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太祖去世后,朱允炆为何将祖父匆忙下葬
《明史》对建文帝削减诸侯国的描述,提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靖难之战时,朱棣起义是有前因的:朱元璋的尸体还没来得及看到就被先埋了。这成为他起义的理由,声称朱元璋可能是被朱允炆谋杀的。然而,这一指控完全是朱...……更多
明朝迁都其实在朱允炆即位时就开始准备了,并不是朱棣的主意
...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继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称“建...……更多
耿炳文,濠人(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老乡。其父父耿君用是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在对抗张士诚所部时不幸战殁。时年23岁的耿炳文挺身而出,率领父亲的老部下一举攻克长兴。长兴占据太湖口的位置,与广德、宣城、歙县...……更多
...字的意思是:“燕王殿下,你是打算先登基,还是去祭拜明太祖的陵墓呢?”朱棣听到后,如梦初醒,赶紧停止入城,掉头出城,去祭拜朱元璋。因为朱棣若要急着登基,只能说明自己是篡位。而如果先去祭拜朱元璋,则说明自...……更多
明惠帝朱允炆不懦弱不鲁钝,更不是个书呆子,那他是明君吗?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了。老皇帝临死之前,把皇位留给了他的长孙,朱允炆。朱允炆的性格,和朱元璋是极为不同的。明太祖朱元璋是个泥腿子出身,同时拥...……更多
明宣帝的身上又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标的匆忙离世,让整个明朝都处于“措手不及”的状态。明太祖朱元璋痛失爱子,悲恸不已,“工作狂魔”的他更是破天荒的28天都不曾上朝。但国终究不可一日无君,他在儿子朱棣和孙子朱允炆中陷入了无尽抉择。志勇大略的...……更多
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是谁?为什么被灭族
...大学士吴沉等人推荐,二十六岁的方孝孺来到南京,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召见。明太祖见他举止端庄、学问深厚,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由于他力主施行仁政,志存教化,与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政治主张相差甚远,太祖并...……更多
朱元璋错失的状元黄子澄,让建文帝万劫不复
...的科举考试都是极为特殊的,为什么这样说呢?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1370年举行全国首次科举考试,但是朱元璋认为选拔出来的进士没有肩负大任的能力,直接诏令废除科举考试,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县学、府学,...……更多
齐泰、黄子澄都支持建文帝削藩,为何一个有功一个误国?
...至可以说,他们一个有功,一个误国。齐泰,原名齐德,明太祖朱元璋为他赐名为泰。洪武十八年,齐泰考中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任职。齐泰为官九年,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因此深受明太祖重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多次...……更多
建文帝削藩引发燕王叛乱:梅殷的关键抉择
...发生?一、朱元璋立储之困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北京紫禁城驾崩,享年71岁。在他将近30年的统治生涯中,曾先后立过多个儿子为世子,但都因各种原因早早地去世了。这也成为了他在最后几年一直无法...……更多
徐辉祖:明朝建文帝的忠诚良将与燕王的克星
...文帝识人不明,盲目相信李景隆;也有人主张是因为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杀害了名将蓝玉,导致建文帝无人可用。实际上,建文帝麾下并非没有良将,如盛庸、平安等,都曾让朱棣吃尽苦头,甚至险些丧命。除此之外,开国功臣徐...……更多
明朝藩王之乱:朱棣起义与建文帝的覆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开始对各个皇子进行分封,这一点就类似于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分封的不是诸侯,而是藩王。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室的力量,开始分封藩王,朱元璋将24个儿...……更多
朱棣尊称张信为“恩人”,他是如何赌赢家族10代富贵
...向,朱元璋在濠州起兵时就赤脚前来投奔。在1355年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来先后跟随胡大海、徐达、李文忠等人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张兴凭借多年战功被封为永宁卫指挥佥事。永宁卫在河北张...……更多
谭渊效忠朱棣21年,一夜错杀3千人,妙计断后路
...朱棣以“继承人”身份来到明孝陵,祭祀父亲朱元璋。自明太祖朱元璋1398年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是朱棣第1次“近距离”祭祀朱元璋。既然已告知先祖,朱棣回到南京城,在奉天殿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3位皇帝。3个月后...……更多
聊聊历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王爷朱棣
...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朱棣是根本不可能造反的。因为明太祖自己就是靠造反起家的,打了十几年的仗,什么样的强敌没见过?十几年的战争锻炼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朱元璋的威望更是让天下归心,朱棣再自大,也不会...……更多
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三位人才,他们的结局如何?
...又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呢?一、天纵英明,大明太祖得贤相佐治当年洪武之世,国家初定,明太祖有感人材荒凉,四方督抚多是武将出身,文臣学士则屈指可数。太祖忧心忡忡,深思熟虑要延揽人才以固本储君。于是...……更多
朱棣与“靖难之变”:留给大明子孙的一个诅咒
...有加强君权,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至道。2/8朱元璋的算盘明太祖朱元璋贫民出身,常年征战让他见识了权力的弥足珍贵,以及为争夺权力所付出的代价。登基后,朱元璋一方面处心积虑铲除功臣,另一方面则跟历朝历代的开国皇...……更多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朱楧出生,母妃郜氏。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正月,明朝第二次大封诸王,年仅3岁的朱楧被册为汉王。在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之中,“亲王守边”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朱楧第一批...……更多
明朝第一皇太子妃是谁,朱棣为何降她位份240年
...军,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的遗体终于抵达南京城北的龙江,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前来迎接并撰写祭文,沉痛怀念“常十万”的功绩往事,安葬在钟山。《明史》记载,“丧至龙江,亲出奠,命礼官议天子为大臣发哀礼。”此外,明太...……更多
朱棣从起兵到夺取皇位只用了4年,为何建文帝不堪一击?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定都南京后,便采取了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大力整顿吏治,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大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改革,社会经济也逐渐的恢复了...……更多
朱棣为何将建文帝后宫妃子全部杀死
朱元璋智者千虑却有一失明太祖朱元璋从贫穷放牛娃历经磨难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不朽的功业,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明朝昌盛不衰,想尽办法通过皇室成员本身的力量来维持朱氏天下的长治久安。朱元璋采取的办法...……更多
朱棣篡位是被逼还是预谋
...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蒙元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明太祖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朱棣,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藩王势...……更多
朱元璋给皇孙留下四员大将,为何朱允炆一个也不重用
前言耿炳文是明初名将,深得明太祖倚重。他防守功夫高超,曾数次以少胜多,大获全胜。明朝开国时,他就因战功获封“长兴侯”。朱元璋非常信任他,留他辅佐朱允炆,可防可攻,可谓锋芒毕露。1402年,朱允炆登基,是为建文帝。一个...……更多
明代皇帝遗诏之谜:为何五位皇帝没有留下遗诏?
...5位皇帝没有留有遗诏,或者遗诏记载残缺。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代宗(朱祁钰)和明思宗(朱由榔,也就是崇祯皇帝)。为什么他们没有遗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更多
在局势所迫下建文帝该如何服众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却起于微末,从一介乞丐做到天下之主,其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自然功不可没。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决定大封有功之臣。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犒赏这些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而...……更多
16个明朝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皇陵
...然不是!只是这三位的情况比较特殊罢了。一、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逝世的时候,北京还尚未建都,因此他是葬于南京,其陵寝就是南京明孝陵。那里也是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諡号孝慈高皇...……更多
郑和:从云南战俘到传奇航海家
...开始于明代攻占云南的那场战争。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云南之后,十岁的马三宝,一个云南普通男孩,命运在这场战争中被彻底改写。他作为战俘被俘虏并阉割,成为了一名太监。这个小太监以他的聪明伶俐...……更多
他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护身符,被建文帝一次用废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杰出的君王之一。推翻元朝统治,除暴乱,平定天下,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为大明王朝打下近三百年的基业,他的伟大毋庸置疑。明太祖朱元璋所谓:人无完人,金无...……更多
“靖难之役”揭秘:为何手握重兵的沐家军选择按兵不动?
明初的“靖难之役”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大封藩王,以求拱卫大明王朝的统治,可是他的愿望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朱元璋在世时,藩王们兢兢业业守卫着大明的边境。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他深...……更多
明朝齐王朱榑:两度废黜,骄横终至囚徒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早夭及少数无嗣的,其他儿子大多子孙延绵,封国众多。齐王朱榑为朱元璋第七子,虽然也是子孙众多,但却都是庶人,没有爵位。齐王作为明朝被废两次的藩王,到底犯了什么大错,导致...……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静音护考,高考加油!祝全国所有考生,前路皆坦途,金榜有题名!
2024年高考倒计时1天!相信那些你认真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少年且踏浪,乘梦越山海,看长路,定不负!愿你们所求皆所愿,前路皆坦途
2024-06-06 19:49:00
为何史书没有兵马俑的任何记载
在中国考古界,兵马俑的发现,那就相当于一枚重磅炮弹。放眼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出土文物能够与兵马俑媲美的,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024-06-06 19:53:00
聊聊春秋以后的战国时代
春秋以后,又二百五十七年,天下才归于统一。就是从前四七八年起,到前二二二年止,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形势,便是春秋时代号称大国的晋
2024-06-06 19:53:00
从晋文公的屡次结婚,看春秋战国的婚姻
说到我国先秦历史,就不得不提晋文公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外流亡19年,回国后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了一番霸业。此人的婚姻情况也同样精彩
2024-06-06 19:58:00
聊聊中国古代的理财达人-范蠡
(商圣范蠡/图片源自网络)散去的不过是身外之物,收获的却是人们的赞许与贤德口碑有两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第一个是东施效颦
2024-06-06 19:58:0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们认识了荆轲,了解了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成了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义士、豪杰,可以说荆轲刺秦这件事成就了荆轲的千古之名
2024-06-06 19:59:00
白起都忌惮的战国名将是谁,可惜死的太早
秦国作为战国七雄当中的赢家,它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屈指可数的。如果说凭借这样便能让其它国家屈服的话,拿还真是不可能的
2024-06-06 20:00:00
楚国前期的国君有多艰苦奋斗,后期的国君就有多昏庸
楚国,东周是著名的诸侯国。在春秋和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机会一直是最大的,实力也一直很强盛。秦灭六国的时候,有人说楚国最冤
2024-06-06 20:01:00
为何说楚国灭亡,不是楚王无能,而是屈景昭三族树大根深
将历史的目光放到战国末期的平舆,秦国和楚国各几十万大军阵列于此,展开了一场关乎楚国生存还是毁灭的决战。相持许久的楚军因战线过长
2024-06-06 20:03:00
聊聊春秋末期大乱斗
古语有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秦楚两国是一对不共戴天的死敌。但在春秋中晚期,秦楚之间的和睦关系远远超过古代闻名遐迩的“秦晋之好”
2024-06-06 20:06:00
《山河月明》中恩爱的秦王夫妇,历史上却是悲剧
前言《山河月明》中秦王妃一边当着朱元璋的儿媳妇,一边还给远在漠北的哥哥王保保送情报,不知道后续被发现会怎么样。另外剧中秦王夫妇感情颇深
2024-06-06 20:10:00
为何说宋国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相对滑稽的位置上
提起宋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宋襄公和敌人讲仁义,楚国人让其让出渡口好列阵,宋襄公居然真照办,结果楚兵渡河以后立即把宋军打得大败
2024-06-06 20:25:00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写给著名女作家丁玲的赞美诗
2024-06-06 20:27:00
聊聊秦灭六国之战及其启示
西周灭商,实行封建体制,分封宗室子弟、异姓功臣、圣贤后裔等为诸侯王,建立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近三百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
2024-06-06 20:28:00
楚打宋国,晋国:不准投降,我会救你,但鞭长莫及
晋楚争霸晋楚争霸春秋战国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春秋是晋楚争霸,战国是五国联合起来阻止秦国统一,齐国辅佐秦国完成统一
2024-06-06 20:29:00