,根据一些流传下来的典籍记载,致仕早在先
2023-01-11 12:08:00
古代官员退休待遇揭秘:从赏赐到田产再到微薄的退休金
...休政策各朝代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古代官员退休称做“致仕”,“致仕”一词,起源于西周。“致仕”就是官员年龄到了七十岁,就要把手中的权力主动交还给君王,自己退出政界告老还乡。由于
2024-02-07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